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0

  • 浏览数

    152

史瑞克0111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冯芳怎么样了

10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思念你的情意

已采纳

多说就行,当然还要丰富自己的人生观。人变成熟了什么都解决了。祝你开心吧!

心理咨询师冯芳怎么样了

85 评论(11)

猫猫的习惯

正是因为你上大学了,已经成年了,妈妈也有自己想过的人生,以后你会有你的生活,妈妈不想在将就着过下去。

235 评论(9)

帅帅老牛

三国时期名将辈出,不过什么称谓什么的倒不是什么人都有。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和三国志里的人物也有出入,我说的以史实为准。三国前期:1皇甫嵩。 东汉最后的名将,执掌东汉最后的精锐北军,与卢植等人平定黄巾第一次起义。曹操袁绍孙坚等人的军事能力或多或少都受到皇甫嵩的影响。在平定西凉叛乱的时候也是表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董卓等人都当过他的手下。不过不太擅长政争,被董卓上台后给迫害了,董卓倒台重新上马已经老迈,东汉最后的柱石倒塌。2公孙瓒。东汉北平太守。对付北方少数民族乌丸鲜卑得心应手,守护北方安宁多年。公孙瓒擅长骑兵战,“白马义从”史书确有记载,是当时汉人难得的精通骑射的军队,不同于那个时代的军制,白马义从是雇佣兵制,职业军人,在作战中确实以一当十。可惜最后在公孙瓒的失误下葬送了,公孙瓒也晚节不保,名将最终大败亏输。3麴义。汉末最早的以步破骑,以弩破骑战例奇迹的缔造者。仅仅是葬送白马义从这一个战例就足以进入三国早期名将行列。其战术后来被张郃继承和发展,才有“大戟士”重步兵的赫赫威名。不过这人人品不行,政治头脑也差劲,典型的丘八,在韩馥手下不老实,和袁绍结盟对付自己主子,然后等袁绍来了才发现被耍了,盟友成了上司。然后又立了功桀骜不驯,最终被袁绍咔嚓了。4.吕布。吕布并不是演义里说的那样靠天下无敌的武艺混,而是他的军事才能。吕布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吕布的流浪军帮袁绍打过公孙,帮张扬、陶谦打过黄巾余党,那叫一个战无不胜,三国第一的雇佣军团。可惜吕布是庶族出生,也就是说不是贵族,到哪里都不能名正言顺,所以处处事倍功半。而且政治嗅觉又差,跟后来的大boss曹操死磕,最后身死族灭。 三国中期:夏侯渊。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五日三千。夏侯渊是三国里最擅长奔袭的将军了,其战术用险多,赌徒性格,但是赌赢的概率太高,曹操多次以少胜多的战例中都是夏侯渊做那个以少胜多的关键。可惜最后赌输了一次,死在定军山。曹仁。夏侯渊的反面。铁壁将军,防御战几乎没输过。曹操打仗比把曹仁放后方守大本营或者守要道独当一面。在曹操打官渡战役的时候死守谯、在吕布偷袭的时候死守陈留,在曹操赤壁败北后留守宛城断后,最后还顺路与吕蒙合谋坑死个军神关羽。此人的稳妥性格决定了他才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曹操手下的真正第一将。曹纯。曹操地处中原,骑兵上与北方的袁绍等人有劣势,于是骑兵走质量而不是数量路线,搞出了三国时期唯一真正意义上的重骑兵“虎豹骑”。虎豹骑的重骑兵有投入大、补充困难、数量少、地形适应力差、装甲太厚不耐久战等缺点,唯一的优点是在合适地形下能一击打破敌人阵型。所以曹纯就是干这个的,在关键时刻给关键一击,很多时候决定整场战争的胜败。