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97

nono521521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经济师第一章曲线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p73711528

已采纳
我Master的Dissertation就写得Phillips Curve,给您的回答是从我的论文直接翻译过来的,所以回答肯定没问题,望采纳。通货膨胀率经常被视为一国经济的晴雨表。然而,直到1958年,菲利普斯教授提出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菲利普斯曲线(PC),人们才有了一个研究通货膨胀率和经济活动之间关系的比较好的工具、方法。PC从提出开始,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变化。(每一种PC的公式你可以网上查一下,这里不好打角标,容易看错。)1、原始的PC(英语成为The original Phillips curve)是由菲利普斯教授于1958年提出的(其实Fisher (1926)早在1926年就阐释了这个问题 详见:Fisher, I. (1926). ‘A Statistical Relation between Unemployment and Price Changes’, International Labor Review, vol.13, pp 785-792. )。菲利普斯教授在1958年通过研究英国1861年到1957年的经济数据,通过图像法发现了工资和失业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不久之后,Solow(1960)在数理上对其进行了验证。并将工资变动改写为通货膨胀率,亦发现了这种负相关关系。实际上,工资率也常常被看做通货膨胀率的一种表现形式。2、新古典主义PC(The New Classical Phillips Curve )是由Phelps (1968) and Friedman (1968)发展起来的。他们引入了预期,认为通货膨胀率不仅仅只和失业率有关,还决定于人们的预期。即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率的预期近似的等于上一期的通货膨胀率。这无疑比传统的PC更为接近事实本身。在此基础上,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方法对公式进行变化,找出了一个自然失业率,认为通胀率和“失业率及自然失业率的背离(做差)”负相关。公式Inflation=a预期的Inflation(上一期的Inflation)-b(失业率及自然失业率的背离)。(a、b是系数,常常认为a=1)。3、新凯恩斯主义PC(New-Keynesian Phillips Curve )。Lucas (1976) andSargent (1981)批判了Friedman等人的预期理论,从根本上动摇了新古典主义PC。(卢卡斯批判可以网上查一下)。简单的说,人们的预期随着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能简单的认为上一期的Inflation就是人们对Inflation的预期。面对这一挑战, Taylor (1979) 等人提出了后置的PC(2是前置的PC),被称为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NKPC)。被引用最广泛的是Calvo’s (1983) model。他认为价格的制定是随机适应的。结合奥肯定律(自己查),提出了著名的Calvo's model, Inflation=a人们对下一期Inflation的预期+b边际成本。(为什么会变成边际成本,搜索奥肯定律)。4、最前沿的进展:混合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Hybrid NKPC)。 Fuhrer and Moore(1995)等人将NKPC推向进一步发展。他们认为厂商、个人等定价的时候,一部分人对于Inflation的预期是后置的,即认为这一期的Inflation等于上一期的Inflation;而另一部分是前置的,即认为这一期的Inflation等于对下一期的Inflation的预期。最被广泛引用的模型是Galí and Gertler (1999)提出的,公式是:Inflation=a上一期的Inflation+b下一期的Inflation预期+c倍的labor income share(不知道怎么翻译更好)。之所以用 labor income share代替3中的Marginal Cost是因为他们发现在季度数据中,用 labor income share拟合的更好。这是菲利普斯曲线的最新发展,也是外国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我们国内,因为很多数据不实、不多,加上研究者的数学功底不强(要用到GMM),所以Hybrid Model很少被用到。 这只是一个大概,如果你要继续研究,还是要进一步的查找资料,多看看外国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帮到你。

经济师第一章曲线

249 评论(10)

火山红虎

对于不同的消费者,能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位置都是不同的,所以相同满足程度不能决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位置。  对于两个不同的消费者,对于同样一个消费组合的满足感是不一样的,也就是效用水平是不同的,但在坐标轴中无差异曲线上点的位置是相同的,所以,无差异曲线即使位置相同,对于不同的消费者而言,效用水平也是不同的,两者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尽管对于同一个消费者而言,效用水平与曲线位置对应,但效应水平始终与无差异曲线的形状无关。

90 评论(11)

