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41

金牌大素包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华为首席经济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养鱼的老头

已采纳
1. 华为是通信领域的领导性品牌世界三强。2. 华为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2008年年营业额233亿美元,员工数超过80000人。3. 2007年合同销售额160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115亿美元,并且是当年中国国内电子行业营利和纳税第一。4. 2008年合同销售额233亿美元,是当年中国国内电子行业营利和纳税第一。截至2008年底,华为在国际市场上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排名前50名的电信运营商中,已有36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5. 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以及31个全球前50强的运营商,服务全球超过10亿用户。6. 经过21年的发展,华为已经发展成为国内、乃至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电信设备供应商。

华为首席经济师

115 评论(12)

海天浪涛

我觉得华为能做出这样的举动,也是想要为了让自己的企业有更好的发展,未来几年内不能产出价值和利润的业务全部都进行缩减和关闭,也能够给公司减少更多的损失,而且这样也能把目光聚焦到有价值的客户身上。

109 评论(10)

ai我家小乖

任正非一共有过三任妻子分别是:孟军、姚凌与苏薇。第一任妻子孟军为任正非生下一男一女,分别是孟晚舟与任平;第二任妻子姚凌为孟晚舟生下一女,姚安娜。 目前华为5G技术独步天下,年营收超6000亿,而掌门人任正非多年商场浮沉也已步入古稀之年。其实年纪越来越大的任正非早已不再过问华为内部具体事务的管理,充分放权给其他华为高层,就连华为CEO都是轮值制的。任正非全家福 1992年,华为员工已经达到200多人。这一年冬天,公司到深圳经济特区外的西乡开会。开完会回来的路上,车子陷进了泥坑里。任正非二话不说,第一个下车,脱掉鞋袜跳进泥坑里推车。于是公司的其他人员也纷纷下车,合力将车子推出了泥坑。1987年创办华为时,任正非已经43岁任正非之于华为,到底意味着什么? 每一个企业都需要“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华为也不例外,作为通信霸主的任正非一直被外界啧啧称道的是另类与狼性,虽然他并非名义上的董事长,但却是事实上的单一最大股东;虽然他自称“甩手掌柜”,但却真正主宰着这个帝国的每一次攻伐;虽然他几乎完全远离公众视野,但他的一举一动总会引发外界的高度关注任正非否认“子承父业”   任正非已年过七旬,接班人的抉择常让其焦头烂额。他尽量“去家族化”并推行CEO轮值制,可接班人的传闻从未停息。然而内地电信业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恶性竞争,一旦他真正完全放手,隐匿的各方势力难免会抬头,华为能否走上预定的轨道,仍存极大变数,不管未来华为有什么变数“华为接班人”始终悬而未决,有人还曾援引IBM沃森家族的例子称,任正非“在等候他的儿子长大”。虽然华为起家的业务是面对运营商的通信业务,但是现在看来已经是运营商网络业务、企业业务、终端业务和其他业务四大业务板块通信IT运营帝国。显然,与前20年相比,今天的华为在业务层面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未来,如果任正非果真卸任,他的接班人们,理应有能力继续履行CEO职能。不过,谁能顶替任正非,成为华为帝国真正的权威?当华为需要作出新的战略选择时,谁又能够摆脱华为的惯性? 那么,华为何以为继? 据相关消息透露,华为EMT管理团队(轮值总裁制度)将在明年出现大变动,主要信息包括:任正非2018年12月31日退休,届时将不参与公司管理,不再享受否决权。   在交接班问题上,任正非此前先是举了两个朋友的例子,一个是88岁的AIG创始人柏林伯格,一个是74岁曾任香港和记黄埔董事总经理的马世民(英国商人),这两位老人一直是精力充沛干劲十足。“在国外,很多人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过任正非随后补充道:“我是中国人,不会像他们一样,是会老的。   