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超人0606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很多同学都对心理学感兴趣,以下是小编查询整理的十大经典心理学书籍推荐,一起来看看吧!《影响力》 罗伯特·西奥迪尼 政治家运用影响力来赢得选举,商人运用影响力来兜售商品,推销员运用影响力诱惑你乖乖地把金钱捧上。即使你的朋友和家人,不知不觉之间,也会把影响力用到你的身上。但到底是为什么,当一个要求用不同的方式提出来时,你的反应就会从负面抵抗变成积极合作呢?在这本书中,心理学家罗伯特·B·西奥迪尼博士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我们总是容易上当受骗。隐藏在冲动地顺从他人行为背后的6大心理秘笈——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和稀缺。正是这一切的根源。那些劝说高手们,总是熟练地运用它们,让我们就范。《梦的解析》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最初发表于1900年,被誉为精神分析第一名著。它通过对梦境的科学探索和解释,找破了几千年来人类对梦的无知、迷信和秘感,同时揭示了左右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潜意识。在弗洛伊德之前,“梦”始终是各个领域的不解之谜。人类无法解释梦的来源,甚至将做梦列入神学领域进行研究。直到这本书的出现。它被古今学者誉为心理学领域精神分析的开山之作。
嘚啵嘚啵的sissi
1、如果我以一种带着面具的方式与他人相处,维持一种与内心体验不同的表面的东西,于人于己毫无帮助。罗杰斯说:“在我生气和不满时,做出一副平静和友善的样子,是没有用的;不懂装懂,是没有用的;在某一时刻实际上充满敌意,却装作一个仁慈的人,是没有用的;如果实际上既害怕又缺乏信心,却做出非常有把握的样子,是没有用的。总之,当我感到不舒服,却装出一切都好的样子,那毫无益处。实际上,我在个人关系上所犯的大多数错误,我对于别人无所助益的大多数情况,都可以用一个事实来说明,即出于某种自我防御的原因,我的表面行为与自己的实际感受背道而驰。”2、当我以接纳的心态聆听自己时,当我能够成为我自己时,我感觉自己会更有效力。换句话说,我只要接受自己的真实存在,我就能够有所变化,就能够超越自己现有的存在样式,从而也导致人际关系变得真实。罗杰斯说:“我觉得我自己已经学会变得更真切地聆听我自己,以至于我比过去能够更真切地知道在特定时刻我所感受到的东西——意识到我在生气,或者的确感到我在排斥某当事人;或者感到对某个人充满了热忱和友爱;或者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毫无兴致,厌烦不已;或者我急于理解某个人;或者我渴望或害怕与某个人建立关系。我发现,当我愿意接纳这些感受,如同接纳温情、兴趣、宽厚、友好等感受一样时,我与他人的关系才会变得真实自然,才能不断成长,才能流畅地变化。”3、容许自己去理解他人,具有极大的价值。同时,理解是在以一种双重的方式丰富自己。罗杰斯说:“对于从别人那里听到的大多数陈述,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对此做出直接的评价或判断,而不是去理解它。当一个人表达了某种感受、态度、信念,我们倾向于不加思索地认为:'那是对的';'那是愚蠢的';'那是不正常的';'那是不合理的';'那是错误的';'那是不友好的'。我们很少容许自己去仔细地理解他的陈述对他本人来说究竟有什么意义。我认为,这是因为理解会带来风险。如果我让自己真正去理解另一个人,我或许会被那种理解所改变。我们都害怕改变。”理解是在以一种双重的方式丰富自己。罗杰斯说:“当我与那些陷入痛苦的来访者一起工作时,我进入并努力去理解他们的稀奇古怪的世界,去理解并认识那种感到生活过于悲惨而无法忍受的态度,理解那种感觉自己卑微无用——每一种理解都以某种方式丰富了我自己。我从这些体验中以各种方式学到的东西使我发生变化,使我与众不同,并且使我成为一个更能与他人共鸣的人。也许更为重要的事实是,我对这些当事人的理解使得他们也发生变化。这种理解使他们接纳自己的恐惧和稀奇古怪的想法,接纳不幸和沮丧的感受,接纳他们充满勇气、善良、爱和敏锐感受的那些重要时刻。”4、敞开心扉,创造一种安全的氛围,使他人可以与我分享他们的感受、他们的私密的知觉世界,无论是对于咨询师、教师,还是对于团体管理者或领导者,都是有意义的。5、接纳当事人,把他的感受、态度和信念作为他真实而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如实接纳下来,才是在协助他变成一位个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人自己都是一个海岛;只有他首先乐意成为自己并得到容许成为他自己,他才能够同其他的海岛搭起桥梁。6、我越向我自己的真实以及他人的真实开放,我就会越发尊重复杂的生活过程,而越不可能有一种要去“安排一切”的冲动。