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10

小可爱vivi
首页 > 英语培训 > 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调研报告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幸福的小萝卜

已采纳
【2017小学英语观课报告1】   关于狮山娃自主学习以及本真课堂的研究是我校为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所推行的一个活动。在我校已经推行好几年了,切切实实地有效提高了我们老师的各项技能,现就以我校最近组织的集体校内听课情况,从“教师教学”的维度来做一个反馈。   一、 观察背景   我校组织的校内教研课全员听课活动,这次主要是针对新老师的课堂教育教学展开的研讨活动。王老师这次执教的是牛津中小学英语2B Unit7 Can I help you? A&B板块内容。本课是主要围绕“购物”展开教学,学习jacket,dress,shirt,blouse四个单词及句型Can I help you? I’d like….二年级的学生属于对新鲜事物都非常好奇,高速成长的阶段,英语学习主要以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模仿朗读为主。这次首先通过课前设计,课前磨课试上,课后调整,再试上,再评课反思,学习心得,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从而来提高每个教师的教育教研水平。我们全校老师集中二年级课堂对此次活动进行参与与讨论学习。   二、 观察过程   4月28日个人试说课,师徒结对互帮互助,提出改进构想。   4月29日正式修订完成,第2次试讲。   5月1日进行第1次试上,然后发现些许问题,大家提出问题,并给出建议改善。并对其他一些环节给予指导和建议。   5月6日进行第2次正式上课,大家听后耳目一新,11位听课老师在课后的讨论中各抒己见,对课堂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借此希望在今后的课堂中能够积极改进,避免以教师为中心,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初步印象   通过王老师的几次磨课试上,结合教师自身特点,我们发现对于新老师来说进步还是非常大的。在几次的试上和磨课中我们可以发现王老师渐渐形成的个人教学风格,大体感觉如下:   1.教师语言素养高,面向全体学生,亲切自然,能做到走下去融入学生。   2.教学重难点突出,环环相扣,过渡清晰自然。板书能够实时流动呈现,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以及老师对重难点的复习。   3.能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来回答问题,并且不局限于个别同学,问题设置注意分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兴趣来学习。   四、亮点剖析   1. 在教学中教师注意通过旧知引出新知,如I like引入I’d like,很好的帮助学生区别它们的不同,让学生温故知新。   2. 在教授单词时,教师很注重元音字母读音的渗透,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其自主学习新单词的能力,为以后的拼读学习奠定基础。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乐于创设一定的情景,如去玩具店、水果店、小吃店和服装店购物等,让学生尽量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内容,并且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多多利用所学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4.教师善于角色转换,能多方面的为学生着想。每次学生表演前自己都能够以身作则地来示范,给学生台阶来学习和展示自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地提高了,让学生自己想去学习并乐于学习。   五、问题反思   在课堂观察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不足的问题,下面罗列出我们观察过程中记下的问题与困惑,目的是让大家共同尽快解决它,以使课堂教学效益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1. 每个环节的时间把控上还可以分配和掌握的更好些。让最后的拓展环节时间更充分些,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参与进活动来。   2. 课堂的精彩在于生成。师生互动中对于孩子生成的答案还可以再灵动些。比如但男孩子回答:I’d like a blouse.教师不一定直接说No.教师可以开玩笑的方式来说:Maybe you want to give to your mother.说不定他就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对于脱离预设的答案不是一味的否定。   3. 每个活动操练时尽可能要形式多样,可以同桌互相说,小组讨论说,开火车说,优秀同学展示说等等,不一定都是老师来示范展示,然后同桌互相讨论。   4. 对于个别积极性太高,或者积极性不高捣乱的同学来说,可以积极利用小组比拼等课堂奖惩机制,提高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并且及时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更好的为自己的课堂服务。   六、结语   以上是对二年级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所做的初步观察,结果不是最重要的,我们更注重的是通过课堂观察这个活动,老师从整个磨课上课的过程中所收获的内容。这应该是平日教学中所达不到的一种程度。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实践、再反思,我们才能获得更宝贵的真知!   【2017小学英语观课报告2】   随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的进一步改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在教学氛围、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变,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片热闹与繁华。然而,透过那表层的热闹与繁华,我们同时也看到了一些有碍于课改进一步深化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 教材把握不透,目标定位不准;2.活动形式盲目,流于形式;3.激发学习兴趣重表面;4.语境不够真实,缺乏意义;5.把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看成是教师的个人行为;6.评价不够客观,模糊、超值;7.追求课堂的完美结局,等。通过调研、分析与理性的思考,笔者就以上提及的几个方面谈一些初浅的思考,与同行切磋交流。   