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40

xiaohoulee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杨玉慧心理咨询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兔兔兔酱丶

已采纳

不是购买欲越强。这就跟你长期精力旺盛发泄不出去会手y似的,平时没钱买东西,所以憋着。憋久了哪天突然有钱买了就爆发出来了。

杨玉慧心理咨询师

192 评论(12)

灰灰poppy

有人感慨时光如白驹过隙,来不及缅怀,就已匆匆告别2015,又有人心里已经开始对新的一年有所计划。总结与展望是一对双胞胎,那些已经做好或者正在打算做新年计划的人啊,你到底是什么样的?

1. 激情型选手

这种类型的人自信满满,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年更比一年好,对未来总是充满期待。在2016年到来之际,已经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并做好为之行动的准备。即便在日后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遭遇了困难,也会想办法去克服。

2. 强迫型选手

这种类型的人生活特别有条理,甚至有些刻板。计划完美,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在内,执行时,不允许有任何偏差。如果有事情没有考虑在计划内,这在一般人看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强迫型选手无法忍受“计划赶不上变化”,一旦发生变化,便心生焦虑,容易产生抱怨、自责等情绪,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放弃计划。

3. 空想型选手

这种类型的人很难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只凭想象和心情做计划。计划很美好,谈论时激情满满,给人一种胸怀大志的感觉,也非常自豪自己的计划。但是真正行动时,却发现无从下手,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就好像失控的风筝,你只能看着,却无法控制它。

4. 指责型选手

这种类型的人对现状不大满意,却把所有的理由和责任推给别人,从内心坚信“混的不好全赖他们,这不是我的问题”。改变现状的想法非常强烈,所以早早做好了新年计划,但内容却过多地依赖别人配合,自身可控的部分比较少,执行起来难度可想而知,等到2016年结束的时候,依然是对现状不满,依然都是别人的过错,自己依然还在原地……

5. 抑郁型选手

这种类型的人是大多是拖延症患者,内心积极,也期待自己成为一名“雷厉风行”之士,所以总会给自己制定很多计划,希望以此来约束自己,摆脱拖延症的困扰。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总有很多事情比计划中的事情更重要,有更多的理由去做计划外的事情,而计划的事情则一拖再拖,最后的结果就是无奈地看着计划如落花,随流水而去。

以上种种选手,你是哪一型?

做计划就好像玩游戏,要设定目标(找准敌人)、立足现实(清楚自己有哪些装备)、可操作性强(逐步积攒经验值),而且还要有灵活性(打不赢就跑),根据现实情况随时做调整。

所以不要着急做计划,做计划之前,不妨先与自己对话,看看自己目前拥有的是什么,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要做什么样的努力才可以实现。

毕竟,计划是为了实现而做的。希望今天做的计划能够让你在新的一年更加充实,圆满!

(作者:杨玉慧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自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261 评论(14)

家具加工批发

今天是“双11”,跃跃欲试的你准备好了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11月11日被冠以“光棍节”的名号,还有随之而来的购物狂潮,这使得“双11”成为一个风靡全国的日子。单身与购物,这原本毫不相干的两个词,却因为这个人为指定的日子而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这一天,无数年轻人熬夜等待着零点的钟声,时间一到立刻下单,去抢购早已加入购物车的各种物品。上班与同事见面,谈论的也都是买了什么,省了多少钱。下班以后更是相约逛街吃美食,玩到新一天的零点以后才回家入睡。

这是很多单身女性在“双11”当天的真实写照,女人们在这一天大有一种“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惬意。

到底是什么让她们如此疯狂?

对于大多数单身女性来讲,这一天并不好过。尤其是对于女孩子,骨子里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一个观念:女大不中留。男人不结婚似乎可以原谅,而女人到了年纪不结婚,则可能遭遇亲者催促、远者议论的窘境。即便是在这个女权解放、男女平等的时代,女人与男人一样参与社会竞争,工作岗位造就了诸多女汉子,而家庭生活又要求女人温柔贤惠。不管社会如何变革,女人总是承受得更多。

“双11”以浓墨重彩的形式,向那些尚未婚配的人们发出提醒——你是单身。尤其是对于那些年纪偏大的单身女青年来说,无疑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压力,也许亲戚朋友催促结婚的情形再次被从记忆中唤醒;也许还勾起了曾经的往事,那些本来以为可以忘记或者已经深藏心底的往事。

既然无法改变现状,既然无数忧伤和烦恼又被翻了上来,黯然神伤是一种对待方式,“我是单身我怕谁”是另外一种对待方式!

购物节的设定就是抓住了这一心理,来吧,向我宣泄吧!多多地购物、多多地跟朋友讨论、多多地接到快递小哥的电话。接下来的几天,我将多么忙碌啊,这一切热闹充斥着生活,让我感到不再孤独。至少这几天,是这样的。

几天过后,一切喧嚣远去,我们依然孑然一身,七大姑八大姨的催促又再重来,那些尘封往事偶尔还会把人从梦中惊醒,那又该怎么办呢?

