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4

晴天夹心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语散文精粹曾胡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小小小野

已采纳

不论是从知识积累、语言训练,还是从技能培养、能力提高,还是从心智培养、情感熏陶等方面看,美文的教学价值都非同一般。下面我整理了初中 英语 美文欣赏 ,希望大家喜欢!初中英语美文品析 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What can I hold you with? 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I offer you lean streets, desperate sunsets, the moon of the jagged suburbs. 我给你贫穷的街道、绝望的日落、破败郊区的月亮。 I offer you the bitterness of a man who has looked long and long at the lonely moon. 我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 I offer you my ancestors, my dead men, the ghosts that living men have honoured in bronze: 我给你我已死去的先辈,人们用青铜纪念他们的亡魂: my father's father killed in the frontier of Buenos Aires, two bullets through his lungs, bearded and dead, wrapped by his soldiers in the hide of a cow;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边境阵亡的我祖父,两颗子弹射穿了他的胸膛,蓄着胡子的他死去了,士兵们用牛皮裹起他的尸体; my mother's grandfather--just twenty four-- heading a charge of three hundred men in Peru, now ghosts on vanished horses. 我母亲的祖父——时年二十四岁——在秘鲁率领三百名士兵冲锋,如今都成了消失的马背上的幽灵。 I offer you whatever insight my books may hold, whatever manliness or humour my life. 我给你我写的书中所包含的一切悟力,我生活中所能有的男子气概或幽默。 I offer you the loyalty of a man who has never been loyal. 我给你一个从未有过信仰的人的忠诚。 I offer you that kernel of myself that I have saved, somehow, 我给你我设法保全的我自己的核心, the central heart that deals not in words, traffics not with dreams, and is untouched by time, by joy, by adversities. 不营字 造句 ,不贩卖梦想,未曾被时间、欢乐和困厄影响过的不偏不倚的心。 I offer you the memory of a yellow rose seen at sunset, years before you were born. 我向你献上远在你出生前多年的一个傍晚看到的一朵黄玫瑰的记忆。 I offer you explanations of yourself, theories about yourself, authentic and surprising news of yourself. 我向你献出我对于你的诠释,与你有关的一切理论,以及关于你的真实而奇异的消息。 I can give you my loneliness, my darkness, the hunger of my heart; 我给你我的寂寞、我的黑暗、我心的饥渴; I am trying to bribe you with uncertainty, with danger, with defeat. 我试图用困惑、危险、失败来打动你。 经典初中英语美文欣赏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If by life you were deceived,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Don't be dismal, don't be wild!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In the day of grief, be mild. 忧郁的日子,需要镇静! Merry days will come, believe.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Heart is living in tomorrow;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Present is dejected here; 现在虽常是忧郁。 In a moment, passes sorrow;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That which passes will be dear.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初中英语美文赏读 爱是良药 It was the late 70s and we thought him almost a god, my school friends Helen and Anne and I. An actor-director undergraduate, impossibly tall, dark and drop dead gorgeous, he co-hosted a party every summer for which all the guests had to dress in white. Everything he did was cool and desirable. Until, in the 80s, a killer disease from America swept through the beautiful people like a scythe, and left him a wasted skeleton in a hospital bed. Anne managed to visit him and I meant to, really I did. But I couldn't quite believe there wasn't plenty of time. You see he seemed incapable, but incapable, of doing anything disagreeable.We need to be "more Christian to one another" over AIDS, Elton John said yesterday. An interesting phrase, given Mr John's introduction to this once devastating scourge. 他那时是演员兼导演专业的学生,皮肤黝黑、英俊高大。每年夏天他都会联合举办一次社交聚会,到场的来宾都必须身着白色衣服。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十分出色、令人满意。直到八十年代,一种致命的疾病如镰刀般击倒了这位完美的人,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被病痛折磨成了一个骨瘦如柴的废人。安妮去看望了他,尽管我也十分想去,但我无法接受他将不久于人世。你也许觉得他看上去什么事也做不了,但他不会去做令人生厌的事。昨日,艾尔顿·约翰说在艾滋病的问题上,我们必须“像一样更加仁慈对待彼此”。考虑到约翰初次接触这一度被视为是毁灭性的灾难时的情形,他这样的表述十分有意思。 In 1985 he first read about and then met a brave young haemophiliac, Ryan White. When a journalist revealed that Ryan was dying of AIDS, not only was he banned from school and a judicial restraining order put on him to the cheers of neighbours, but his own church required him to sit in a separate pew, and on Easter Day no one in the congregation would shake his hand as a sign of peace. If this is the behaviour of the church, why should we want to be more "Christian" towards one another? We hardly have an impeccable record, do we? Once when we had reached a very low ebb as a family, I asked my husband, in despair, "Why should we go on believing, when God doesn't answer prayer and Christians can behave worse than anybody?" All he said in reply was this. "Look at the character of Jesus. Who else do you think He could have been?" Not "Christian" theology. Far less the behaviour of "Christian" sinners like ourselves. But the character of Christ. 1985年,约翰读到关于血友病患者瑞安·怀特的报道,并和他见面。当记者透露瑞安死于艾滋病时,约翰不仅被学校拒之门外,还收到了法律禁令,他的邻居都为此欣喜不已,就连他所在的教堂都要求他坐在单独的长椅上。到了复活节,会众中没有一个人跟他握手言和。如果这就是教堂的所作所为,为何我们要更“像”那样对待彼此呢?人无完人,不是吗?家庭遇到困境时,我曾绝望地问丈夫“既然上帝都不去回应人们的祷告,基督比任何人都要无情,为什么还要继续我们的信仰呢?”他的回答是:“看看耶稣的品格,你觉得除了他还有谁可以是上帝?”使他成为上帝的不是____所信仰的理论,更不是我们这有罪过的基督____言行,而是基督的品格。 My godmother gave me a Bible, in red tooled leather, which I had throughout my childhood and have still. At that moment I thought of its garish, dated children's pictures, a shepherd with long hair and a lamb across His shoulders. Who else could He have been? It's true, He could be angry. He was capable of condemning. He even talked of Judgement. But it's not for this that we remember Him. We remember a Man who loved a sex worker for indecently wiping His feet with her loose hair, who publicly befriended a fraudster worse than any recently discredited banker, who cured those whose illnesses made them even more untouchable than Ryan, ostracised by his society. Elton John's book is provocatively entitled, Love is the Cure. Not medicine, or science, or technology, it is love for which this God is known above all, extending an invitation into His kingdom to a terrorist hanging by His side. As Elton John said, Jesus, like Ryan who followed Him, "loved and forgave unconditionally and died for the sake of others." A death even more disagreeable than my friend's all those years ago. 我的教母曾给了我一本红色书皮的圣经,我从儿时一直保存到现在。我想到书中艳丽、陈旧的 儿童 图画,上面画着长发的牧羊人,肩上坐着一只羊羔。除了他谁还能是上帝?的确,他可以发怒。他能做出审判。他甚至提到过裁决。但我们不是因此才纪念他。我们纪念的是一个男人:当性工作者不雅地用蓬乱的头发擦试他双脚时,他给予她爱;遇到名声比任何名誉扫地的银行家都要恶劣的诈骗犯时,他公然和他成为朋友;有人因疾病受到比瑞安更甚的排斥,他为他们治疗。艾尔顿·约翰为他的书起了一个有争议性的标题,《爱是良药》。并非药物,并非科学技术,而是爱让上帝为世人所知晓,让他邀请被绞死在他身侧的恐怖分子来到他的国度。正如艾尔顿·约翰所说,瑞安所追随的耶稣“无条件的热爱并宽恕着人们,为他人献身”,这样的死亡比数年前朋友去世更令人难受。

