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qingyi828
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的原理,在我国社会主义的现实实践中,坚持真理与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是统一的,真理只有一个,坚持真理也就是要坚持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人,也是我们坚持真理的具体体现。实际上,社会的一元价值导向与多元价值取向并存,是社会发展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应该看到,不同观点的切磋、社会思想的碰撞,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而任何国家,不管其经济结构和社会思想多么复杂,都要有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导向。也就是说,社会生活的多样性是客观的,但并不等于不要价值的导向,换句话讲,社会现实价值取向的多样性,恰恰更需要社会价值的引导,这是思想文化发展的规律。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居于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才是该社会的意识形态,起主导作用的只能是一个,这就是意识形态的一元化。历史上各个社会都有自己的社会价值导向,在当代中国,作为社会价值导向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内在精神的根本体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价值观念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属于意识形态,但是,价值观念一经形成,就会反作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的确立,必然会对思想领域产生影响。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必然会带来思想的多样化、价值取向的多样化,这是价值客观性的规律性现象。正如马克思所说:“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因此在同一个社会形态中,多种社会意识并存的局面就在所难免。但价值又是具有主体性的,主体的选择不同,其价值的意义和作用就不同,因此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就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关系,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关系。一个社会处于支配地位的价值体系并不取决于所有制关系的多种构成,而是取决于社会形态的性质和处于支配地位的所有制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社会主义内在精神的根本体现,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就是坚持和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建设和谐文化就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关键和根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就把握住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对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它的核心价值体系。但是,国家性质不同,它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也不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的理论基础。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是提倡文化多样性的前提,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多样性就会失去主导。失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有明确的前进方向。深刻认识、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选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在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中突出重点、抓住根本,从而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健康发展。
Q蛋蛋果
【导读】参加2021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的考生,除了需要进行《经济基础》的复习,还需要进行专业实务的备考,实务专业有10各科目,分别是工商管理、财政税收、农业经济、金融、保险、人力资源、旅游经济、运输经济、建筑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作为2021参考考生,考试复习的依据自然就是考试大纲了,在新的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大纲没有出来之前,我们的参考大纲只能是202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大纲,在新大纲出来后,再进行对比分析,把变化的考点进行更为深入的复习,掌握考试的要点,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2021年初级经济师参考大纲——经济基础知识,接下来就具体来了解一下。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和法律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初步基础知识和能力。考试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1. 社会经济制度。理解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辨别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的主要阶段,诠释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过程,辨识市场与市场体系的基本功能,理解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辨别社会资源配置基本方式,理解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2.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诠释货币产生的过程和基本职能,理解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3.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过程,辨别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诠释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和基本途径。4.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辨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理解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原因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诠释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和类型,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内容。6. 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理解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和特点,诠释社会主义产业结构的基本构成,辨别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形式,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树立并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新发展理念。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辨别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理解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的基本要求。8.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理解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诠释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涉外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辨别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 财 政9.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掌握公共物品的特征,理解公共物品融资与生产的制度结构,诠释市场效率,掌握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诠释财政的基本特征,掌握财政的基本职能,掌握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内容和主要任务,理解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内容。10. 财政支出。理解财政支出及其分类的基本方法,掌握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理解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理解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涵义、功能与特点。11. 财政收入。理解财政收入的形式与基本分类方法,理解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诠释政府债务收入的特征和衡量指标,理解政府债务的经济影响,掌握我国政府债务管理制度。12. 税收基本制度。理解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的基本特点,掌握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内容,理解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的目标取向和主要内容。13. 政府预算制度。理解政府预算的基本职能,诠释政府预算周期,辨别部门预算,掌握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14. 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理解货币的本质和货币形态的演变过程,诠释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基本类型,理解货币发行与货币供给机制的内涵。15. 信用与金融中介。理解信用的内涵与基本类型,诠释金融中介的主要类型和主要金融中介机构的基本职能,辨别我国金融中介体系。16.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理解金融体系的基本内容,诠释金融市场的分类和基本功能,掌握金融工具与利率的种类和基本作用。17. 汇率与国际收支。理解外汇与汇率标价方法和主要影响因素,掌握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构成。第四部分 统 计18. 统计与统计数据。理解统计、统计工作、统计数据,辨别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诠释统计数据的类型,理解统计指标及其基本类型。19. 统计调查。理解统计调查种类,辨别统计调查的主要方式,掌握统计数据搜集的主要方法,正确测度统计数据的质量。20.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理解品质数据、数值数据整理与显示的基本方法,合理设计和使用统计报表。21. 数据特征的测度。掌握集中趋势的测度,掌握离散程度的测度。22. 统计指数。理解统计指数分类,诠释和应用加权综合指数,掌握统计指数体系及其分析方法,辨别几种常用的价格统计指数。第五部分 会 计23. 会计基本概念。理解会计的基本特征、职能以及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诠释会计的基本前提,掌握会计基础和会计确认计量的原则,辨别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24. 会计核算。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诠释会计等式及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规则和特点,掌握会计凭证的基本内容和填制要求,掌握会计账簿的登记规则和方法,辨别财产清查的过程和方法。25. 财务会计报告。理解财务会计报告分类,辨别三种主要会计报表的内容,基本掌握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第六部分 法 律26. 法的一般原理。辨别法的本质和基本特征,诠释法律规则的逻辑构成和分类,辨别我国法的制定程序和法律解释,理解法的功能和效力。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内涵,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辨别经济生活中常用的部门法:民商法和经济法。28. 行政法基础知识。理解行政法的基本特点,诠释行政主体的法律特征,理解行政行为的特征和效力,掌握行政复议基本制度,辨别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29. 民法基础知识。理解民法基本原则,辨别民事主体,辨别民事法律行为和特征,掌握代理、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的基本内容,理解诉讼时效种类。30. 诉讼与仲裁法律基础知识。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程序,理解仲裁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程序。以上就是2021年初级经济师参考大纲——经济基础知识,总共六个部分内容,大家可以逐步进行认真复习,可以建立一个知识点框架图,2021年考生同时也要关注考试报名相关资讯,掌握初级经济师高分技巧,这些一定要提前了解和关注起来,祝大家考试成功!
首先2018年考试真题中,第一章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占2分,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以选择题形式出现13分,税收理论选择题9分,货物和劳务税制度选择题和
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内容:第一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第二章利率与金融资产定价 第一节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概述 第一节利率的计算 第二节传统的金融市场及其工具 第二节
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领导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在探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
初级经济师各科教材目录 导语: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年度初级经济师个人总结范文,与大家分享,供大家参考!更多具体信
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提法是邓小平的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按照我的理解,“解放生产力,发展
优质职业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