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98

Simena1943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济南铁路局总经济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清晨依恋静雪

已采纳
陆东福、胡亚东、王志国、卢春房

济南铁路局总经济师

239 评论(12)

丝雨如薇

8个

295 评论(11)

追疯子的风筝

历任铁道部部长及简历  历任部长:滕代远、吕正操、苏静、万里、段君毅、郭维城、刘建章、陈璞如、丁关根、李森茂、韩杼滨、傅志寰、刘志军、盛光祖。  历任部长  滕代远(1949年10月至1965年1月)  吕正操(1965年1月至1970年撤销)  苏静(军管会主任1967年4月至1968年7月)  万里(1975年1月至1976年12月)  段君毅(1976年12月至1978年12月)  郭维城(1978年12月至1981年9月)  刘建章(1981年9月至1982年5月)  陈璞如(1982年5月至1985年6月)  丁关根(1985年6月至1988年1月)  李森茂(1988年1月至1992年4月)  韩杼滨(1992年4月至1998年3月)  傅志寰(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  刘志军(2003年3月至2011年2月被双规)  盛光祖(2011年2月至今)  滕代远,1904年11月生,湖南麻阳人。1923年考入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与进步同学组织麻阳新民社,创办《锦江潮》。1924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春加入国民党,同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参与领导进步学生运动。1926年任青年团平江县委书记,后调长沙近郊任农民协会委员长、郊区区委书记,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民武装。1927年马日事变后脱离国民党,坚持地下斗争。8月任湖南省委委员、省农民协会委员长。不久,任湘东特委书记,兼醴陵县委书记。1928年6月任中共湘鄂赣边特委书记。7月22日,与彭德怀、黄公略等发动和领导了平江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任党代表,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1928年12月初率红军主力到达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编为红四军第三十三团,任红四军副党代表兼团党代表。1930年5月,红五军扩编为红三军团,任政治委员。1930年8月,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在浏阳县会师,成立了红一方面军,任副总政治委员兼三军团政治委员。1931年11月在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33年初调任中央军委武装动员部部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战争。曾获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二等红星奖章。1934年9月赴苏联学习,出席了1935年7月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37年春回到新疆。12月到达延安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1939年冬晋西事变后,奉命赴晋西北地区指挥反顽斗争,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1940年5月,任太行山抗大总校副校长兼副政委,同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常委。1942年5月任八路军参谋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常委。1945年12月参与了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工作,并奉命在北平设立八路军办事处。不久又奉命去重庆、南京,协助周恩来与马歇尔、张治中的谈判。1946年6月回晋冀鲁豫军区,率部分兵力担任内线作战,收复失地,扩大了解放区。1948年5月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常委。11月任中国工农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部长。1949年兼任中央军委铁道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任铁道部部长。1954年9月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1965年在第四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被选为副主席。他是中共第七至十届中央委员。长期主持铁道部门工作,为新中国的铁路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受到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迫害。1974年12月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吕正操,1905年1月生,辽宁海城人。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东北讲武堂毕业,上将军衔。早年在缫丝厂当学徒。1922年参加东北军。1923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1925年毕业后,任东北军连长、营长、少校副官队长。1929年起任东北军第一一六师参谋处长。1932年至1936年任东北军第五十三军一一六师六四七团团长。1936年任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总队长。1937年1月起任东北军六九一团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中共第五十三军工作委员会指示率部开赴冀中,改编为冀中人民自卫军,任司令员。1938年5月至1943年秋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兼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其间:曾任冀中区党委委员、冀中军政委员会委员、冀中行政公署主任、冀中区总指挥部副总指挥。1943年11月至1945 年8月任晋绥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委员、常委。解放战争时期,1945 年10月至1949年5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1945年10月起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一副总司令,1946年7月任东北铁路总局总局长兼政委。1949年4月,任军委铁道部副部长。建国后,历任铁道部副部长、代部长、部长,铁道兵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二、三届常务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十一届中央委员。在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苏静,1910年12月生,福建龙海人。曾用名苏孝顺,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初中,中将军衔。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一军团司令部作战参谋、侦察科副科长、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司令部二科科长,东进支队司令部秘书长兼军法处处长。1939年冬起任一一五师政治部秘书长。1940年11月起任一一五师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兼敌工部部长,山东战时工作委员会公安处副处长,山东军区政治部秘书长。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起任山东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兼情报处处长。