一、设计:把握教材是关键   【现象】这是一堂三年级下册的英语新授课,教学内容是Unit 4Do you like pears?的一段对话,重点句型是“What do you like?”和“Do you like…?”,课是在一个装备齐全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室里上的,课由购物(shopping)导入,教学活动围绕购物展开,模拟购物活动的物品是一些小学生所喜爱的动物单词,如hamburger hotdog cake等,教学方法丰富多彩,表面上看热热闹闹,但教学活动与偏离了主题,学生收效甚微,课堂教学因没有把好教材而缺乏实效。   【分析】这堂课最根本的问题不是上课老师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而是由于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导致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因此,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处于一种盲从状态。课本是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文本。新课程倡导跳出文本,并不是不要文本,跳出文本首先是基于文本,因此,要实施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首要的任务是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并逐步掌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直面课本,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面对陌生文本的能力,促进其英语自我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对策】就当前PEP小学英语教材为例,这套教材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每个单元根据一定的话题提供了相关的词汇、句型或交际用语等教学内容,相当于一个资料库,它给教师处理教材和实施课堂教学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和空间,但同时也给老师们把握教材和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分配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先学什么?后学什么?都由教师自己确定。从基层老师把握教材的的情况看来,当前在使用这套教材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鉴于这样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通过校本培训等方式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把握和处理的力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其与前后内容的联系;2.确立单元教学目标;3.合理划分课时,初步确定每课时的教学内容;4.分课时备课。在分课时备课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三维目标在课时中的具体化;2)重点难点的定位;3)学情分析;4)教学策略分析5)教学过程的设计,其中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媒体的使用,活动形式的设计等等。   二、活动:形式为了目标的达成   【现象】曾听过这样一节英语课,教学内容是关于英语色彩(colours)名称的学习,老师在运用图片进行单词和句型教学后,就化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给一些图片着色,使后半节课几乎成了美术课,学生的着色活动完全脱离了英语语言的实践,这样,通过画画引导学生巩固语言知识的目标就成了一句空话。类似的情况还有,如:有的老师因为在教学中引用了唱歌、手工、体育活动等形式,因为没有处理好形式与目标的关系,顾此失彼,将英语课上成了手工课、体育课或音乐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获得。   【分析】新课程条件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倡导采用活动的途径,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猜谜、画画等小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和写的能力。但是,无论什么样的活动都是为了学生获得相应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即为达成一定语言目标服务,如果缺少了应有的内容和应有的目标指向,采用的活动游离于英语教学的目标,那么,最好的形式也要大打折扣。   【对策】一定的活动形式必须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要关注活动的目   标意识,要善于将活动和英语语言的训练结合起来。如上面提及的这堂课,在让学生着色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用学“What colour is it?It’s …”的句型表达出来。又如,运用唱歌的方法,就可以将所学的语言融入学生熟悉的旋律,并引领学生用歌的形式将学习内容以歌的形式唱出来。如在学习“duck dog rabbit cat panda m”等词汇时,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旋律“Hello”,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编歌词,再一起将学习内容以歌的形式尽情地唱出来。歌词如下:Hello,dog do oh do.   Hello,cat do oh do.   Hello,m do oh do.   Dog cat m.   这样,将枯燥的英语单词融入到歌曲中去,既操练了单词,也增加了学习兴趣。   总之,无论我们在课堂中运用什么样的形式,都要考虑到与学习内容的整合,考虑到一定活动形式的目标指向,使活动不仅富有情趣,更富有实效。   三、兴趣:需要知识做支撑   【现象】曾听过这样一堂英语课,老师在一堂课上采用了好多种教学方法,环节多得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老师呢,忙得不亦乐乎,恨不得十八般武艺齐用上,与其说是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还不如说是教师的才艺表演,学生一直忙于应付老师的指令,而用英语表达的机会并不多,学生语言学习的成效并不理想,下课了,我问她:累不累?她笑着点点头。   【分析】无疑,这位老师采用这么多的教学方法是为了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根据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初学英语的小学生对英语带有一种神秘感,所以在初学阶段抱有一种好奇的心理,其实,那还不是一种兴趣,还只是在真正产生兴趣前的好奇。