“如果我不去对他人做些什么事情,如果我们不按照我们的目标塑造他人,如果我们不去交给他人我们认为他应该学会的东西,如果我们不去迫使他人像我们一样地思考和感受,那么生活还会剩下什么呢?无论是谁,怎么会持有这样的消极观点呢?我相信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态度反应。然而,我的体验中有一个悖论式的层面,即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我越是单纯地希望成为我自己,越是希望能够理解和接纳我自己以及他人的内在真实,也就越有可能激发较多的变化——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愿意做真实的自己,与这个愿望的程度相等,他会发现不仅仅是他自己在变化;而且与他有关系的人也会发生变化。”7、我能够信任自己的经验。“只要某项活动感觉好像是值得去做,那么它就是值得去做的。换句话说,我体会到,我对某种情境的总体上的机体感觉比我的理智更加值得信赖。”8、体验就是最高的权威,是确定性的试金石。个人的经验是权威的基础,它总是能够以一种新的、基本的方式得到检验。通过这种方式,它常见的错误或谬误总是可以得到自我修正的机会。9、在体验中享受着发现规律的乐趣。正是我寻求意义或者规律性的好奇心指引我提出每一项重要的理论表述;它引导我。。。它引导我系统地概括了在心理治疗中似乎具有普遍作用的原则,引导我对自己体验到的各种秩序性和规律性做出了理论的构建,并将这些规律投放于尚未探索的新领域,以便进一步的检验。10、事实总是友好的。接近真实永远不会是一个有害的、危险的、令人不高兴的事情。所以,尽管到现在我仍然会讨厌调整我的思想,讨厌不得不放弃自己陈旧的观察方式和思考方式;但是在更深的层面上,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意识到,这种令人痛苦的改造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尽管令人经历痛苦,学习能让我们以更为真实因而也更加令人满意的方式看待生活。
小予乖乖
【文章导读】 成功要素排名:目标、胸怀、勇气、坚持,然后才是聪明。 以下关于 心理学格言,希望你会喜欢。 1. 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人类生活的成功、健康、幸福。 2. 世界不是身在何处,而是心在何处。 3. 人类需要爱胜过食物。 4. 亲情并不是生,而是养。 5. 杀人犯首先是受害者。 6. 遇见狼,就变成狼。 7. 真正自信的强者总是找别人的可爱之处。 8. 找出你是谁?您的优势在哪里?你的天性当中,不用学就比别人高的优势是什么?相信你的天赋。 9. 很多东西不能讲科学,人性当中最不科学的东西就是爱。 10. 除掉所有的知识,剩下的就是素质。 11. 视觉上的不一定是真实的,心里有的才是真实的。 12. 注意难受的东西,看到的就是难受的东西。 注意鲜明的东西,看到的就是鲜明的东西。 13. 教育是把孩子本来拥有的天性发展出来。 14. 母爱永远不可替代。 15. 跟心理健康的人在一起就显得顺利。 16. 丢人、难堪、误解、委屈、不公正都要能承受。 17. 成功要素排名:目标、胸怀、勇气、坚持,然后才是聪明。 18. 成功的人往往是比较低调的。 19. 心理健康的原则之一:重视现在。 20. 在都市里生活,有田园的心境。 21. 人要有被利用的价值! 22. 生命中95%的事是不需要论真的,只要化解掉。 23. 感情是不讲道理的。。 24. 一个人敢于暴露自己的弱点,代表他自信、强大。 25. 人人都需要赞美,需要被认可;大人如此,何况孩子。只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还不够,还要毫无吝惜地把你的赞美表达出来。调动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予他们赞美,告诉孩子——他是最棒的! 26. 世界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你自己不敢走的路。 27. 所有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心理教育必须建立在广博的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之上。 28. 法国教育家卢骏曾经说过:自信心对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 29. 人生最先应当接受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 30. 把好的感觉同某一事物相联系的方法是在不强迫的情况下,改变人行为的最有效的方法。 31. 学生说的都是真话,但不一定是真实的话。 32.