1945年10月起任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情报处处长,东北军区司令部第一处处长,东北野战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兼教育处处长。平津战役中,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参加同傅作义的谈判。1949年5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司令部第一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南军区副参谋长等职。在任总参军务部部长期间,他为加强军队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文革”期间,他到铁道部、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做领导工作,积极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作斗争。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了国家机关拨乱反正、落实政策的工作。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因病医治无效,于1997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万里,1916年12月生,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东平县工委书记,泰西地委宣传部、组织部部长。1940年后任中共鲁西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冀鲁豫二、七、八地委书记。1947年后任中共冀鲁豫区委委员、秘书长,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财委副主任、经济部部长、建设局局长。建国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部长。1950年6月-1954年9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1952年11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副部长。1954年-1955年4月任国务院建筑工程部副部长。1955年4月任国务院城市建设总局局长。1956年5月-1958年2月任城市建设部部长。1958年3月-1966年10月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1958年8月-1966年6月任北京市副市长。1959年9月-1977年11月任北京第二至四届政协副主席。1973年5月-1975年1月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1975年1月被任命为铁道部部长,轻工业部第一副部长。1977年6月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1978年1月-1979年12月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1980年4月-1988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1980年8月-1982年5月任国家农委主任,1982年9月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82年后任中央绿化委员会主委,国务院退伍军人和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领导小组组长,中央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主任,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主任,中国网球协会名誉主席,同年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84年当选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名誉会长。1986年当选为中华文学基金会名誉会长。1987年当选为中共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8年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90年任中国绿化基金会名誉主席。1993年4月当选为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95年任第三届中国绿化基金会名誉主席。还曾任中国桥牌协会名誉主席,第十一届亚运会名誉主席。中共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1986年荣获“奥林匹克勋章”金奖。1993年6月被世界桥联和北美桥联授予主席最高荣誉奖和世界冠军金牌奖。1994年1月被美国马里兰大学授予公共服务荣誉博士学位,同年10月7日被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授予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还曾被加拿大里加纳大学授予法学荣誉博士学位。  段君毅,1910年3月生,河南范县人。原名段士达,曾用名董君毅、段上卿、段尚卿。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参加革命工作,北平中国大学毕业。1932年至1935年在北平中国大学学习,其间: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和北平学联组织的南下扩大宣传团。1936年至1938年,任北平中国大学党支部书记,中共北平市西城区委书记,上海全国学联执行主席,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至1945年任中共山东泰西特委书记,鲁西行署副主任、主任,冀鲁豫行署副主任,中共冀鲁豫区第八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第六纵队政治委员,水东工委书记兼指挥部政治委员。1945年至1949年任冀鲁豫行署主任,鄂豫区党委书记兼鄂豫军区政治委员。1949年2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后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南京接管会财委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重庆财经接管会主任。1950年6月起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工业部部长。1952年8月至1960年8月任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60年9月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段君毅同志受到冲击和迫害,粉碎“四人帮”以后,段君毅同志任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1978年10月,任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81年1月至1984年5月,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卫戍区第一政治委员。1992年10月从领导岗位退下来。是中共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在党的第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3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郭维城,满族。1912年生,辽宁义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政治系。同年入东北军,先后任张学良机要秘书,苏鲁战区秘书主任、政务处处长。1942年在山东参与组织东北军内主张团结抗日的官兵成立新一一一师,任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后任山东行政委员会委员。1945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曾任齐齐哈尔护路军司令员兼齐齐哈尔铁路局局长、西满护路军司令员、东北野战军铁道运输司令员、中南军区铁道运输司令员兼铁道兵团前进指挥所副司令员、衡阳铁路局局长。