传闻华为的接班人就“隐藏”在这张图   早在华为2015年报里,有一张董事会成员集体照,曾经在微信朋友圈流传。  (前排左起:李今歌、郭平、孟晚舟、徐直军、任正非、胡厚昆、何庭波、李杰   后排左起 :陈黎芳、万飚、张平安、孙亚芳、徐文伟、余承东、丁耘、李英涛、王胜利)   列出了主要的六大热门人选:  前面三位,郭平,徐直军,胡厚昆目前都是轮值CEO以及华为公司的副董事长,而且,年龄都不大。   徐文伟是战略总裁;余承东大家都了解的比较多,号称余大嘴,最近手机这么火,他经常出来亮相;孟晚舟是公司的CFO,而且是任正非的女儿,江湖传言有可能接班。   同时,最近网上有两篇文章,都是关于华为接班人的比较火。   一个是任正非儿子孟平,另一个是女儿孟晚舟。现摘录如下,我只管搬运,不做评判,大家可以发表意见。   文一:任正非之女孟晚舟:蛰伏华为二十年 并非华为唯一接班人   文二:少年班毕业的孟平,或已悄然接班任正非   任正非之女孟晚舟:蛰伏华为二十年 并非华为唯一接班人   2016年岁末,中国著名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陈春花曾与任正非交流并解密华为的立业之本时,任正非如是回答。   外界普遍认为,华为之所以能够成功,越来越严格、规范的财务管理功不可没。而华为目前强大的财务体系背后的领导者是华为公司常务董事、CFO(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她的父亲是任正非。   出生于1972年的孟晚舟回忆,自己上高中时就经常来到华为的办公室,使用那里的复印机,“我父亲创业时,我在读高中,他办公室有个复印机,我老去那复印试卷。”   到了1993年,21岁的孟晚舟从华为最基层的岗位——一名前台接待员做起,彼时,孟晚舟的父亲任正非告诉她, 社会 阅历的第一条是对人要有认识,这份工作将会帮助她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孟晚舟曾在题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内部文章中回忆,1993年,刚刚进入华为工作最初的那几年,她和另外三个女孩承担了总机转接和文件打印等工作,琐碎且辛苦。   但孟晚舟并没有因为任正非女儿这个特殊身份,在工作中以及与同事相处上带来任何负面影响,“现在我很多同事,我当年都叫他们叔叔。这不会对我们现在的相处构成障碍,日久见人心。处久了,大家就知道我是什么人,都还比较愿意跟我说很多话。”   在华为人眼中,孟晚舟待人随和,毫无老板女儿的架子。曾接近孟晚舟的人士回忆说:孟喜欢穿色彩鲜艳的衣服、在意妆容修饰,与通常职业女性的气质迥异,但思维方式颇具国际化视野。但于外界而言,和任正非一样,孟晚舟低调、神秘,她的一切不断为外界所猜测。  孟晚舟的“任正非之女”的身份正式对外公开时,她已经在华为整整蛰伏了二十个春秋。2013年1月21日,身为华为CFO的孟晚舟首度现身,她在华为2012业绩预告媒体见面会上为自己辟谣,给了外界一份关于自己的真实“履历”。   “我在华为最早的工作是接电话”   孟晚舟1992年大学毕业,最初是在建设银行工作。一年后,由于银行整合,撤销了一个网点,所以就来到了华为。”   进入华为后,孟晚舟的工作主要是做一些类似“接电话”的“打杂儿”工作,“那时候公司小,做过秘书、协助过销售和服务部门,负责打字、制作产品目录、安排展览会务等。我是华为早年仅有的三个秘书之一,传闻中关于我在华为最早是接电话的是实情。”   “1997年,我去了华中理工大学读硕士,学会计,一年半学成后,又回到了华为的财务部门,这才真正开始了我在华为的职业生涯。”初入华为的头几个月,只要总账和明细账的数据不一致,她的会计凭证一定是重点检查对象。“到了2007年,公司聘请IBM作为集成 财经 变革的顾问,得益于顾问们的包容、鼓励,几年之后,很多在IFS(互联网金融服务)项目组员工,不仅专业上进步了,英语也进步了很多。”孟晚舟回忆说。   此后,孟晚舟历任公司销售融资与资金管理部总裁、账务管理部总裁、华为香港公司首席财务官,以及国际会计部总监。到2011年4月17日,华为在其官方网站上首次公布董事会及监事会成员名单,显示孟晚舟出任公司常务董事、CFO。直至今日,她一直担任华为的CFO。   “华为接班人”猜想   首度公开高调亮相后,除了公布华为2012年的业绩,孟晚舟还给媒体制造了另一个焦点,即她的身份引发了一场关于“华为接班人”的讨论和猜想。   有曾在华为工作过的人出来解密华为此举,认为让孟晚舟站在大众前,比让任正非站出来还难,此次她不仅站出来了,还高调辟谣,高调表达自己对行业的判断,高调出来的第一站不是某些会议或论坛,而是直接面向媒体采访,这说明任正非或许逐步退出华为,将更多地放权。   另外,在华为“内部反腐”的事情上,孟晚舟在当时的发布会上对此所表现出来的强势更是加重了人们对华为接班人的猜测。