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13

刀剑如梦1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小白如何自考造价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爱家薇薇

已采纳
【导读】建筑行业造价师考试分为一造和二造,很多考生报考条件无法满足一级造价师考试条件,因此选择报考二级造价师,作为跳板,因此备战二造考生基本都是零基础考生,那么零基础如何学习二级造价师 得准备多久?下面分享一下过来人的备考经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首先,有条件,去工地呆1、2个月,跟踪一个项目。在工地上看、听、学,跟着技术员施工员到处转转,了解实体,了解整个工程的运转,了解这个流程,施工管理就是全过程管理,这样的学习对你有太多好处,学习施工工艺对于看图与计价都有一定的帮助的。2、都知道预算从计量开始,那如何计量的规则是来源定额,先从简单的工程开始学计量,比如土建计量中柱梁板相对比较艰难大,从那儿开始。现阶段是操作软件,但计量的同时牢记计算规则。定额的另一点就是组价,哪些分部分项工程套用哪些定额,这个就要多与同行交流了,多看过去别人做的预结算资料,这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包括费用定额取费。复习分为三轮一:理解基础知识---看教材。作为小白,如果不是非专业上的话,备考一个陌生的专业会比较难以下手,所以就得先学会怎么去学习新的知识,就得先了解基础知识才能明白这个证书到底是考哪些东西!就算是之前从事造价工作的也是一样的,一样得先从教材开始看!先熟悉教材,理解要考的内容复习起来才会事半功倍!二:结合题目记背知识点---听课,强化知识。如果自己没有一个好的计划,建议可以听一些课程,很多课程都会有一些系统化的指导,而且目的性很明显,比你自己瞎琢磨会更好,省时间的同时还能点化!有些课程会直接的帮你解析重点难点,还会举出案例分析,以及考试的几率是多少,这样复习的重心就会知道在哪,就不用“瞎子摸鱼”。三:重点题目重点理解---做题。做题是最后的,不管复习备考什么科目做题都是逃不掉的。做题也不是乱写一通,作为今年首考的造价师,是没有历年真题可以参考的,但是按照往年建工方面的一个考试来看,首考都会比较简单一些。做题的时候,疑问比较多的就可以标记出来,这样子就会比较容易记忆一些,下次就不会犯了。做错的题,可以用一个本子,当作错题本,把错的都集中在一个本子里,回头复习的时候印象会深刻一些!本文内容是零基础如何学习二级造价师,供大家参考学习!总之,任何一个行业的就业前景跟市场需求和国家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筑行业就业前景从大环境来说是好的,所以大家认真学习,争取2020年二级造价师考试一次通关。

小白如何自考造价师

228 评论(15)

wo洒脱小姐

个人认为,学造价还是很容易的,毕竟上手比较快。现在软件造价很方便,只要你学习精通一门造价软件,一般就会有稳定的可观收入了。关注公号建筑施工资料,免费送课件,虽然说造价入门很简单,但是还是要先了解一些基础知识,私认为有以下几点很重要:1、熟悉各种定额,规范(这是算量的基础)2、熟悉图纸,试想你连图纸都看不懂,怎么做造价呢3、多练,找施工图纸自己练习很重要,熟能生巧在造价行业很适用4、先拿到造价员证书,这是你入行的基础。然后争取拿到注册造价工程师,这个时候你就有了一定的资本了。只要好好准备,考试还是不难的。5、多去施工现场,了解并熟悉各项施工工艺,这有利于你更好地理解造价,知道各个分部分项怎么来的,算起来也更加容易暂时只想到这么多了。

237 评论(9)

相关问答

  • 小白如何备考一级造价师

    1,每天案例做题不要停!不要停!不要停!做错的题一定要重新做,直到做对为止。不要被案例那5道题吓到,只要你肯多练,也就那么回事。因为考点是死的,要考什么知识都是

    么里斯古 评论(5) 2025-09-10
  • 小白如何报考工程造价师

    楼上的几位答非所问。楼主我来告诉你:造价工程师作为一种高智能的专业职务,要求是很高的,既要懂技术、懂施工,又要懂经济、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相关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小白淼淼 评论(6) 2025-09-09
  • 小白如何考造价师

    首先要了解考试科目和考试题型,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其次有针对性,跟着大纲走,才能事半功倍!最后,要做题,做真题。光说不练很容易造成眼高手低,而且一级造价的很

    小马摩羯 评论(2) 2025-09-10
  • 造价师考试小白如何学案例

    建议跟着老师一起备考,可以点击我的头像,跟着名师一起高效备考,还有免费资料和名师视频~

    快乐齐分享yeah 评论(4) 2025-09-10
  • 小白如何考经济师

    1、学会选专业初级经济师一共考两科,一个是基础的经济学知识,另一个是专业实务,分为工商管理、运输(水路、公路、铁路、民航)、农业、保险、人力资源管理、财政税收、

    洋洋捌月 评论(3) 202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