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熊77
一、反倾销的定义
反倾销是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
二、反倾销的手段
1、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2、要求提供现金保证金、保函或者其他形式的担保;
3、临时措施的实施期限自公告规定实施之日起,不超过4个月,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9个月。
好奇的小米
被甩了的英文:get dumped;be dumped
dump 读法 英 [dʌmp] 美 [dʌmp]
1、v. 倾倒;丢下;猛地放下;(向国外)倾销;随便堆放;与(某人)结束恋爱关系;(非正式)抛弃;(非正式)抛售;卸出(数据);(内存信息)转储
2、n. 垃圾场;废渣堆;矿山废石堆;(非正式)脏地方;军需品临时存放处;转储;(非正式)拉屎
短语:
1、dump truck 自动倾卸卡车
2、waste dump 废石堆,废料堆
3、garbage dump 垃圾场;垃圾堆
4、rubbish dump 垃圾堆;碎石堆
5、refuse dump 垃圾场
词汇搭配:
1、dump down 砰地放下
2、dump out 倾卸
3、be dumped from 被解雇
4、dump into 倾销
5、dump on〔upon〕 将…卸在某地,投放
例句:
1、Some people just dump their rubbish in the river.
有些人径直往河里倒垃圾。
2、Sealed containers of nuclear waste have been dumped in the sea.
盛有核废料的密封容器被丢在海里。
蘑菇Miranda
n.(名词) 1、service作名词的基本意思是“服务”,可指商店、旅馆或餐馆对顾客、旅客的服务,也可指社会等公益事业服务机构为人们所提供的服务,还可指某人为别人〔社会、政府〕所采取的行动、工作或帮助。引申可指“公用设施”“公用机构”。 2、service也可作对机器的“维修,保养”、网球中的“发球”或宗教中的“仪式,做礼拜”解。 v.(动词)service作动词的意思是“修理,向…提供服务”,是及物动词,接名词或代词作宾语,其宾语一般为物。service也可作“支付利息”解。可用于被动结构。 扩展资料: 一、单词变形 过去式:?serviced? 过去分词:?serviced? 现在分词:?servicing? 第三人称单数:?services? 动词:?serve 二、词汇搭配 动词+~ 1、continueservice继续服务 2、cutbackservices减缩公用机构 3、doaservice帮忙 4、escapethemilitaryservice逃避兵役 5、giveservice提供服务
每天只睡4小时
什么是反倾销?倾销就是指在世界市场上已低于正常价值得的价格向某一国进行出口。倾销不是随便就能裁定的,需要专门的组织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调查,正常价值一般就是国内销售价格或成本价,但是由于中国不被认为是市场经济国家,所以对于中国经常采用第三国的价格,比如印度。低于这个价格,并且对进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的才可与认定为倾销。反倾销就是政府采取的为了保护自己的幼稚产业或者主要支柱产业而对外来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通过这些手段使其进口价格与国际市场拉平,以保护自己国内的产业。在这方面,中国虽然是世界上被提起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相关国内组织对出口企业的管理力度却并不到位,导致出口混乱,出口商竞相压价,最后反被施加一反倾销措施,甚至被缩小配额。倾销就是商人常用的一种手段,就是把商品用低于成本的价格卖出,这样就可以抢夺市场。反倾销就是一种保护手段,就是利用多征收关税,或者收取反倾销税等,来保护自己商品。反倾销的措施:反倾销的最终补救措施是对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征收反倾销税的数额可以等于倾销幅度,也可以低于倾销幅度。反倾销的历史:倾销现象可以上溯到亚当·斯密(AdamSmith)所处的重商主义时代。此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倾销和反倾销的矛盾也日益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一个“纽结”,以至到了今天,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的国际贸易问题。
zhuhuals2008
反倾销法(Antidumping Law)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认定并抵制倾销行为,促使国际贸易在公平有序之中进行。由于它以国际贸易中的倾销行为为主要调整和规制对象,因而,要研究反倾销法,首先必须了解倾销的概念及其由来。 倾销,作为经济法律范畴的概念,从所属的法律部门来看,可区分为国内倾销和国际倾销。前者一般由国内法中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后者则归国际贸易法管制。 倾销,英文表现为Dumping,根据词典解释,它的意思是抛弃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据学者考证,1776年,著名经济学家英国人亚当·斯密(Adamsmith)在其名著《国富论》中论述当时各国官方对出口贸易进行奖励时,首次将倾销概念引入经济学领域,不过,此书提及的"倾销"有别于现代意义上的倾销,其含义更接近于国际贸易法中的"补贴"。 