实言舌实言兑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曲线方式:1、“失业-工资”曲线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工资”菲利普斯曲线。这是由当时在英国从事研究的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本人于1958年最早提出的。其表现形式是:在以失业率为横轴、货币工资变化率为纵轴的坐标图上,由右下方向左上方倾斜的、具有负斜率的一条曲线。它表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二者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即负相关关系。当失业率上升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下降;当失业率下降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上升。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失业率下降,货币工资变化率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失业率上升,货币工资变化率下降。于是,这条曲线表现为一条先由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然后再由左上方向右下方移动的曲线环.这条曲线环呈现为略向左上方倾斜、位势较低、且较为扁平的形状。“向左上方倾斜”,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为反向变动关系;“位势较低”,说明货币工资变化率处于较低水平;“略”向左上方倾斜和“较为扁平”,说明货币工资变化率的变动幅度不大。2、“失业-物价”曲线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于1960年提出的。萨缪尔森和索洛以物价上涨率代替了原菲利普斯曲线中的货币工资变化率。这一代替是通过一个假定实现的。这个假定是:产品价格的形成遵循“平均劳动成本固定加值法”,即每单位产品的价格是由平均劳动成本加上一个固定比例的其他成本和利润形成的。这就是说,物价的变动只与货币工资的变动有关。这种菲利普斯曲线的表现形式与上述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相同,只不过纵轴改为物价上涨率。这条曲线表明: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二者亦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失业率上升,物价上涨率下降。因此,这条曲线同样表现为图1中的曲线环。3、“产出-物价”曲线第三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这是后来许多经济学家所惯常使用的。这种菲利普斯曲线以经济增长率代替了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中的失业率。这一代替是通过“奥肯定律”实现的。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具有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这样,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便呈现出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在这一关系的研究中,经常不是直接采用经济增长率指标,而是采用“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或是采用“现实产出水平对潜在产出水平的偏离”。这一“偏离”,表明一定时期内社会总供求的缺口和物价上涨的压力。现实经济增长率表明一定时期内由社会总需求所决定的产出增长情况,而潜在经济增长率则表明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所能提供的总供给的状况。潜在经济增长率可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正常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即在各种资源正常地充分利用时所能实现的经济增长率;另一种是指最大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即在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时所能实现的经济增长率。我们这里采用的是第一种含义。这种菲利普斯曲线的表现形式是:在以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为横轴、物价上涨率为纵轴的坐标图上,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具有正斜率的一条曲线。这条曲线的走向与第一、二种菲利普斯曲线正好相反。这条曲线表明: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与物价上涨率二者呈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即正相关关系。当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上升时,物价上涨率亦上升;当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下降时,物价上涨率亦下降。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随着需求的扩张,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上升,物价上涨率随之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随着需求的收缩,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下降,物价上涨率随之下降。这样,这条曲线表现为一条先由左下方向右上方移动,然后再由右上方向左下方移动的曲线环。这条曲线环呈现为略向右上方倾斜、位势较低、且较为扁平的形状。“向右上方倾斜”,说明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与物价上涨率为同向变动关系;“位势较低”,说明物价上涨率处于较低水平;“略”向右上方倾斜和“较为扁平”,说明物价上涨率的变动幅度不大。总结以上三种形状的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美国、英国等西方一些国家在五、六十年代的情况。它们分别表明了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反向对应关系、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反向对应关系、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同向对应关系。我们将这三种形状的菲利普斯曲线称为基本的菲利普斯曲线,将它们分别表明的两个反向和一个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称为基本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

223 评论(13)

lucherking18

我觉得偏好在于X商品和Y商品对于消费者个人的效用上。例如苹果和香蕉,你比较喜欢吃苹果,它对你的效用高一点,可能边际效用递减也没有那么快,没那么喜欢吃香蕉,它的边际效用就会递减得快些。对于其他人,又会不一样。

189 评论(15)

无敌花花Nancy

书编的不好。

207 评论(13)

相关问答

  • 中级经济师第六章曲线图

    第六章。科斯定理是指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者说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科斯本人从未将定理写成文字,而其他人如果试图将

    aifayewong 评论(3) 2025-07-08
  • 经济师无差异曲线是多少章

    中级经济师一致指标在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中经济波动这节中关于先行指标、滞后指标和一致指标的讲解。一致同步指标是指代表国民经济周期波动特征的指标,这些指

    zhuliangli 评论(2) 2025-07-08
  • 中级经济师第一章第二章

    首先2018年考试真题中,第一章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占2分,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以选择题形式出现13分,税收理论选择题9分,货物和劳务税制度选择题和

    hinomoonna 评论(2) 2025-07-08
  • 经济师曲线

    大家论坛

    星不所在 评论(4) 2025-07-08
  • 中级经济师无差异曲线哪章

    整理了近年来经济基础六个部分,共35章分值的分布,请下载查阅。

    大头妹Angelia 评论(2) 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