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紫馨524
通过剧名不难看出,这是一部主要讲述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的行业剧。一直以来,行业剧都备受大家喜爱,收视成绩在各类题材电视剧中也是名列前茅,是电视剧市场上的香饽饽。尤其是出现了诸如《精英律师》《安家》等爆款剧后,《女心理师》的市场可谓一片大好。
为了让整部剧在心理咨询层面更贴近现实,剧方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心理咨询顾问团队,为剧集提供了大量真实咨询案例,并在专业性上进行把控。同时,编剧朱历也在与原著作者毕淑敏、北师大心理系教授及多位心理咨询师沟通后才开始剧本的创作。
据她介绍,在创作前期一直抓不到职业心理咨询师的状态,最后选择变更创作方式,“我还是只写故事,把专业的部分留给专业的咨询老师去做”。在这样的配合下,我们也才看到了《女心理师》中足够专业且具备可信度的贺顿与心理咨询过程。
这是第一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题材新颖,反映的现实问题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女心理师》以快节奏、单元剧情结合强,悬疑的方式讲述一个个故事。以一个罕见的行业为切入点,展示了心理学家的职业和工作,以及当前群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丝毫不回避情感线的具体描述。
在《女心理师》播出后,有不少人关注到了剧中对贺顿耳朵的特写镜头,甚至有不人自发科普“鹿耳朵”的概念,这就是剧集在刻画贺顿这个人物时的一点巧思,通过展现她鹿耳朵般对外界事物极度敏感的特性,来体现为什么她更适合做好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
《女心理师》这部剧挺有价值和意义的,出现口碑两极分化可能是对该行业了解得不多,此题材的剧搬上荧幕有点不太适应吧。还有就是像心理咨询师评论的那样,心理咨询师行业有太多的隐秘和伦理限制,不适合完全暴露给观众看,但目前挺惊喜的,是比预想的要好得多,专业性还是有保障的。
在剧方的定位中,《女心理师》并不是一部职业剧,而是通过展现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的工作状态以及女主角贺顿的个人成长,让观众能够产生暖心疗愈的感受。应该说,治愈这部剧的核心标签,并且剧中的治愈来自不同维度。
有不少人担心这部剧会把重心过分偏向到恋爱上,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这部剧并没有为了突出专业性而回避恋爱关系,并且为了让整个故事更具备真实感,把恋人、朋友关系都做了更细致化的铺垫,反倒让观众能被剧中人物的真情实感而打动。
除了两位主演的稳定表现,配角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倪萍饰演的妈妈很活跃,把女儿和母亲之间爱意完美展现。杨新鸣演绎荀总得角色,是属于弱势群体,把老人的心理健康描述得淋漓尽致。
剧中就各种案例,高中生自杀,婚前焦虑,职场女性等。整个故事情节涉及原生家庭、校园欺凌、青少年成长等热点话题,让家长和孩子有了代入感。他们有自己的爱情家庭,也有自己的困境。
北冰洋的海豚
这是因为这部剧的确能够体现演员的敬业和专业,而且也能够具有较高的质量,所以我们才会这么喜欢这部剧。任何一部影视作品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其中必然有导演和演员的心血,因为一部成功的作品需要依靠多方的努力。
我们在观看电视剧时的确能够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评价,而且也能够对剧情进行分析和思考。当一部作品足够优秀时,我们的确能够被深深地吸引。电视剧《女心理师》登上热播榜第一,全网热度第二,为何这部剧能如此火爆?我认为原因有三个:
一、这部作品的创作理念十分正确。
其实这部剧之所以能够这么火爆,就是因为导演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坚持更加正确的创作理念,而且也能够传递更加正确的观念。这不仅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这部剧应有的正能量,而且也能够让我们更加专注于这部剧的剧情。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能够认可这部剧,并且为这部剧点赞。
二、这部剧的剧情十分具有吸引力。
这部剧备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确更加喜爱该剧的剧情,而且也能够期待后续剧情。因为这部剧中的确设置了较多的悬念,而且也特别吸引我们的眼球,我们不仅希望能够揭开谜底,而且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推理得到正确的答案,而这就是该剧吸引我们的地方。