直至1884年,英国议会在一次会议上针对关税问题进行辩论时,所涉及的倾销一词才具有"低价抛售商品"的意思,但是,当时倾销还不能专门理解为一种国际贸易领域的竞争手段,而是一种普通意义上的价格战略,从词性角度而言,仅属于中性词,不带有褒贬之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生产企业的不断扩大和先进机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提高,这为一些生产商垄断国内市场,低价抢占国外市场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由此,人们也进一步认识到倾销对国际贸易有着重大影响,国际社会终于开始关注倾销行为对国际贸易的利弊问题。在这种背景下,1922年,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也对倾销问题进行探讨,并在一份备忘录中首次对其下了如下定义:如果出口产品的销售价格低于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生产成本即构成倾销。这一定义将进出口两个市场价格和与生产成本相比较的方法来确定倾销,对照目前法律界有关倾销的定义其深度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这份意义深远的备忘录招来了不少的批评,没有被普遍接受。批评者认为:第一,在不同市场不同价格的销售并不等于就是不公平的贸易手段,是否不公平还取决于产品的原材料、劳动力以及资金量等因素;第二,用生产成本来界定是否倾销在实际操作上是有困难的,需要准确计算运输、保险、税收等成本因素,再推算是否倾销以及倾销幅度也是不容易的。 美国国际贸易学家各布·瓦伊纳(Jacob Viner),在总结和研究了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后,撰写了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23出版的名著《倾销--一个国际贸易问题》。这本书把倾销定义为:在不同国家市场上实施价格歧视。当时,将倾销定义为"价格歧视"被经济学界广泛接受,该书在倾销问题以及与补贴有关等方面的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由此,各布·瓦伊纳在倾销与反倾销学术界确立了权威的地位。但是,不同国家市场的价格歧视具体究竟指什么,从上述定义来分析,瓦伊纳未能进一步地作详尽阐述,只是从国际贸易角度,从总体价格方面进行考察。应该说,不同国家市场的价格歧视,存在着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倾销现象:第一,在进口国市场销售的商品,价格高于在出口国市场的销售价格;第二,在进口国市场销售的产品价格低于在出口市场的销售价格。经济学家将前一种倾销现象称为"反向倾销",后一种则称为"正向倾销"。由于"反向倾销"对进口国产业的存在和发展并不构成损害或威胁,因而,在反倾销法中,所要调整和讨论的倾销仅指"正向倾销"。 按照瓦伊纳的学说,不同国家市场之间的价格歧视意味着倾销,那么,是否所有的倾销均属于应该抵制之列呢?瓦伊纳依据倾销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对国际贸易的不同作用将其划分为零星性倾销(Sporadic dumping),连续性倾销(Persitent dumping)和间歇性倾销(Intermittent dumping),并分别予以对待,认为只有间歇性倾销才应受到谴责,是反倾销法规制的对象。 1933年,现代著名的女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Joan Violet Robinson)发展了瓦伊纳的"价格歧视说",并指出在考虑"价格歧视说"时,不能光从两地市场单纯价格来衡量,还要综合考虑其他影响价格的因素,从而尽量公平地认定倾销。例如,美国密执安州某汽车生产商在加利福尼亚州以4000美元/辆销售,在伊利诺斯州将同样车子以3800美元/辆出售,其中两地售价有200美元之差,但是,伊州离密州近,伊州离加州远,经计算,汽车的运输费恰好是200美元,此时,这两个市场价格差就不能成为瓦伊纳"价格歧视说"中的价格歧视。 通过从经济学角度来理解和论述,以上关于倾销的来源、概念及其学说,人们的认识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观点,在不同的认识阶段均有复杂的经济条件和深刻的社会背景。 倾销,作为法律领域的概念,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有着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GATT这一当时在规制国际贸易方面唯一具有广泛国际法效力的协定,在文本第6条对倾销下了如下标准定义:"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格的方式进入另一国商业"。结合GATT其他条款来看,GATT并不一般地禁止倾销,如果将某一出口商的倾销行为诉诸法律,并采取法律措施予以抵制,还需具备以下客观条件:第一,倾销产品对进口国国内工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者造成实质性损害的威胁或实质性地阻碍某一国内工业的新建;第二,这种造成实质性的损害或威胁或阻碍必须与倾销有直接因果关系。按照"条约必须信守"的国际法基本原则,GATT关于倾销的定义具有国际法上的指导意义,因而各国反倾销法关于倾销的规定与GATT大同小异。 从反倾销法的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来看,反倾销法由反倾销国际规范和反倾销国内规范组成。反倾销国际规范,如GATT有关反倾销方面的规定及其补充性规定,目前有效的主要包括GATT第6条和乌拉圭回合《反倾销协议》。