英语散文精粹曾胡

254 评论(13)

努力中的女人

If the past has taught us anything,it is that every cause brings effect -- every actionhas a consequence.This thought,in my opinion,is the moral foundation of the universe; it applies equally in this e ething simple can completely reshape your life.It's just like the Butterfly Effect and you never knopetition the human heart.

Ah, hoence, interest in attainment, and regard for posterity.

We do not choose to be born. We do not choose our parents. We do not choose our historical epoch, the country of our birth, or the immediate circumstances of our upbringing. We do not, most of us, choose to die; nor do we choose the time or conditions of our death. But within all this realm of choicelessness, we do choose how we shall live: courageously or in cowardice, honorably or dishonorably, with purpose or in drift. We decide what is important and what is trivial in life. We decide that what makes us significant is either what we do or what we refuse to do. But no matter how indifferent the universe may be to our choices and decisions, these choices and decisions are ours to make. We decide. We choose. And as we decide and choose, so are our lives formed. In the end, forming our own destiny is what ambition is about.

抱负

一个缺乏抱负的世界将会怎样,这不难想象。或许,这将是一个更为友善的世界:没有渴求,没有磨擦,没有失望。人们将有时间进行反思。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将不是为了他们自身,而是为了整个集体。竞争永远不会介入;冲突将被消除。人们的紧张关系将成为过往云烟。创造的重压将得以终结。艺术将不再惹人费神,其功能将纯粹为了庆典。人的寿命将会更长,因为由激烈拼争引起的心脏病和中风所导致的死亡将越来越少。焦虑将会消失。时光流逝,抱负却早已远离人心。

啊,长此以往人生将变得多么乏味无聊!

有一种盛行的观点认为,成功是一种神话,因此抱负亦属虚幻。这是不是说实际上并不丰在成功?成就本身就是一场空?与诸多运动和事件的力量相比,男男女女的努力显得微不足?显然,并非所有的成功都值得景仰,也并非所有的抱负都值得追求。对值得和不值得的选择,一个人自然而然很快就能学会。但即使是最为愤世嫉俗的人暗地里也承认,成功确实存在,成就的意义举足轻重,而把世上男男女女的所作所为说成是徒劳无功才是真正的无稽之谈。认为成功不存在的观点很可能造成混乱。这种观点的本意是一笔勾销所有提高能力的动机,求取业绩的兴趣和对子孙后代的关注。

我们无法选择出生,无法选择父母,无法选择出生的历史时期与国家,或是成长的周遭环境。我们大多数人都无法选择死亡,无法选择死亡的时间或条件。但是在这些无法选择之中,我们的确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勇敢无畏还是胆小怯懦,是光明磊落还是厚颜无耻,是目标坚定还是随波逐流。我们决定生活中哪些至关重要,哪些微不足道。我们决定,用以显示我们自身重要性的,不是我们做了什么,就是我们拒绝做些什么。但是不论世界对我们所做的选择和决定有多么漠不关心,这些选择和决定终究是我们自己做出的。我们决定,我们选择。而当我们决定和选择时,我们的生活便得以形成。最终构筑我们命运的就是抱负之所在。

初二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名曰《吆喝》,文笔朴实却有趣,生动的再现了老北京胡同里的声音特色。那颇有趣味的对于吆喝声的描写,让我思绪纷飞,恨不得一头扎进课本,进去另一个多彩的世界,把每一种小吃都尝尝。于是,有时也会把自己的记忆翻出来,一条条捋顺,仔细找找脑海里的那些关于吆喝声与小吃的画面,然而,文笔有限,只能表现出其中之一二,不免心生黯然。

