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研组组长以高水平发展推动学科教师专业成长:教研组组长是学校学科教学的“带头人”,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带头人,学科教学研讨会的组织者,决定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人物。
教学和研究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在一所学校里,有优秀甚至优秀的教学科研负责人,学校这门课程的建设质量一定很优秀。因此,教研负责人的高水平发展,不仅是课程建设的需要,更是将教育教学推向新高度的需要。如何使每个教研团队带头人都具备优秀的业务和能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课程建设的领头羊,成为教师的标杆,是学校人力资源建设中的一件大事。
1、教研组组长应保持学者的品格和风度
学术教学与研究部门的负责人始终保持着教学职业的自豪感,并不断学习。学者型教研组组长要有坚强的内在世界,坚持正直不媚俗、不随波逐流、不敷衍,始终保持学者的作风风范。学术教学研究组组长对问题有敏锐的感知力,能把握微妙的教育机会,能透过教育现象洞察教育的本质,能从学生的细微变化中做出很大的教育努力。凭借对问题的敏锐意识,在他们眼中,教育无处不在,他们能用自己的才能,将一个点的教育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教育空间,可以用多种教育方式拓宽教育空间,创造一个又一个的教育故事。当这些内在潜能在行中外化时,就展现了教研组长独特的卓越,展现了教师学者的气质和魅力。
二是教研组组长要追求高水平发展
作为教师成长和学科建设的领导者,教研负责人必须追求高水平发展。部门负责人的高水平发展体现在三个层次上。
1.实践教育思想的从业者。教研组组长要坚守教学第一线,通过高质量的示范课、有价值的听课和评价课,找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符合教师需要的学科活动,磨练和提高教学组织能力,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 在理论指导下成为教育思想的实践者。
2.有使命感的研究人员。教研组组长要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在确定研究方向时,既要根据自己的长处、兴趣和能力研究实际问题,又要根据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以解决学科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科建设的瓶颈问题为目的, 组建高素质的研究团队,进行真正的研究,研究具有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的高质量研究成果。
3.教学质量提升的推动者。提升自己就是推动教育,教研部门负责人要不断提升自己,加强专业培养,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从而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发挥模范作用。教研组组长还应通过名师工作室、教研组、备课组、研究组、学科基地建设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师共同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
3、重视教研组组长对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
依托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是所有学校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教研负责人的课程建设能力决定了学校的课程建设质量。在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要认真听取教研组组长的建议,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带头作用,尊重他们的探究论证,支持他们开发符合学生成长需要和学校教育发展的校本课程。如果教研部主任的职位发生变化,只要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只要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就必须让继任的教研主任继续建设课程,不要转身或改变方式。如果他们退休了,他们也应该把未完成的课程建设事业传下去,使学校课程建设系统化、可持续化。
四、重视教研组组长教学主张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如果一个教研负责人不能提出自己的教学理念,就很难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就很难为教师提供思想指导,也就很难带领学科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有创新。教研组组长要认真研究教育理论,认真研究学科教学,认真研究学校和地区的实际教育教学情况,站在引领学校教育发展的高度,提出有利于学校学科教学发展的教学主张, 并以此为己任,努力在教学和科研中践行自己的教学主张。大多数教研组长头脑敏锐,基础扎实,学校层面要认真研究他们提出的教学思路,采纳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思路,鼓励他们为学校的发展提出新的教学思路。
5、重视教研组组长对教师学业成长的指导
作为教研组组长,必须为自己确定更高的发展方向,注重学术发展,努力成为研究型、专业型的教研带头人。教研部主任不仅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还要重视写作和出版,重视科研项目。教研部主任写的论文要合理、有根据、有血有肉,写出同行可以研究的论文。教研组组长在参与项目研究时,要选好课题,进行实实在在的研究,研究对学校学科教学有用的成果。对于具有科学思路、学术研究能力和丰富学术成果的研究型教学和研究型课研组组长,要充分发挥其在学术上的领导作用,带领教师通过项目调研、学术讲座、文化沙龙、实验室建设、团队建设、社团活动、科技生产等方式,将学科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等,以培养学生具有广阔学术视野的科学精神。
6、重视教研负责人的智库职能
作为提升学校学科教学质量的推动者,教研组长不仅要保持教学和科研的精力,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为教师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创造更多的能量。学校要高度重视教研组组长智库功能,充分听取教研组长的建议,减少教育决策失误,避免教育走弯路。系主任智库研究内容包括:(1)区域和学校教育政策研究;(2)监测和评估地区和学校教育政策的实施情况;(3)区域和学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实证模式研究;(四)开展国家重大教育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对于具有较高使用价值的智库研究成果,如独特观点、新见解、批判性思维、在学校运用效果较好的教育改革模式等,应通过校际交流讨论的方式传播,或以论文形式发表,让更多的教师和学校思考和学习。
7. 将教研组组长的学术素质转化为教育生产力
教研部主任的知识结构、学术作风、研究范式,不仅会影响本学科的教师,也会影响到全校,也影响到全校学生。其影响效应的最终结果是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当教育管理者充分意识到这种影响时,他们将创造条件,让教学和研究负责人的优秀潜力辐射到更多的人。师生以他们高雅的修养、执着的理想追求、敢于说真话的学者风范、扎实的知识、敏锐的问题意识、丰富的智慧、宽广的胸怀、伟大的作风、持续的高水平发展为基准。当教学和研究负责人的卓越潜力深深地影响到他周围的每个人时,这种影响将转化为教育生产力,并为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8、加强教研带头人培训,助力优秀向优秀迈进