其目的主要是给GATT各缔约方提供一个反倾销立法和执法的标准,抑制或避免国际社会为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滥用各自的反倾销措施对正常的国际贸易产生消极影响,公平抵制国际贸易中的倾销行为,它适用于所有GATT各缔约方,即现在的WTO各成员。 反倾销国内规范主要指各国或地区针对并适用进口产品倾销行为而制定的有关反倾销法律规范,如美国反倾销条例,欧盟反倾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中的有关反倾销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正常的公平的国际贸易秩序,保护国内产业,对出口贸易中的倾销行为进行抵制。从现行反倾销法的内容来看,不管是反倾销国际规范抑或反倾销国内规范,都涵盖了反倾销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的内容。 因此,基于以上认识,可以将反倾销法定义为:反倾销法是指为了维护正常的公平的国际贸易秩序,合理保护各国国内相关产业,对国际贸易中的倾销行为和各国所采用的反倾销措施进行限制和调整的,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内容在内的国内法规范和国际法规范的总称。 1.反倾销国内法的产生和发展 根据国际贸易学家瓦伊纳的研究,美国人在反对英国殖民主义统治胜利,取得政治上独立之后,开始行动谋求经济上的完全独立,其中对源源不断来自英国的倾销产品采取不同方式的抵制措施便是其行动之一。但是,采用立法方式来制止外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倾销行为,则是19世纪初的事。1816年美国制定了《1816年关税法》,它的有关反倾销方面的条文被认为是国际上反倾销立法的开端。 20世纪初,英国、德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诸如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垄断组织相继形成,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它为了占领国外市场,大肆将自己廉价产品对外进行掠夺性倾销。在这种背景下,1902年加拿大财政部长WS菲尔汀在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中,提出加拿大应该制定反倾销法律的建议。他在提案中明确提出,一些托拉斯、康采思等垄断组织,为了操纵和控制国外市场冲垮加拿大工业,将其国内剩余产品低价向加拿大大量倾销,应该采用立法方式加以制止。他还主张,对付外国倾销行为的最适宜办法是对倾销产品征收特别税,即反倾销税。 加拿大国会讨论了W.S菲尔汀有关反倾销立法报告后,终于在1904年通过《海关法》(Customs Act),其中第六节是反倾销法的内容。至此,世界上有了第一部以国内法形式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反倾销制度的法律。接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相继效仿,制定了各自的反倾销法律。 根据加拿大1904年《海关法》,只须认定进口产品存在倾销,不须证明倾销对国内工业造成损害,就可采用反倾销措施。这种做法一直沿用到1969年加拿大新的反倾销法生效才将有关"损害"方面的规定纳入其中,一改以往缺乏"损害"确定规定,偏于对国内保护的做法,开始与GATT的规定保持一致。此后,加拿大反倾销法经过1984年、1989年以及1994年的修订,尤其是1994年的修改,加拿大反倾销法更加具体和健全。现行的反销法在程序方面已实行"双轨制",在实体规定方面亦非常详尽,基本上与国际反倾销法相协调。 加拿大1904年的反倾销法在反倾销法发展史上开辟了系统成文立法的先河,吸引了多国效仿,就当今在反倾销法方面最具代表性的美国原先也专门派人考察加拿大1904年反倾销立法和执法的情况与经验,并以该法为蓝本在《1916年税收法》(Revenue Act of 1916)的基础上制订了1921年的反倾销法即《1921年紧急关税法》(Emergency Tariff Act)第二编。可见,加拿大反倾销成文立法的深远影响。 美国自1916年制定了第一部反倾销法(即美国《1916年关税法》第301节规定的反倾销条款)以来,先后经过多次立法和修改。 从法律渊源看,实际上美国反倾销法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美国国会通过贸易法中所包括的有关反倾销条款,如《1930年关税法》、《1979年贸易协定法》、《1988年综合贸易和竞争法》等;第二,美国行政机构如商务部等根据贸易法的授权条款制定的反倾销法实施细则等条例;第三,司法判例,如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审理不服商务部等行政机构裁决的反倾销上诉案,并作出判决的判例,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审理不服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批判决的判例。 虽然美国制定反倾销成文法晚于加拿大,并且美国1921年反倾销法参照了加拿大1904年反倾销法,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美国反倾销法已成为现代国际反倾销法中最完备、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国内法规范之一了。 欧共体(即从1995年1月1日起的欧州联盟),在1968年以前,并不存在统一的反倾销法。