“唯一能击败华为的风险,来自华为的内部腐败。”她认为,这正是华为危机意识的体现,华为在过去的每一天都在讨论华为会不会倒下。她这番话的口气与她军人出身的父亲如出一辙。   蛰伏二十年,终于站到了媒体面前,她迫不及待告诉外界,我是这样管理华为的。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孟晚舟语速急促。   “在内部,华为正在推进组织变革,激活组织,加大向一线的授权,让听得见炮火的组织更有责、更有权;内部管理运作从以功能部门为中心向以项目为中心转移。并通过简化管理有效降低了内部运作成本,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实现了营业利润率的提升。”   而孟晚舟对于提高内部运作效率与效益,也有自己的思考与分享——纠正“错配”是她在这方面的智慧总结。从管理角度,她提出,“当我们抱怨项目经营不好的时候,是否认真想过:我们从激励、任用、评价的角度,是否真正能够有效支撑基础经营单元的需求?少将连长的机制怎么落实?板凳要坐十年冷,我们的利益分配,不应该只关注技术创新、浮在水面上的岗位,还应该看到那些沉在水底,十年如一日从事基础工作的岗位。”   根据华为微信公众号“心声社区”,2003年,孟晚舟负责建立全球统一的华为财务组织,这一系列的改革包括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财务制度和IT平台,使得全球的财务组织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运作。2005年——2009年,在华为全球账务系统的统一化和标准化建设中,孟晚舟主导建立了五个账务共享中心,覆盖和支撑全球的会计核算工作,并推动华为全球集中支付中心在深圳落成。   2007年开始,孟晚舟负责实施华为集成 财经 服务的变革项目,该项目实施能为各级经营组织提供更完善、更准确、更有价值的财务数据,促使华为持续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综合解决方案。   外界认为,多年的历练,令孟晚舟和任正非一样具备了国际化视野。在一些项目上,她坚持拒绝IBM这样的咨询顾问公司像服务其他本土公司那样为华为配置中国顾问,而是要求专业的外籍顾问直接指导华为的员工。孟晚舟的观点是华为需要“原汁原味”的跨国公司经验,而非经过本地调整之后的方法。   就连外媒也将目光聚焦于这位新亮相的华为CFO所带来的影响上,英国的《金融时报》发表评论称,“如果她要扭转华为在美国的负面形象的话,她可能要做的事情很多。这种负面形象正阻碍该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自从1996年华为展开全球化征程以来,一直不断为其国际化进程做出尝试和努力,华为在全球范围内除了美国以外的市场都是重要的参与者。据华为公司发布的《201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华为旗下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服务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亿人口。2013年,华为营业收入达2390亿元人民币,其中65%的收入来自国外。   然而,华为在美国的收购受阻,屡次因“国家安全风险”被否决,举步维艰的状况,与政治、法律、文化乃至商业规则有关。尤其是美国对国防、航空、通信、信息技术等敏感商业领域一直奉行的保守封闭政策,都是华为开拓北美市场的巨大阻力。   而孟晚舟的出现,外媒当时解读为,高调的亮相给华为带来了新希望,尤其是在海外市场上。《经济学人》曾刊文指出,华为需要更进一步开放,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之一是紧密推动该公司在全球上市——如果不是在美国,那也至少要在香港。   彼时,华为并没有很强的上市动力。有人问孟晚舟,“华为旗下有三大事业群是否有分拆上市的可能?”初出牛犊的孟晚舟面对媒体抛过来的问题,直接回答“暂时不考虑”,给出的理由:一是华为目前不缺钱,二是没有必要。   不过,深知华为所处环境的孟晚舟也做出了谨慎承诺:华为将最终透露更多有关其所有者的信息。并声称对于最终的上市持开放态度。在媒体的镁光灯下,她不断重复着这句话,“我们将履行开放透明的承诺。”她说,华为会对外界越来越公开,包括股权结构等会越来越透明化。   对于以“狼性文化”起家的华为而言,孟晚舟表现出来的一面无疑给华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此前,一向低调的任正非也反复强调“开放”这一关键词。