三、这部剧能够关注更多的现实问题。
任何一部作品都应当以现实生活为创作的源泉,而且也应当从侧面反映社会现象。因为只有这样,这些作品才具有现实意义,才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参考内容。这部剧能够拥有这么高的热度,就是因为这部剧的确能够更加注重对社会现象的描绘,而且也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式。
以上就是我分析的原因。
转瞬壹刻
关于90后话题的作文素材及范文 眼高手低,还是彰显人格 作者/山东刘桂友 【话题导入】 近日,一条讲述90后实习生拒绝帮领导订盒饭的微博,将90后的职场表现推向风口浪尖。博主易小术称:“前几天和央视某主任聊天,他说一周前来了几个实习生,青春洋溢,让他有想培养其成才的冲动。开策划会时,他对其中一位实习生说: ‘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我请客。’该实习生认真地说: ‘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一’ 不少网友纷纷转发并跟帖“吐槽”身边的90后:不懂礼貌、不会与人相处、眼高手低……但是不少90后不服气地表示:社会是平等的,拒绝职场“陋习”是彰显90后独立人格的表现!你们的观念OUT了! 【观点碰撞】 ●贬: 90后自由散漫,眼高手低 记者谭敏:90后需要实习的不仅仅是技能。实习生都希望通过实习提高自己的技能,但如果以为实习的仅仅是技能,那就大错特错了。个人取得成功,以技能为代表的智商,只起20%的作用,其他80%靠的是社会环境、机遇、情商等。无数职场达人的经验证明,身在职场,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实习是走入职场、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不仅要学习专业技能,更要学习融入社会的本领。许多实习生抱怨自己干了太多“杂活”,但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越是对“杂活”不计较,越能更快地融入团队,更快地胜任“正经”而重要的工作。对于实习生来说,帮领导订盒饭等“杂活”也是学习的过程。人不可能一直当实习生,而这一阶段的长短恰恰取决于你能否放低身段,能否摆正一切皆是学习的心态。 作家蒋方舟: 90后过着封闭自我的生活。90后使用电子终端设备阅读,他们难以忍受万字以上的纸质文章。他们创造新词,用火星文交流。有时候他们甚至连新词也懒得创造,符号和表情就足以表达一切。他们用“顶”表示支持,用“踩”表示阅读,用“飘”表示路过,用“还行吧”敷衍一切问话,用“无所谓”模糊价值判断。90后掌握了最先进和最便捷的通讯工具,获得了最全面和前沿的资讯,但他们过着最封闭最自我的生活,他们用“一捆捆矛盾”把自己封入胶囊。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黄志坚: 90后缺乏责任心。90后出身于“独生”,生活于市场,成长于网络,有着比较优越的生活条件。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家庭与社会的给予,容易忽视与别人的沟通与交流,对他人、对社会不够关心,缺少责任感。因此,他们往往性格独立有余,生活独立不足,精神的断乳提前,生活的断乳滞后。 ●赞: 90后敢于挑战,有个性不是错事 记者连海平: “领导安排订盒饭”是职场陋习。站在“老人”角度,一些人非常不理解“90后实习生拒绝订盒饭”的行为,随口就能上纲上线定下“N宗罪”——“没礼貌”“不懂事” “不会与人相处” “个人主义膨胀”等;道德批判之余,甚至还谆谆教诲90后“订盒饭也是一种实习”“人际关系也是职场生存必备”,等等。可是,凭什么实习生就理应帮其他人订盒饭,不干就要受到谴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长背景、思维方式,为何要将90后的行为视为异端呢?如果说90后的成长是要改变“不懂事”的现状,那他们前辈的成长,则是要改变不顺时势“不懂理”的局面。打破视野局限,冲破代际隔阂,放眼未来,其实前辈们需要和90后一道,相互适应、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网友飞得更远:拒绝职场“陋习”,彰显独立人格。职场老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刚入行时所经受的种种“锻炼”来历练新人,这似乎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规则。(作文素材 )但是,这种规则在自我意识强烈的90后面前碰壁了。90后实习生敢于挑战权威,拒绝职场“陋习”,是具有独立人格的表现。多一些独立意识、权利意识,在职场上对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务说“不”,没有什么不可以。 学者赵木木:莫将90后妖魔化。的确,现在有很多90后崇尚非主流,但这不是主流,大部分青少年是坚持主流思想和接受道德教育的,只不过我们被非主流的外在形式和思想所惊吓,以至于将其扩大化、妖魔化,这是很不客观的。