他们喜欢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但活泼的活动形式只能暂时激发他们参与某一项语言实践活动的热情,还不是乐于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取决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成就感和学习能力等很多因素,成就感的获得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取决于他们知识获得的质量和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能力,而且需要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作支撑。所以说,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在其英语学习过程逐步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情感体验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而这一种体验和态度必须基于一定英语语言知识的累积才能逐步生成,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得到逐步发展,并成为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后继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动力。   【对策】初学英语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一种好奇,尤其喜欢活泼的、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但我们在采用活动方式时,不要被表面上的热闹所迷惑,要善于通过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帮助他们逐步获得相应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构建知识网络,使他们在活动中产生成就感,能够带着自信不断参与英语语言实践活动,从而使初学英语的好奇和对活动的自然喜欢转化为持久的、稳定的英语学习兴趣。要保持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活动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活动形式不在于多,而在于其质量。一节课不适宜采用太多的活动方式,一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1~2种活动方式。   四、情景:有意义才有活力   【现象】英语教学要创设英语情景,在这一点上,大家都形成了共识。笔者曾听了这样一堂课,教学内容是用英语询问时间和在一定时间里从事某项活动。这位老师为了创设语言情景,从家里拿来了一只挂钟,她一边转动时针一边让学生跟着她机械地说:What’s the time ? It’… o’clock.学生也就跟着老师念念有词了,就这样跟着时钟走了一圈,一直读到“It’s twelve.(十二点)”。然后再学习一些要从事的活动,如,get up(起床),go to school, play games,go home,watch TV ,go to bed 等,由于把时间学习与活动形式割裂开来,学习活动处于比较机械的状态,情景因缺乏意义缺乏活力。   【分析】过多机械性的、缺乏意义的操练活动是语言学习的大忌,不利于保持学生持久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学习者自身的体验。因此,在英语语言教学中,语言情景的真实性对激发学生比较投入地参与语言活动很重要,所以,可以这样说,课堂的真正活力首先取决于语言情景是否真实,是否具有意义,有意义的情景才能真正打开学生思维空间,才能激发并保持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热情,英语学习活动也才有可能真正充满活力。   【对策】如上面提及的这堂课可以将时间的学习和具体的活动项目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在不同的时间里做不同的事情”。具体设计如下:先在黑板上画一只钟的外框架,学习“It’s a clock.”;然后,根据小学生爱好卡通的特点在相应的位置上画上一个卡通的数字“1”,呈现新句型“What’s the time?It’s one clock.”,然后通过时间的匆匆步伐引导学生操练“What’s the time?It’s …”句型。当时间到了六点,在学生很熟练说出“It’s six clock”时,就学习“Time to get up.”(该起床了)。照这样的办法,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引导学生学习用英语表达“在不同时间内做不同的事情”,并出示板书。   这样,课堂尽管没有轰轰烈烈的活动场面,但学习者能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在比较真实的语言氛围中自如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此时的课堂活力发自学生的心田,可谓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   五、评价:鼓励需以客观为基础   【现象】这是三年级的一节英语课,只要是学生答对了,老师就让大家鼓掌或用“Great!(棒极了!)”的语言进行积极的鼓励,于是,整节课上,掌声迭起,很是热闹。老师根据对话提了一个问题,几个学生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老师分别作出了如下评价:“En”、“Great”、“Good”、“Yes”,学生觉得很迷惑,不知哪个是对的,或谁的答案更好些,更不知其原因。老师在教单词的时候,请一排学生依次起立朗读,程度相差无几,老师为了体现其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分别做出了“Yes”、“Great”、“Good”、“You’so clever(你真聪明)”,甚至“wonderful(精彩极了)”、等很高程度的评价,让人觉得很夸张。   【分析】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但这位老师的问题在于:1.评价含含糊糊、磨棱两口,不够明确。对一个问题的多种答案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让学生觉得迷惑:究竟谁答对了?到底谁的答案更有道理?为什么?2.鼓励缺乏一个“度”。学生对一个词或句的模仿,能体现出的智慧与精彩在程度上远没有那么明显,超值的评价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惰性,长此以往也许就会“迷失了自我”!何况,初学英语的小学生对老师如此这般的评价能真正听懂并理解吗?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要清楚,鼓励要客观、事实求实。   