记忆里的第一个声音就是夏天街上的冰棍叫卖声。在院子里玩的满头大汗的时侯,听到那一声冰棍声,就觉得异常兴奋,管大人要来一毛钱,跑去消费。小贩一般是外村人,骑一辆大自行车,后边铁架上有一个白色的箱子,被厚棉被捂了个严严实实。我紧紧攥着那小小的一角钱,期待着棉被下面的清凉世界。箱子打开的那一刻,有股凉皮扑出,只一瞬间,小贩利落的拿一支冰棍出来然后盖好箱子。这个过程必须是短暂的,因为,耽误久了暑气能疯狂的把冰块变作冰水。他们一般骑着车子走村串巷,吆喝一声又一声,“冰棍儿---冰棍儿---”,这种声音是比较缓慢的,冰字后面有两到三秒的停顿后,棍字才会携带着儿化韵缓缓出场。还有卖酥鱼的,是一个中年大叔,黑黑的皮肤,也是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和他一样黑。他的声音是那种低音,感觉声音从他胸膛升起后又被喉咙压着,只能低低的喊出“酥鱼唉……酥鱼唉”,莫名的有一种沧桑感。他做的酥鱼用一个字概括,咸。咸的你必须就着点馒头大饼的。也正是因为咸,他才能在大夏天的卖酥鱼,不然酥鱼早就变臭鱼了。那时候一块钱就能买不少,一部分我们吃,另一部分部分给了猫儿吃。那酥鱼很小很细,稍微个头大点的,刺特别多,所以在人们条件好起来后,就几乎在农村绝技了。冰棍进了超市里的冰箱,不知咸酥鱼有没有找到它的安置地。

冬天里街上的叫卖声就一种,糖葫芦。那人车前有一大块用高粱杆子扎成的板,那样子类似于现在车前的挡风玻璃。上面插着好多亮晶晶的糖葫芦,样子很漂亮。那叫卖的人吐字不清,总是叫出了一种“糖糊喽”的感觉,人们笑他,糖都糊了,你这糖葫芦还能吃吗?他依然那样吆喝,直到消失的时侯也没有改过。街上的吆喝声种类也多,当然不是天天有,零零散散的给街道增添了一分热闹。小时候农村条件不好,纵然五天一个集,也不见得能在集市上买到需要的。这样说来街上的小贩们用自己的自行车给人们带来多一份选择。

初一美文摘抄500字(二)再见!七年级!

时间似一条涓涓不息的小溪,转眼之间,它以承载着我又过了一个春秋。挥挥手,我已告别初一;招招手,我也迎来了初二,内心太多的不舍,曾笑过,曾哭过,也曾疯狂过,永远也忘不了……

七年级的我们,依旧童心未泯,奋力地想从空虚无聊的日子里脱身离开,想去墙外的世界闯荡,当我们爬到墙顶时,却发现墙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喜欢午后绵绵的阳光,趴在青草地上像只发霉的袜子晒会太阳,任由微风拂过我们的发梢,我们的脸颊。时间的脚柔软得像阵风一样,途经我们的身体和忧伤的岁月。心中,只剩下太多的恋,恋那些不为人知专属我们的记忆。

七年级的我们,好强,要面子,失败后,崩溃后,像只发狂的野兽不顾一切地冒雨冲出家门,细细的雨丝密密地斜织在天幕中,缀成一张朦胧的网。风虽不那么刺骨,但也有些许凉意。静静地行走在空无一人的大道上,似乎整个世界都那么灰白,想要将我放弃。脚步彷徨之间泪肆无忌惮地奔涌而出,突然间,雨停止了猖獗,抬起头,一把纯洁的伞如同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夏日玉莲盛放在我的头顶上,盛放在我的心中。笑了,哭了,紧紧相拥在一起。

七年级的我们,有着朝气蓬勃的梦想。每天清晨的铃声如期而至,一抹又一抹风姿飒爽的身影边掠过,踏着轻盈的旋律,迎着火烈的朝阳,向远处飞奔,向目的地一路进发。操场上,八十三班,我们,构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在时光中慢慢洇开,那么唯美却又那么蓬勃。时间似乎也就此定格。一个永恒的瞬间……

七年级的我们,是一个洋溢着幸福与喜悦的大家庭。曾经为老师的一次摔门而出,一起深感自责;也曾为一个同学的笑话,而哄堂大笑;也曾为运动会的一次次拼搏,一起高声呐喊……时间如同一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八年级的我们,将一起携起手,向着未来奔去,向着我们火热的梦想奔去。我相信那些细碎的时光,终究淌不过指缝,终究被我紧紧地握于手心。

初一美文摘抄500字(三)风

风静静地吹着,把单薄零落的落叶卷在空中,上下,把落叶吓得到处乱窜;风又在河上到处嬉戏,河水泛起朵朵涟漪。

那风仿佛无时不在,所有的人们都逃不过它的踪迹,就像它在河岸中间把隐形的波浪追得团团转。风,似乎会领会,会安抚,会倾注朴素的感情。

我听着那阵阵微风,我闻着那争奇斗艳的花朵中的阵阵芳香,我看着那自然的景象,风摇曳着大树,用那和谐、悦耳的声音安抚着我,滋润着我的心灵,让我尽情畅游在自然的世界,把那些恩怨抛在脑后,让大脑在朴素中享受。

一位戴着老花镜、手拿拐杖的老人,在那里停住了,眼睛里闪烁着睿智的光芒,用他那灵敏的耳朵感受风的倾诉、感受风的抚慰,让风把街道上的喧闹声、粗俗的话语吹得无影无踪,让那位老人沉醉在它的怀抱。

一位失望的工人,叼着一根劣质的香烟,呼出朵朵乌黑的烟气,眉头紧皱,眼睛也紧闭,他在长久的沉思着。只见那阵阵清风将那乌黑的烟气吹得无影无踪,把那紧闭的眼睛轻轻地抚慰,把那紧皱的眉头慢慢舒展开,让那位工人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将自己的失望在清风中慢慢净化……

风把人世间的恩怨净化了,在风的吹拂下,那可爱的孩子渐渐进入梦乡……风悄悄在房间里徘徊,吹着那轻柔的催眠曲,让孩子在那温暖的怀抱里痴痴地睡着,做着美好的梦。风用那朴素的景象,让人们尽情在大自然中畅游,在脑海中回忆,让我们在这清风中慢慢净化……

Man's youth is a e to.