八个字:敞开心扉、降低期待。

敞开心扉是指对朋友敞开心扉,女人之间有一种友情叫“闺蜜”,无话不谈,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愁,嬉笑自由怒骂随性,即便心理有阴影,面积也会在倾诉中缩小很多。如果还有一些话不想对任何人说,那就在网上某个角落给自己开辟一个“树洞”,对树洞说出心事,起码不用自己憋在心里。

降低期待是指降低对自己另一半的期待。现在人生活压力大,女人又是独立自主的主体,社会对女人要求高,女人就会对男人要求高,这也是诸多女孩单身的原因。降低期待并不是降低自己的要求,或者为了结束单身而“凑合”找一个。降低期待是收起自己骄傲的毛刺,试着去理解一些人和事。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完美的,相互包容就能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给与彼此温暖。

双11依旧热闹,只是希望疯狂的人群中,不再有你!

(作者:杨玉慧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自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269 评论(13)

月兮月兮

如今,双11成了一个狂热的节日。商家“跳楼”,打折信息铺天盖地,买家“血拼”,一夜不眠不休盯着时钟23:59到00:00,随即像一名剑客拔出利剑斩断情丝一样,按下鼠标一键下单,然后长舒了一口气,感受到一种了无牵挂的潇洒。

对双11的购物研究越来越多,我们发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衣食无忧,只是从内心更渴求比现实生活更高一些的生活品质,但是做到这一点,略显囊中羞涩。比如大学生或一些普通上班族,日常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总觉得去年的靴子已经过时,今年想换个新款式的,可是新款的贵呀,所以放购物车天天看,还有一些可有可没有的东西,不着急用(也许本就没用),但是自己就想要,也一并放入购物车,就等着双11降价购买。

这种 “相对购买力不足”的人,我们且称之为“假穷人”,是双11的购物主体,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

购买力与占有欲

我国从贫穷到温饱,到现在的逐步走向富裕,才走过了短短几十年的历程。刚刚“脱贫致富”的我们,对成功者有一个社会性的定义,那就是“越有钱越成功,越能购买更多的东西”。“炫富”不就是拿着各种昂贵的东西给别人看吗?

“相对购买力不足”的人群是一群有着极强上进心的人,他们不甘心目前的生存状态,当看到有人炫富,他们不屑,但是从内心却希望自己成为那个炫富的人。在这些人心里,拥有那些豪华的东西,就是成功的标志。

所以,有限的购买力与无限的占有欲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噬咬着这些人的心。

购买力有限,才精打细算,等着双11的降价;占有欲无限,才无休止的看上一款又一款商品,欲罢不能。

越穷越想买,越想买越觉得自己穷,这让人很痛苦。人作为行为主体,本能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来缩短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让自己心里达到一种平衡。双11,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时机。

虚拟与现实的体验差距

有一句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非常贴切的形容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尤其是对于上述的“假穷人”,现实更显的残酷。

也许你原本希望自己是个淑女,穿着西服套裙高跟鞋,却因为整天挤地铁而成为了一名穿运动装上下班的女汉子;

也许你原本希望自己的闲暇时光与闺蜜相约,尽享逛商场的乐趣(买不买倒在其次),却因为周末要加班连懒觉都睡不成。

……

总之,现实生活中 “不如意十之八九”。

而在网络上,你的境遇就大不相同了,尤其是在购物的活动中,且不说那五花八门林林总总的物品,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啥都能买到,尤其是与商家打交道的时候,你就会摇身一变而成为“上帝”!

只要你进店,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店家都会“亲,我可以帮您什么?”“亲,您有什么问题?”“亲,您满意吗?”随叫随到,并且有耐心有爱心有恒心地回答你所有问题。

这是一种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的体验。所以,爱上网购,并非偶然。

两个月无假期的尴尬

人生需要仪式感,所以会设立很多个特殊的日子,有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有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还有我们自己以及家人好友的生日、结婚纪念日等等,这些节日给我们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精彩。

当然,能从节日中获取假期的,就是国家规定的节假日。而十一长假过后,再值得期待的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就是元旦了,11和12月份是空白,这俩月是沉闷的、冗长的、无趣的。

可是,就在这尴尬两月的中间,11月11日出现了,虽然不放假,但是双十一给人生带来的精彩,不比度假逊色:节前选择比较商品,节中购买,节后收货。然后与好友分享体会,这个节花了多少钱,省了多少钱,买了多少东西,然后再一一晒出来,这个过程可以延续一到两周。

“假穷人”大多是学生或者上班族,每天重复着相同的日子,双11带来的刺激和兴奋,也是促进消费的动力之一。

其实,购物与穷富有关,与人的心态更有关。双十一给我们带来了愉快的体验,力求省钱的同时,我们更要理性消费。生活真正需要的,货比三家后果断下单;可买可不买的,先不买,也许几天以后你会发现,其实已经不喜欢了。

(图片来自网络)

(专家:杨玉慧,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自知识就是力量微信公众号)

编辑:姚迪

本文系原创作品,商业合作及转载请联系 投稿请联系

182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