所以虽然曹纯因为演义的原因被人忽略,可是在三国志的字里行间还是能看出曹纯的地位。五子良将。曹操虽然号称任用贤能,唯才是举,可是实际上他是最喜欢用亲族。掌军大将一半以上是曹氏和夏侯氏,所以曹操也拉出来“五子良将”。一方面是宣告众人我不是只用亲族,非亲族也可以混得很好;另一方面也是对亲族武将的一种平衡。五子良将都有不俗表现,比如说张辽在对鲜卑的战争和合肥之战中表现突出;于禁在整肃军纪上帮助曹操从后黄巾时代过度到群雄时代;张郃则是越老越猛,到了三国中后期一度成了诸葛亮的最大威胁。刘备:不要以为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那是实打实打出来的!而且在指挥军队作战的才能方面,刘备是少数能让吕布感到恐惧的人之一。刘备与吕布一样出生庶族,本来也跟吕布一样走着佣兵路线,注定要完。但是刘备这人不但会打仗,还有政治头脑,他组建了一支私兵“白耳精兵”,一边当雇佣军谋生一边攒人脉,后来还弄了个“皇叔”的大义名分,于是有力量有名分,一飞冲天,以白手起家而三分天下。关羽:军神这个词可能吹过了,历代的吹捧产生的逆反心理,导致现在很多人说关羽是个废物,但事实上关羽就是个名将,而且是擅长独当一面的名将。在刘备流浪当雇佣军期间,刘备本人的军事才能掩盖了关羽的光芒,但在刘备入蜀把关羽留在荆州独镇一方万事自决的时候,关羽的军事才能就体现出来了。东击吴国,让觊觎荆州的吴国周瑜、鲁肃两任总督无计可施;南讨五溪蛮,把蛮族都拉出来,该种地的种地,该打仗的打仗,既稳定后方又增加了自身实力;北伐曹魏,铁壁将军曹仁都快挡不住了,曹操几次想迁都到邺城以避免樊城被破来不及撤。这一系列成绩已经超出了“将”的范围,可以说是“帅”了。可惜是人都有缺点,关羽的缺点是骄傲。打败周瑜和鲁肃之后,对于新来的吕蒙这种小辈关羽是不屑的,所以吕蒙做出一副胆战心惊的样子关羽就放心了,没想到政治是残酷的,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为了对付光芒四射的关羽,吕蒙打破孙刘联盟,与曹仁合谋坑了关羽,一代军神败在自满不谨慎上。孙策:比他爹孙坚更狠,比他弟孙权更能。孙策是个典型的陈庆之式的人物,不管你多少人,我带了一点点人就敢跟你开打,而且你的任何小错误都有可能被孙策抓住进而产生不可思议的大败。刘繇、王朗、严白虎等人都是糊里糊涂在大优势下被人席卷,最终都没弄明白怎么被打败的。可惜这人和他爹一样自恃武勇,不注意安全,被人给刺杀了。一代名将,死于几个刺客手中。周瑜:周瑜历史上被黑得太狠,成了气量狭小妒贤嫉能的代名词,可实际上周瑜以“性度恢廓”出名,宋朝时还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周瑜最大的优势是军事才能以外还有外交和内政才能,他在柴桑十余年,给孙权留下一个富足的柴桑和东荆州;和鲁肃一起坚决主战并促成了孙刘同盟帮助孙权度过了最大的危机。军事才能别的不说,一个赤壁之战就够了。这个赤壁之战可没诸葛亮啥事。另外周瑜为孙权输送了大量人才,即使孙权对周瑜不放心,多方打压,这些人才还是因为质量高而被孙权使用,比如说潘璋、吕范等等,跟诸葛亮越打人才越凋零完全不同。三国后期郝昭。这是个典型的曹仁的继承人。。。 专业防守30年,让我们做的更好!具体战绩不用看别的,只看诸葛亮六出祁山有几次不是因为粮草不够而撤军的就行了。为什么粮草不够呢?因为郝昭像个牛皮糖一样钉在陈仓十几年,诸葛亮在陈仓城下撞死了N次后还在只能含泪放弃,而绕路就意味着粮道太长,然后就粮食不够撤军了。。。 诸葛亮一生的克星啊!邓艾。敢玩险的,夏侯渊的简装版。偷渡阴平是其绝唱,加速了蜀的灭亡。但是随即也被干掉了。。。杜预。后期唯一的超级战将,一战灭吴,虽然吴国因为大势已去被灭不稀奇,可是如此顺利地战胜绝对与杜预的统御和先期准备分不开。至于演义里说的那些典韦许褚赵云马超甘宁之类的,史实上只能说是战将,实在没法说是名将。。。

265 评论(15)