【对策】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在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的时候,要以鼓励为主,但也要注意:1.评价要清楚、明确。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老师要避免模糊的态度,态度要明朗,要实事求是地作出评价,不能随心所欲。如,回答对了就是“Yes,right.”,更好就是“your answer is better.”,但要简要说明原因,好极了就是“Great!”,更要让学生明白好在哪里。这不仅对学生是一种积极的激励,是一个积极的导向,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2.鼓励要有“度”。对学生的鼓励是必要的,但对于类似模仿类的、体现不出多大思维价值或创造性的表现,只要告诉他们发音的对错,并进行必要的纠正,无须用类似“你真聪明”、“精彩极了”等极为夸张的语言来进行评价,更要避免动不动就拍手的情况,使积极的鼓励贬值。当然,对有些学生一些创造性的表现,我们也应该做出高度的评价或用鼓掌以示鼓励。   每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这样才能避免一些无效教学行为的产生?……只有具备“反思意识”的教师,才能更有效地调控自己的课堂。正如杜威所言:“将我们浸透在学科中,投入进去,压倒我们,湮没之瞬间,清醒过来,运用理性进行反思,达成美学激情与经验反思的交融,是具哲学意蕴的最闪光处。”

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调研报告

338 评论(8)

chengongsc

小学英语调研报告 云和县教育发展中心 周华英 2006、6小学英语作为一门新设的学科在云和县起步较早,在教育局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下,我县在04年秋季全面在各小学(三年级起始)开设小学英语课程。小学英语发展势头良好,开设英语的学校由原来的2所发展到5所再到现在的16所,英语课程自设立以来正在逐步走向完善,为了进一步提升、规范该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研究及教学管理,让小学英语学科上一个新的台阶,05学年教研室小学英语学科做了以下一些调查研究工作。一、师资情况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县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本学年特对各小学英语师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到06年7月,我县小学共有35位英语教师,其中专职小学英语教师24 人,英语专业师范类高校毕业生32人、非英语专业师范类高校毕业生3人;按课标规定每周3课时计算,按现有三至六年级学生计算,师资严重不足。表1: 小学学科教师情况调查表县(市、区) 云和县 学科 小学英语 学 校 教师人数 年龄分布 学历分布 教龄分布 职称分布30岁以下 31~35岁 本科大专 5年以下 5~10年 10年以上 小高 小一 小二 未定级云和县实验小学 7 5 2 25 52 1 1 4 1江滨实验小学 8 7 1 17 5 2 1 1 2 3 2城西小学 2 22 22古坊 2 22 21 1崇头 2 22 21 1云丰 1 11 11黄源 1 11 11赤石 1 11 11沙铺 2 22 22朱村 1 11 11石塘 1 11 11雾溪 1 1111安溪 1 11 11大湾 1 11 11紧水滩 1 11 11合 计 32 29 3 329 26 3 3 2 4 11 15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县小学英语教师年龄较轻,有95%的教师在35岁以下;职称偏低,小高职称仅占5%;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课堂常规抓不好,教学效果不理想。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大部分能满足教学需要,但仍有个别教师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口语问题尤为严重。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影响较大。另外,英语教师任课班级过多,一般都有6-8个班级,而且部分学校的班额很大,面对300- 400名学生,我们的老师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一是教师的精力有限,二是学生的时间有限,学生中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现在有的学校的三年级英语课每周只开两节课。英语学习需要大量重复,课时不足势必制约着教学质量。二、教学调研 为了检测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质量以及了解三年来学校对小英学科的管理情况,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教研员深入课堂第一线。本学年共下校调研16所小学,进小学课堂听课56节。通过听课的方式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与座谈的方式了解学校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以及任课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建议;通过抽测的形式了解学生在口语、听力以及笔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形成调研报告送有关部门参考。并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教师素质在提升1、 英语教学有起色:一年来,县实验小学和江滨实验小学各举行了英语周系列活动,将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方式搬上舞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再次认识了教材。并在一定程度上向课文延伸,是学生了解到英语国家的语言与文化。2、英语教师年轻,精力旺盛,课堂中发现大多数教师热情高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课堂气氛良好。3、 教师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反思课堂教学,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本学年上交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共有45篇。获奖情况良好。(二)质量检测进一步完善 为了检测我市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根据教育局的要求,本年度对有关学校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诊断性测试并进行了分析。1、05年11月对县小和江滨两所学校三年级学生进行口试。