1965年,欧共体委员会向欧共体理事会提出制定统一反倾销法的建议,1968年4月17日,欧共体第一次颁布了统一适用于所有成员国的欧共体反倾销法,即《欧共体理事会关于防止来自非欧共体成员国的倾销或补贴进口产品的条例》(EECNO.459/68),该反倾销法条例先后经过975年、1979年、1987年、1994年的4次修改,现在有效的是1995年12月22日颁布的《关于防止来自非欧盟成员国的进口倾销基本规则》(第384/96号法令)(下文称欧盟反倾销法)。 尽管欧盟反倾销法是由各成员国组成的理事会制定,从立法主体上看,该法类似于国际条约,但它们适用的直接对象是在各成员国国内的进口倾销,而不象GATT反倾销法一样所直接适用的是国家或成员,因而在这种意义上讲,它仍然可归属于反倾销国内法规范。在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中,澳大利亚早在20世纪初就制定了反倾销法,并且很频繁地对进口产品实施反销措施。日本在本世纪80年代也开始重视制定反倾销成文法。80年代以来,以墨西哥和韩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加入国际反倾销法的行列,都制定并逐步完善了反倾销法。 中国1994年的《对外贸易法》对反倾销法作了原则性规定,1997年国务院依据该规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从而结束了中国无反倾销法的历史,是我国国际贸易界的一件大事。 广大发展中国家制定并实施各自的反倾销法,有利于改变反倾销法的国际格局,有利于国际贸易新秩序的建立。 2.反倾销国际法的产生和发展 反倾销国际法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英国与荷兰等10个欧洲国家签订了一个关于共同防止和抵制多种食糖倾销的联合协定。这种通过多个主权国家共同签署条约的形式,协调一致联合对倾销产品进行抵制的创举,意味着具有国际法意义的反倾销法的开始。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瀑发前期,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已经制定了不同形式的反倾销法,并在实践中多次实施,这些举措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国际贸易中的倾销行为。但不可否认,同时也不断暴露出反倾销法的负面作用:各国实施反倾销并非都为了抵制不正当的倾销行为,而是将其作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武器加以使用。因而,国际社会对反倾销法的关注程度不亚于对倾销本身的关注。在1933年当时国际联盟和世界经济会议也对反倾销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可见,国际社会对反倾销立法的态度表现为既认可又担忧。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在各国就拟建国际贸易组织进行谈判的过程中,反倾销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被提出来,当时《国际贸易组织宪章》第17条专门针对反倾销问题进行规定,试图以此来规范世界各国的反倾销法并为成员国的反倾销国内立法提供一个"国际标准"。由于宪章未获批准而流产。宪章第17条的规定被移植到GATT第6条。 由于GATT是由代表国际贸易80%的成员各方组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且GATT各条文对各缔约方具有当然的法律约束力。各缔约方的反倾销法不能与GATT第6条相抵触,所以GATT反倾销国际立法就起着里程碑的作用。 然而,GATT反倾销法有"天生不足"之缺陷,其主要表现为:第一,条款表述过于笼统,没有明确界定"合理"采用反倾销措施和"滥用"反倾销措施的标准,为以后一些国家利用反倾销法手段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可乘之机;第二,根据GATT"祖父条款"的规定,各缔约方对反倾销所承担的义务,仅在与各自现行的法律不低触的范围内执行。这就大大削弱了GATT反倾销法的效力。 本世纪60年代以来,经GATT主持的几轮谈判,各缔约国的关税税率已普遍得到下降,而反倾销由于其本身具有的隐蔽性的特点,就很容易被一些国家当作一种有效的非关税壁垒经常使用。在这种背景下,各国终于达成共识,有必要弥补GATT反倾销法的缺险,于是,1967年在GATT肯尼迪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就产生了《关于实施GATT第6条的协定(又称《反倾销守则》)(Antidumping Code)(下文简称1967年守则》)。它有以下特点:第一,确立了《反倾销守则》优先于国内反倾销法适用的原则;第二,提供一套统一的比较完整的反倾销实体和程序法标准;第三,强化了对滥用反倾销措施的限制。随后。许多国家均依据《反倾销守则》制定或修改国内反倾销法。但是,在国际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美国,其国会不接受《反倾销守则》,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1979年在GATT东京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各缔约国对1968年《守则》进行了多处的修改,又形成了《反倾销守则》(下文简称1979年《守则》),并于1980年1月1日生效。当时,包括美国、日本、欧共体、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在内的西方国家均接受了1979年《守则》。 8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更加频繁将反倾销措施作为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加以适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由于成为事实上反倾销行动的主要受害者,于是也乐于与一些西方国家一道积极主张对1979年《守则》的某些原则,定义和概念加以修改、澄清、延伸和补充。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于1986年的GATT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将反倾销问题作为15个主要议题之一列入谈判议程,最后终于形成了《关于实施〈GATT 1994〉第6条的协议》(下文简称1994年《协议》),并于1995年1月1日与乌拉圭回合其他文件一并生效。