为了让这些人才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我们可以利用短期课程、专项培训、在职培训、脱产培训、对外交流、学历、学假、海外培训等多种渠道,加强对教研团队带头人的培养,让他们始终保持对事业和自我发展的高水平追求, 而在远大目标的鼓励下,他们可以坐下来,冷静下来,钻进去,在成长的旅途中始终保持着跋涉的姿态。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研组组长的人力资源功能,让他们参与制定与学校发展相关的重大决策,尊重他们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保护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他们从优秀走向卓越, 优化优秀教师资源功能。
在各学科的教教工作中,教研组组长是学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导者,是决定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人物。因此,加强教研团队的建设不仅是学科建设的需要,让每一位教研团队带头人都具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和高水平的发展目标,成长为真正能够领导学科建设的名师,这不仅是学科建设的需要, 但也需要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附言
闫珏:教研负责人如何通过学科教学领导来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研组组长是当前中小学教师教研活动的教师教育者,同时也是教研实践组组长,负责落实中小学学科教育计划,并承担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教学指导和研究任务,教师的专业发展贯穿于他们的教育和教学生活。
随着以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小学教师建设对教研组长带头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当前,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逐步由统一、单一、灌输、教条、过程式教学向选择性、多元化、互动性、民主化、创新性转变。新课程改革还要求教师重新认识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努力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研究者和实践者。
在此形势下,通过充分发挥教研组组长的带头作用,将教研组长建设成为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专业学习共同体,是教研组长作为一线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效减轻课堂教学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学研队伍。
然而,教学和研究负责人带领学科教师发展什么?如何透过学科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我自己作为汉语学科教研部主任的工作经验,我想谈谈以下几点理解。
01 教研部负责人应带头开展自学研究
教研组组长既是一线学科教师,又是教育实践中的参与者,是领导学科教师的教师教育者。因此,通过对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是引领学科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
这种研究自身教育和教学的方式,在教师教育领域被称为“自我研究”,是教师教育者进行研究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综合素养的要求极具挑战性,从传统课堂教学中走出来的一线教师会感到不知所措,难以适应教育改革。
因此,教研组组长应主动学习,丰富相关理论知识,带头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完成新旧经验转换,组织教研组成员讨论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教研组长在进行自我研究和自我完善的同时,应为教研组长提供学习样本,形成可在组内共享的学科教学知识,成为教师教育者,为教育改革提供操作知识和技能,培养一线教学实践的未来教师。
02教研部门负责人应积极推行校本研究课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深入,教研组组长要积极思考如何结合学科教师的不断创新,将学科教师教学经验中获取的新知识系统化、制作。在带领教师从事学科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教研组组长需要自觉带领教师收集教育教学的典型案例和教育智慧,并将这些典型案例和教育智慧作为教学研究的对象进行梳理研究。这个过程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也是产生校本教学研究课程的过程。
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来看,培训课程的设计需要一个系统的框架,包括培训目标、内容和资源等的制定,需要教研部门负责人的牵头和协调。此外,还要注意在实践中对培训目标的理解,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诊断、归因和决策,注重培训成果的资源利用,带领课团教师收集、梳理、提炼,不断打造培训课程。因此,教研组组长应带领教研组全体成员深入参与新课程改革的课堂实践,搭建培训内容的课程平台。
03教研组组长应充分重视课研组教师教研活动的反映
反思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美国教育家舍恩提出了反思性实践理论,提出了“实践中的反思”和“实践中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能力包括反思的热情、批判性、深刻性和敏感性,只有通过长期的持续指导和教学实践实践才能培养出来。
教研部负责人不仅需要有较强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还需要引导学科教师培养反思意识和能力。这包括指导学科组教师撰写教育日记、教育教学日志,并总结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实践活动。这些反思过程和结果将有助于教师提高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考,梳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思想,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成为有教育理念的教师。
总之,教研部负责人需要借助“教学”活动进行“研究”教学,通过“研究”提高“教学”能力。教研组组长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上传和下达校长的指示,而是积极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学科领导能力和组织管理领导力,与课研组的学科教师共同成长,在教研实践团队中实施新课程改革和新理念, 并最终成为一名教师教育者,领导教学和研究实践团队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