任正非后来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华为之所以能进步到今天,的确与华为本身的“开放”有关。   华为员工对其高度认可、孟晚舟独具国际化思维以及20年的华为工作经历,似乎一切都与《华为基本法》第102条 “华为公司的接班人是在集体奋斗中从员工和各级干部中自然产生的领袖”不谋而合。   但孟晚舟并不是唯一的接班人候选者。中国自古以来有“子承父业”的观念,任正非的儿子任平自然也曾被推到“华为接班人”舆论的风口浪尖。前华为副总裁刘平在《华为往事》中对任平这样介绍:任平成绩不好、贪玩,性格更像父亲任正非。每次考试及格了都要给父亲报喜,有一次他就听见任平在办公室给爸爸打电话,“爸,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这次考试我有一门课考了60分”。后来,任平考入中国 科技 大学。这和性格低调的孟晚舟的确迥异。   加之,华为开始推行“轮值CEO”制度,后来任正非侧面回应:“华为所有员工将集体决定公司的命运,怎么可能由一个人决定这个事怎么做呢?华为从创立那一天起,确立的路线就是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   或许正如前华为副总裁刘平在《华为往事》中所说,极其崇尚IBM管理理念的任正非,之前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在等待“小沃尔森”的成长。这些,令“华为接班人”和“小沃尔森”始终成为谜一样的存在,不到正式接任的那一刻,外界的猜测总是存在。   少年班毕业的孟平,或已悄然接班任正非   任正非第一任妻子叫孟军,并育有一子,一女,他的女儿孟晚舟和儿子孟平。   1994年任正非把他送到位于合肥的中国 科技 大学,与科大少年班的学生一起读书。   1997年,当任正非了解到任平经常借用华为合肥办事处的车辆时,他当即给时任市场部副总裁的徐直军以及合肥办事处主任刘京青打电话,严厉斥责他们,并表示决不允许此类现象再次发生。   此外,任正非每年几乎都会在走访华为合肥办事处的间隙来和科大少年班的老师交流,了解儿子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并要求所有老师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严格要求任平。   掌管华为后勤公司大权   据华为内部员工透露,任平中科大毕业后,并没有进入华为,而是在广州开了一家工程公司,专门承包华为基站、机房的安装项目。按规定项目承包本来要通过招标环节,但华为广州分部的人都知道这层关系,就跳过了这一环节直接把工程交给任平。   孟平后到华为的市场部,采购部,中试部等多个部门工作。现掌管华为旗下慧通公司。   孟平第一次入“常”失败   “2007年任正非曾提出让任平进入华为最高决策层,遭到华为决策层EMT(华为特有的最高决策机构)中的4人抵制,任正非当时作罢,但如今看来,华为EMT中的元老现已基本走的走,架空的架空。”   内部人士透露,任正非遭到了当时EMT中的费敏反对,徐直军、胡厚昆和张翠平也附和了费敏的反对意见。这个计划就暂时搁置了。纪平后来被迫交出了财务工作,费敏虽然被重用,但是因为压力过大,工作出现了停滞。这样一来,当时反对任平接班的人也就不再反对了。   任正非终于下了决心?   内部员工称,任平不如姐姐勤奋,但霸气,像任正非。华为原副总裁刘平在《华为往事》节选:一次是听到他在办公室里大声地给他爸爸打电话,说:“爸,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这次考试我有一门课考了60分”。还有一次,他推荐一个朋友到我们项目组工作,被李一男拒绝,他拍着桌子大骂李一男。   然而任正非可能更希望华为效仿它的“老师”IBM,完成“小沃特森”式的接班。   内部消息透露(未核实),华为EMT管理团队(轮值总裁制度)将在明年出现大变动。其中一条主要信息如下:孟平(任正非儿子)进入EMT,将接任消费者BG CEO;郑宝用一同跟随,万飚留任,两人将辅佐孟平。   究竟华为公司已然成为公器,接受监督;还是尊重创始人意愿,不容外人染指? 据相关消息透露, 华为 EMT管理团队(轮值总裁制度)将在明年出现大变动,主要信息包括:任正非2018年12月31日退休,届时将不参与公司管理,不再享受否决权。 在交接班问题上,任正非此前先是举了两个朋友的例子,一个是88岁的AIG创始人柏林伯格,一个是74岁曾任香港和记黄埔董事总经理的马世民(英国商人),这两位老人一直是精力充沛干劲十足。“在国外,很多人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过任正非随后补充道:“我是中国人,不会像他们一样,是会老的。