以前,社会妖魔化80后和90后,认为他们是精神垮掉的一代。但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这一群体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和行动,证明了社会对他们的评价是不切实际的。 ●专家评论: 再给成长一点儿时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沈玉:这场争论背后反映的是站在不同利益角度的职场观。从“实习生拒绝订盒饭”这件事来看,不少90后在职场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对于如何培养90后职场新人,用人单位需要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如今的90后都是独生子女,集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宠爱于一身,什么要求都会得到满足。步入社会后,他们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并且被他人使唤,直觉反应就是拒绝,这是90后群体突出的特点。他们有想法且勇于表达,但情商较低,对人际交往的技巧尚不熟悉。对于用人单位而言,首先需要了解这一群体的特征,因势利导,帮助他们认清自身优势和特点。相信在单位规章和企业文化的双重作用下,90后会逐渐成熟起来。 【总结】 我国一直处在不断开放和变化之中,每一代人都让上一代人感到意外和紧张,但无法否认的是,每一代人都是在更丰富的资讯和更健全的社会中长大的。按照西方的经验,什么时候社会的发展相对停滞不前, “垮掉的一代”才真正值得担心。情商可以在历练中提高,真性情却殊为难得。笔者更倾向于将争论中的两种观点融和,希望90后能在保持自身直率性格的基础上,吸收70后的老成持重、谨言慎行,80后的敢做敢当,切忌浮躁和自私。 【练习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当前,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被称作“90后”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有人赞赏他们,有人怀疑他们,也有人认为他们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诠释青春…… 不管怎样, “90后”终将担当起社会和历史赋予的重任,请联系个人或社会实际,以“我说90后”为话题,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佳作示范】 说说我们 “90后” 一考生 80后的飓风吹过,90后的狂风正在登陆。这是一个活力四射的舞台,这是属于我们90后的年代。 个性是我们独创的品牌,张扬是我们独有的.风采。穿衣风格跟别人一样,俗!想法跟别人一样,没特点!我们积极创新,展现自我。课堂上,跟老师谈古论今,进行学术交流;球场上,一个三分球赢得全场欢呼,骄傲地绕场一周,外带几分自满……这就是青春,光彩焕发。 热情敬业是我们的精神,吃苦耐劳是我们的写照。奥运期间,是我们大展拳脚的时机。传递火炬时,在火炬手身旁默默护跑的是90后;用灿烂的笑容,流利的外语接待外国来宾,尽显大国风范的是90后……我们愿用自身的活力来染红这个火红的八月。 90后的我们,更多的是对社会无尽的爱。汶川大地震,举国同哀。虽不能远赴灾区,但在校园里,可见90后忙碌的身影。利用广播,呼吁全校师生共同关注灾区;打出条幅,呼吁献出一份爱心。稚嫩的面孔饱含着对同胞深切的关爱;青涩的嗓音中充满了对社会真切的爱。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是祖国的一份子。 90后的我们个性张扬,但有时却自私、脆弱。我们带着独生子女的光环长大,比温室里的花朵还娇弱。我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不懂得分享,集体观念不强。我们经不起风吹雨打,中学生因小事自杀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太脆弱,易碎的玻璃担当不了重任。我们,需要改变! 21世纪是90后的时代,我们承载着整个社会的期望。我们独立、热情、有创造力,但我们应承认自己的不足,坚定地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克服自身缺点,90后的我们一定会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 坚信,90后的背后,是美好的未来! 【简评】 文章在表达和内容上有三个亮点,一是开头不俗,充满激情的语言符合90后的特点;排比段的运用比较合理。二是第二段逼真地再现了90后的独特形象。三是行文注重层次,结尾将90后与时代的使命感结合起来,彰显了文章的深度。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