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ahara0125
从事HR行业者,来去匆匆,乘兴而来又悄然离去者不在少数,这样的故事并不陌生,每天都在上演……因为许多人对自己从事这份工作,并无信心可言。
甚至不少人自嘲,HR,就是个“打杂”的,不值得长期在这个岗位上付出努力。
前不久,一位得力的HR助理离开了公司,据说是到财务中心做财务去了;
多年不见的一位HR好友也不再并肩战斗,回家改行开小超市谋生了;
逃离北上广深,放弃HR这份工作,返回老家做小生意又或是转行当老师教书育人,选择当个小村官之类的同行,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也有些业务能力强的已经转行做业务或自己当老板了……
总之,大家都不愿做HR,不愿承担这份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没前(钱)途
一个老同学实习时便开始做HR,在他的认知里以为HR很有钱,掌管全公司的人员命脉,没想到工作时才发现,一个行政文员的工资都比他高。
上班有理不尽的材料、跑不完的有关部门,好不容易招到一个合适的员工,转眼又被放飞机;某某员工要离职,按规章办事还会被对方以为是故意为难。每个月统计大家的工资明细时,才发现自己的工资低得完全跟付出不成正比。
2.不重视不配合,HR不仅身累心更累。
HR部门在绝大多数公司只是负责员工薪酬福利,招聘裁员的“纯成本”机构,在公司管理架构上地位并不高。在很多小公司里,这样的现象更为严重,并可能完全沦为打杂的事务性部门。
更重要的是,很多老板没有意识到好HR的重要性,单纯按照自己的意思拍脑门决定一切。员工离职率高、培训不到位的时候,更觉得HR没有用。在这种情况下,HR无法发挥出自己应有的稳定员工的作用,反而成为了背锅侠。
3.没技术含量
什么人都可以做,结果很多HR都是从前台,行政等比较“野”的岗位转过来的,很多新人也并非“科班”出身,老板也很少在意这些,因为他们觉得HR只是招人炒人发工资的时候用的,所以对专业要求的门槛相对较低。
学不到东西,也没有成就感。有前辈吐槽过,大学毕业时分配到一个国营印刷机械厂,每天起草文件,收发文件,档案管理,出厂报,筹备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都归他干。除此以外,他主要工作还有工资计算、奖金计算、劳动局对应部门业务办理等,这样的情况持续了8年。
普通HR的可替代性高,没有竞争力,而且感受不到安全感,怕不是哪天就该给自己办理离职手续了。
但是,现状真的是这样的吗?
从中国企业经营环境、和当前HR的发展路径来看,目前国内HR行业及职业的发展状况确实有些不尽人意,但远没有那么不济。
首先,是个人都能做HR吗?是的。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HR呢?不一定。每年HR从业者都是源源不断,尽管流失率高,HR行业的人数还是年年增长。
为了追赶数量,质量上,很多高校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越来越多理论武装到头脑的新人进入行业,每个学生都在为成为优秀的HR奋斗着。
其次,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被企业看重,像华为、联想、万科等国内较早一批知名企业,已经引进现代企业HR管理理念和模式,并且得到很好的成功实践与应用。不然华为的职场新闻怎么来得个滔滔不绝呢?
正如我们在这些企业中看到的,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致胜关键,而HR正作为中坚力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企业挖掘人才之余赋予他们更好的管理方式,让他们对HR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思考;此外, HR行业的发展已经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老板和管理者认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HR的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HR的地位正在逐步提升,在专业领域不断攀升成专业培训师或HRD,年薪30-50万是可以期待的。
HR们,不是HR这个行业没前途,是你还没看到它真正的价值所在。
未来的不确定和自己的不努力是我们前进的障碍,我们前面有很多的前辈正在披荆斩棘,为这个行业提供更好的前景,我们也应该砥砺前行,成为开荒者的其中一人。
t苹果多多t
1.招聘流程过于简化,缺少专业性。由于零售行业对员工专业知识、学历背景、培训和技能要求较为宽泛,且行业内也未建立起完善的素质评价系统。所以,该企业的人员招聘的流程过于简化。整个面试过程中,缺少对员工素质的全面评定与考察。然而零售业本身是极具挑战的。零售行业经常面临:连续的加班、销售指标的压力、消费者的投诉等各种挑战。如果零售从业人员不具备足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服务意识,是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零售从业人员。因此带来了员工难于承受,离职率高、工作效率低的现象。2.员工的招聘来源比较狭窄。员工的招聘来源比较狭窄,企业考虑到时间和金钱的成本,在进行简历筛选的时候,更愿意对满足最低水平的申请者加以考虑,这样虽然时间和金钱的成本得到一定节约,但也使得具有高素质的应聘者在选择(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中被淘汰,无可避免造成了人力资源战略的浪费与流失。
脑子已停机
正确的计算公式应为:离职率=离职人数/(离职人数+期末数)×100%。
离职率是以某一单位时间(如以月为单位)的离职人数,除以当月公司在册人数后乘以100%。
将分母定义为当月累计在册人数,所谓的累计在册人数是指当月曾经在册的员工的总数,它等于当月初期员工数量加上当月新进员工数量,也等于当月末期员工数量与当月离职人员数量之和。
计算举例:假设某公司一月期初人数、期末人数、录用人数、离职人数分别为50、3、35、18,则一月份离职率=35/(50+3)×100%=35/(35+18)×100%=66%。
扩展资料
其他离职率如下:
1、三维离职率计算与分析法
所谓三维离职率,就是指企业的综合离职率、新员工离职率、老员工离职率。
该方法通过针对企业员工性质分类,对离职情况进行多维度分析,找出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不足,从而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改进。
2、综合离职率
综合离职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员工离职的数量占“员工”的比率,也就是我们传统所说的离职率。
综合离职率=[当期离职总人数/(期初人数+当期新进总人数)]×100%
3、新员工离职率
所谓新员工,通常是指在企业工作一年以下,甚至半年以下的员工(有的企业把工作不满两年的员工定为新员工,这个可由各个企业实际情况来界定)。
新员工离职率=(当期新员工离职人数/当期新进总人数)×10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离职率
面试技巧:被上家辞退,面试被问离职原因,到底该怎么说
离职率的分析包含两项,第一项是月离职率(=月离职人数/月平均人数×100%),该指标无太大意义,因为每个月都有高低起伏,例如在春节、年终奖金发放过后的二月份有一
人力资源师怎么做好离职面谈 离职面谈不只是普通的日常交流,实际上离职面谈也是有技巧可言的。那么人力资源师怎么做好离职面谈呢,一起来看看! 1、面谈的准备工作 1
考取人力资源资格证需要到当地的劳动局职业鉴定中心报名,需要持学历证书、身份证复印件、从事本工种连续工龄的单位人事劳动部门的盖章证明等材料报名。其考试程序为: 1
又到了年底,往往这个时候是离职大潮来临之际。离职后,再次跳槽时,通常都会要准备回答为何要离职。那么,hr最满意的离职原因有哪些呢?下面来说说。小编从四方面整理了
优质人力资源师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