105 评论(15)

贵州米粉

导语:阿里巴巴、华为这些企业为什么能做那么大?是因为马云、任正非等企业家有格局、有胸怀,他们看人,看事物的眼光和常人不同。在说任正非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马云的故事。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经想要开发阿里云计算,于是找了一个叫王坚的人。王坚曾经被称为是“忽悠了马云的骗子”,也是阿里巴巴历史上最受争议的人。马云和王坚相识于2007年,当时王坚第一次见到马云他就说:“如果阿里还不掌握技术,未来将不会有它的身影。”马云听完瞬间蒙圈了,接下来王坚说明阿里在数据存储和处理方面的问题,断定未来数据处理和存储技术一定前途无限。后来马云经过和王坚一番深入的交流之后,他发现王坚也许是最了解阿里的人,于是马云寻思一定要把王坚挖到阿里巴巴,但是王坚说做云计算会很烧钱,问马云能不能顶住。他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马云向王坚承诺每年投10个亿,坚持10年给王坚做阿里云计算。两年后,王坚入职阿里,职位是高高在上的阿里首席架构师。目的任务就是为阿里输出技术。可是当时由于阿里云技术的概念太过超前,阿里巴巴里面很多人对什么叫云计算完全不懂,可是马云却大把大把地往里面烧钱,几年过去了,王坚在阿里啥玩意也没做出来,而且项目投入还高得出奇。于是阿里巴巴很多的员工觉得这次马云遇到了大骗子,私下诽谤王坚的声音不绝于耳。面对质疑,王坚无数次选择了隐忍,而马云却力排众议,一如既往地完全信任王坚。如今,马云精准的眼光和信任收到了巨大的回报,10年之后王坚“还了”马云一个估值4500亿的阿里云计算给马云,让阿里巴巴的阿里云成为了大数据时代中的数据霸主。马云和王坚两人就是现代的千里马和伯乐,他们两人的故事,一直被坊间津津乐道。大家为王坚的隐忍而动容,但更被马云精准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所折服。讲了马云,我们来讲讲道任正非。马云和任正非所代表的阿里巴巴和华为如今已经是中国企业里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如今,美国处处打压华为,是因为华为的5G发展已经撼动了美国的科技的根基,5G科技代表的是未来先进的科技,它有可能会引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带来不可估量的科技进步和经济效益。而谈到5G的发展有一位重要的功勋人物,他是俄罗斯的一位数学家。这位数学家帮助华为掌握了从2G突破到3G的核心技术,这项技术甚至在如今的5G的发展上还要用到。故事是这样的。位于华为深圳总部的华为研究人员,某一天在一个著名杂志看到了一篇数学论文报告,华为的研发团队判断这篇研究和华为正在研究的3G技术有所关联。华为HR团队立刻决定去俄罗斯寻找这位数学家,之后发现这是一名数学天才,智商能力都非常高,不过他在与人沟通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而且当时华为的HR去找这位俄罗斯数学家时还迟到了10多分钟,这位有脾气的俄罗斯数学家认为华为HR没有时间观念,不想和华为合作。无论华为HR后来怎么解释,但是这位俄罗斯数学家就是不理。正当华为HR受挫想放弃这位数学家的时候,任正非得知此事,觉得这位俄罗斯数学家就是个科技天才,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位俄罗斯数学家招到华为的麾下。并且给命令HR,如果招不到他那HR就不要回来了。没办法,HR只能厚着脸皮继续用“三顾茅庐”的诚意来打动俄罗斯数学家。在后来一次又一次的沟通中,俄罗斯数学家终于讲出了他的心结。他先是对华为给的薪水不满意,然后华为HR一再加码薪水,但是他最终都没有表态。正在这个时候,华为的竞争对手谷歌和俄罗斯的本土的一家企通讯企业也看上了这位俄罗斯数学家,他们同样出高薪来抢人。任正非得一听到消息当即果断拍板,以年薪 200万美元高薪聘请这位数学家。要知道在当时,200万美元可谓是一个天价。几乎少有科学家能够拿到年薪200万美元。任正非这个惊人的节目一出瞬间引起了巨大的热议,很多人都觉得这个薪水太高了。但是任正非力排众议。他觉得人才就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再多的钱也买不来优秀的人才。任正非的这个决定为华为拿下这位俄罗斯数学家有了先机,但是这位数学家他还有两个想法,一个是工作太远行动不便,第二个是他不想和家人分开。这意味着如果华为不帮他解决这两个问题,那么他很可能就会与俄罗斯本土的通讯企业合作,华为就白白失去了这位人才。当HR把这个棘手的问题告诉任正非后,任正非果断拍板,在俄罗斯本土设立华为数学研究院,让俄罗斯本土的人才可以为华为工作,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能力。这一下俄罗斯数学家可是高兴了,这份工作钱又多而且离家近,最重要的是任正非并没有给他明确的工作绩效考核,于是这位科学家再也没有什么顾虑,很快便加入了华为。可是这样一位高薪聘请的人才在入职华为之后一直没做出什么成果,而且有一些华为的同事说这位数学家每天上班就是玩玩电脑,打打游戏,什么也没做,更不要说什么科研成果。任正非那时候也感觉到了尴尬。有一回任正非给他颁发院士牌的时候,他只会“嗯嗯”的答了一声就完了,完全没有其他多余的话语。这和中国的人才有很大的区别。不久之后就有一些人跳了出来,在私下议论他是不是个大骗子,专门骗取华为的天价年薪。这样的风言风语传到了任正非的耳朵里,任正非决心要扼杀这种“污蔑”之风。他再三强调不许再私底下议论这位俄罗斯数学家,并且之后他还给俄罗斯数学家充足的科研时间以及宽松的科研环境。要知道华为员工一直信奉的是狼性文化。在华为工作,加班加点那是常有的事,但是这位俄罗斯数学家却有着超乎常人的待遇,哪怕他不做事,也没拿出什么科研成果,甚至还对任正非摆架子,但任正非依然对他处处宽容,甚至是“包庇”。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位俄罗斯科学家在华为庸庸碌碌工作10多年之后,突然有一天他兴奋地告诉任正非,2G到3G核心技术突破了。任正非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安排人手进行测试,结果证明他这项技术是成功的。正是因为这项技术的成功,让华为领先竞争对手,实现弯道超车。也就是在这一项技术的支持下,华为的设备凭借的技术优势很快占领了欧洲市场,甚至现在的5G设备都用到这项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高达数千亿。结语这就是任正非的大格局、大胸怀和眼光独到的完美展现,同时也是华为对人才重视的一个经典案例。华为一直强调科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任正非对人才的待遇从不含糊,今年更是高薪聘请了数位天才少年入职华为,我们相信有任正非这样的领导人带领的华为,华为一定会迈向更加崭新的辉煌!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231 评论(10)