夜月叶耶也

中央官职: 丞相(相国): 在东汉时期并无丞相这个官职,后董卓专权,任相国,集大权于一身。三国初建后,都设 此官职,为一国之首宰,为群臣之首。 太师: 原为“三孤”之一,东汉并不设此官职。董卓迁都到长安后,为太师,号尚父。位在太傅 之上。 太傅: 原为“三孤”(太师、太傅、太保)之一,在东汉时期,仅保留太傅一职,也不常置。皇 帝初即位时,对皇帝进行善导、辅佐的重臣,位在三公之上。 太尉: 东汉时,以三公平分丞相的权力。太尉为三公之首,掌管军政。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 、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 司徒: 三公之一,掌管民政,与后来丞相的职权范围相近。曹丕称帝后,曾改魏国的相国为司徒 。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 、仓曹、主簿。 司空: 三公之一,掌管水土之事,位为三公之末,与后来工部尚书的权利相近。后世也常以“司 空”为工部尚书的代名词。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 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 御史大夫: 原三公之一,掌监察、执法,后改以司空为三公,御史大夫省。魏国建立时,以华歆为御 史大夫,复有此官职。 大司马: 此官职为汉武帝初建,因将军位同九卿,故设大司马官职与三公同列,以示对武官的尊宠 。东汉刚刚建立的时候,刘秀以大司马为三公之一,后改为太尉。西汉末年别置大司马一 职,位在三公之上,魏晋时沿袭。 九卿: 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九卿,位在三公之后 ,为中央各行政机关的总称。三国以后,九卿职权渐轻,并逐步为六部所替代。 太常(奉常): 九卿之一,掌礼仪祭祀。下属官职有:太史令、博士祭酒、太祝令、太宰令、大乐令等。 光禄勋(郎中令): 九卿之一,宿卫侍从之官。下属官职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 、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 夫、议郎、谒者仆射等。 卫尉: 九卿之一,掌宫门禁卫。 太仆: 九卿之一,掌车马。下属官员有:考工令、车府令、未央厩令等。 廷尉(大理): 九卿之一,掌诉讼断案,平决诏狱。类似于后来的刑部尚书。 大鸿胪(典客): 九卿之一,掌管诸侯和各少数民族事务,相当于外交官员。 宗正: 九卿之一,管理皇族事务,一般由皇族中德高望重之人担任。 大司农(治粟内史): 九卿之一,掌管一国之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职权与后来的户部尚书相近,后世 也以“司农”为户部尚书的别称。下属官员有太仓令、平准令、导官令等。 少腐; 九卿之一,掌管宫中御用之物。下属官员有太医令、太官令、守宫令、侍中、中常侍(宦 官)、黄门侍郎、小黄门(宦官)、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御史中丞、兰台令史等。 执金吾(中尉): 位同九卿,负责宫外戒司,京师治安,防止出现水火之事。下属官员有武库令。 太子太傅: 位同九卿,辅导太子。 大长秋: 长秋宫是汉朝皇后居住之所在。所以大长秋其实是皇后所用的官属的负责人,一般由宦官 担任。曹操的祖父曹腾即为“中常侍大长秋”。有些三国游戏将大长秋作为普通官职,是 不适合的。 中常侍: 高级太监,汉朝末年掀起腥风血雨的“十常侍”即此官职。 小黄门: 中级太监。 中黄门: 低级太监。 侍中: 内朝官之一,位略低于九卿,秩“比二千石”。常由博学高德之士担任,切问近对,是皇 帝在管理国家时的顾问。在魏晋时期,为门下省的长官,为事实上的宰相。 尚书令: 原为少府属官,秩六百石(属中等偏低的官员)。品秩虽卑,但总揽一切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职权甚至重于三公。在魏晋时期,如不设丞相之职,则尚书令与中书令(中书省 的长官)、侍中(门下省长官)为事实上的宰相。 中书令(秘书令): 魏国始设,为中书省长官,掌机密,为事实上的宰相。 尚书: 原为少府属官,秩六百石,全国政务共分六曹(有时为五曹,有时为七曹)打理,一个尚 书分管一曹,为后来的六部雏形。 黄门侍郎: 黄门即宫门,黄门侍郎为任职于宫门之内的官员,内朝官之一,负责侍从皇帝,传达诏命 。级别不高,却是距离皇帝最近的官员。 散骑常侍: 曹魏时将汉朝的散骑与常侍二官合在一起,始置此官,负责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 问。 散骑侍郎: 曹魏时与散骑常侍一起设置,职位略低于散骑常侍。 五官中郎将: 光禄勋的助手,协助光禄勋举察郎官,位略低于九卿,与侍中同级。曹丕曾以五官中郎将 之职掌副丞相事,位高权重。三国时不再设此官。 御史中丞: 原为御史大夫的助手。无御史大夫这一官职的时候,以御史中丞行使御史大夫的职权。 将作大匠: 负责修建宗庙、宫室、道路、园林、水土、植树。秩二千石,位在九卿之下、侍中之上。 博士: 专管经学传授。 城门校尉: 负责掌管京师十二所城门。秩“比二千石”。 中书舍人: 中书省属官,曹魏始置,负责传宣诏命。 五兵尚书: 曹魏始置五兵尚书,为兵部尚书的前身。五兵指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 度支尚书(户部): 吴国始置户部。与此同时,魏文帝设度支尚书寺,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后周时更 名为民部尚书,唐时避李世民讳,改为户部尚书。 左民尚书: 曹魏始置,主修缮功作之事,隋朝时改为工部尚书。 吏部尚书(大尚书): 曹魏时始置吏部尚书,负责官员选拔任免。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吏部 尚书又称大尚书。 祠部尚书: 曹魏时始置,掌礼制。后周时更名为礼部。 屯田都尉: 三国时魏、吴所设官名,负责屯田以给人牛之资。梁习曾任此职。 水衡都尉: 西汉时以此官掌上林苑,东汉将其并入少府,不复有此官职。曹魏时复此官职,主天下水 军舟船器械。 典曹都尉: 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西园八校尉: 汉朝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以西园八校尉统领汉朝的中央军队。蹇硕为上军校尉、袁绍 为中军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 、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 东观令: 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武将官职 大将军: 武将之首,其官职位比三公,有时在三公之上,有时在三公之下。