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我爱你
近日,新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正式颁布,此次课标修订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进行的,对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建设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在新的形势下,作为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载体,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无疑会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教育评价起到重要的作用。 近日,王蔷教授在《全面和准确把握英语课程内容是落实课程目标的前提》一文中就新版义教课标中课程内容的选取、教研和师训等建议的要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对广大教师学习新课标、实践新理念提供了拨云睹日般的启示和强而有力的帮助。通过其解读,我们也可以捕捉到新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四大变动”。 一 变动之一 改变“义教课标2011版”课程目标突出学科本位、忽略整体育人功能的问题,将课程目标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了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四个方面构成的核心素养目标,突出体现了全新的育人价值观。强调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在发展学生国际视野和一定程度的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能力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中华文化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其初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人类共同价值意识,发展核心素养。二 变动之二 改变“义教课标2011版”中提出的由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五个方面构成的课程内容,从彼此间缺乏关联性的五项内容转向了以服务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六要素(即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整合的课程内容。围绕这些要素,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的持续发展。这六个要素紧密关联,不再是一盘散沙。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语篇承载表达主题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体素材;语言知识为语篇的构成和意义的表达提供语言要素;文化知识为学生奠定人文底蕴、培养科学精神、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提供内容资源;语言技能为学生获取信息、建构知识、表达思想、交流情感提供途径;学习策略为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效果提供具体方式方法。重构的课程内容突出了以主题为引领,聚焦生活、社会、科学、自然等与学生成长关联紧密的主题,以语篇为依托,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多种类型的文体和场景,以学习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为核心内容。教师可通过挖掘语篇蕴含的育人价值,围绕主题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形成知识结构,为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转化为素养奠定基础。为避免碎片化教学,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新课标”要求课程内容以单元的形式呈现,以发挥单元教学的综合育人功能。教师要将课程理念和要求落实到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中,改变传统的以孤立记忆和操练语言点为主的知识导向教学,从浅表性、碎片化和应试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探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指向素养培养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因为只有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持续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才能落实好学科育人的课程目标。因此,整体规划单元育人蓝图,开展育人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将成为新时期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方向。三 变动之三 改变脱离语境的碎片化、表层化、模块化的教学方式,提倡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学习活动观倡导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理念,强调语言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以素养发展为目标,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意义,依托语篇内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强调英语课程的学习要通过精心设计,体现语言、文化、思维和学习能力融合发展的学习活动与内容六要素的有机互动和融合,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具体而言,学生通过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活动,获取信息,学习语言和文化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形成知识结构;通过应用实践活动,内化所学语言和知识结构,理解语言背后的深层次含义;通过迁移创新类活动,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和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批判评价,开阔文化视野,形成是非观念,发展思维品质;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观点、策略和方法等在新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体现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一变化强调了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关联互动是持续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四 变动之四 改变以测验和考试为主、忽视课堂评价的单一评价方式,构建一个素养导向、主体多元、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形式多样的评价体系。日常教学要坚持“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确保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课堂评价的高度一致性。教师要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活动设计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实现整体统筹规划。其中,评价设计:既应包括课堂上对学生学习表现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也包括课后作业的设计和评价;既包括单元学习过程中的持续性评价,也包括单元学习完成后的结果性评价;既包括阶段检测,也包括期末考核;从形式上,既要有教师评价,也应有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而不论采用什么评价方式,其重点都应体现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业成就表现上,关注学生在文化意识、思维品质、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综合表现。
小咩要减肥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详解完整内容查看请点击此处>> 【目录】 第1章语言和语言学习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章交际教学原则与任务型语言教学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3章国家英语课程标准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4章教案设计与书写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5章外语课堂管理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6章语音教学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6.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7章语法教学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7.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8章词汇教学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8.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9章听力教学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9.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0章口语教学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10.