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28

ilikedianping225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共情能力差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秋天里的松鼠

已采纳

“共情能力低”共有的情感,也就是两个人在相处时如果遇到事情,不能想到一块儿,也就是不能将别人的情感考虑在内,也就是不能很好地将对方的想法考虑在内,而自己却我行我素。

提高方法:

1、 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角度)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角度)

2、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

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4、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如目光、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动作。

共情障碍:

1、求助者感到失望:认为咨询师对自己不理解、不关心,因而会感到失望,减少甚至停止自我表达。

2、求助者觉得受到伤害:由于咨询师没有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而过多的立足于自己,因而他就很难真正理解求助者的问题,有时会表现出不耐烦、反感甚至批评,这会使求助者觉得受到伤害。

3、影响求助者自我探索:自我探索是求助者成长、进步的必要步骤,但如果缺乏共情,咨询师往往对求助者的自我探索不加注意,影响求助者的自我了解。

4、影响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反应:由于缺乏共情,咨询师就不能真正了解求助者的问题与需要,因而做出的反应也常常缺乏针对性。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共情

心理咨询师共情能力差

151 评论(11)

苏州耕牛装修

共情能力低的人,表现为:1、对别人的感受不能感同身受。2、不能理解别人。3、不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和行动。4、不会换位思考。5、不能感知别人的情绪。6、对别人的情绪缺乏敏感度。7、不懂得共情。共情,是指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设身处地理解对方的处境和感受,从而与对方达成情感和认知上的共识,并能够针对方当下的情境提出解决方案。

256 评论(8)

sugar糖果君

在他人悲伤或有某种感情时,听对方的叙述,体会不到他们的感情。安慰别人也是出于礼貌,或是经过观察别人的反应觉得应该这样做。不理解他们反应为什么这么激烈。看别人交流时,难以被打动,反而会理性分析他们的心理活动。说话也比较少参杂很强的情绪波动。应该是这样?反正个人是这样的。

162 评论(13)

苹果香蕉最爱

1、自私自利

过于自私自利,共情能力低的人总是喜欢以自我为首要考虑目标,而忽略了身边人的感受。因为在这些共情能力低的人的眼里,完全就没有必要去在意别人的感受,别人也在共情能力低的人的心中是不太重要的。

2、不能感同身受

没有共情能力低的人身上还有一个问题是比较严重的,那就是共情能力低的人根本就不能感同身受。即便是别人跟共情能力低的人讲道理让共情能力低的人拥有一些同理心,但是共情能力低的人还是没有办法明白别人所讲的话究竟代表着怎样的意思。

因为在共情能力低的人的眼里,同理心是一种非常虚无的东西,碰不到也感触不到。而且有的共情能力低的人想要开窍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这方面共情能力低的人所展现出来的样子必然是被动的。

3、哄抬自我身份

所谓的哄抬自我身份,就是这类共情能力低的人总是把自己想象得过于重要,把其他人贬低到一无是处的样子。而这类共情能力低的人跟自私自利的人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共情能力低的人可能并不自私自利,但是共情能力低的人却永远把自己想象得那么高贵,所以说身边的人即便发生了,怎样事情都与自己无关。

4、共情能力低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说话比较直接,有什么说什么,心直口快,更不懂得该怎样去拐弯抹角,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说的都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并不会刻意的迎合着他人,而说出自己违背心意的话。

5、情绪容易表现在脸上,每次遇到开心或是烦恼的事情的时候,他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情绪的变化,因为共情能力低的人这样的人都把好与坏的心情都表现在脸上了,根本就不会存在内心的不开心,还在脸上强挤出笑脸的情况,这样的人很容易被人察觉识破,同时更容易被人利用。

329 评论(10)

请别叫我龙爷

什么是共情能力呢?简单来讲,就是理解并照顾别人的需要和感受的能力。我们理解了别人心里的想法和感受,但说出来不一定是共情,因为有些部分可能是对方不想被看到或说出来的,可能是涉及到他的隐私,或者他会感到尴尬、羞愧等不舒服感觉的部分,所以我们需要结合对方的需要,考虑这样说出来可能会给对方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来选择说什么,如何说,什么时候说,什么场景下说。照顾对方的需要和感受,可以通过言语的方式,也可以通过非言语的方式,比如对方说了一件会担心别人的看法的事情,哪怕我们什么都没说,从我们的眼神和表情的反应,对方觉得我们没有任何的评价,觉得我们很理解他的难处和不易、委屈,对方也会感到被我们共情到了。共情里面很重要的一些原则,比如不评判/不评价的中立态度,从自己的角度谈自己的感受,而非去评价甚至指责对方,或者说教对方,这些都很重要。比如我们尽量说我的感觉/感受是...,而尽量少说你不要/不应该...,你要/应该...。但是,关于共情能力常常容易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共情能力最关键的其实并不是我们表达的方式方法和技能经验,也不是我们理解/推测/分析对方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共情能力的关键在于我们对我们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理解,这才是核心,才是关键。在社会科学领域,或者我们所说的人文领域,比如人际关系里面,我们对一个人的观察和理解,非常受到我们自己这个主体的自身感觉和想法的影响,这叫主体间性。不像自然科学,比如我们去观察物质世界、天体运行规律,观察结果基本不受我们自身的影响(不过实际上也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但远远没有社会科学领域的影响那么大),而我们去观察和理解一个人,对同一个人,不同的人对他的看法和感觉往往会有很多不同。我们打一个比方,小明告诉甲,他打算离家出走,和父母断绝来往,甲没有任何回应,小明对甲没有任何回应感到奇怪和有点失望,而当小明告诉乙时,乙感到很惊讶和担心,对小明说,我想你做出这个决定真的很不容易,你会很失望、难过又委屈,小明感到很欣慰,感到被乙理解到了。为什么甲和乙会有如此之大的区别呢?原来甲自己和父母的关系也有很大的冲突,他觉得这也是他所想的,觉得这并没有什么,而乙和父母的关系没有那么大的冲突,他觉得如果自己是小明,会对此感到很难过。当我们对自己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和完整,我们对人性,对关系里的种种感觉和体验,对自己的种种看法和感受,都会越来越丰富和深入,我们越加容易理解对方的各种情绪情感和想法感受,我们越加容易理解对方所面临的各种境遇给他带来的体验和影响,我们也越加少一些主观的误区、盲区和偏差,更容易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上,更容易替对方考虑,更容易理解和照顾到对方的需要和感受。所以我们常常会发现,我们在心理咨询里去处理关系里的冲突,虽然冲突的对方并没有参加心理咨询,而咨询师也并没有帮我们去分析/推测对方的内心世界,而是帮助我们不断去探索、理解和体会我们自己,我们却惊讶地发现,我们的关系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我们不仅对我们自己有了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的理解,我们对对方也有了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的理解,我们的共情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275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