本次抽测发现:1)部分学生答非所问;2)许多学生对单词和句子的认读能力低下;3)个别学生不能将图片与单词很好地联系起来。课堂教学中出现低效现象;部分学校教学管理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2、05年12月和06年5—6月分别两次对全县四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测,旨在了解本阶段所教学单元中的关键词的落实情况和26个英语字母的教学情况。监测内容:听力和笔试相结合。监测方法:在开设英语课的学校中随机抽取一至两个班学生答题,答题结果全部输入电脑进行数据处理,再形成书面材料,发给有关英语教师;再请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对照检查,并采取整改措施。试卷满分值为100分,总体平均分为70.5分。从数据上看,大部分学生对所学单元的重点词、交际用语及26个英文字母掌握不够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学生对四线格认识与运用不熟练,还未养成良好的英语书写习惯。部分学生书写习惯较差:A. 26个字母顺序不正确;B. 大、小写混用;C. 格线使用不规范;D字母笔画不正确,或者写成印刷体。2)交际用语:个别考生看到句子不认识,配伍题随意乱选,对交际用语的使用只停留在口头上。3)校与校之间、班与班之间英语学习水平有较大的差异. 三、学科反思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教师都是刚走上小学英语讲台的年轻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出现一些问题是难免的。下面就我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有的教师有意识地组织了一些小组活动,但往往流于形式, 学生中存在以下现象: (1)学生缺乏合作学习习惯。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进行合作学习时,课堂纪律很难维持。老师布置完任务,让学生进行pair work 或 group work, 学生有的在说与任务不相关的话题,有的坐着不吭声,有的却拼命喊,老师很难控制场面。 (2)学生的合作学习时间不到位。教师刚刚布置完任务,让学生做pair work或group work,一会儿就匆匆结束任务,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成果展示,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相互交流。 (3)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成绩好的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他们往往表现得很积极,组内自由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展示的次数也多,而成绩差的学生却无动于衷,好像小组活动跟他没关系,反正有人会去汇报展示,他自己就做做小动作,跟同伴说说话。 (二)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缺乏整体性 课堂活动是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的主要途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很多教师为课堂的一些活动,如 游戏、单词或句子朗读、对话表演、准交际活动等设计了小组比赛,但在比赛的组织过程中,出现了以下现象: (1)小组比赛缺乏目标性。 学生陷入了一个严重的认识误区:为比赛而比赛。他们觉得比赛的输赢重于学习。从听课中发现,学生往往只注重比赛的结果,而不注重学习的过程。 (2)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缺乏整体性。老师对学生小组比赛没有进行整体设计,经常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一会儿是分男孩与女孩两组比赛,一会儿又是分四大组进行比赛。而且比赛完了就没事了,没有对学生的比赛结果进行登记和汇总,这样的话,没有形成整体的评价,也不能保持学生的持久兴趣。 (3)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缺乏公平性。在小组比赛当中,由于一时的疏忽,有些教师会做得不是很公平。 (四)教学设计欠科学性 (1)课堂结构不合理。往往前松后紧,引课生动,结果潦草,教学目标的落实不够,缺乏对目标的检测,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时常发生。 (2)教学重点不突出,目标设定不准确。有一些老师总是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的内容都练会,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各项目标的完成都不理想。 (3)教学过程不熟悉,教学设计不规范。(五)教师示范和要求不到位 (1)教师示范不到位。 有的教师在布置任务时示范了几次之后,学生还不知道要操练的是什么内容,学生小组活动时,甚至出现只活动无内容的现象。课堂倒是激活了,但却只是课堂表面的繁荣。 (2)教师忽视认读和书写技能的训练。教师们对课程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在教学中有一些教师都只注重了听说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认读和书写技能的培养。教学中没有帮助学生建立起图片和单词的联系,没有通过范写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书写的概念。 (3)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语音、语调及英语表达方面错误的出现率还比较高,这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2、教学建议(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1)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任何学习方法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时间的培养,需要老师科学、合理、耐心的引导,采用循序渐进的指导方法。为了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必须培养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习惯。可以采用给小组记分奖励的方法,规范小组各成员的合作学习行为。教师可以先制定一张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的表格,制作一枚五角星的印章(或小动物、小笑脸等),并买一些粘纸,哪个小组若以老师的要求进行合作学习就能得到五角星印章一枚,达到十颗星,小组成员每人可以得到粘纸一张,单个学生表现突出的也可以得到粘纸,集到十张粘纸就可以到老师处领取奖品一份。这样就将小组合作与个性发展,合作和竞争紧密联系起来。(2)让学生充分拥有合作学习的时间。