东汉末年,其官职在三 公之上,因此当汉天子以曹操为大将军而以袁绍为太尉时,袁绍“耻班在太祖下”。属官 有长史、司马。 骠骑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比三公。将军中位比三公的共四级: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 将军。 车骑将军: 位在骠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卫将军: 位在车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中郎将: 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 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 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 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校尉: 校尉是比中郎将略低一级的武官官职,品秩为“比二千石”。在汉代设八校尉分掌中央军 队。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校尉反而成为了低级军官的职位 。 八校尉: 汉武帝起所置京师的屯兵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分别是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 2006-5-27 22:33 回复 .* 3楼、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东汉时,省中垒校尉、胡骑校 尉、虎贲校尉。到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最后沦为低级官员。 四军将军: 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周末始有,汉朝时并不常置,汉末群雄迭起,四军 将军才以重号将军(即高级军官)的名号屡屡出现。 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 在卫将军之下。 四镇将军(四镇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 在四征将军之下。 四安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东汉时有此名号,位次三 公,在四镇将军之下。 四平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 在四安将军之下。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 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都督: 东汉末年始置。因各杂号将军之间并无隶属关系,故设都督一职,督管几路军队,为军事 统帅。后以“都督某州军事”,掌管驻扎在该州的所有军队,并兼管该州民政,权力非常 大。 上大将军: 孙权封陆逊为上大将军。后吕岱亦任此职。 杂号将军: 汉魏时期,有军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职的难度加大。因此常在“将军”前冠以某个名号 以作为他的官职,这种名号并无一定,名号之间也无上下级关系,因此称为杂号将军。 军师将军(军师): 杂号将军之一。魏以荀攸为军师,凡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皆使决之。吴也曾以朱然为右军 师,蜀国也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 领军将军(领军、中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操任丞相时,置领军一职,由史涣担任,与护军一起并掌禁兵,后更名 为中领军。曹丕更名为领军将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蜀、吴亦置,为高级将军名 号。 护军将军(护军、中护军): 杂号将军之一。与领军同时置,由韩浩担任护军,掌禁兵。曹丕更名为护军将军。蜀、吴 亦置,为高级将军名号。 监军(中监军): 监督、巡查军队之职,有时也以军师或军司兼其职。 奋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担任此官职者,相当于各路军队中的总监军。东汉末年, 各路诸侯打董卓时,以曹操担任奋武将军;沮授也曾在袁绍军中任奋武将军之职。 都护将军(都护):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乃统率诸将之官。 骁骑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秦朗曾任此职。 越骑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曹彰曾行此职。 伏波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夏侯敦曾任此职。 厉锋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洪曾任此职。 中坚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武卫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荡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辽曾任此职。 讨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王平曾任此职。 灭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游击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折冲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虎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于禁曾任此职。 平狄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合曾任此职。 横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徐晃曾任此职。 捕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典曾任此职。 破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坚曾任此职。 