1949年指挥抢修粤汉铁路,立大功。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朝联合新建铁路指挥局局长、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指挥所司令员。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副司令员,大兴安岭会战指挥部指挥,西南铁路建设副总指挥,中共郑州铁路局党委第一书记,铁道部副部长、部长。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5年1月1日在北京逝世。  刘建章,1910年生,河北景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革命工作,同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珲春县县委书记,景县县委书记,北平市委市民工作委员会书记,华北人民抗日联军第九军区政治部主任,华北人民抗日自卫委员会冀南特派员,冀南武邑县县长,冀南五专署专员、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冀南行署副主任,冀中行署副主任,石家庄铁路局局长,华北交通部副部长,华北军运司令员,北平市军管会交通部部长,天津铁路局副局长等。新中国成立后刘建章历任郑州铁路局局长,铁道部车务局(运输局)局长、工程总局局长,铁道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中央国家机关党委常委,铁道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中纪委常委,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顾问。中华体育总会副主席,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席。是党的八大、十二大代表,中纪委常委,中顾委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因病于2008年2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陈璞如,1918年3月生,山东博兴人。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7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2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初中。 1932年至1937年,任山东省博兴县霍家村党支部委员,党组织遭破坏后到史家口当店员,后入东北军五十三军一一六师学兵队为学兵。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至1940年任博兴县抗日志愿军小队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组织部巡视员,山东第一区党委巡视团主任,山东分局组织部干事。1940年至1949年任中共冀鲁豫湖西地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湖西地委书记,南下三大队政治委员,中共赣东北区浮梁地委书记兼景德镇市委书记、景德镇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起任中共贵州省遵义地委书记,贵州省财委副主任、贵州省工商厅厅长。1955年1月起任中共贵州省委常委,4月起任贵州省计委主任。1956年12月至1967年1月任贵州省副省长。1960年4月至1965年11月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1965年起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委员兼贵州省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1965年11月至1967年2月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处书记。1966年4月起兼任贵州六盘水地区工业建设党委第二书记。1967年至1972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2年至1977年任贵州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领导小组副组长、工交办主任。1977年2月至1982年4月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1977年2月至1980年1月任辽宁省革委会副主任,1980年1月至1982年4月任辽宁省省长。1982年4月至1985年4月任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共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共十三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8年12月11日在北京逝世。  丁关根,1929年9月生,江苏无锡人。1956年7月入党,1951年8月参加工作,上海交通大学运输管理系毕业,高级工程师。1946年至1951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运输管理系学习。1951年至1958年任交通部海运局实习生,铁道部运输局、货运局技量员、工程师。1958年至1960年任铁道部运输总局工程师。1960年至1969年在铁道部部长室任秘书。1969年至1972年下放铁道部“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至1975年在北方交通大学留学生办公室工作。1975年至1981年任铁道部外事局工程师、副处长。1981年至1983年任铁道部计划局局长助理、教育局局长。1983年至1985年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党组成员。1985年任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同年在中共全国党代表会议上被增选为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87年当选为第十三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88年至1989年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家计委副主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1988年8月至1990年11月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兼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1989年6月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增补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90年至1992年12月兼任中央统战部部长。1992年10月当选为中共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92年12月至2002年10月兼任中宣部部长。1997年9月当选为第十五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85年被增选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是中共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十三届四中全会增补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十五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李森茂,1929年生,天津宁河县人。1945年8月参加工作。1945年后,任北安车站站务员,哈尔滨铁路局事务员。1947年后,在东北铁路学院运输专业学习。1948年毕业后,任齐齐哈尔铁路局办公室秘书,沈阳铁路局办公室秘书,沈阳铁路局副科长。194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后,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事交通部运输处科长、副处长。曾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和军功章各一枚。1954年回国后,任沈阳车站副站长、站长。1960年后,历任沈阳铁路办事处总工程师、副主任。