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般聊聊
Sissy有福相
这段时间,爱看美剧的朋友,多半被“权游”伤透了心,多年等待,换来了一个欲哭无泪的烂尾结局。但这边吐槽将将未罢,那厢悄然上映的一部五集新剧,成功的转移视线,让我们大呼过瘾。毫无察觉间,便将权游烂尾带来的苦痛抛至脑后,它就是《切尔诺贝利》,HBO旗下的另一部爆款神片,上映首日IMDb9.3分,豆瓣9.6,不出意外,将妥妥的提前拿下年度高分冠军宝座。HBO作为全美最大的付费电视平台,每推出一款大剧,必然会成为爆款,从战争剧《兄弟连》到奇幻剧《权力的游戏》,再到这次的灾难剧《切尔诺贝利》。33年前,乌克兰“切尔诺贝利”因为一场爆炸让世人知晓,33年后,它又因为一部五集短剧,让这段尘封多年的往事和这块人类无法踏足的禁区,再现人间。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乌克兰消防员瓦西里在床上呼呼大睡,他的妻子站在窗前,忽然几公里的远处出现了一道亮光,几秒以后,房屋急促震动起来,瓦西里和妻子望着窗外熊熊燃起的大火,那里就是切尔诺贝利。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这一天,距离长崎、广岛两声巨响,已经过了41年之久,但普通人对核能和反应堆的认知,依旧有限,甚至显得无知、愚昧。面对核电站总工程师一直追问:石墨怎么会爆炸?技术员迪亚特洛夫迷茫的摇着头颅。从白俄罗斯驱车赶到这里的,核能研究所的女科学家霍缪克,也同样无法理解。但真相终究会在那里,等待被挖掘出来。从第一集爆炸后的迷茫、慌乱,到第二、第三集的争论、冷静,再到第四集、第五集的追寻真相、化解灾祸。每一集的风格和主题,都各不相同,却又井然有序。第一集的风格,给人一种纪录片式的错觉,开头的那场独白式的自诉,以及剧中漫天飞舞的灰屑尘埃,和尘埃之下跳跃、欢呼的孩子,逼真、赤裸,令人心颤不已。而第二集、第三集则是权谋与政治的较量,生命和真相成了被忽略的角色。五集剧情中,围绕着切尔诺贝利,从上到下,有无数的人投身其中,有的人把命丢在了这里,有的人从这里撤出,也有人从遥远之地赶到这里。从工作人员到消防员、从官员到科学家、从医生到煤矿工人,每一个人看到的切尔诺贝利都不一样。有人吐槽官员的阴私无知,但也有人赞赏前苏联领导人的果决狠厉。有人摒弃煤矿工人的粗鲁无礼,但也有人感动于他们舍身为国的魄力勇气。灾难的发生已成事实,它虽然可怕,但并不是不可挽回,但无知、固执,又该如何弥补?《切尔诺贝利》毫不避会的揭露了这一切,官员的傲慢,让灾祸变得严重,但同样也是官员的决断,又让灾祸终究没有衍变成地狱之门。2019年,权游之后,美剧必看之作,一起带着恐惧与敬畏走进剧情片《切尔诺贝利》。
浩予妈妈
00后和10后的学生所学习的英语发音基本上都属于美式发音。事实上,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现如今的小学生大约有90%以上学习的英语都是美式发音,这是由很多原因所导致的。分析原因如下:1、现在大多数学校里的英语材料配音都是以美式发音为主,很自然学校老师在讲课时的英语发音也就是美式发音,同时老师给学生布置英语听力和口语的作业也是需要美式发音来练习的。时间长了以后,学生们自然就都养成了美式发音的习惯。2、现在校外大多数的英语培训学校所开设的英语课都是主打美式发音,不仅说自己选用的英语教材是源自于美国,而且还称自己的英语外教也是来自美国。更有的培训学校说自己是加盟了美国的某某某小学,所开设课程、教材、老师都和美国的一样。3、由于美国各方面的整体影响力要远远大于英国,也就使得美式发音比英式发音更流行、更受人欢迎,导致更多的英语机构和学习英语的人来选择美式发音,而不是英式发音。
美丽苗条龙龙
在我们国内现在学生大部分学的是英式英语。因为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对于元音音标。美式发音开口比较宽大。英式的发音比较保守。不光是发音,单词拼写也可以看的出来。
注册个名那么难
