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68

小楼新雨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二级造价师考了几年了有用吗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胖达最高

已采纳
二级造价工程师考试报考条件有学历及从事造价工程业务工作年限时长2个要求,具体如下:(一) 具有工程造价专业大学专科(或高等职业教育)学历,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2年;具有土木建筑、水利、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财经商贸大类大学专科(或高等职业教育)学历,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3年。(二) 具有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1年;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门类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2年。(三) 具有其他专业相应学历或学位的人员,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年限相应增加1年。————粤建职校

二级造价师考了几年了有用吗

138 评论(9)

yk小康哥

当然很有用,但是比较难考。挂证一般三年在4-6万,挺不错的。如果有时间建议你考一考,考一个本子在手里,很好的。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申请参加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  1、工程造价专业大专毕业,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5年;工程或工程经济类大专毕业,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6年。  2、工程造价专业本科毕业,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4年;工程或工程经济类本科毕业,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5年。  3、获上述专业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和获硕士学位,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3年。  4、获上述专业博士学位,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2年。  考试科目和考试题型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客观题  建设工程计价 客观题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土建、安装) 客观题  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 主观题

221 评论(14)

海棠花花

当然造价工程师目前在工程造价管理、项目招投标、造价咨询、工程结算、工程决算、工程立项、工程融资方案编制和评估等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需求度

351 评论(12)

酒酿圆子珺

二级造价师证书的用途虽然二级造价师证书的价值没有一级造价工程师证书的价值大,但是不能说他没用,二级造价工程师的考试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考的,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考过的。目前持有二级造价师证书的人才还是很少的,完全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二级造价师证书的价值非常大,含金量也非常高。二级造价工程师是辅助一级造价工程师工作的。有了二级造价工程师的证书,可以做建设工程工料分析、计划、组织与成本管理工作,也可以做建设工程量清单、最高投标限价、投标报价编制工作,还可以做建设工程合同价款、结算价款和竣工决算价款的编制等工作,所以说二级造价工程师不是无用,而是有特定的用处。二级造价工程师其实也是给了广大造价从业人员一个机会,很多人现在并不能满足一级造价师的报考要求,但是二级造价工程师的报考条件相对宽松,从事造价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先考下来二级造价工程师的证书,以二级造价工程师的身份从事相关工作,等到工作年限够了,再报考一级造价工程师。

355 评论(9)

吃土少年Hollar

已经40岁了,考二级造价工程师当然有用,有了这个证的话。挣得钱就比较多

294 评论(9)

独酌邀明月

拥有二级造价师的资格证书,可以做工程建设工料剖析、方案、机构与成本费管理方面,还可以做基本建设工程概算、最大招投标指导价、投标报价编制管理,还能够做建设工程合同工程款、清算工程款和竣工结算工程款的定编等工作中,所以说二级造价师并不是没用,反而是有特殊的用途。

99 评论(8)

相关问答

  • 二级造价师考了几年了

    取得考试合格证明的人员,应自取得之日起18个月内提交初始注册申请

    亲亲四合院 评论(6) 2025-08-24
  • 二建造价师考了几年了

    您好,一级造价工程师和二级造价工程师考试科目如下所示,不要紧张,正常心对待考试即可,网校老师会讲解学习方法和学习建议,跟着老师学习不用怕。一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

    疯中之子 评论(8) 2025-08-24
  • 二级造价师考几年了

    造价工程师在工程中的地位 随着建设市场的全面开放,国内的工程行业已与国际接轨,工程造价通过招投标竞争定价将更加的激烈,投资、设计、承包方或造价咨询单位都必须认真

    恩恩慧慧 评论(5) 2025-08-24
  • 二级造价师考几年了有用吗

    40岁考二级造价工程师也是有用的,学习虽然不好,你这个证件是非常有用。

    小馋猫儿richard 评论(6) 2025-08-22
  • 二级造价师考了几年了有用吗

    二级造价工程师考试报考条件有学历及从事造价工程业务工作年限时长2个要求,具体如下:(一) 具有工程造价专业大学专科(或高等职业教育)学历,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

    小楼新雨 评论(6) 2025-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