1964年后,任沈阳铁路分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代理党委书记、局长。1968年后,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后,任沈阳铁路局运输处副处长、处长。1977年后,任沈阳铁路局副局长、代理局长、局长、党委副书记。1982年后,任铁道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88年,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决定任命为铁道部部长。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候补中央委员。1992年9月因健康原因免去铁道部部长职务。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96年6月18日去世。  韩杼滨,1932年2月生,黑龙江哈尔滨人。195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4月参加工作。北京经济函授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大专文化。1946年至1950年任哈尔滨铁路局顾乡屯站站务员、哈尔滨列车段运转车长,南下干部大队队员,长沙、衡阳、桂林办事处军运股股员、负责人。1950年至1958年任柳州铁路局桂林地区团总支书记、柳州分局团委书记,柳州铁路局政治部青年工作部青年工作指导科科长、副部长,柳州铁路局团委副书记。1958年至1975年任柳州铁路局桂林地区党工委副书记、书记,柳州铁路局团委书记、局政治部办公室主任,都匀铁路分局革委会副主任。1975年至1978年任柳州铁路局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政治部副主任等。1978年至1983年任柳州铁路局局长、党委副书记。1983年至1990年任上海铁路局局长、党委书记。1990年至1992年任铁道部党组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92年9月至1994年任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政治部主任兼纪委书记。1994年至1998年3月任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1997年9月当选为中纪委副书记、常委。1998年3月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1998年5月任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副主任。是中共第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  傅志寰,1938年3月生,辽宁海城人。196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11月参加工作,苏联莫斯科铁道学院铁道电气化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55年9月至1956年8月在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1956年8月至1961年11月在苏联莫斯科铁道学院铁道电气化专业学习。1961年11月至1965年7月任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技术员。1965年7月至1971年2月任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研究室代副主任、副主任。1971年2月至1975年11月任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生产组组长、办公室副主任。1975年11月至1978年4月任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代副所长。1978年4月至1984年5月任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副所长(其间:1981年10月至1982年11月在联邦德国慕尼黑克劳斯一马菲公司及AEG公司进修)。1984年5月至1985年8月任铁道部科技局总工程师。1985年8月至1989年3月任铁道部科技局局长(其间:1985年9月至1986年1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培训部培训班学习)。1989年3月至1990年12月任铁道部哈尔滨铁路局局长、党委副书记。1990年12月至1997年7月任铁道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97年7月至1998年3月任铁道部副部长、党组书记(正部长级)。1998年3月至2002年9月任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9月至2003年3月任铁道部部长、党组成员。2003年3月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中共十四大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刘志军,1953年1月生,湖北鄂州人。197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2月参加工作,中共中央党校培训部哲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班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工程师。1972年2月至1981年9月任武汉铁路分局武昌工务段养路工、团委干事、团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分局团委书记(其间:1976年8月至1977年2月在武汉铁路局襄北“五七”干校劳动)。1981年9月至1982年9月在华东交通大学(南昌)基础课部干部班学习。1982年9月至1984年9月在西南交通大学运输系运输管理专业学习。1984年9月至1987年4月任郑州铁路局武汉铁路分局江岸车站站长、党委副书记,分局党委常委、政治部副主任、党委书记。1987年4月至1988年8月任广州铁路局党委常委、政治部副主任。1988年8月至1991年9月任郑州铁路局武汉铁路分局局长、党委副书记。1991年9月至1992年8月任郑州铁路局副局长、党委常委。1992年8月至1993年2月任湖北省国防工办党组书记(正厅级)。1993年2月至4月参加铁道部运输改革调研工作。1993年4月任沈阳铁路局局长、党委副书记。1994年11月任铁道部党组成员、运输总调度长(1995年9月-1996年7月在中央党校1年制中青年培训班学习)。1996年8月任铁道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97年1月-2000年4月兼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1995年9月-1998年7月在中央党校培训部哲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2002年9月任铁道部党组书记、副部长。2003年3月任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共16届、17届中央委员。  盛光祖简历:  男,1949年4月出生,汉族,江苏江宁人,中共党员,大学普通班,现任海关总署署长、党组书记(正部长级),海关总监关衔。  1968年参加工作,先后任上海铁路局南京分局、杭州分局分局长兼党委书记,济南铁路局局长、党委书记  1994年任铁道部党组成员、总经济师  1996年任铁道部政治部主任、党组成员兼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副部长级)  1999年任铁道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2000年任海关总署副署长、党组成员  2002年任海关总署副署长、党组副书记  2007年8月任海关总署副署长、党组书记(正部长级)  2003年9月被授予海关副总监关衔  2008年3月任海关总署署长、党组书记,海关总监关衔;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委员  2008年12月兼任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主任。重点联系办公厅(口岸办)、人教司、财务司。  2011年2月12日,任中共铁道部党组书记(接替刘志军)。[1]  2011年2月25日,任铁道部部长(接替刘志军)。  是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十四次、十五次、十六次、十七次党代表大会代表。

