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夜雨119
“经理,我在处理××事项时遇到了麻烦,请您告诉我下一步该怎么做。”“部长,有几个老客户始终不愿意接受我们推销的新产品,您能给我们点建议么?”“报告主管,我们接到了客诉,您能出面解决一下么?”就像一些小孩遇到问题会去找爸妈一样,有的职场人在工作中遇到了类似棘手的事,就习惯于找领导这座“靠山”。在长沙芙蓉区一家电子产品代理公司担任销售经理的卢伟就面临这样的问题,他向记者抱怨说:“我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已经够多了,但手下的销售人员总是隔三差五、轮番上阵地给我‘增加工作量’。”卢伟为此伤透了脑筋,但又不好直接拒绝下属的求助。
教管理者们怎样把“猴子”还给下属。
“猴子”为啥会“乱跳”?
下属的“猴子”为何会跳到管理者背上?在从事多年酒店行政人事工作的欧阳苏宁看来,从下属的角度来说,可能是其遇到问题没有思路,能力确实不够,对上司有依赖心理;也可能是其心中已经有了处理问题的方案,但不愿承担责任,于是找上司帮忙做决策。而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可能是其没有弄清自己的角色与职责,没有引导下属,而是直接接下了下属的“猴子”。
“还有一种情况是,管理者个人的管理思路有问题,喜欢事必躬亲,导致员工习惯提问题,等答案,失去主动性。”人力资源管理师吴巨集伟告诉记者,管理者不懂得适当放权和分责的现象,在企业中普遍存在。他指出,这也反映出企业的软环境存在问题——企业文化建设缺失,没有一套岗位职责清晰、分工明确、权责对等的规范流程。“只有在有正式的公司制度和非正式的企业文化都给予支援时,授权才能进行下去,并得到积极、有效的反馈。”吴巨集伟说。
“猴子”来了如何“接招”?
在一次倾听与提问技巧的培训课上,人力资源管理师舒娜发现,在实际的演练中,不少参训学员明明知道有些“猴子”不能背,却仍然很难把“猴子”推回去。作为管理者,如何才能巧妙应对下属来势汹汹的“猴子”?
“在解决‘猴子’的问题上,提问是管理者必须掌握的管理技能。”对于舒娜遇到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师潘秋韦的应对技巧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员工把‘答案’说出来”。他分析说,当上司告诉下属该怎么做,该分几步做时,解决方案并不是下属的,而是上司的。方案执行后一旦出现问题,下属可能会找借口,把责任推给上司,说“这是领导让我这么干的”。因此,上司在和下属交谈时,要注意“双方交谈的下一步”,把“交给我,我考虑考虑”这样的答复变成“你是怎么考虑的”,“你打算怎么做”,“你有什么困难”,“你都做了哪些尝试”等问题,来启发下属。“如果下属是出于不愿担责的目的找上司帮忙做决策,上司还是要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员工说出‘答案’,把决策权还给员工。”潘秋韦说。
掌握了应对“猴子”的技巧,管理者又该怎样处理下属推给你的“猴子”呢?人力资源管理师徐基成表示,当下属把“猴子”扔给上司后,上司应先处理这只“猴子”。比如,当下属问某个问题该如何处理时,作为上司,要分辨下属是能力上有问题,还是态度上有问题。如果是态度上有问题,就用上文所说的“提问技巧”把“猴子”还给下属。如果下属是能力不足不知如何处理时,上司的回复除了引导式提问外,还应借此指导下属,告诉下属这件工作的目的、主要方向是什么,原则有哪些,关键点怎么处理,然后让下属自己着手去做。如果下属仍无从下手,就可能是在资源如资金等方面存在问题,上司可以问:“你是否需要我或公司提供××方面的支援?”
