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05

我就是小J
首页 > 英语培训 > 稻虾养殖英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hiro白小白

已采纳

“水稻 虾”模式是指以稻田为基础,在不减少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在稻田养殖小龙虾,发挥水稻和龙虾共生互利的作用,从而获得水稻和龙虾双丰收的一种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具体如下:

稻虾养殖英文

315 评论(13)

南得珍贵

是种生活在湖泊稻田里的虾有的也生活在小河沟里

219 评论(8)

一粒砂的梦想

养得好“大米和虾的共生”究竟是什么样的模式?简单地说,在田地周围挖掘出宽3米、深1.2米左右的圆形沟渠,在田地中宽1.5米、深0.6米左右的“田”或“井”型“田沟”,与“环形沟”连接,向沟注入水后。休闲农家农田发展稻虾种植的八大优势肥沃的田地将龙虾放入田地的沟中,除了定时少量的投手外,龙虾在田里吃害虫和虫卵,四处游荡,在松土、虾粪田中爬行,促进水稻生长。龙虾在田里爬过松土,防止水稻土质变硬,有效防止水稻根茎腐烂,虾粪还可以为水稻补充充足的养分。龙虾在稻田里游荡,捕食害虫和虫卵,无处挽救稻子的天敌。

好吃“稻虾共生”的特色农产品可以制作不同口味的食物,因此受到食物的影响,供应不能满足需求。在稻田养殖区,龙虾个体非常胖,好看,绿色纯天然,受到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城市中产阶级的喜爱,但价格却达到每斤50元左右,但经常供不应求。好的销售以“稻虾共生”立体生态技术生产的特色虾和大米,其质量效果和品牌效果不言而喻。米饭和虾共同营养的好处。

该模式的特点是可以两用一田一水,节约土地,提高单位土地资源的利用度。当然,稻田里不仅可以吃虾,还可以吃稻花鱼、泥鳅、鳗鱼、鸭子等。龙虾可以啃食农田的稻草、草、浮游植物等,解决农田杂草丛生的问题,排出的排泄物可以用作天然肥料,起到使土壤变胖的作用,还可以制造更多的土层中的氮和有机碳成分。当然,小龙虾的四周活动可以起到松散的土壤作用,使水稻根保持渗透性,水中的氧气容量也提高,水稻的根更加繁盛,生长势头更强,小龙虾的个子也更高,肉质更细腻,皮肤更美丽。大米和虾一起饲养,可以生产更安全、更无害的农产品。无论是稻子还是龙虾,都可以获得较好的质量,在市场上卖更高的价格。稻子和虾一起养有很多好处,萝卜的收益能达到5000元吗?

米饭和虾一起养的萝卜的利益。如果是单纯的水稻种植,一亩土地的产量是1200斤左右,一斤水稻的价格是1.3斤。这样计算的话,墓收益是1560元,除去成本,可以收获800元一亩。至于稻子和虾一起养的萝卜的收益,很多人都说要5000元。稻子产量按900斤计算,但价格要高一些,每亩700元。1亩虾苗投放量为80~120斤,1亩虾产量为300~400斤左右,平均价格20~25元,可收获8000元。除了成本,稻虾养殖利润在5000韩元左右。

249 评论(14)

潘潘吃吃吃啊

稻虾共作是稻和虾一起养,稻虾轮作是种稻稻收获之后在养虾。

180 评论(12)

lincolnsuper

小龙虾,原名克氏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英文名Red swamp crayfish,俗称龙虾、海虾等,是淡水经济虾类,因肉味鲜美,价格便宜而广受人们欢迎。现将所收集到的基本情况,结合我国水产养殖的实际,对其进行简单的介绍。

1 概述

1.1 基本特征

克氏整虾在分类上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刺蛄科。原产于北美,1918年被引入日本,1929年经日本引人中国,经几十年的扩散,已形成全国性的分布,成为常见的淡水经济虾类。它适应性极广,具有较广的适宜生长温度,在水温为10—30℃时均可正常生长发育。亦能耐高温严寒,可耐受40℃以上的高温,也可在气温为—14℃以下的情况下安然越冬。克氏螯虾生长迅速,在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饵料供应情况下,经2个多月的养殖,即可达到性成熟,并达到商品虾规格,一般雄虾生长快于雌虾,商品虾规格也较雌虾大。同许多甲壳类动物一样,克氏螯虾的生长也伴随着蜕壳,蜕壳时,一般寻找隐蔽物,如水草丛中或植物叶片下。蜕壳后最大体重增加量可达95%,一般蜕壳11次即可达到性成熟,性成熟个体可以继续蜕皮生长。其寿命不长,约为1年。但在食物缺乏、温度较低和比较干旱的情况下,寿命最多可达2-3年。