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0名有成就的人的性格进行过研究,发现他们都具有三种优秀的品质:一是性格上具有坚韧性;二是善于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进行成果的积累;三是很自信,不自卑。 33. 经过调查:父母100次管教中,孩子获益的不到5次。 34. 人的心理障碍给一个人一生的困难,远远大于一般的身体缺陷带给人的困难。 35. 认识自己,才能帮助别人。 36. 做好老师的第一要素,眼睛永远看着学生;第二要素是对学生一视同仁。 37. 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只有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它才可能成为你的财富。 38. 不要当众批评孩子,这种方式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当众表扬,背后批评。 39. 爱本质上是给予而非获取。 40. 真正的.理想决不是某种居于个人之上的神秘力量,它是无条件肯定自我的一种有力表现。凡是违反了肯定自我这一原则的任何理想,都被证明并不是一种理想,而只是一种病态的目标。 41. 给予是潜力的最高表现。 42. 贪婪是一种会给人带来无限痛苦的地狱,它耗尽了人力图满足其需求的精力,可并没有给人带来满足。 43. 一个人要学会怎样听见和理解良心的呼唤,以便按良心而行动。 44. 意志是自由自在的,人实现了他的意志,也等于实现了他自己,而这种自我实现对个人来说是一种最大的满足。 45.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弗洛姆 46.喜欢一个人是种感觉,不喜欢一个人却是事实。事实容易解释,感觉却难以言喻。 47.深夜来临的时候,是一个人心灵最脆弱的时候,也是想念最疯狂的时候。 48.炫耀源于内心的不自信。心理学认为“爱向别人炫”是一种内心需要被关注被肯定的表现,很可能是因为某种东西自己不常有,一旦拥有,就希望藉以外界的羡慕来建立自信。 49.麦兜说:有事情是要说出来的,不要等着对方去领悟,因为对方不是你,不知道你想要什么,等到最后只能是伤心和失望,尤其是感情。 50.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重新开始,但谁都可以从现在开始,书写一个全然不同的结局。
我是新悦
罗杰斯说:“ 当我以接纳的心态聆听自己时,当我能够成为我自己时,我感觉自己会更有效力。换句话说,我只要接受自己的真实存在,我就能够有所变化,就能够超越自己现有的存在样式,从而也导致人际关系变得真实。 我觉得我自己已经学会变得更真切地聆听我自己,以至于我比过去能够更真切地知道在特定时刻我所感受到的东西——意识到我在生气,或者的确感到我在排斥某当事人;或者感到对某个人充满了热忱和友爱;或者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毫无兴致,厌烦不已;或者我急于理解某个人;或者我渴望或害怕与某个人建立关系。 我发现,当我愿意接纳这些感受,如同接纳温情、兴趣、宽厚、友好等感受一样时,我与他人的关系才会变得真实自然,才能不断成长,才能流畅地变化。” ——卡尔·罗杰斯 罗杰斯,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主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首创非指导性治疗,强调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 "自我概念" 和 "经验" 是罗杰斯人格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自我包括个体对自身机体的整个知觉、他体验到的其他所有知觉,体验到的这些知觉与所处环境中与其他知觉以及整个外部世界发生关系的方式,即个体对个人的特性、人际关系及其价值规范的知觉。人格由"经验"和"自我概念"构成,当自我概念与知觉的、内藏的经验呈现协调一致的状态时,他便是整合的、真实而适应的人,反之他就会经历或体验到人格的不协调状态。自我概念有两种:一种是真实的自我,是较符合现实的自我形象;另一种是理想的自我,是一个人期望实现的自我形象。这两种自我是否和谐与趋近,直接影响心理健康的质量。 个人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注重人的尊严、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人的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看重人的潜能发挥,他们相信只有当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并表现出来时,人们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