为什么如此?因为在青春时代,生活充满了奇特而辛酸的不可思议的事。我们在青春年少时带着悲喜交集的心情,十分强烈而不可名状地感受到人生的奇特辛酸、不 可思议的经历。其实质是什么呢?其实质是这样的:青春年少的时候,虽然殷实富足,却非常贫穷;虽然力气强大,却一无所有;世间的富贵荣华触目皆是,简直可 以呼吸到,闻到嗅到,还可以品尝到,心中的自信按捺不住,深切地感受到整个被陶醉了的生活——人类迄今为止所知道的最幸运、最富有的美好幸福的生活, 只要我们决定向前迈步,奋发努力,便立即归我们所有了,并将永远属于我们。然而,我们知道,我们真的永远不能抓到什么,永远不能获得什么,永远不能占有什 么。一切匆匆过去,荡然无存。我们一出手它就烟消云散,飘然而去,一去不复返了。于是,心中泛起阵阵隐痛,看到了自己真实的面孔,看到了自己未来生活的必 然走向。

英语美文摘抄(三)

A young man is so strong, so mad, so certain, and so lost. He has everything and he is able to use nothing. He hurls the great shoulder of his strength forever against phantasmalbarriers, he is a parison.

青年人非常坚强,狂热自信,但容易迷惘混沌,虽然机缘无数,却把握不住,虽然身强体壮,试图冲破重重虚幻的屏障,却如同一个波浪,最终还是无力地消失在旷 远浩淼的大海中央,他伸出手想要抓住斑斓的云烟,他想得到世间的万物,渴望主宰一切,最终却是一无所获。最后,他被自己的力量所毁灭,被自己的饥饿所吞 食,被自己的财富弄得贫穷潦倒。他对金钱或财富的积累不以为意漫不经心,然而最终还是被自己的贪欲所吞噬。

英语美文摘抄(四)

And that is the reason why, when youth is gone, every man will look back upon that period of his life with infinite sorrow and regret. It is the bitter sorrow and regret of a man who knows that once he had a great talent and wasted it , of a man who knows that once he had a great treasure and got nothing from it , of a man who knows that he had strength enough for everything and never used it.

青春消逝,蓦然回首,无论是谁,心中都会充满无尽的忧伤,充满无穷的懊悔。曾经才智卓越,却白白浪费了,曾经财富殷实,却一无所有,曾经本事高强,却从未利用。一个认识到自己失落青春的人回忆起来总是充满悲伤和懊悔。

巴黎文化

Ah, beautiful paris. For centuries this city has attracted the admiration of the an outdoor concert nearby classical, jazz, opera or chansons, those French folk songs. parisians love their music. The starry sky is their auditorium. You can also hear concerts in the chateaux and cathedrals. In paris the Music never ends.

Don't miss the highlight of paris evening: eating out. parisians are proud of their cuisine. And rightly so; it's s up in front of you the Notre Dame Cathedral (Cathedral of Our Lady)。 Stand in the square in front of the cathedral. Here, you are standing in the center of France. All distances are measured from the front of Notre Dame. Every road in France leads to her front door. All French kings and leaders have journeyed here to commemorate important occasions and give thanks. Notre Dame is the heart ofparis and the heart of France.

Your visit in paris has only just begun. You've just started to discover the charm ofthis old city. May the rest of yourjoumey be unforgettable. pany,even panion that es home at night he cannot sit doy that the latter does, though it may be a more condensed form of it.

大部分时候,我发现独处都是有益于健康的。有人陪伴,即使是最好的同伴,不久也会心生厌烦,兴致将消散。我爱独处。我没有遇见比孤独更好的伴侣了。我们置身国外,立行人群之中,通常比独处室内更加寂寞。一个思考着的或工作着的人总是孤独的,就让他去他想去的地方吧。孤独不是以和同伴之间的距离里程来衡量的。真正勤奋的学生,在剑桥学院一个拥挤的蜂房里,就像沙漠中的苦行僧一样孤单。农夫可以整日在田间或林中独自工作,耕地或者伐木,却并不感到寂寞,因为他有活儿干;可是当他晚上回到家中,却不能在房间坐下独自思考,而必须去“能看到乡亲”的地方消遣娱乐,正如他所想的,去补偿他五天的孤寂;因此他不明白学生如何可以整日整夜地独坐在家里,而不感到倦怠和“优郁”;但他没有意识到,学生虽然身处室内,却依然在自己的田野上耕耘,在自己的森林中采伐。就像农夫在他的田地林间工作一样,之后学生也和农夫一样要去寻求消遣,山要去交朋结友,只是娱乐方式可能更加简明一些。

短篇英语美文摘抄(三)

e to open war.ter if there were but one inhabitant to a square mile, as where I live.The value of a man is not in his skin.

我们相聚的时间十分短暂,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彼此获得任何有价值的新事物。我们在一日三餐的时候见面,我们就如陈腐的奶略,却让彼此相互品尝出新味道。我们必须一致同意若干条规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礼节和礼貌,使这种经常的聚会相安无事,我们还要一致同意我们没有争吵的必要。我们在邮局碰面,在社交场合碰面,每天晚上在炉火边碰面;我们生活得很拥挤,相互干扰,彼此牵绊,我想,我们因此失去了对彼此的尊重。当然,所有重要的、真诚的沟通,次数少一些就足够了。想一想工厂里的女工——永远不会独处,甚至在梦中也难得是独自一人。如果一平方英里只有一个居民,就像我这样,那要好多了。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的外在。

142 评论(12)