威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征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飞曾任此职。 讨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黄忠曾任此职。 平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周泰曾任此职。 扬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振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定曾任此职。 2006-5-27 22:33 回复 .* 4楼奋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行此职。 建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郭淮曾任此职。 宣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步睿曾任此职。 讨逆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策曾任此职。 立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庞德曾任此职。 中卫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庞会曾任此职。 振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礼曾任此职。 扬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任此职。 建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 绥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蒋斌曾任此职。 昭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冠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翊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镇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副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 绥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杨仪曾任此职。 抚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步协曾任此职。 建信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申仪曾任此职。 安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麋竺曾任此职。 秉忠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乾曾任此职。 昭德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简雍曾任此职。 昭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伊籍曾任此职。 怀集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申耽曾任此职。 兴业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 辅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 镇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魏延曾任此职。 绥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瑜曾任此职。 忠节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杨洪曾任此职。 安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恢曾任此职。 抚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嶷曾任此职。 奉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姜维曾任此职。 安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邓方曾任此职。 威烈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扶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安国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抚边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辅国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绥南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全琮曾任此职。 横江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鲁肃曾任此职。 别部司马: 军中司马,因领一营故称为别部司马。其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牙门将军(牙门将): 赵云、魏延曾任牙门将军,位比杂号将军略低。曹丕于黄初年间也置牙门将,冠服与杂号 将军同。后世以牙将为低级军官。 偏将军: 低级将军名号,高于裨将军。 裨将军: 最低一级将军名号。 门下督、帐下督: 蜀国将帅手下直属部队的低级将领。 地方(兼幕府)官职: 刺史: 汉朝因秦制,为“郡县制度”,并无州这一级行政级别。汉武帝时才开始设“刺史”一职 ,考量一州官员情况,但并非是该州的最高行政官员(秩六百石,仅仅是低级官员。当时 县令的俸禄是千石)。原为丞相史,驾车巡查全州,以六条察问郡县,考量各地官员业绩 ,年终回京师上报,朝廷以此作为各地方官员升贬的依据,故全称为“刺某州史”。