01 雷军曾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得起来。” 这句名言可谓害人不浅! 这句话带给人一个严重的思维误区:只要找到一个时代快速发展的大方向,事情就一定能做得成功! 比如现在的知名房企如万达、万科、碧桂园......是得益于中国快速发展的城镇化才得以做大。 现在知名的互联网企业,如阿里、腾讯、字节跳动......都是因为抓住互联网的大趋势起来的。 大家只关注成功者,却不去关注这些企业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有无数企业失败了。 这个时代聪明人不是只有那一两个,风口之所以能被称为风口,关键在于它同时被多个聪明人看中。 即便是房地产高速发展的21世纪的头10年,温州那边就有不少头脑灵活借债搞房地产结果房子卖不出去跳楼的商人。 大家不要嘲笑李亚鹏做生意没眼光,互联网高速发展那会儿,李亚鹏就创办了网站婚礼服务网站“喜宴”。 当时他是和马云、马化腾站在同一起跑线的“中国互联网元老”。 “喜宴”做到6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到达了450万美元的估值,在马云、马化腾还在发愁怎么活下去的时候,“喜宴”就已经盈利了! 可是三个月后互联网泡沫破裂,“喜宴”难以为继,只能关门大吉。 王思聪的商业眼光也十分超前,直播行业刚兴起没多久的时候,他就创办了熊猫TV。 首富之子有钱有名,到处花重金挖人,可是没多久熊猫TV就倒闭了。 罗永浩江湖人称“行业冥灯”。 英语培训兴起的时候他开过英语培训班,互联网行业兴起的时候他创办过“牛博网”,智能手机兴起的时候他创办过“锤子科技”,上述赶风口的行业,无一例外,罗永浩都失败了。 02 真正的“猪”在风口上是飞不起来的!在风口上能飞起来的,只有他雷军。 雷军之所以能成功,在于他创业前在互联网行业的大量积累(在金山工作十六年,帮助其从小作坊成长为上市公司),以及他务实、勤勉的个性。 其实认识到所谓的风口真的不难,普通人也能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感知到风口。 《权力的游戏》第八季即将上映的时候,我就清晰地认识到这将会是一个全球火爆的大IP,我要是能把握住这个IP,写好影评,就能快速涨粉,实现原始粉丝的积累。 可问题是,我这么想,别人也这么想。 竞争的人一多,就容易出现内卷,个别将权游原著读完,还把剧刷过三遍以上的大佬出现了! 他们写的影评每次都能在知乎获得上万赞,写的公众号推文也能获得大量的转发、吸粉。 而我作为当时的影评写作小白,只能靠着写影评、建权游交流群一点一点地涨粉。 《权力的游戏》确实让很多博主火起来了,但是不包括我。 写自媒体的人都喜欢追热点,因为热点一旦追得好,就可能10w+,然后大量涨粉。 但这属于早期能实现的事,后来当大家都这么做时,我发现写热点不但不能涨粉,反而会掉粉。 因为内卷过于严重,我写的东西永远不可能有人家的专业、详细、权威。 后来我就开始写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小众的综艺、剧评。 比如我专门写过《心动的信号》、《这就是街舞》、《中餐厅》等综艺剧评,并靠着这些综艺剧评建相应的讨论群吸了不少粉。 这些小众综艺大V们不屑一顾,因此我靠着自己的自媒体技能可以在一些平台获得排名靠前的热度。 热度虽小,但于我而言却是能实实在在地涨粉的。 03 很多读者在评论区告诉我,去做抖音吧,现在是短视频的时代。 作为自媒体从业者,我当然尝试做过,年初的时候我也为此学习了视频剪辑。 但是当我第一个作品发布的时候,播放量却为0,而且由于我是手残党,剪辑得也特别痛苦。 很多做自媒体的博主,要么是本身文笔很厉害,然后写着写着就靠着风口成了大V,要么一开始就是团队协作(像毒舌电影,一开始就是团队化运作的)。 当流量起来了之后,他们可以招人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作品。 如果要我一个人再重新出发,身兼文案、剪辑、平台运营,我真的没有多余的精力了。 所以我的选择是在没做大前深耕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粉丝数量不求多,但求精,不求大火,但求生存下去。 雷军的那句“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于普通人而言实在没有太大意义,反倒是“行业冥灯”罗永浩对普通人的启发更大! 罗永浩在卖掉锤子科技之后转型做起了直播卖货,又频繁上综艺讲脱口秀,开始慢慢还清债务,这次,他终于踩对了风口。 短视频直播卖货平台算是一个风口,但更重要的,是罗永浩的幽默天赋与他曾经个人的经历、名气构成了他的影响力。 其实从罗永浩在新东方做英语老师那会儿,幽默的语言天赋就构成了他的核心竞争力,他也因此成为了05年的十大网络红人。 直到十几年后,罗永浩依然靠着他幽默的语言天赋在替他曾经错误的选择还债。 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最关键的或许不是去追逐风口,而是通过发现自己身上的天赋点,以此为基本盘,在自身的勤勉努力与日复一日的积累下终于做出一点成绩。 然后,自然而然地走向更广阔的平台。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