Banyantree212

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 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 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 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 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 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 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 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 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 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一)少年得志仕途亨通 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 豪门地主家庭。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 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满腹经纶,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 位先辈的爱抚,他们望子成龙心切,便早早地对曾国藩进行封建伦理教育了。曾 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 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至1832 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踏上了人生的一大台阶。曾国藩刚28 岁便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 阿的得力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 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暑兵部,工部,刑部, 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从文才上 看,曾国藩的仕途畅通是与他好学有关,他学习孜孜不倦,苦读日夜不息,尤其 在京参加朝考进入庶常馆学习后,“日以读书为业”。勤于求救,不耻下问,博 览历史,重视理学,还读了大量的诗词古文,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官吏中如此 勤奋好学者实不多见。由于他博览群书,涉猎文献,故在政治上有自己的独特观 点:如要统治者“内圣外王”,要自如地运用儒法思想治理天下。他推崇程朱理 学,认为程朱理学正统于孔孟之道,后君臣应以习之。尤其他曾主张或奏明皇上, 提出治理天下之办法,涉及吏治与廉洁,选材与用材,物质与财用,兵力与兵法 等。他应诏陈述政治主张说:“今日所当讲求者,惟在用人,人才不乏,欲作用 而激扬之,则赖皇上之妙用,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三者不可 废。臣观今日京官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 曰颟顸。习俗相沿,但求苟安,无过不肯振作起来,将一遇困难,国家必有乏才 之患。”要想使官员振作起来,又须皇上以身作则。他从理论乃至实践上都极力 标榜封建伦理道德,来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从武将上说,他本不具备先决 条件,然而正是由于他的步步青云,得到了皇上与同僚们的青睐,他感皇恩,谢 皇意,甘为保主子尽心尽力,表现在为建湘军呕心呖血,精心操劳练出了一支战 斗力赛过绿营的正规军,为镇压太平天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清王朝西拼东杀, 征战毕生,直至卒死在两江总督的宝座上。 二) 曾国藩之思想学术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在政治家,对“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 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 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庠之风”,“痛恨次骨”。他认为,“吏 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 “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 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 惩。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 踏实地,洁已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 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他要 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 邦交有自已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 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 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 《治学论道之经》 曾国藩是清末著名换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深。他说:“盖真能读书者,良亦贵 乎强有力也”,要有“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写字或阳刚 之美,“着力而取险劲之势”;或阴柔之美,“着力而得自然之味”。文章写作, 需在气势上下功夫,“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灰”。要注意详略得当, 详人所略,略人所详,而“知位置者先后,翦裁之繁简”,又“为文家第一要也”。 为文贵在自辟蹊径,“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而可贵”。“清韵不匮, 声调铿锵,乃文章第一妙境”。 《持家教子之术》 著名历史学家钟书河先生说过,曾国藩教子成功是一个事实。无法抹杀,也无须 抹杀。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事:一、勤理家事,严明家规。二、 尽孝悌,除骄逸。三、“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 五、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六、家事忌奢华,尚俭。七、治家八字:考、宝、 早、扫、书、疏、鱼、猪。八、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九、不可厌倦家常琐事。 十、择良师以求教。 《疆场竞斗之计》 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其军事思想内涵极丰,确有过人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 扣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治军以严明军 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将士同心,他认为“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 之气”。选 择有四点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实识, 四曰营务整齐”。曾国藩军事思想中最丰富并值得今人借鉴的是其战略战术。如 “用兵动如脱兔。静如处女”,主客奇正之术,“扎硬寨,打死仗”,水师不可 顺风进击,善择营地,“先自治,后制敌”,深沟高垒,地道攻城之术,水陆配 合,以静制动,“先拔根本,后翦枝叶”等等。 