•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08

多彩装修
首页 > 人力资源师证 > 人力资源管理师知识点打卡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柚子好啊

已采纳

从我个人已经考完,并且通过了这个考试,我自认为,这个没 有太多的捷径。首先从选择题来看,一百道选择题,考点都很详细,基本上每个都似乎可以考到,这个的重点就要求你去多做题,通过做题,来找到相关的重点,然后再相应的去复习至于另一门,即客观题部分,这个有很多都是很综合的东西,比如工作岗位说明书的编写,各种招聘、培训绩效甚至薪酬管理的实施方法,这个也可以说,只要是很长的大题的话,基本上夜都可能会考到的,你所做的就是去背,去看题,然后再就是融汇贯通了,如果你时间允许的话,背书一两周应该可以记得住大半部分的。

人力资源管理师知识点打卡

332 评论(8)

一抹熙云

【导读】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结构愈加完善在人才考核和招聘求职时对执业证书卡的很近,特别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小伙伴,目前我国各个省份相继完成了2020年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报名工作,剩下的就是积极备考与等待了,为了帮助大家顺利的通过考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0年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知识点备考指导,希望正在备考的你有所帮助。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步骤

(1)准备阶段

a.构建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系统:总体经济发展、人力资源总量与结构、建立预测模型与评估。

b.预测环境与影响因素分析:SWOT分析法,竞争五要素分析法。

c.岗位分类:专门技能人员的分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分类、经营管理人员的分类。

d.资料采集与初步处理: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初步处理。

(2)预测阶段

a.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结果确定职务编制和人员配置;

b.进行人力资源盘点,统计出人员的缺编、超编以及是否符合职务资格要求;

c.将上述结果与部门管理者进行讨论,修正并得出统计结果;

d.对预测期内退休的人员、未来可能发生的离职的人员进行统计,得出统计结果;

e.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工作量的增长情况,确定各部门还需要增加的工作岗位与人员数量,得出统计结果;

f.将现实人力资源需求量、未来的人员流失状况和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量进行汇总计算,得出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3)编制人员需求计划

生产性部门是根据生产任务总量和劳动生产率、计划劳动定额以及有关定员标准来确定人员的需要量;各职能部门的行政、服务人员的计划根据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责范围、业务分工、工作总量和工作定额标准来制定。

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

(1)工作扩大化是通过增加任务、扩大岗位任务结构,使员工完成任务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发生变更;分为横向扩大工作和纵向扩大工作;

(2)工作丰富化是通过岗位工作内容充实,使工作变得丰富多彩,有利于原公司身心健康,促进员工综合素质提高;应达到五个要求:工作丰富化,任务的多样化实现一专多能,明确任务的意义,任务的整体性,赋予必要的自主权,注重信息的沟通与反馈。

劳动环境的优化应考虑的因素:物质因素(工作地的组织,照明与色彩,设备、仪表和操纵器的配置),自然因素(空气、温度、湿度、噪声、厂区绿化)。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关于“2020年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知识点备考指导”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总的来说人力资源的就业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加油!

147 评论(8)

相关问答

  • 人力资源管理师知识点

    (一)总结阶段——重要阶段 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提高和发展。(考过1道选择题) 知识点比较: 企业强化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断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

    万达集团乔梦云 评论(1) 2025-09-11
  • 人力资源管理师知识要点

    您好,158教育在线为您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考试大纲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人力资源管理2.人力资源策略效力的评价二,人力资源战略的经济与心理分析1.经济分

    悠悠萋草心 评论(2) 2025-09-11
  • 人力资源师重点知识点

    (一)总结阶段——重要阶段 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提高和发展。(考过1道选择题) 知识点比较: 企业强化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断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

    洁博利郑少波 评论(2) 2025-09-11
  • 人力资源管理师重点知识点

    1、通学教材,细扣知识点 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理论知识中90%的题出自教材原话,10%来自知识的理解应用。教材中的观点,说法不是最严谨的,但是“最正确的”。除

    长虹饮练 评论(2) 2025-09-09
  • 助理人力资源师知识点

    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

    我是豆豆豆逗 评论(3) 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