后来 刺史的官职渐大,在各州也设“刺史治”作为办公地(相当于省会),而不需要四处走动 了,但与各太守之间,仍然没有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 州牧: 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汉天子听从刘焉建议,改刺史为州牧,真正掌管一州的军政 大权,成为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州也因此真正成为了郡之上一级的行政单位。三国时, 不再有州牧之职,而常以都督兼任刺史之职,并加将军之号,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权力 极大。 司隶校尉: 掌纠察京师百官及其京畿各郡,相当于州刺史。三国时,司隶校尉所辖区域(相当于直辖 市)改称为司州。 太守: 郡级最高长官,亦称郡守。 国相: 侯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国相位同太守。比如曹操曾任济南相,鲍信曾任济北相 。 都尉(郡尉): 属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位于边境。都尉的职权略同于太守,由于位于边境,故 往往由武官担任,品秩略低于太守。 京兆尹: 主京都(相当于首都市长)。 令: 万户以上的大县长官,比如曹操曾任顿丘令。 长: 中小县的长官,如徐盛曾任柴桑长。 长史: 在地方上位同郡丞,在幕府中为公府最高佐官。 留府长史: 丞相府中长史有两个,征战时一个随军出征,一个留在府中处理日常政务。留在府中的称 为留府长史,权力极大。曹操征孙权时,徐弈任曹操的留府长史;诸葛亮屯汉中时,以杨 仪随军,而以张裔留守丞相府。 东曹: 丞相幕府官员,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后汉书》),权力极大。曹操任丞相时 ,就以崔琰、毛介为东曹,并典选举。诸葛亮任丞相时,以蒋琬为东曹。 西曹: 丞相幕府官员,主“府吏署用”。由于职能与东曹相近(当时东汉官员都出于相府),故 曹操省西曹而保留东曹。 别驾从事(别驾):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刺史巡查一州,别乘传车从行,故名别驾。汉魏时,总 理一州政务,权力极重,当时论者称其“居刺史之半”。 都官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察举百官犯法者。 功曹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人事选拔考核。 簿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钱粮簿书。 兵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兵事。 治中从事: 刺史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众曹文书,居中治事,故名治中。 典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劝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郡丞: 太守助手。 主簿: 在地方上是太守助手,以典领文书,办理事务。在幕府中是重要幕僚,参与机要,总理府 事。 主记: 太守属官。 记室: 幕府、太守属官。 参军: 蒋琬曾任诸葛亮参军。 从事祭酒: 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避司马师讳),郭嘉曾任此职。 师友祭酒: 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 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椽: 州郡及幕府的高级属官,各曹的负责人。 从事: 州郡属官及幕府官员的称谓。 书佐: 从事助手。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位在长史、司马下。 爵位: 列侯: 原秦国军功爵的最高一级,原名“彻侯”,后避汉武帝刘彻讳,改为列侯,又叫“通侯” 。列侯有食邑(即封地),根据食邑大小,列侯又分为县侯、乡侯、亭侯。 县侯: 最高级别的侯爵,如袁绍被封为邺侯。食邑过万户者又俗称万户侯。 乡侯: 乡是县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如张飞被封为西乡侯。 亭侯: 亭是乡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刘邦就曾任过亭长。亭侯是以一亭或数亭为食邑,如关羽为汉 寿亭侯(汉寿为亭名)。 都乡侯: 位于列侯倒数第二级,都亭侯之上,有封地、食户三百。 都亭侯: 位在都乡侯之下,有封地、食户二百。 关内侯: 原秦国军功爵的第十九爵,位在列侯之下,邑百户。 名号侯: 意为只有名号而没有封邑。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位在关内侯之下。比如李通曾被封 为建功侯。 关中侯: 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无封邑,为虚封。位在名号侯之下。 有关知识: 开府(开府仪同三司): 汉代仅太傅、大将军、三公(三司)可以开幕府。三国时期由于开府的官员逐渐增多,故 有“开府仪同三司”的名号,即可以按照三公的官制,开府招揽自己的幕府属官。 假节钺(假节): 节(就是苏武牧羊时手里拿的那个东西)、钺(类似于斧子一样的东西)都是皇帝的信物 。“假黄钺”代表了皇帝出征,比如“帝征孙权,以(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 “使持节”则可以在地方上自行诛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员。“持节”可以自行诛杀无官职之 人,若在军事中,则可以诛杀官员。“假节”可以杀犯军令之人。 使君: 州郡长官之尊称,比如曹操称呼刘备为“使君”。 品秩: 以俸禄作为官员品级的标准。依次为上公、公、中二千石(九卿一级,月俸一百八十斛谷 )、二千石(月俸一百二十斛谷)、比二千石(月俸一百二十斛谷)、千石(月俸八十斛 谷)、比千石、六百石、比六百石等。 录尚书事: 录为总领之意,录尚书事就是总管全国一切事务,无所不管,往往是公卿权重者任之,比 如诸葛亮。 方正(贤良方正): 汉代的选举科目之一,被举方正即意味着可以做官了。有时候方正和贤良并在一起,称为 贤良方正。 茂才: 汉代选拔官员的科目之一,原为“秀才”,意为才之秀者也。后避刘秀讳,更为“茂才” 。 孝廉: 汉代选官科目之一,各郡国举孝子、廉吏各一人,为“举孝廉”。 高第: 汉代选举科目之一。 行: 官缺未补,暂由其他官员摄行。可以是低级官职摄行高一级官职,可以是同级官职相互摄 行,也可以是高级官职摄行低级官职。 假: 假为代理之意。 除: 拜官授职。 迁: 升迁。 对死者追加谥号以示恩宠。谥号由一个字或两个字组成,是对其一生的概括,比如张飞谥 “桓”、诸葛亮谥“忠武”、关羽谥“壮缪”。谥号不一定是号的,也有贬义的。 追赠: 对死者赠以官爵或称号以示恩宠。 参考书目:<三国志><后汉书><中国历史官制辞典>