《处世交友之道》 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 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议, 兼听而不失聪。“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处世 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 “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为人须在一“淡” 字上着意,“不特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 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功不必自已出,名不必自已成”, “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曾国藩写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 之道。 《修身养性之诀》 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 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 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人则人悦,思诚则神钦”。曾国藩不信医药,不信 僧巫,不信地仙,守笃诚,戒机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贵,“人生有穷达,知命 而无忧。”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贫,三曰 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养生之道,“视”、 “息”、“眠”、“食”四字 最为要紧,养病须知调卫之道。 褒贬不一 “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正如辛亥革命中的怪杰章炳麟对曾国藩的评价一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 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骂 他是卖国贼,以致曾国藩也觉得“内咎神明,处咎清议”,甚至有四面楚歌之虑。 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建 国后的史学界对他更是一骂到底,斥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 精神偶像、汉奸、卖国贼、杀人不眨眼换刽子手等等,予以全面否定。历史是各 种复杂因素的有机组合体,历史从物也是如此,对复杂的历史人物予以简单、片 面的肯定或否定,都是不客观的,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实事求是的要 求。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曾国藩的研究逐步深入,对他的评价也相对客观。随 着有关曾国藩的小说和传奇故事的出版,越来越多的人对其产生兴趣,他们希望 能透过作家描述的人物形象更多的了解曾国藩的学识、见解和主张,更直接、更 清晰、更深入地窥见他的内心世界。 三)轶事点滴 毛泽东“独服曾文正”之谜 毛泽东年青时,曾对曾国藩倾服备至,现藏韶山纪念馆的光绪年间版《曾国藩家 书》中,数卷扉页上都有毛手书的“咏之珍藏”。他曾说:曾国藩建立的功业和 文章思想都可以为后世取法。认为曾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孕群籍而抱方有 ”,是国学的入门书。曾国藩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毛一生很注意这点。曾“爱 民为治兵第一要义”。毛建立红军之初便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蒋介石推崇曾国藩之谜 蒋多次告诫他的子弟僚属:“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礼”,“曾文正 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审订《曾胡治兵语录注释》时说: 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在黄浦军校,他以曾国藩的《爱民歌》训导学生。他 说我认为曾、左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人。 “誉之为圣相,谳之为元凶”之谜 曾国藩曾被人推许为孔子、朱子以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圣哲;建树功业、转移运 世的伟人贤者,清朝咸同中兴第一名臣。然而,也有人骂他是民贼、元凶、汉奸、 民族罪人、擅权滥杀的“曾剃头”、好名失德的“伪君子”。 《曾国藩家书》影响历史不衰之谜 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廷对权重势大的曾国藩极度猜忌,曾为表明心迹,做出了有 违个人性格的事刊印《家书》。 违朝廷大禁纳妾之谜 五十一岁时,咸丰帝大丧期间,秘娶小妾,“违制失德”,故有人斥其为“伪君 子”。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曾国藩“貌之过人者,眼作三角形,常如欲 睡,身材仅中人,行步则极厚重,言语迟缓。” “一生爱钱”之谜 三十岁时,作一件青缎马褂,遇庆贺及新年时穿一次,三十年后,衣犹如新。在 南京总督府任内,要求夫人和儿媳们,每晚要绩麻纺纱,下厨作饭。 四)大事年表 1811年(嘉庆16年)11月26日(农历10月11日) 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乡天平村, 乳名宽一。 1815年(嘉庆20年)5岁 在家识字读书。一年后入家塾“利见斋”。 1826年(道光6年)16岁 春,应长沙府试(童子试),名列第七。 1830年(道光10年)20岁 就读于衡阳唐氏宗祠,师从汪觉庵。一年后转入湘乡涟 滨书院。改号涤生。 1833年(道光13年)23岁 秋,参加湘乡县试,考取秀才。 1834年(道光14年)24岁 春,入岳麓书院。秋,参加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冬,入京准备会试,途 径长沙,始与刘蓉相交。 1835年(道光15年)25岁 4月,会试落第,留京寓长沙会馆读书。 1836年 (道光16年)26岁 春,恩科会试再次不第,出京返家。至长沙,与刘容、郭嵩焘在湘乡会馆相 聚两个月。 1838年(道光18年)28岁 会试中第三十八名贡士。试后改名国藩。殿试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 士出身。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年底 乞假返家。 1839年(道光19年)29岁 夏,出衡阳,谒杜工部祠、石鼓书院。秋,出邵阳,察访武岗、新化、兰田、 永丰。12月,子纪泽生,离家起程赴京。本年 起始作日记,持之以恒,至终 不辍。 1840年(道光20年)30岁 5月,庶吉士散馆,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7月,得病,经欧阳兆熊、 吴廷栋治疗、护理,两月始愈,三人遂成好友。 1841年(道光21年)31岁 8月,偕倭仁往谒理学大师唐鉴,请教治学之方,检身之要。“考德问业”,“ 为义理所熏蒸”。11月,任国史馆协修,遍鉴前史,辨具得失。是年,喜读 胡林翼赠送的《陶文毅公文集》。写作《里胥》,直道民间疾苦,鞭笞腐败 更治。 1842年(道光22年)32岁 致力程朱之学,每日必做日课:早起、主敬、静坐、读书不二、读史、谨言、 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 不出门。 1843年(道光23年)33岁 4月,升任翰林院侍讲。7月,钦命为乡试(四川)正考官。12月,充文渊阁 校理。8月,补授翰林院侍讲。 1844年(道光24年)34岁 8月,郭嵩焘引江忠源来见,结为师生。派充翰林院教习庶 吉士。 1845年(道光25年)35岁 10月,升翰林院侍讲学士。李鸿章入京会试,以年家子投其 门下受业。 1846年(道光26年)36岁 1月,充文渊阁直阁事。自书其书舍曰:“求阙斋”。夏秋间,养病城南报 国寺,与同寓刘传莹就汉学、宋学深入研讨,知学须返本务要,“执两用中”。 1847年(道光27年)37岁 7月,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街。