98 评论(8)

请叫我姚锅

7月8日,国家正式印发《铁路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办法规定,铁路发展基金存续期15-20年,中国铁路总为基金发起人及出资代表人,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基金中不低于70%的资金用于充当国家铁路项目资本金,其余资金将投资于土地综合等经营性项目。  无疑,这是把国家一直在强调的铁路投改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虽然有媒体报道称,年、年的铁路建设基金年募集规模有望达到亿元至亿元,在资金杠杆作用下,撬动的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年均有望达到亿-亿元。  济南铁路局原副总经济师肖德贵则认为铁路发展基金筹集的上百亿甚至几百亿根本没什么作用,连利息都不够还,是“杯水车薪”。  根据铁总发布的年资产负责表显示,年末,铁总固定资产净值达到了.76亿元,但负债达到了.86亿元。  因此,仅当年上半年,铁总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就高达.46亿元,而同期内铁总用于基建投资的资金也仅为.52亿元,也就是说,还本付息资金达铁总基建资金的1/3左右。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底,铁总的总负债已高达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62.58%,可用于比较的是,年底、年底铁总的负债分别为:亿元、亿元;年底、年底的负债率则分别为60.63%、62.23%。  显然铁总也并不满足于每年几千亿的资金募集额度,他们在谋划着更美好的未来。据接近铁总的消息人士称,为了避免“钱不够用”的情况出现,铁总想了一个新的办法。一个多月以前,铁总成立了一个铁路,“性质有些像银行”,就是把钱融进,然后再对外贷款,贷款利息要低于面上的所有银行。“老百姓可以存钱进入这个银行,年息要高于其他银行。”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说,铁总一方面在弄关于的具体的规定,另一方面也正在和一些银行进行协商。他说,等规定弄好国家批准后,就可以面向社会开放了,“到时候,铁路建设就不用去其他银行贷款了。”  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则指出,未来金融领域下一步的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成立专业化的金融机构,比如铁路银行,就是专门给铁路贷款,专业到它对铁路行业会有一个比较好的风险预测和评估,“这是它的核心竞争力”。  但刘世锦同时认为,铁路未必要以银行的模式,光靠一个铁路银行其实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铁路银行也有风险  实际上,早从年起,原就认为中国铁路的投资不能由单一投资,那时候一个普遍的观点就是,单一投资的模式会制约铁路发展。当时提出的是要确立场经济体制,其中一个重要模式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年,原给铁路部门的研究专家们布置了一个课题—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核心问题就是制。比如铁路怎么走向场、铁路改制的总体方案等。  在时代周报记者采访的众多专家中,有一个普遍的观点就是铁总要成立铁路银行其实是一个无奈之举,因为这并不是铁路减少资产负债率的最佳渠道。  铁总目前资产负债率极高,同时通过发债券、设立基金或是银行贷款已经不能满足铁路对资金的需求,只有自身设立银行才能使资金来源有所保障。  “铁路银行更多的是为铁路服务的一种银行,其向社会吸收资金,然后将资金主要投向于铁路建设。”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申正远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交通大学教授赵坚觉得铁总要成立自己的银行是一件极其不靠谱的事情,“有可能吗?”他反问,在赵坚看来,铁总亏损这么严重,又那么高的债务,不但没有资本金,也没有专业的人才,“既没钱,又没人,怎么做?”  赵坚说,现在银行都处于亏损状态,很多银行的贷款只能收到利息,本金收不回来,最后变成坏账,铁总再成立银行,会亏损得更厉害。加上铁路本身回款的速度比较慢,长此以往,最后一定也是坏账。  申正远赞同赵坚的这个看法,他说目前资金是铁路的最大问题,自建银行或许将缓解铁路资金压力。弊处表现在风险较大,如果铁路银行主要将资金投放于铁路项目,或出现资金流紧张等问题。  