此外,究竟是否应把“猴子”还给下属,还有两个需要考虑的地方。其一,下属是否能意识到“猴子”是他的?卢伟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下属认为他自己就是个执行者,工作的主要思路、方法、工具都该由上司提供。“我把‘猴子’丢下去的结果,就是一拖再拖,2个月过去了事情也没半点进展”。因此,“猴子”能否还给下属,也需要看下属的情况。其二,如果团队从组建开始,就把下属定位为完全的执行者或类似于执行者的角色,那么“猴子”到底该谁来背,就需要仔细确认。
“猴子”应该怎样“管”?
既然“猴子”代表着责任,那从公司层面来说,如何明确责任与合理授权?人力资源管理师吴巨集伟建议,首先,企业要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激励管理,并将此和管理者的个人考核与晋升挂钩,以制度的形式保证上下级的良性互动。对于把决策权授予下属并致力于培养人才的管理者,公司要给予奖励;对于不想放权、不懂放权的管理者,要适时进行岗位调整甚至淘汰。
其次,加强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培训,提高其团队管理与协作的能力。上司与下属要建立一种坦诚、互信的合作伙伴关系。要实现有效授权,管理者需要不断地与下属交流和对话,给予下属指导、鼓励与信任。如果管理者总担心下属会做不好事,那么必定会在言语、态度上表露出来,尤其是在与下属沟通或交流的时候。这时下属就不会真正采取主动,而是不断向上司寻求帮助。
星无畏惧
法国管理顾问格拉丘纳斯(V. A. Graicunas)在1933 年首次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分析了上下级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个用来计算在任何管理宽度下,可能存在的人际关系数的数学模型。他的理论把上下级关系分为三种类型:(一)直接的单一关系。指上级直接地、个别地与其直属下级发生联系。(二)直接的组合关系。存在于上级与其下属人员的各种可能组合之间的联系。(三)交叉关系。即下属彼此打交道的联系。如果A 有三个下属B、C、 D,那么他们之间存在的这三种关系如表1 所示。表1:
可能有人会认为类似A→B 和C 与A→C 和B 这样的关系是一样的,但格拉丘纳斯认为是不同的。因为其中有一个由“以谁为主”的问题所造成的心理状态。通过这三种上下级关系的分析,格拉丘纳斯认为,在管理宽度的算术级数增加时,主管人员和下属间可能存在的互相交往的人际关系数几乎将以几何级数增加。据此,他提出了一个可以用在任何管理宽度下计算上下级人际关系数目的经验公式:C = n[2n − 1 + (n − 1)]或式中,C── 各种可能存在的联系总数,即关系数;N── 一个管理者直接控制的下属人数,即管理幅度。当N=1,C=1; N=2,C=6; N=3,C=18; N=10,C=5210根据这一公式,不同下属人数的可能关系数可见表2。表2
由此可见,随着管理宽度的增加,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数量也在急剧上升。这说明管理较多下属的复杂性,因此主管人员在增加下属人数前一定要三思而行。需要指出的是,格拉丘纳斯的这个公式没有涉及上下级关系发生的频次和密度,因而它的实用性受到了一走的限制。对一个主管人员来说,相互关系和所发生的频次和密度(可用所需时间来计算)也应是在确定下属人数时所考虑的重要因素。总之,管理幅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也决定了管理幅度具有很大的弹性。
我知道 上学吧在线考试中心有,而且都是免费的,你可以去在线做题,也可以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科目如下: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三级考《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个科目。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二级)要考《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和《综合评审》三
来为我们讲解有关人力资源证书考试的内容,希望对我们顺利取证有所帮助。 人力资源资格证是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分为四级,从四级到一级,等级增加,考核难度也会改变
1、对于以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人有用,其他的岗位没用。所以关键在于自己的职业规划,要从事什么职业。 2、从事这个职业的最低准入为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即人力资
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是可以挂靠的,只是现在挂靠的需求不大,大部分都是内部人自己考取证书来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定凡是从事人员劳务等行业的公司必须要申请办理
优质人力资源师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