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豆豆228
1、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审计机关应根据国家形势和审计工作实际,对一定时期的审计工作目标任务、内容重点、保证措施等进行事前安排,作出审计项目计划。
2、审计准备。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确定的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并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遇有特殊情况,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
上级审计机关对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应当编制审计工作方案,每个审计组实施审计前应当进行审前调查,编制具体的审计实施方案。
3、审计实施。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取得证明材料,并按规定编写审计日记,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4、审计终结。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
审计机关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进行审议,提出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的意见。
扩展资料:
分析性审计程序是一种审计方法,也被称为分析性程序,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关系或计算相关的比率,以确定审计重点、获取审计证据和支持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方法。
分析性审计程序的作用:
(1)可以确定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
(2)能够确认期望发生的变化是否发生。
(3)能够确认是否存在异常变化。只要发现异常变化,则内部审计师必须了解发生的原因,对该变化是否是错误行为、违法行为、违规行为、不正常交易或事件以及会计核算方法导致的后果进行确认。
(4)能够识别潜在的错误。
(5)能够发现潜在的违规或违法行为。
(6)能够识别其他不经常或不重复发生的交易或事件。
参考资料:分析性审计程序-百度百科
Nicole800328
审计程序中分析程序的定义: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审计师可以通过单独或组合执行上述程序完成风险评估和实质性程序,并不适合控制测试。
审计程序的分类:
审计程序的产生: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它是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
审计程序的环节:中国国家审计程序通常包括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四个环节。
悠然逸轩
审计复合程序的三大目是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的进行、分析性复核程序的运用对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的提高均有重要意义,审计复合程序的三大目的体现在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的运用。复核程序的运用中,(一)分析性复核程序在审计计划阶段的运用,运用分析性复核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揭示其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中可能存在的重要错误,确定审计步骤的性质、时间、范围和重点。目的是帮助审计人员确定被审计单位的重要会计问题和重点审计领域,指出高风险领域之所在,以便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计划,使工作更具有效率和效果。审计复合程序从而降低审计成本。(二)分析性复核程序在审计实施阶段的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可以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揭示财政财务收支中可能存在重要错误的项目,已确定重点,减少实质性测试工作量,提高审计效率。审计复合程序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三)分析性复核程序在审计报告阶段的运用,审计人员应当利用分析性复核印证其他审计方法得出的结论,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情况的总体合理性做出判断,以确定是否增加审计内容。审计人员应重新评价所获得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从而分析性复核程序保证审计质量。国家审计中的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有关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分析被审计单位经济指标重要的比率或变化趋势,确认的这些重大差异,分析性复核程序可以使审计人员更好的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济状况、找出可能存在错报的风险领域、计划测试范围、评价审计中形成的结论、实行对财务资料的进一步检查等。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