211 评论(13)

lovejing0326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许九姜维称谓:锦马超``` 虎痴`许褚``` 江东小霸王`孙策``` 常胜将军`赵云```相关资料:一龙:“龙头”华歆、“龙腹”邴原、“龙尾”管宁千古一相:诸葛亮幽洲二公孙:公孙度、公孙瓒人中(汉末)双龙:曹操、刘备二张:张昭、张纮二袁:袁绍、袁术二乔:大乔、小乔江东双璧:孙策、周瑜虎卫军二校尉:典韦,许褚曹魏双璧:邓艾,钟会一龙:(龙头)华歆、(龙腹)邴原、(龙尾)管宁二张:张昭、张纮三诸葛:(龙)诸葛亮、(虎)诸葛瑾、(狗)诸葛诞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三祖:曹操、曹丕、曹睿三哲:曹操、孙权、刘备三马: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英:刘备、关羽、张飞

306 评论(14)

那一年里

和以前的我差不多哈 不会说话千万就别 不说话哦 而是 以后每次说话时候 先微笑 这是小敲门 这样你的压力就减缓 不易再说错 嘿嘿 小问题啦 不码了哈 手机党表示压力很大

126 评论(9)

椒盐儿橙子

下面我们就三国时期官职高低大小作一详细介绍:

【一品】丞相:可分设左右三公:大司马(太尉)、(大)司徒、(大)司空

【二品】(九卿)卫尉,太常,太仆,廷尉,宗正,少府,光禄勋,大司农,大鸿胪

【三品】侍郎(尚书郎),侍中,中书令,大尚书,大长秋,执金吾,京北尹,右扶风,左冯翊

【四品】(九卿辅官)卫尉丞,太常丞,太仆丞,廷尉丞,宗正丞,少府丞,光禄勋丞,大司农丞,大鸿胪丞

【五品】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丞相主薄,丞相长史,光禄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礼官大夫,黄门侍郎,从事中郎

【六品】

议郎,郡史,赞飨,食监,祭酒,御史员,右都侯,左都侯,左仆射,右仆射

【七品】(五史五掾)

左长史,右长史,侍御史,丞相史,廷尉史

[从]五官掾,东曹掾,西曹掾,文学掾,太常掾

【八品】(十辅丞)太史丞,太乐丞,太祝丞,太卜丞,太医丞

[从]

中书丞,符节丞,尚书丞,明堂丞,灵台丞

【九品】县尉,县丞,县史,县长,县令,钟官,导官,主事,御府,尚方

[从]

议曹,主谋议事   辞曹,主评讼事   奏曹,主章奏事  决曹,主罪法事  集曹,主簿计曹  户曹,主民户祭祀农桑事  法曹,主邮驿科程事  仓曹,主仓谷事  金曹,主钱币盐铁事  侍曹,主通报事

武将官职【一品】

大将军,大都督

[从]

左都督,右都督,卫将军

【二品】

骠骑大将军,车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抚军大将军

[从]

辅国将军,镇国将军,辅军将军,镇军将军

【三品】

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

【四品】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

[从]

镇东将军,镇北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

【五品】

安南将军,安东将军,安北将军,安西将军

[从]

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北将军,平西将军

【六品】军师将军,领军将军(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护军、中护军),都护将军(都护),骁骑将军,越骑将军

[从]

伏波将军,厉锋将军,武卫将军,荡寇将军,讨寇将军,灭寇将军,游击将军,扬武将军,立义将军,秉忠将军,翊军将军,镇远将军,奉义将军,横江将军,威烈将军,讨逆将军,征虏将军,讨虏将军,扬威将军

【七品】

羽林郎将 ,立武郎将 ,绥南郎将,五官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郎将

[从]

偏将军,裨将军,门下督,将帅府属官,帐下督,军祭酒

【八品】(汉武八校尉)

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屯骑校尉,掌屯骑,越骑校尉,掌越骑,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中垒校尉,掌中垒,胡骑校尉,掌池阳胡骑,虎贲校尉,掌轻车