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1章阅读教学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1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2章写作教学 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1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3章综合技能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1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4章语言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14.1复习笔记 14.2课后习题详解 1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5章教学评价 15.1复习笔记 15.2课后习题详解 1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6章学习者个体差异与学习策略培养 16.1复习笔记 16.2课后习题详解 16.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7章英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7.1复习笔记 17.2课后习题详解 17.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8章教材的评价与使用 18.1复习笔记 18.2课后习题详解 18.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英语教学法教程》(第2版)(王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适用于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也可用于中学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各类英语教师的在职培训课程。该书被很多院校指定为英语专业考研必读书和学术研究参考书。 资料来自: 达聪学习网 ( ) 登录达聪学习网后,搜索框输入:“ 王蔷 ” 即可获得! 作为该教材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梳理章节脉络,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该教材为主并结合其他教材对本章的重难点知识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中英双语对照,凸显难点要点。本书章节笔记采用了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强化对重要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收录了课文中的所有习题,并在参考教材附录的基础上对习题答案进行了完善和补充。 4.精选考研真题,补充难点习题。本书精选名校近年考研真题及相关习题,并提供答案和详解。所选真题和习题基本体现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但又不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是对教材内容极好的补充。 第1章语言和语言学习 1.1复习笔记 本章要点: 1. The way we learn languages 我们习得语言的方式 2. Views on language 语言观点 3. The structural view of language 结构主义语言理论 4. The functional view of language 功能主义语言理论 5. The interactional view of language 交互语言理论 6. Common views on language learning 关于语言学习的普遍观点 7. Process-oriented theories and condition-oriented theories 强调过程的语言学习理论和强调条件的语言学习理论 8. The behaviorist theory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9. Cognitive theory 认知学习理论 10. Constructivist theory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1. Socio-constructivist theory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12. Qualities of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一个好的语言老师必备的素养 13.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教师专业技能发展 本章考点: 我们如何习得语言;结构主义语言理论;功能主义语言理论;交互语言理论;关于语言学习的普遍观点;强调过程的语言学习理论和强调条件的语言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成为一个好的语言老师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专业技能发展图。 本章内容索引: Ⅰ. The way we learn languages Ⅱ. Views on language 1. The structural view of language 2. The functional view of language 3. The interactional view of language Ⅲ. Views on language learning and learning in general 1. Research on language learning 2. Common views on language learning and learning in general (1)Behaviorist theory (2)Cognitive theory (3)Constructivist theory (4)Socio-constructivist theory Ⅳ. Qualities of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Ⅴ. Development of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Ⅵ. An overview of the book This chapter serves as an introduction for setting the scene for this methodology course. It discusses issues concerning views on 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or learning in general with the belief that such views will affect teachers’ ways of teaching and thus learners’ ways of learning. The qualities of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are also discussed in order to raise the participants’ awareness of what is required for a good English teacher. 这一章主要是介绍教学法的方法论,其中讨论的问题涉及语言和语言学习的观点,或者一般学习及这些观点对教师教学方式和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影响,本章也讨论了一个好的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以提高语言教学参与者对优秀英语教师相关要求的意识。 Ⅰ. The way we learn languages(我们习得语言的方式) Much of human behaviour is influenced by their experiences. The way language teachers teach in the classroom is to some extent influenced by the way they learned languages.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大多数人类行为受过往经验的影响。语言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也会受到他们语言学习方式的影响。在学习外语时尤为如此。 The challenge confronting language teaching is how teaching methodology can ensure successful learning by all the learners who have more differences than the commonality. 语言教学面临的挑战是:教学法如何才能保证不同之处多于相同之处的学习者成功习得语言。 Ⅱ. Views on language(语言理论) 【考点:结构主义语言理论、功能主义语言理论、交互语言理论的定义及具体应用】 Three views about the nature of language: There are many possible theoretical posi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language. Here are three different views which are explicitly or implicitly reflected in current approaches to language learning. 关于语言本质的三种观点:在语言的本质上有很多潜在的语言观点,当前语言学习的方法直接或间接反映了三种不同观点。 1. The structural view of language(结构主义语言理论) The structural view of language is that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structurally related elemen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meaning. 结构主义语言理论认为语言是一个用于传递意义的系统,其中各因素在结构上相互联系。 (1)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system语言系统的因素 ①phonological units (phonemes) 语音单位(音素) ②grammatical units (phrases, clauses, sentences) 语法单位(词组、从句、句子) ③grammatical operations (adding, shifting, joining or transforming elements) 语法操作(增添、移位、合并或改变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