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74

MidnightAngel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保育员初级资格证培训计划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那份噯隻許伱甡

已采纳

一、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积极参加各项时事、政治学习,坚持把理论同实际相结合,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严格遵守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热爱本职工作,树立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师德。服从领导的安排,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以教师道德规范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细心、耐心、关心、爱心地公平对待每一个幼儿,以促使幼儿在自身水平上得到发展。发挥团队精神,协助教师做好班级工作。二、加强幼儿保育工作,做好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培养1.在体质上,鼓励幼儿积极参加锻炼活动,注意根据天气的变化和室内外的温差,随时督促孩子添加衣服,对爱出汗的孩子特别护理,注意孩子的饮水量,提醒幼儿多喝开水,让孩子随渴随喝,减少幼儿生病机率,保持本班出勤率,真正做到让家长放心。2.抓好孩子的常规习惯,如喝水、饭前便后洗手、说话轻轻、拿放椅子轻轻、看书、玩玩具、礼貌等习惯,幼儿每天不用老师再提醒,都能主动完成好。

3.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教幼儿学习穿_服、鞋袜,练习整理自己的着装和床铺,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安静就寝。独立、有序、迅速地脱穿衣服和鞋袜,会系鞋带,会整理床铺。4.保持仪表整洁,咳嗽、打喷嚏时会用手捂住口鼻或把脸转过身,不对着别人打喷嚏。5.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不爬不踩桌椅,不乱涂墙壁。三、认真做好餐具、玩具等物品的清洗消毒工作,室内物品有序摆放,窗明地净,地面整洁、无死角,厕所无污垢、无臭味,节约水电,并培养幼儿节约的好习惯。

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千家万户,只有扎扎实实地做好保育工作,才能让幼儿健康活泼地成长,让家长们放心工作。以上是我的学期工作计划,希望在大家的帮助下、自己的努力下,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保育员初级资格证培训计划

334 评论(14)

壹个芝麻糕

(1)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菌苗。

(2)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冬春季,尽量不组织儿童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3)接触者检疫,可服磺胺嘧啶预防,药量遵医嘱,服药期间多喝开水。

(九)传染性肝炎

1.流行特点 传染性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肝炎病毒最常见的为甲、乙型。

(1)甲型肝炎病毒 引起甲型传染性肝炎。该病毒耐热,一般的消毒剂,如高锰酸钾不能杀灭甲型肝炎病毒。

病毒存在于病人的粪便中,粪便污染了食物、饮水,经口造成传染。

人感染了甲型肝炎病毒以后,约经1个月的潜伏期后发病,多为黄疸型肝炎。

(2)乙型肝炎病毒 引起乙型传染性肝炎,该病毒耐热。病毒存在于病人的血液、粪便、唾液、鼻涕、乳汁等中。含有病毒的极微量血液就能造成传染。可通过输血、注射血制品、共用注射器等途径传播。由于病人的唾液和鼻咽分泌物中也有病毒,所以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共用牙刷、食具,也是传染的途径。在乙型传染性肝炎病人及带病毒者的血液中,“肝炎抗原”(或称澳抗)阳性,可借此与甲型传染性肝炎区别。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约经2~6个月的潜伏期后发病,多为无黄疸型肝炎。

2.症状 无论甲型、乙型传染性肝炎,在症状上都可分为黄疸型与无黄疸型两种。

(1)黄疸型肝炎

①病初类似感冒,相继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尤其不喜欢吃油腻的食物。

②精神不好,乏力。平时活泼好动的小儿,病后愿意坐着或要求上床。平时不爱哭的小儿,表现出烦躁、好发脾气。

③经l周左右,巩膜、皮肤出现黄疸,尿色加深。肝功能不正常。

④出现黄疸2~6周以后,黄疸消退,食欲、精神好转,肝功目逐渐恢复正常。

(2)无黄疸型肝炎 与黄疸型比较,病情轻。一般有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在病程中始终不出现黄疸。

3.护理

(1)患急性肝炎应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可轻微活动,但以不感觉疲劳为度。

(2)饮食宜少吃脂肪,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糖的量,多吃水果、蔬菜。

4.预防

(1)防止病从口人,讲究饮食卫生、个人卫生。饭前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水杯、牙刷不能混用。

(2)做好日常的消毒工作。食具、水杯煮沸消毒。

(3)预防接种用的针头、针管用后煮沸消毒。每注射一个人换一套针头、针管。

(4)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5)早发现、早隔离病人。病人隔离后,所在的班要做彻底消毒。家具、玩具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擦拭。被褥、衣服可在日光下曝晒4~6小时。食具、毛巾等煮沸消毒。便盆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2小时。