相关问答

  • 如何成为首席经济师讲课

    经济师职称有:初级、中级、高级经济师。  报考条件:  (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学历者,均可报名参加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考试。  (

    snowwhite白雪 评论(6) 2025-10-16
  • 新华联首席经济师

    傅军--新华联集团总裁  履历及业绩:历任湖南醴陵市乡党委书记、醴陵市经委副主任、醴陵市外贸局局长等职,1990年起担任新华联集团的董事长,直到去年他才把公司总

    笑笑之笑0 评论(4) 2025-10-14
  • 普华永道世界首席经济师

    普华永道=普华+永道,来自于创始人的人名。1、普华1849年,塞缪尔·普里斯在伦敦开始了其会计师生涯。1865年,普里斯与威廉·豪里兰德及埃德温·华特豪斯建立了

    爱漱口的袜子 评论(3) 2025-10-16
  • 如何成为首席经济师

    董事会可直接任命CEO可提请候选人,由董事会研究通过后任命人资总监、财务总监和运营总监联合推荐,由董事呈报董事会研究通过后任命一般而言如此,但根据公司规模不同,

    桠枫娇娇 评论(4) 2025-10-16
  • 华为首席经济师

    1. 华为是通信领域的领导性品牌世界三强。2. 华为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2008年年营业额233亿美元,员工数超过80000人。3. 2007年合同销售额16

    金牌大素包 评论(4) 202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