教师应根据设计的任务的难易程度,充分给学生提供时间 ,让学生进行拓展思维,并且提供学生展示的空间,培养他们大胆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3)、让学生全体参与合作学习。教学既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又要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所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求每个组员发挥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把任务内容设计成简单和复杂的不同层次,成绩差点的学生完成简单点的任务;成绩好点的学生完成复杂点的任务。这样,就把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也集中了。这样也有利于课堂的组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也就达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教师应把展示的机会多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学好知识,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的。每个学生都希望学好知识,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的。每个学生都有集体荣誉感,都想为集体争光。只是有些学生胆子小,自尊心强,怕学得不好,展示的没有好学生好,不但不能为小组争光,反倒只会拖后腿,因而总是让给好学生展示。这时,老师应适时给予鼓励,不能歧视学困生,要发挥他们每个人的参与积极性。 (二)明确小组比赛的目的,公正评价学生课堂表现(1)、明确小组比赛的目的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比赛的目的是学好英语,比赛只是一种学习英语的手段,是为了学习英语服务的。所以,教师在开展小组比赛活动的时候,一定不能只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迁就学生,只满足他们的比赛欲望,而是要强调比赛的目的是为了学好英语,而不是为了比赛而学英语。这种本末倒置的态度对学生学习是大有危害的。只有让学生明确了比赛的目的,才能真正发挥小组比赛的作用。(2)课堂评价要有整体性。 为了使学生每堂课都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一开始就给每个班制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和奖励的记录表,在每堂课前画在黑板上或事先画在纸上,上课时贴在黑板上,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地、全面地、客观地、公正地在图表上用小星星、小红旗、小水果、小动物等简笔画或吸铁石等记录学生比赛结果。课后把比赛结果及时在图表上以学生感兴趣的标志记载并张贴在教室的墙上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以形成同质小组间的竞争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表格中还可以记录表现最好的学生和进步最大的学生的名字,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一直处于相互竞争的状态中,并有效地给予评价和奖励,对于培养学生的持久兴趣非常有效。(3)课堂评价要公平合理。小组比赛时,教师一定要做到公平合理。如果做不到,会给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带来很大麻烦。因此,老师一定要细心。就算有时没有考虑周全或一时的疏忽而不小心造成了不公正的后果,也一定要及时补救。做到了这一点,对于教师的教学大有益处,避免出现学生认为你偏袒某一方,根本不公正,从而对你产生抵触情绪的现象。 (三) 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在教师所设计的各项“任务”活动中,学生能不断地获得语言运用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通过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学会主动思考、主动合作、主动探究,以实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1)热身/复习(Warming-up/Revision):教师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如:Let’s sing. Let’s chant. Let’s do. Let’s talk.等,让学生全员参与,进行热身和复习有关的教学内容,同时为授新课作好铺垫。(2)呈现/操练 (Presentation/Practice):教师借助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情景,把教学内容设计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生动逼真地呈现给学生。呈现阶段的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主体意识处于启发状态。操练阶段的教学以巩固新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师呈现新知识进行全班教学后,马上转向小组学习(pair work or group work),向以学生为主体过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包括游戏、竞赛、角色表演等,避免机械性的跟读和重复操练。(3)巩固/拓展(Consolidation/Extension):这个阶段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中心环节,是诸多活动的目的和关键所在。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真实的任务,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完成交流任务。(四) 建立新型的学习策略,适应新课标对新教师的要求21世纪是学习化的社会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只有学会学习,并全方位地提高自己。教师应该做到: (1)准确把握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2)发展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4)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展知识面。(5)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6)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252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