1.2 生活习性

克氏螯虾喜欢生活在水体较浅、水草丰盛的湿地、湖泊和河沟内,繁殖季节喜掘穴。洞穴位于池塘水面以上20cm左右,深度达60cm到1.2m,内有少量积水,以保持湿度,洞口一般以泥帽封住,以减少水分散失。在夏季的夜晚或暴雨过后,它有攀爬上岸的的习惯,可越过堤坝,进入其它水体。克氏螯虾对饵料的要求不高,属杂食性动物,主要以水底的有机碎屑为食,也捕食水生动物,如小型甲壳类、水生昆虫等,在养殖池塘中,喜食投喂的小杂鱼和螺蚌肉;天然水域的个体,动物性食物约占20%,植物性食物占80%。当食物供应不足时有自相残杀的习性,主要是捕食刚蜕壳的软壳虾。克氏螯虾对水质要求不高,可在pH为6.5-9.0的水域内生长,最适pH为7.5—8.5,耐低氧和氨氮,当水中溶氧为1.0—3.0mg/L时,可正常生长,当溶氧降至1.0mg/L以下时活动减弱,低于0.5mg/L时方可造成大量死亡;一般情况下,在氨氮为2.0—5.0mg/L时,对其生长无明显影响,但氨氮过高会使生长受到抑制,甚至造成大量死亡,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夏季,当水中大量有机物腐烂时会偶尔发生。从以上各种情况来看,它比较适合我国的广大地区进行养殖,尤其适合在水稻种植地区,进行稻一虾生态养殖。

2 繁殖特点

克氏螯虾常年均可繁殖,其中以5-9月为高峰期。

2.1 亲虾雌雄鉴别 克氏螯虾雌雄异体,并且具有较显著的第二性征。首先可从腹部游泳肢形状加以区分,雄虾腹部第一游泳肢特化为交合刺,而雌虾第一游泳肢特化为纳精孔(图1);其次,二者螯足具明显差别,雄性螯虾足粗大,整足两端外侧有一明亮的红色沈状突起,而雌虾螯足比较小,沈状突起不明显;第三,雄虾螯足较雌虾粗大,个体也大于雌虾。

2.2 性腺发育 克氏螯虾的卵巢发育持续时间较长,通常在交配以后,视水温不同,卵巢需再发育2—5个月方可成熟。在生产上,可从头胸甲与腹部的连接处进行观察,根据卵巢的颜色判断性腺成熟程度,把卵巢发育分为苍白、黄色、橙色、棕色(茶色)和深棕色(豆沙色)等阶段。其中苍白色是未成熟幼虾的性腺,细小,需数月方可达到成熟;橙色是基本成熟的卵巢,交配后需3个月左右可以排卵;茶色和棕黑色是成熟的卵巢,是选育亲虾的理想类型。

精巢较小,在养殖池塘中,一般同卵巢同步成熟。在美国各主要的螯虾生产区域,一般采用逐步排干池水的方法,来刺激螯虾的性腺成熟,促进亲虾交配产多p[2,3]。

2.3 交配 克氏螯虾几乎可常年交配,但以每年春季为高峰。交配一般在水中的开阔区域进行,交配水温幅度较大,从15℃到31℃均可进行。在交配时,雄虾通过交合刺将精子注入雌蟹的纳精囊中,精子在纳精囊中贮存2—8个月,仍可使卵子受精。雌虾在交配以后,便陆续掘穴进洞,当卵成熟以后,在洞穴内完成排卵、受精和幼体发育的过程。

2.4 产卵和幼体发育 克氏螯虾的繁殖比较特殊,繁殖的大部分过程在洞穴中完成,故在平常的生产中难以见到抱卵虾。卵巢在交配后需2—5个月方最后成熟,并进行排卵受精。受精卵为紫酱色,粘附于腹部游泳肢的刚毛上(图2),抱卵虾经常将腹部贴近洞内积水,以保持卵处于湿润状态。克氏整虾的怀卵量较小,根据规格不同,怀卵量一般在100-700粒,平均为300粒。卵的孵化时间约为14-24天,但低温条件下,孵化期可长达4—5个月。克氏螯虾幼体在发育期间,不需要任何外来营养供给,刚孵出的仔虾需在亲虾腹部停留10天左右,方脱离母体。若条件不适宜,可在洞穴中不吃不喝数周,当池塘灌水以后,仔虾和亲虾陆续从洞穴中爬出,自然分布在池塘中,有时亲虾会携带幼体进入水体之中,然后释放幼体。克氏螯虾虽然抱卵量较少,但幼体孵化的成活率很高。由于克氏螯虾分散的繁殖习性限制了苗种的规模化生产,给集约性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3 克氏螯虾的主要养殖方式

克氏螯虾在美国的养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普遍采用综合养殖的方法,结合粮食生产或饲料作物生产而进行。推荐使用有稻一螯虾一稻轮作、稻一螯虾一黄豆轮作、螯虾一稻—螯虾轮作等养殖模式[7]。虽然养殖技术不断进步,但依然未形成虾苗的商品化生产,虾苗主要依赖向池塘投放亲虾获得。同时,由于目前对克氏螯虾的营养需求方面研究很少,仅澳大利亚的某些地区,推荐使用仔猪饲料作为克氏螯虾和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natus)的饲料。一般性养殖完全采用天然饵料,主要使用农作物和饲料作物的秸杆作为饵料来源,因此养殖饲料成本低廉。现结合国内已经取得的经验,对克氏螯虾的养殖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3.1 池塘建造与水源要求 要求地势平缓,以粘性土质为佳。池塘坡比为1:3,水深30-100cm.

