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0

毛毛爱囡囡
首页 > 英语培训 > 牛肝菌的英文名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虫子郭郭

已采纳

食用的蘑菇类通常有下面几种:松露truffle木耳woodear牛肝菌bolteus羊肚菌morel香菇shiitake盘菇rubberbrush郁金菌chanerelle栽培洋菇cultivatedmushroom杯子洋菇cupmushroom蓝紫洋菇blewit扁平洋菇flatmushroom双孢菇buttonmushroom牛排簟beefsteakfungus石簟(牛肝菇)cep巨型马博菇giantpuffball松茸matsutake月夜茸oystermushroom

牛肝菌的英文名

321 评论(10)

zhaoyaxiao12

牛肝菌科(Boletaceae)是担子菌门下牛肝菌目的一科。特点:伞状,菌盖下面具垂直排列的菌管;子实体肉质;担子果柔软、易腐烂;担子果颜色鲜艳,许多为外生菌根菌。少数有毒。下分:Accomodates属、Aureoboletus属、Austroboletus属、Boletellus属、Boletochaete属、Boletus属、Chalciporus属、Chamonixia属、Fistulinella属、Fuscoboletinus属、Gastroboletus属、Gyrodon属、Gyroporus属、Heimioporus属、Leccinellum属、Leccinum属、Mucilopilus属、Paragyrodon属、Phlebopus属、Phylloboletellus属、Phylloporus属、Pulveroboletus属、Retiboletus属、Rhizopogon属、Sinoboletus属、Strobilomyces属、Suillus属、Tuboseta属、Tylopilus属、Veloporphyrellus属、Xanthoconium属、Xerocomus属。其中多数可食用,Boletus Dill. ex Fr.牛肝菌属,Xerocomus Quel.绒盖牛肝菌属,Leccinum Qray疣柄牛肝菌属为我国常见野生食用菌。

243 评论(13)

人才征服沪

niú gān jun1

Niú Gān Jūn

见手青

药材基源:为牛肝菌科真菌华美牛肝菌、红脚牛肝菌、桃红牛肝菌、魔牛肝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letus speciosus Frost.[Suillus speciosus (Frost)Kumtz.]

1.华美牛肝菌 菌盖半圆形,后平展,盖宽815cm。表面干而平滑,无光泽,玫瑰红色、酒红色,偶尔杂以黄色晕斑。菌肉淡黄色,伤后变蓝色。菌管贴生,蜜黄色,伤后变蓝。柄等粗,上部蜜黄色,基部污褐色,上端具网络。孢子狭纺锤形、长柱状,(1115)μm×(2.53.5)μm。

2.红脚牛肝菌 菌盖中凸而平展。盖宽520cm。干,初有微绒毛。黄褐色、红褐色、月桂色。菌肉黄色,伤后变蓝。菌柄等粗,基部不膨大,长415cm,径23cm。黄色、红色、具深红色或朱红色斑点,不呈网状,柄基伤后初变蓝,后变褐色。孢子纺锤形,(1216)μm×(46)μm。

3.桃红牛肝菌 菌盖阔而平展,干,幼时微粘,初有绒毛,后光滑,宽916cm。紫红色、玫瑰红色、血红色。菌肉柠檬黄色,伤后呈淡蓝色。菌管柠檬黄色、硫黄色,伤后变绿褐,弯生,近柄处下陷,柄棒状,基部呈臼形,上端具纵长的条纹,中下部有网络,黄色,基部呈玫瑰红色。孢子近纺锤形,两侧近于对称,(1115)μm×(45)μm。单生或群生,稀有成簇丛生,多生于壳斗科植物林下。见于710月。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4.魔牛肝菌 菌盖宽730cm。半圆形,后近平展。干,有时具龟裂。淡灰色或橄榄褐色,有时有粉红色基调。菌肉白色、淡黄色,伤后变蓝。菌管口红色,伤后初变蓝再转黑。柄短而粗,几呈一短臼形,径可达6cm,长约8cm。孢子纺锤形,椭圆形,(1115)μm×(46)μm。

生态环境:1.华美牛肝菌 单生或群生于阔叶林下,喜潮湿,易腐烂,89月份为盛产季,多见于壳斗科植物林下。

2.红脚牛肝菌 单生或群生于坚硬木林下,以壳斗科林为普遍,习见于夏、秋季节。此菌初期呈红色为主的色泽,且大型,易被发现。

3.桃红牛肝菌 生于栎林下或林边草地。710月现蕾和出菇。

资源分布:1.华美牛肝菌 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红脚牛肝菌 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3.桃红牛肝菌 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1.红脚牛肝菌含硒(selenium)。

2.桃红牛肝菌含甾醇(sterol),脂肪(fat)和氨基酸(aminoacid),主要的有谷氨酸(glutamic acid),缬氨酸(valine)及脯氨酸(proline)。尚含有硒元素。

3.魔牛肝菌从魔牛肝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魔牛肝菌毒蛋白(bolesatine),包含有567个氨基酸,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3 000。

魔牛肝菌毒蛋白具有抑制珠蛋白合成的作用。另从中分离出一种蛋白质 bolesatine(为一种植物血凝素),有促进T淋巴细胞有丝分裂和单核细胞释放白介素1α和白介素2的作用。

微甘;性温

消食和中;祛风寒;舒筋络。主食少腹胀;腰腿疼痛;手足麻木

内服:煎汤,612g。

牛肝菌中的魔牛肝菌有毒,食后可导致呕吐、腹泻和痉挛,但经煮沸后。毒素可因高温而分解。

此类真菌的子实体受伤遇氧后,即呈蓝、绿色,故名见手青。

《中华本草》

278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