[从](西园八校尉)

典军校尉,上军校尉,中军校尉,下军校尉,左军校尉,助军左校尉,助军右校尉

【九品】

谒者仆射(大谒者),宾赞谒者,监冶谒者,郎中谒者,中宫谒者,给事谒者,通事谒者,中书谒者,持书谒者,持节谒者

[从]

都尉,郡尉,散骑,黄门,武库,洗马,督邮,若卢,卫士

扩展资料: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

239 评论(10)

小轩3636

这人要么喜欢你 要么反感你 很简单,不代表什么。 别人说话 性格 你控制不了,你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需要刻意做作。

249 评论(12)

定州人民

追求婚姻自由,是每个人的权利,当婚姻里出现无法挽回的危机时,为什么那么多人还选择隐忍,选择忍耐。因为,家里有需要照顾的人,担心草率离婚了,就会伤害到那个需要保护的人。

冯芳高高兴兴地送完儿子去上大学,回来便跟丈夫提出离婚。丈夫没有挽留,只是默默地点点头,答应了。

他们将近20年的婚姻里,早已名存实亡,只剩一个婚姻的空壳,早已各过各的生活,各睡各的房间。

冯芳的儿子军训完,开始新鲜的大学生活,也结交了许多新朋友,日子过得很开心。母亲要离婚的消息,还是被儿子知道了。

儿子急匆匆赶回家里来,问冯芳:“妈妈,为什么,你跟爸爸好好的要离婚?”

冯芳说:“孩子,我跟你爸,并没有好好的,只是一直隐瞒着你而已。”

儿子更加迷惑,说:“为什么,我都成年了,上大学了,你还要离婚?”

“孩子,妈妈对不住你,因为我跟你爸的婚姻里,有三个人。”冯芳原本不想打算告诉儿子实情,现在考虑到孩子已经顺利高考完,没有心理负担和压力,可以告诉实情了,也能承受家庭变故的压力了。说完,便擦去眼角的泪水。

“妈,我不信,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爸一直都准时回家,我怎么从来都不知道。”儿子如遇惊雷,跌坐在沙发上。

冯芳将事情的真相和经过一一告诉了儿子。

早在三年前,儿子才刚上高中,冯芳和丈夫的婚姻就出现危机了,那时候他的丈夫正处于事业巅峰,升了职,不知多少年轻貌美的女人主动扑上去。丈夫就是在一次应酬的时候,喝醉了,跟一个陪酒的女人睡了一觉。后来俩人又感觉合得来,无话不聊,他们才发展成为婚外关系。

冯芳也是在半年后才知道的,当时的心情,就像坠入冰窖,想死的心都有,那段时间经常失眠,心理承受巨大精神压力却不敢发作,一切都为了上高中的孩子,担心自己一旦失控,就会影响到儿子。担心儿子会意气用事,一怒之下就辍学,不参加高考,或者带着沉重的负担参加高考,担心会落榜。

冯芳才一直隐忍,在儿子面前,就假装没事人一样,跟丈夫和和气气,孩子一走,冯芳厌恶的表情就出来了,演这么一出戏,恶心了自己,也恶心了丈夫。

那段时间,冯芳要靠药物才能入睡,可是这一切,儿子都没有发现。

儿子听完母亲的叙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为什么,自己那么敬重的父亲,竟然要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要做出对不起母亲的龌龊事?儿子心里恨透了父亲。

儿子紧紧地抱着冯芳说:“妈,我对不起你,我会好好读书,将来认真工作,给你养老,别怕。”

“儿子,妈妈不怕,能看着你顺利考上大学,妈妈的使命就算完成了。离婚前,我为了你,为了这个家而活,现在,我也该为自己好好活一次了。”

许多女人,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婚姻遭受背叛都舍不得离婚,一辈子都备受委屈。哪怕孩子大了,都无法放下包袱,为自己而活。

如果孩子成年,已经能独立生活,为什么不放过自己,松开不幸婚姻的禁锢,让自己好好活一次呢。

-END-

279 评论(10)

颖颖emma

不爱了就是不爱了,如果还能过自然继续过,但是感情出现大裂痕是无法抹平的。

307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