但在中国银行[微博]研究局研究员邹平座眼里,铁总要成立银行还是有优势的,“铁路的快递,各方面物流都能结合进来,加上铁总本来就在发债券,成立银行肯定赚钱。”  铁路银行要是成立的话,未来互联网金融这一块的发展会很大。包括并购重组,引进海外战略投资等。邹平座说,现在纯粹的商业银行已经没有了,银行都在多元化经营,“单纯的银行没办法生存”。  不过申正远看到了铁路银行可能面临的风险—资金链断裂,发生。“风险肯定有,主要是包括人员培训、人员准入等操作风险。”邹平座说。  申正远建议,为了避免出现,铁路银行应该控制贷款风险,不要一味满足内部铁路项目建设,而无视贷款风险存在。“铁路银行对于铁路基建的完成有较大意义,国家应该给予一些税收、财政补贴等支持,否则铁路银行难以获得较好发展。”  铁总应该下放权力  6月底,川南铁路有限责任成立。这是一个为了建设铁路而成立的,由川南四、四川铁路投资(以下简称“川铁投”)和四川路桥(5.59, -0.05, -0.89%)集团(以下简称“川路桥”)共同组建。其中川南四占资比例为65%,川铁投和川路桥共占资35%。  “如果这条铁路能够盈利,那么未来会按照出资比例来分配。”四川南部某铁路建设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李聪称。  一直以来,地方建设铁路很希望能够吸引民营资本融入其中,实际情况却是几乎没有民资愿意参与,“省里的领导都一直在强调这个事情,但收效甚微。”李聪说,即使是这次的川铁投和川路桥,也都是国企,“民企仍然在观望。”  以前企业不敢投资建设铁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能否获益不说,即使投了钱也根本没有什么发言权。”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直言。  一位不愿具名的铁路专家称,这些企业愿意出资,也是因为他们认为川南铁路建成后,赢利的可能性非常大。“国企的抗压能力总体要比民企强一些。”  另一个事实是,去年至今,国家对于铁路投改革的密集表态,也都让企业安心了不少。年8月,公布的铁路投体制改革方案,这可以说是中国铁路改革的又一次里程碑式突破。方案在鼓励社会资本“入局”的同时,明确保证其在大项目上获取稳定收益。  李聪说,现在建设铁路,资金缺口都很大,所以从铁路立项之初,委就开始做计划,“主要是筹资”,毕竟建一条铁路需要的资金对于一个城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李聪没有透露具体筹资的方式,但他承认企业进入铁路建设一定是“有利可图”。  一般来说,建设铁路的时候,如果需要资金,会向提供报告,然后会提出解决方案,“其实我们也在努力,比如包装项目,让投资促进局在对外招商的时候帮助我们进行推介,比如和企业接触的时候,主动给他们介绍。”李聪说,如果对方有兴趣,那就会来找他们作项目交流和协商,看看能不能合作。  刘世锦则认为,铁路目前的重点工作还是要放在如何吸引外部投资和民营投资,其实就是拿出一些有吸引力的路段和项目,成立透明度比较高的,这样民营资本才愿意进入其中。  刘世锦说,铁总的主要工作就是,搞好全国铁路的规划和统筹运营,建设和具体的商业运营,可以较大幅度下放权力给地方铁路局。  铁路投是伪命题?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中铁总税收利润为-68.7亿元。有专家,铁总一季度亏损,主要还是渠道不畅导致。“现在总共2.8万亿的负债,仅国内借款就高达2.2万亿,每年还本付息需要多亿元,而今年一季度中国铁路总的资金来源合计仅多亿元,仅相当于去年的18%。”王梦恕说。铁总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赚钱还账,“账目在下降,因为不贷款修铁路了。”他说,等十年后,铁总把现有的2.84万亿的债务还清,那时候铁总就有钱了。  铁路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就是投资主体要多元化,比如组建股份有限,有资本金的,可以直接投入基本金参股,地方没有资本金,就用土地来参股。  这是说,在修建铁路的时候,拆迁费用也是被计算在成本之内的,但这笔钱最初的时候是由各地方先行垫付,等铁路全部修好以后,按照资金比例,转成股份。此前修建铁路的时候,原都要占到50%以上的股权,“要控股”。肖德贵说,此外,上、发行股票、发行债券也是主要的方式。  当前的铁路渠道主要是通过地方平台和银行渠道,民资、社会资本进入的热情明显不高,地方平台往往以当地财政税收作保,安全性较高、收益率稳定,银行系统的资金注入则与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铁路规划有关。“地方资本往往通过购债券、投入基建相关理财产品来获取收益。” 