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eopatrazz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扩展资料故土与慈母1896年,茅盾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县乌镇,当时的乌镇可不是什么风景圣地,不过是一个浙江小镇。乌镇的得名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这里的“土地肥沃,色泽较黑”,且地势比周围高,因为以“乌”为名。“乌镇”名字最早可追溯至唐代,而江南出才子,乌镇更是如此。封建时代,这么一个小小的镇子走出过64名进士和161名举人。对于家乡,茅盾在《可爱的故乡》中这样描述:“漫长的岁月和迢迢千里的远隔,从未遮断我的乡思。”茅盾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笔者查阅资料,发现他的母亲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茅盾的家庭思想观念在当时已属于相当新颖,他的母亲陈爱珠出身中医世家,不仅能读会写还通晓文史。茅盾7岁时,茅盾的父母放弃家庭私塾教育,选择把茅盾送去新式学堂接受教育。那时是1903年,中国还尚处于封建王朝的统治下,茅盾的父母能有这样的想法,实属相当开明了。茅盾10岁时其父去世,就一直是母亲陈爱珠带着两个儿子艰难生存,不仅如此,在孩子的教育上,她更是煞费苦心。据说,当年茅盾的父亲曾经留下遗嘱,希望两个孩子今后念工科,以实业救国。而陈爱珠大概是发觉了茅盾于文学上的天赋,顶着家族的压力将茅盾送去北京大学——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也许当时的民族实业会多一份力量,但是也会遗憾地少一位文学巨匠。茅盾对母亲形象的塑造十分细腻,也许就得益于他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在茅盾1942年的长篇小说《霜叶红于二月花》中,茅盾塑造了一个非常不同的人女性人物张婉卿,她“既具有东方女性文化的阴柔资旨,又富于雄强的质素”。为人妻、为人母,她主动承担家庭的重担,另一方面又接受了五四以来新文化的思想。新旧女性两种特质在这个人物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茅盾赋予了这位母亲更加鲜活的形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矛盾全文88
Sally-yiner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2、作品: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扩展资料笔名趣事:现已获得证实的沈雁冰的笔名有98个,然而在众多笔名中“茅盾”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这个笔名的来源也有一个小小的故事。1927年,大革命失败,沈雁冰被迫隐居在上海,郁郁不得志的他开始用笔来宣泄心中的情感,于是创作了小说《幻灭》。小说完成后沈德鸿开始投稿,可许多的报社却不敢登他的文章。这使得他内心十分矛盾,于是他在手稿上署名“矛盾”。稿子最后交给了《小说月报》的编辑叶圣陶,叶圣陶认为小说很好,但是看了这个名字却提出了意见,认为这个名字是个哲学名词,不像一个人的名字,且“矛”不像是姓氏,并且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使用如此尖锐的笔名不太好,就自作主张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改作“茅盾”。沈雁冰对这一改动也很满意,以后就一直以此为笔名了。
笑傲江湖之悟空
1、简介: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2、作品: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扩展资料笔名趣事:现已获得证实的沈雁冰的笔名有98个,然而在众多笔名中“茅盾”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这个笔名的来源也有一个小小的故事。1927年,大革命失败,沈雁冰被迫隐居在上海,郁郁不得志的他开始用笔来宣泄心中的情感,于是创作了小说《幻灭》。小说完成后沈德鸿开始投稿,可许多的报社却不敢登他的文章。这使得他内心十分矛盾,于是他在手稿上署名“矛盾”。稿子最后交给了《小说月报》的编辑叶圣陶,叶圣陶认为小说很好,但是看了这个名字却提出了意见,认为这个名字是个哲学名词,不像一个人的名字,且“矛”不像是姓氏,并且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使用如此尖锐的笔名不太好,就自作主张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改作“茅盾”。沈雁冰对这一改动也很满意,以后就一直以此为笔名了。
duxingdejimi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
有星星的夜
下面的网址还有其他名字,个人觉得以下列出的几个可能有你认可的。。希望对你有帮助!lena(拉丁)诱惑者;"leen"," "lena," "lina," "line"。lena有两种不同的形象:娇小,活泼的歌者或是固执,年长的挪威女子。kay,kaye为katherine的简写。有人说kay是个过重但时髦的女人,表面看来友善甜美,私底下擅於算计且冷酷。 elsa同iisa(老式德语)贵族,elizabeth的简写。elsa这个名字让人想到演员或富裕的欧洲女性,自负快乐及外向。 erica(老式挪尔斯语)"所向无敌";是eric的女性形式。所向无敌?没错!erica被看做是意志坚强,性感的金发女子,富有,任性,而且定不下来。 gloria(拉丁)"光辉"的意思。对大部份人说gloria是美丽气质优雅的金发女孩,受宠的大小姐。但对某些人说, gloria是文静,快乐,中层阶级的淑女。 jessie为jasmine,jessica的简写;janet的苏格兰形式。jessie是个中性名字令人想起可爱运动型的女孩, 男孩子气,爱玩,善良,且聪明。 此内容转自qq名字、qq网名站 原文链接:
程Celeste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扩展资料
故土与慈母
1896年,茅盾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县乌镇,当时的乌镇可不是什么风景圣地,不过是一个浙江小镇。乌镇的得名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这里的“土地肥沃,色泽较黑”,且地势比周围高,因为以“乌”为名。
“乌镇”名字最早可追溯至唐代,而江南出才子,乌镇更是如此。封建时代,这么一个小小的镇子走出过64名进士和161名举人。对于家乡,茅盾在《可爱的故乡》中这样描述:“漫长的岁月和迢迢千里的远隔,从未遮断我的乡思。”
茅盾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笔者查阅资料,发现他的母亲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茅盾的家庭思想观念在当时已属于相当新颖,他的母亲陈爱珠出身中医世家,不仅能读会写还通晓文史。
茅盾7岁时,茅盾的父母放弃家庭私塾教育,选择把茅盾送去新式学堂接受教育。那时是1903年,中国还尚处于封建王朝的统治下,茅盾的父母能有这样的想法,实属相当开明了。
茅盾10岁时其父去世,就一直是母亲陈爱珠带着两个儿子艰难生存,不仅如此,在孩子的教育上,她更是煞费苦心。
据说,当年茅盾的父亲曾经留下遗嘱,希望两个孩子今后念工科,以实业救国。而陈爱珠大概是发觉了茅盾于文学上的天赋,顶着家族的压力将茅盾送去北京大学——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也许当时的民族实业会多一份力量,但是也会遗憾地少一位文学巨匠。
茅盾对母亲形象的塑造十分细腻,也许就得益于他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在茅盾1942年的长篇小说《霜叶红于二月花》中,茅盾塑造了一个非常不同的人女性人物张婉卿,她“既具有东方女性文化的阴柔资旨,又富于雄强的质素”。
为人妻、为人母,她主动承担家庭的重担,另一方面又接受了五四以来新文化的思想。新旧女性两种特质在这个人物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茅盾赋予了这位母亲更加鲜活的形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矛盾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