(十)细菌性痢疾

1.流行特点 细菌性痢疾是由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病菌存在于病人的粪便中,经口传染。

2.症状

(1)发病急,高热、腹痛、腹泻。一日可腹泻几十次,有明显的里急后重(有总排不净大便的感觉)。大便内有黏液及脓血。

(2)少数病人高热,很快抽风、昏迷,为中毒型痢疾。

3.护理

(1)发热时应卧床休息,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忌食多渣、油腻或有刺激性的食物。病情好转后逐步恢复普通饮食并加强营养。

(2)应遵医嘱服药。急性菌痢的疗程一般为7~10天,若未按医嘱服药,治疗不彻底,易转成慢性菌痢。

4.预防

(1)早期发现、隔离及治疗病人及带菌者。

(2)加强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

(3)夏秋季可就地取材,采用集体服药预防的方法,如马齿苋煎剂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十一)流行性乙型脑炎

1.流行特点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通过蚊虫传播,多发生于儿童,流行于夏秋季。生仔猪经过一个夏季,几乎100%被感染,猪为本病的重要传染源,蚊虫吸猪血则带上乙脑病毒,再叮咬健康人时,就把乙脑病毒注入人体。

2.症状

(1)起病急。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

(2)2~3天后,体温可达40℃以上,抽风、昏迷。

(3)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脑,使乙脑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少数病人仍可留下后遗症,如不能说话、肢体瘫痪、智力减退等。

3.预防

(1)应在流行期前1~2月接种乙脑疫苗。

(2)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虫孳生地。在流行季节应充分利用蚊帐、避蚊油、蚊香以及各种烟熏剂(除虫菊、青蒿、苦艾、辣蓼等)防蚊、驱蚊。

(十二)甲型流感

1.流行特点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早期被称为猪流感。与以往或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最明显症状是,体温突然超过39度,肌肉酸痛感明显增强,伴随有眩晕、头疼、腹泻、呕吐等症状或其中部分症状。

2.症状 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较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潜伏期时长1~7天。 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发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8℃,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身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症、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

3.预防

(1)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睡眠充足,多喝水,保持身体健康。

(3)应保持室内通风,少去人多、不通风的场所。

(4)做饭时生熟要分开,猪肉烹饪至71℃以上,以完全杀死甲型H1N1流感病毒。

(5)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6)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如无纸巾不宜用手,而是用肘部遮住口鼻。

(7)常备治疗感冒的药物,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尽早服药对症治疗,并尽快就医,不要上班或上学,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的机会。

(8)避免接触出现流感样症状的病人。

(9)由于此次流行的病毒是A/H1N1型流感病毒,目前针对甲型H1N1流感的人用疫苗已开始生产,人注射普通流感疫苗不能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

(10)普通家庭还可用酒精为日常用品消毒。

二、常见意外事故的急救

1、摔伤、抓伤、跌倒、蹭破皮肤,只破皮的清理干净即可,(或用冷毛巾敷,并抹上蛋清、消炎药)若较深处、有出血,应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洗干净,并用酒精消毒,更甚者送医院治疗。

2、剪刀、小刀划破,用干净的纱布按压伤口进行止血,用酒精消毒包扎。若玻璃扎伤的应道医院清理出碎玻璃片,再进行消毒包扎。

3、挤伤,(门、抽屉、椅子)无破损的应立即冷敷,若痛苦难忍时,应将手上的手高举过心脏。若出血应消毒、包扎、冷敷。

4、头部摔伤,若出血,应立即按压出血处并及时到医院就医,若不出血但伴有恶心、呕吐也要立即就医。

5、蜂刺伤,用橡皮膏将小刺粘出来,然后用碱水涂抹伤处。(蜂毒液时弱酸性,可以用碱中和)

6、豆、花生、纽扣、瓜子等进入呼吸道,先是咳嗽,继则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应立即拍打后背,借助震动使异物滑入左右一侧支气管内,小点的幼儿可倒立、头朝下。拍胸部的同时用手自下腹向上腹推压,若无效,立即送往医院就医。

7、骨折:分为开发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闭合性为表面无损伤。开发性骨折要用纱布按压止血,并进行固定、垫高。

8、脱臼:关节有变形、局部疼痛、不能动,应立即到医院就医。

9、手扎刺:将镊子、针烧一烧、皮肤洗干净,拔出或挑出刺,涂上酒精。若刺很深很脏,须打破伤风针。

10、虫咬伤,立即用肥皂水洗干净,达到酸碱中和,若怀疑是蜈蚣等咬伤,要立即就医。

277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