11月,钦派武会试正 总裁,殿试读卷 大臣。 1848年(道光28年)38岁 3月,子纪鸿生。10月,辑录古今名臣大儒言论,按修身、齐家、治国三门分 三十二目辑成《曾氏家训》。 1849年(道光29年)39岁 2月,升授礼部右侍郎。9月,署兵部右侍郎。 1850年(道光30年)40岁 4月,上《应诏陈言疏》,直揭官场“委靡因循”、官吏“畏葸”“柔靡”。 “今日所当讲者,惟在用人一端耳”。7月,兼署部左侍郎。 1851年(咸丰元年)41岁 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义。5月,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 疏》,咸丰帝“怒掷其折于地”欲罪之。 1852年(咸丰2年)42岁 1月,上《备陈民间疾苦疏》。7月,任江西乡试正考官。行抵安微太湖县小 池驿,得母讣闻,回籍奔丧。10月初抵家。太平军出广西、入湖南,9月攻长 沙,10月取决岳州。 1853年(咸丰3年)43岁 1月21日,接帮办湖南团练旨。经郭嵩焘力劝出保桑梓。30日,抵长沙与湖南 巡抚张亮基商办团练。3月19日,太平军攻占江宁,定都为天京。9月,奏准移 驻衡州练兵。11月,建衡州船厂赶造战船。派人赴广东购买洋 炮,筹建水师。 1854年(咸丰4年)44岁 2月25日,奉命率师出征太平军。发布《讨粤匪檄》。命褚汝航为水师总统、 塔齐布为陆军先锋,统率17000人,挥师北上。5月,兵败靖港,投水自裁获救。 7月25日,重整水陆各军后,出师攻陷岳州。10月14日取武昌。咸丰帝令其部署 理湖北巡抚。7天后收回成命。改赏兵部侍郎衔。12月2日攻陷田家镇。 1855年(咸丰5年)45岁 2月12日夜,石达开总攻湘军水营,烧毁湘军战船100余艘。曾国藩座船被俘, “文卷册牍俱失”。”公愤极,欲策马赴敌以死”,罗泽南、刘蓉力劝乃止。 1856年(咸丰6年)46岁 7月,坐困南昌。9月2日,杨、洪内讧(天京事变)后, 太平军元气大伤。10月,曾国藩在长募勇组建吉字营入援江西。 1857年(咸丰7年)47岁 2月27日,其父去世,偕第国华回籍奔丧。7月,两次上疏,请求在家终制,获 咸丰帝准许。是年建“思云馆”。 1858年(咸丰8年)48岁 5月19日,李续宾、杨岳斌率水陆两军攻陷九江。第国华入李幕。7月13日,接 上谕命其出办浙江军务,17日起程。8月5日,抵武昌。与胡林翼会商进兵、筹 饷之策。11月15日,李续宾、曾国华死于三河之役。12月,作《爱民歌》以训 湘军。 1859年(咸丰9年)49岁 1月,李鸿章来建昌进谒、留营襄办军务。是月,曾国葆改名贞干入湘军,为其 兄国华报仇。2月,作《圣哲画像记》。11月,拟四路进兵之策,攻取安庆。 1860年(咸丰10年)50岁 5月,辑录《经史百家杂钞》26卷,“取精用宏”,“尽抡四部精要”。 6月,左宗棠来营,留住两旬,商讨东南大局;奉命以兵部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 7月,委授两江总都,并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10月18日与胡林翼、李续宾 商筹北援之策。 上疏请求带兵北上扫夷勤王、以“雪敷天之愤”。12月,祁门大营两度被困, 太平军距大营仅20里,“危险万状”。 1861年(咸丰11年)51岁 8月23日,是《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 一要务。”9月5日,湘军攻陷安庆。25日,移住安庆。11月20日,奉旨督办四 省(苏、皖、浙、赣)军务,其巡抚、提镇以下悉归节制。12月,在安关刨办 内军械所。年底,定三路军进军之策:“以围攻金陵属之国荃,而以浙事属左 宗棠,苏事属李鸿章,于是东南肃清之局定矣。 1862年(同治元年)52岁 1月31日,奉旨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曾国荃补授浙江按察使。2月14日,左 宗棠率军由江西入浙江。4月,李鸿章率军抵上海。5月,曾国荃率军进驻雨花 台,会同彭玉麟的水师围攻天京。7月18日,为借兵助剿事再疏力陈利害:“ 岛人借助剿为图利之计......而中华之难,中华当之”,决不能让洋人以助剿 来“蹂躏中国之土地”。9月,为死于战乱而未及安葬的桐城儒生方东树、戴 钧衡6人立石修墓,妥为安葬。12月,其第曾国葆病死于雨花台湘军大营。年 底,华衡芳与徐寿父子试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气机,曾国藩见后,于当天日记中 写道:“窃喜洋人之智巧我国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 1863年(同治2年)53岁 1月28日,安庆内军械所造出的我国第一条木壳小火轮,曾国藩登船试航后, 喜而命名“黄鹄号”。5月7日,致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谓“洋人本有欺凌之 心,而更授以可凌之势;华人本有畏怯之素,而逼处可怯之地”,反对购买要 由海军上校指挥控制的船舰。6月13日,石达开兵败大渡河。9月,与容闳见面, 商筹建立一个可以灾圃旎器的工厂。12月3日,交容闳68000两银赴美购买机器。 1864年(同治3年)54岁 1月,派李凤苞测量江浙外海各岛屿沙线。5月,江浙藏书遭兵动多有毁损,定 刊书章程,即于安庆设书局,刊刻各种经史。6月3日,洪秀全病世天京,其长 子继位。7月19日,湘军攻恰陷天京,太平军宣告失败。7月,曾国藩赏加太子 太保、一等侯爵。曾国荃赏太子少保、一等伯爵。8月15日,奏准裁撤湘军 25000人。 10月,行辕移驻安陵。11月,奏准停征厘舍、亩捐。12月,主持修复江南贡院, 补行江南乡试,会考江南优贡。 1865年(同治4年)55岁 1月,选汉唐以来各臣奏疏17首,编《鸣原堂论文》。3月,主持修葺种山、尊 经两书院。收养八百孤寒子弟,并从自已养廉银中捐款课奖。5月26日,接上 谕:率军赴山东剿捻。6月,主持整理《王船山遣书》完稿,共320卷,交金陵 书局出版。6月18日,北上剿捻之策:重镇设防,划河圈围,清野查圩,马队追 踪。9月,经杨州、清江浦抵徐州。一路调兵布防堵围,沿途又张榜招员。10月 ,将金陵制造局上迁海虹口,和李鸿章原设的炮局及购自美国人的铁厂合并, 再加容闳购回的百多部机器建成江南制造总局。12月,核定长江水师永远章程 及营制营规。 1866年(同治5年)56岁 3月,由徐州赴济宁,沿途谒孟、孔、曾诸圣墓。9月24日,捻军突破防线,进入 山东。连续2次请假,在营调营。10月,奏陈:剿捻无效,病难速痊,请开协办 大学士、两江总督之缺。12月,回任两江总督。 1867年(同治6年)57岁 3月,在江南制造总局下设造船所试制船舰。同时拟设译书馆。5月,会同李鸿 章将江南制造总局由虹口迁高昌庙,征地扩迁,规制大增。6月,补授体仁阁大 学士。 1868年(同治7年)58岁 4月,奉上谕改授为武英殿大学士。5月31日,至上海视察江南制造成总局。8 月,奉命调任直隶总督。9月,江南造船厂试制的第一艘轮船驶至江宁,曾登船 试航,取名“恬吉”。12月,抵京师,陛见那拉氏与同治皇帝。 1869年(同治8年)59岁 2月27日,奏陈直隶应办事宜,以练兵、饬吏、治河为至要。6月,奏请按湘军 制改造直隶练军。8月,作《劝学篇示直隶士子》,提出儒学有义理、考据、 经济、辞章四科,唯义理为治学根本。12月,奏陈:“直隶清理积狱......计 审结并注销之案四万一千余起,多作尘牍,为之一清。” 1870年(同治9年)60岁 4月,肝病日重,右目完全失明。奏准病假一月。5月续假一月。6月,天津教案 发生, 奉命前往处理。7月11日,抵津。出令放告,要求津民据实检举揭发。23 日,法国公使罗叔亚来见,要求杀天津道员、知府、知县为法领事抵命,并以 战争相威胁,曾国藩严词拒绝。24日,奏陈:挖眼剖心,全无实据;津民生愤, 事出有因。”8月,奏陈:本案凶犯已拿获九名,惟罗叔亚意欲“三员议抵”, 断难允求。府、县本无大过送交刑部已属情轻法重。9月,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 身亡,曾国藩调任两任总督,李鸿章调补直隶总督。10月17日,起程南下。11 月3日,六十大寿,御赐“勋高柱石”匾额。24日,作家训日课四条:一曰慎读 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说,四曰习劳则神钦。 1871年(同治10年)61岁 8月19日,挈李鸿章联衔会奏《拟选子第出洋学艺折》。9月,视察水陆各营防 务、训练情况。11月抵上海,23日在沪设宴庆祝61岁生日。 1872年(同治11年)62岁 2月27日,领衔上奏:促请对“派遗留学生一事”尽快落实。并提出在美国设立 “中国留学生事务所”,推荐陈兰彬、容闳为正副委员常驻美国管理。在上海 设立幼童出洋肄业局,荐举刘翰清“总理沪局选送事宜”。3月1日,时发脚麻 之症,舌蹇不能语。3月12日,午后散步署西花圃,突发脚麻,曾纪泽扶掖回书 房,端坐三刻逝世。是月,清廷闻讣,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文正。6月25日, 灵柩运抵长沙。7月19日,葬于长沙南门外之金盆岭。次年12月13日,改葬于善