中投顾问交通行业研究员蔡建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从上世纪80年代参加工作起,国家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罗仁坚就在研究怎样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的问题,那时候的研究,更多的是研究如何推动和地方的合作,争取一些资金进入。但在当时对于社会资本进入的铁路建设的政策还比较少,所以专家学者更多精力还是放在了寻求政策希望国家能够增加投资,希望地方也能够拿出一些钱来建设铁路。  对于地方和社会资本进入铁路建设中,罗仁坚属于看空的那一派,他坦言目前没有获利的方式,“合资铁路盈利的问题,简单的话早就解决了。”  研究了这么多年的铁路,赵坚一直认为铁路的投改革是个伪命题,他说,支持社会资本进入铁路行业只是表达它的一个愿望而已。  整个铁路行业的资金紧张不是投体制改革的问题,而是整个体制的问题。从其他行业来看,根本不存在投体制改革的问题,铁路行业单独提出投体制改革,表面的原因是铁路行业本身已经没有后续发展的资金,根本的原因则是现行铁路运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本身排斥外来资本。  盘活闲置土地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铁路闲置土地很多,如果能够把这部分资产加以利用,那对于铁总的债务以及未来创收都会有很大的好处。  关于这一点,刘世锦是这样看的,他说,铁路部门在全国有不少的土地资产,如果能够盘活,会有很大的潜力,对于改善铁总的资产负债表,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他建议,比如可以在一些地方搞试点,让民营资本来投资,这样的好处是,铁路本身不赚钱,但是土地可能是赚钱的,这样就可以有一个交叉补贴。“但这并不会成为铁路投改革的主要方式。”刘世锦认为,铁路投改革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很大的进展,所以现在倒是铁路系统推动改革的一个机遇,“这些领域要打破垄断,放开准入。”  蔡建明认同刘世锦的看法,他认为,盘活闲置土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模式单一的问题,但由于铁路沿线闲置土地利用价值并不太高,部门管控较为严格,能否真正盘活尚未可知。“土地或是未来铁路的重要手段,该方式相对而言场风险较小、土地贬值可能性较低,比较适合工业企业购。”  邹平座则对时代周报记者明确表示,铁总是一个央企,所以其要继承从转过来政策性的公共物品的管理职能。他说,很多战略性投资,公共物品的投资,中发展的投资,都应该由政策性金融以及通过的财政来解决。“这个部分利息应该由来支出。”  邹平座表示,铁路的场就是这样。先要把场做起来,才能使资本场有充足的资金流转。邹平座说,这是场化的方向,是不可动摇的,当然和场的关系也要明确,如果把铁总拖垮,那最后什么都建不成,“未来铁路的价格,要逐步放开,保持适当的盈利水平,与国际接轨。”  蔡建明说,铁路在我国是高管制行业,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场化、竞争化,国企央企是该行业的主导力量,产业政策也由国家有关部门全部规划制定,效率方面难免受到抑制。未来若要彻底释放铁路行业的活力必须加强场化改革,方式、运行模式、管理体制等方面都需提高竞争、加强开放。  王梦恕说,未来全国的铁路修建还是会以国家为主,社会资本可以进入省一级的铁路建设,大型的铁路建设,社会资本是无法进入的,因为国家要“通过修建铁路把经济带动起来”。王梦恕说,现在不少铁路已经设计完毕,准备投标了。到8月份,全国应该有条铁路开工建设,“因为资金的问题,只能边修边筹措资金。”

304 评论(13)

相关问答

  • 济南铁路局经济师

    历任铁道部部长 滕代远[10-01] 吕正操[01-06] 万里[01-12] 段君毅[12-12] 郭维城[12-09] 刘建章[09-05] 陈

    追趕跑跳碰 评论(5) 2025-10-15
  • 南昌铁路局总经济师

    历任铁道部部长及简历  历任部长:滕代远、吕正操、苏静、万里、段君毅、郭维城、刘建章、陈璞如、丁关根、李森茂、韩杼滨、傅志寰、刘志军、盛光祖。  历任部长  滕

    魅力人生 评论(5) 2025-10-15
  • 北京铁路局总经济师

    陆东福、胡亚东、王志国、卢春房

    楠木青城…… 评论(3) 2025-10-15
  • 济南铁路局总经济师

    陆东福、胡亚东、王志国、卢春房

    Simena1943 评论(4) 2025-10-15
  • 铁路局总经济师

    1974年5月起先后在陕西省榆林县马合公社插队、马合中学工作;1982年2月起先后在西安铁路局宝鸡铁路分局基建队、基建房产科,郑州铁路局宝鸡铁路分局基建房产科、

    乱世美女 评论(2) 202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