水源无污染,最低pH为6.5,水体总碱度不低于50mg/L。为保证有足够的地方供亲虾掘穴,同时也为进排水方便,面积比较大的水域可在池中间构筑多道池埂,所筑之埂,有一端不与池埂连接,使之相通。这样,在养殖密度较高时,通过一个注水口即可使整个池水处于微循环状态(图3),便于管理。为保证充足用水,可在距池埂2m开挖深30-40cm的沟,以保证土壤湿润。

3.2 亲虾放养 每年3—5月是投放亲虾的最佳季节,放养前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并施有机肥300kg/亩,10天后即可投放亲虾。亲虾的选择标准是,体质健壮,附肢完整,离水时间在5h以内,平均规格为25—30只/kg。放养量为新开池塘10—20kg/亩,雌雄比例1:1,已养过的池塘5—10kg/亩,捕捞较晚的池塘可不投放亲虾,自然人洞的亲虾已可满足生产需要。对性腺发育的要求是,雌虾性腺颜色处于橙色到深棕色,其中最少有40%颜色为深棕色,以保证有足够的亲虾产卵,这是保证当年有无收益的关键。亲虾放养以后,为促进亲虾交配和掘穴,要逐渐排干池水,要求在2—4周内排干,这样大部分亲虾已交配入洞。排干的池塘可用于种植各种农作物或种植饲料草。

3.3 饲料草种植克氏螯虾在雌虾交配进洞以后,不需要进行额外管理,可以在池塘内种植各种农作物,目前主要种植的品种是水稻、黄豆和饲料草。饲料草选择的主要品种为苏丹草、杂交狼尾草和首蓿等,当秋季仔虾产出之前,向池塘注水,将草部分淹没,腐烂的饲料草可作为螯虾的饵料,一月勿需再投喂饵料。

3.4 管理 从亲虾入池到9月初,基本不需要日常的管理工作,但需保证土壤湿润,使洞内亲虾有足够的水分供应。从9月中旬开始,可向池塘灌水,此时,大部分抱卵虾即将孵出仔虾,约1—2周后,池塘水质变肥,仔虾也陆续出洞,开始摄食池塘中的水生生物和植物碎片。此时应注意水质的变化,勿使水质过浓,这样到11月中旬,部分螯虾可达到上市规格,但大部分螯虾将在明年3—5月达到商品规格,可起捕出售。未捕出的个体将在排干池水的过程中陆续交配,进入洞中,未成熟个体进入池塘的环形沟内继续生长。捕捞采用地笼或虾笼进行诱捕。

3.5 其他养殖模式 目前国外螯虾养殖模式以生态养殖为主,有些地区开始专池精养,但技术不够成熟。我国许多地区采用螯虾一鱼混养模式,也有较好的效果。现对各种养殖模式作简单介绍。

稻—螯虾一稻养殖模式:春季3-5月,先养殖种植早稻,待秧苗成活以后,保持水深20cm,每亩投放螯虾亲虾5—7.5kg,然后缓慢降低水位,直到全部排干,交配抱卵的亲虾人洞穴排卵孵化,秋季稻收割后,将水灌满池子,约2个月后,有部分个体达商品规格,可捕捞上市,大部分在次年3—5月陆续达商品规格,未捕出的虾可作一轮繁殖饲养,一般亩产可达150—200kg.

稻一螯虾一黄豆养殖模式:这种模式是以两年为周期进行养殖,第一年进行水稻种植和整虾放养,同稻一整虾一稻模式相同。但次年螯虾养殖和捕捞期延长至6月初,然后将池水排干,种植黄豆,当秋季黄豆收获以后,再灌水进入下一轮养殖。由于黄豆秸对螯虾的饲料价值远远高于稻草,第二轮养殖的产量会大大增加,一般亩产可达200kg以上。

螯虾—稻—螯虾模式:此模式是以螯虾养殖为主,兼顾水稻种植。可在4月投放未成熟整虾,每亩100kg,到6月初可捕捞上市,待捕捞结束时,将池水缓慢排干,促使螯虾交配入洞,然后种植水稻,在晚秋水稻收割以后,将水灌满池塘,次年春季5—6月可捕捞大规格螯虾,一般亩产可达200kg以上,而且螯虾规格较大。该养殖模式可适合我国淮河以北地区。

由于克氏螯虾可利用农作物的秸杆作为饲料,采用生态养殖模式一般勿需额外支出饲料费用,故投入成本很低。根据美国阿拉巴马州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提供的资料[2],在美国,克氏螯虾养殖成本有80%是捕捞费用,因克氏螯虾捕捞期长,而美国劳动力成本很高。我国农村有大量富余劳动力,发展整虾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此外,由于克氏螯虾对水质和场地的要求条件不高,我国许多地区都有稻田养鱼的传统,在养鱼效益下降的情况下,大力推广克氏螯虾生态养殖技术,可有效利用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

101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