137 评论(9)

小牛芸芸*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人。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 曾国藩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曾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 曾国藩28岁便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力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从七品一跃而为二品大员. 曾国藩的一生是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分不开的。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这时太平天国的起义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不堪一击。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咸丰三年(1853年)藉著清政府给予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用刑苛酷,史称「派知州一人,照磨一人承审匪类,解到重则立决,轻则毙之杖下,又轻则鞭之千百。……案至即时讯供,即时正法,亦无所期待迁延」。不仅他自己直接杀人,他的父亲和四弟也杀人,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称呼为「曾剃头」、「曾屠户」。据说,南京小孩夜哭,妈妈说「曾剃头来了」,小孩就不哭了。在和太平军作战中,曾国藩用劫掠财物、封官赏爵的办法来鼓舞士气,养成湘军凶悍领残的本性。湘军在军事素质落后的清朝武装力量中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与太平天国军事力量作战的主力之一。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 曾国藩一生著述颇多,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光绪五年(1879年),也就是曾国藩死后7年,传忠书局刻印了由李瀚章、李鸿章编校的《曾文正公家书》。 曾国藩本人也善于运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鸿章都与他有密切关系。左宗棠、李鸿章等称呼曾国藩为老师。曾国藩曾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俞樾)拼命著书”。 太平天国失败后,太平军在江北的余部与捻军汇合,清廷命曾国藩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曾国藩带领湘军二万,淮军六万,配备洋枪洋炮,北上“剿捻”,他的方针是“重迎剿,不重尾追”,并提出“重点设防”等计划,妄图把捻军阻击在运河、沙河地区,使捻军无处可逃,然后加以消灭。但是捻军突破了曾国藩的防线,进入山东,使曾国藩的战略计划全部破产。曾国藩被免职,由李鸿章接代。 同治九年(1870年),正在直隶总督任上的曾国藩奉命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1870年6月21日,天津数千名群众因怀疑天主教堂以育婴堂为晃子拐骗人口、虐杀婴儿,群集在法国天主教堂前面。法国领事丰大业认为官方没有认真弹压,持枪在街上碰到天津知县刘杰,因发生争执开枪射击,当场击死刘杰仆人一人,民众激愤之下先杀死了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及其秘书西门,之后又杀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焚毁了法国领事馆、望海楼天主堂以及当地英美传教士开办的4座基督教堂。事件发生后,英、美、法等国联合提出抗议,并出动军舰逞威。曾国藩到天津后,考量当时局势,不愿与法国开战,“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问情罪之一当否”,在法国的要求下,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首杀人的18人,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由崇厚派使团至法国道歉。这个交涉结果,朝廷人士及民众舆论均甚为不满,使曾国藩的声誉大受影响,引起全国朝野的垂骂,连他的湖南同乡,也把他在湖广会馆夸耀其功名的匾额砸烂焚毁。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公历: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朝廷赠太傅,死后被谥“文正”。其家族后代多出官宦,如曾纪泽等。 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其军事思想内涵极丰,确有过人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扣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治军以严明军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将士同心,他认为“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选择有四点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实识,四曰营务整齐”。曾国藩军事思想中最丰富并值得今人借鉴的是其战略战术。如“用兵动如脱兔。静如处女”,主客奇正之术,“扎硬寨,打死仗”,水师不可顺风进击,善择营地,“先自治,后制敌”,深沟高垒,地道攻城之术,水陆配合,以静制动,“先拔根本,后翦枝叶”等等。 咸丰二年(1852年)十一月,太平军自湖南北出,攻克汉阳。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建立地方团练,称为湘军,分陆军、水师两种,士兵则招募湘乡一带农民为主,薪俸为一般绿营的三倍左右,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咸丰四年(1854年),总计有陆军十三营六千五百人,水师十营五千人,会集湘潭,誓师出征。初战在岳州、靖港败于太平军,接连吃败战,曾国藩几跳水自尽,在上书时,只能以「屡败屡战」自嘲。后重整军实,复占岳州、武昌,太平军势力退出湖南。咸丰八年(1858年5月),攻占九江,气势很盛;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荃包围安庆,以「扎硬寨,打死仗」闻名。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南京)。 太平军抵抗湘军,让湘军吃足苦头,南京城破时,曾国藩说:「今粤匪之变,蹂躏竟及十六省,沦陷至六百余城之多,而其中凶酋悍党,如李开方守冯官屯、林启容守九江、叶芸来守安庆,皆坚忍不屈。此次金陵城坡,十万余贼无一降者,至聚众自焚而不悔,实为古今罕见之剧寇」。曾国藩入南京后,搞三光政策,「……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其实十余万人大多是老百姓,南京文士李圭道:「至官军一面,则溃败后之虏掠,或战胜后之焚杀,尤耳不忍闻,目不忍睹,其惨毒实较『贼』又有过之无不及,余不欲言,余亦不敢言也。」(李圭:《思痛记》),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能静居日记》有详细记载南京城破:「……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曾国荃杀人如麻,纵兵焚城,「雪帅」彭玉麟见状不满,先后二次(1861年安庆之围与1864年金陵之围)致函曾国藩,要求大义灭亲。曾国荃于南京抢得大量财物,曾国藩对朝廷奏称「伪宫贼馆,一炬成灰,并无所谓赋库者,然克复老巢而全无货物,实出微臣意计之外,亦为从来罕见之事」。曾国藩处死李秀成,是为杀人灭口。

295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