伯符仲謀
stocks 存货,库存量 cash sale 现货 purchase 购买,进货 bulk sale 整批销售,趸售 distribution channels 销售渠道 wholesale 批发 retail trade 零售业 hire-purchase 分期付款购买 fluctuate in line with market conditions 随行就市 unfair competition 不合理竞争 dumping 商品倾销 dumping profit margin 倾销差价,倾销幅度 antidumping 反倾销 customs bond 海关担保 chain debts 三角债 freight forwarder 货运代理 trade consultation 贸易磋商 mediation of dispute 商业纠纷调解 partial shipment 分批装运 restraint of trade 贸易管制 RTA (Regional Trade Arrangements) 区域贸易安排 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贸易顺差 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贸易逆差 special preferences 优惠关税 bonded warehouse 保税仓库 transit trade 转口贸易 tariff barrier 关税壁垒 tax rebate 出口退税 TBT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技术性贸易壁垒 贸易伙伴术语 trade partner 贸易伙伴 manufacturer 制造商,制造厂 middleman 中间商,经纪人 dealer 经销商 wholesaler 批发商 retailer, tradesman 零售商 merchant 商人,批发商,零售商 concessionaire, licensed dealer 受让人,特许权获得者 consumer 消费者,用户 client, customer 顾客,客户 buyer 买主,买方 carrier 承运人 consignee 收货人 进出口贸易词汇 commerce, trade, trading 贸易 inland trade, home trade, domestic trade 国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 foreign trade, external trade 对外贸易,外贸 import, importation 进口 importer 进口商 export, exportation 出口 exporter 出口商 import licence 进口许口证 export licence 出口许口证 commercial transaction 买卖,交易 inquiry 询盘 delivery 交货 order 订货 make a complete entry 正式/完整申报 bad account 坏帐 Bill of Lading 提单 marine bills of lading 海运提单 shipping order 托运单 blank endorsed 空白背书 endorsed 背书 cargo receipt 承运货物收据 condemned goods 有问题的货物 catalogue 商品目录 customs liquidation 清关 customs clearance 结关
天吃星星蒂小娜
dump service state可以翻译为地方州的垃圾运输服务。
dump 英[dʌmp]
美[dʌmp]
vt. 倾倒; 抛弃; (尤指在不合适的地方)丢弃; 扔掉; 丢下; 推卸; (向国外)倾销; 抛售;
n. 垃圾场; 废物堆; 尾矿堆; 脏地方; 邋遢场所; 令人讨厌的地方;
[例句]Too much toxic waste is being dumped at sea.
太多的有毒废料在向大海里倾倒。
[其他] 第三人称单数:dumps 现在分词:dumping 过去式:dumped 过去分词:dumped
service 英[ˈsɜːvɪs]
美[ˈsɜːrvɪs]
n. 服务; 公共服务系统; 公共事业; 公共事业机构(或公司); 服务性企业(或行业、业务);
vt. 维修; 检修; 维护; 保养; 提供服务; 支付(债务)利息;
[例句]We are here to provide the public with a service.
我们来这里是为公众服务。
[其他] 第三人称单数:services 复数:services 现在分词:servicing 过去式:serviced 过去分词:serviced
state 英[steɪt]
美[steɪt]
n. 状态; 状况; 情况; 国家; 州; 邦;
adj. 国家提供(或控制)的; 国事礼仪(或规格)的; 州的; 邦的;
vt. 陈述; 说明; 声明; 规定; 公布;
[例句]The country was sliding into a state of virtual civil war.
这个国家实际上正逐渐进入内战状态。
[其他] 第三人称单数:states 复数:states 现在分词:stating 过去式:stated 过去分词:stated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