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52

yuki不乖
首页 > 英语培训 > 聚酯英文代号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海琦maggie

已采纳

塑料制品回收标识,这套标识将塑料材质辨识码打在容器或包装上,从1号到7号。7号是其他:常见PC类,如水壶、太空杯、 奶瓶。百货公司常用这样材质的水杯,PA类,即尼龙,多用于纤维纺织和一些家电等产品内部的制件。PC在高温情况下易释放出有毒的物质双酚A,对人体有害。使用时不要加热,不要在阳光下直晒。

聚酯英文代号

223 评论(15)

夏小麦521

PET工程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主要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又俗称涤纶树脂,俗称涤纶树脂。它是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缩聚物,与PBT一起统称为热塑性聚酯,或饱和聚酯。

一、介绍

PET塑料是英文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的缩写,简称PET或PETP。

pet塑料本身没有毒,但是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毒素。pet塑料品使用10个月后,可能会释放出有害物质DEHP,并且不耐高温。pet材料透明度高,稳定性强,各种化学药品酒精瓶,输液瓶等都广泛使用。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化学式为(C10H8O4)n,是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酯交换或以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酯化先合成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然后再进行缩聚反应制得。属结晶型饱和聚酯,为乳白色或浅黄色、高度结晶的聚合物,表面平滑有光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树脂,可以分为APET、RPET和PETG。

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长期使用温度可达120℃,电绝缘性优良,甚至在高温高频下,其电性能仍较好,但耐电晕性较差,抗蠕变性,耐疲劳性,耐摩擦性、尺寸稳定性都很好。

二、PET的优点

1.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冲击强度是其他薄膜的3~5倍,耐折性好。

2.耐油、耐脂肪、耐稀酸、稀碱,耐大多数溶剂。

3.可在55-60℃温度范围内长期使用,短期使用可耐65℃高温,可耐-70℃低温,且高、低温时对其机械性能影响很小。

4.气体和水蒸气渗透率低,既有优良的阻气、水、油及异味性能。

5.透明度高,可阻挡紫外线,光泽性好。

6.无毒、无味,卫生安全性好,可直接用于食品包装。

通过成核剂以及结晶剂和玻璃纤维增强的改进,PET除了具有PBT的性质外,还有以下的特点。

1.热变形温度和长期使用温度是热塑性通用工程塑料中最高的。

2.因为耐热高,增强PET在250℃的焊锡浴中浸渍10s,几乎不变形也不变色,特别适合制备锡焊的电子、电气零件。

3.弯曲强度 200MPa,弹性模量达4000MPa,耐蠕变及疲劳性也很好,表面硬度高,机械性能与热固性塑料相近。

4.由于生产PET所用乙二醇比生产PBT所用丁二醇的价格几乎便宜一半,所以PET树脂和增强PET是工程塑料中价格最低的,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为改进PET性能,PET可与PC、弹性体、PBT、PS类、ABS、PA形成合金。

PET(增强PET)主要采取注射成型法加工,其他方法还有挤出、吹塑、涂覆和焊接、封接、机加工、真空镀膜等二次加工方法。成型前须充分干燥。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酯交换或以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酯化先合成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然后再进行缩聚反应制得。属结晶型饱和聚酯,平均分子量(2-3)×104,重均与数均分子量之比为1.5-1.8。玻璃化温度80℃,马丁耐热80 ℃,热变形温度98℃(1.82MPa),分解温度353℃。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刚性高,硬度大,吸水性很小,尺寸稳定性好。韧性好,耐冲击、耐摩擦、耐蠕变。耐化学性好,溶于甲酚、浓硫酸、硝基苯、三氯醋酸、氯苯酚,不溶于甲醇、乙醇、丙酮、烷烃。使用温度-100~120℃,弯曲强度 148-310MPa。

吸水性:0. 06%-0.129%

冲击强度:64.1-128J/m

洛氏硬度:M 90-95

伸长率:1.8%-2.7%

三、PET的用途

在塑料分类中,PET的代号是1号,作用广泛:

主要应用为电子电器方面有:电气插座、电子连接器、电饭煲把手、电视偏向轭,端子台,断电器外壳、开关、马达风扇外壳、仪表机械零件、点钞机零件、电熨斗、电磁灶烤炉的配件;汽车工业中的流量控制阀、化油器盖、车窗控制器、脚踏变速器、配电盘罩;机械工业齿轮、叶片、皮带轮、泵零件、另外还有轮椅车体及轮子、灯罩外壳、照明器外壳、排水管接头、拉链、钟表零件、喷雾器部件。

另外:

可纺成聚酯纤维,即涤纶。

可制成薄膜用于录音、录像、电影胶片等的基片、绝缘膜、产品包装等。

作为塑料可吹制成各种瓶,如可乐瓶、矿泉水瓶等。

可作为电器零部件、轴承、齿轮等。

四、PET的加工方法

由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缩聚而成,遵循线形缩聚的普遍规律。生产涤纶聚酯,先后发展有酯交换法和直接酯化法两种合成技术。

(1)酯交换法或间接酯化法

涤纶聚酯这是传统生产方法,由甲酯化,酯交换,终缩聚三步组成,甲酯化的目的是便于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精制提纯。

①甲酯化:对苯二甲酸与稍过量甲醇反应,先酯化成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蒸出水分,多余甲醇,苯甲酸甲酯等低沸物,再经精馏,即得纯的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②酯交换:190~200℃下,以醋酸镉和三氧化锑作催化剂,使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摩尔比约1:2.4)进行酯交换反映,形成聚酯低聚物。馏出甲醇,使酯交换充分。

③终缩聚:在高于涤纶熔点下,如283℃,以三氧化锑为催化剂,使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自缩聚或酯交换,借减压和高温,不断馏出副产物乙二醇,逐步提高聚合度。

甲酯化和酯交换阶段,并不考虑等基团数比。终缩聚阶段,根据乙二醇的馏出量,自然的调节两基团数的比,逐步逼近等物质的量,略使乙二醇过量,封锁分子两端,达到预定聚合度。

(2)直接酯化法

对苯二甲酸提纯技术解决后,这是优先选用的经济方法。对苯二甲酸与过量乙二醇在200℃下先酯化成低聚合度(如X=1~4)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而后在280℃下终缩聚成高聚合度的最终聚酯产品(n=100~200),这一步与间接酯化法相同。

随着缩聚反应程度的提高,体系粘度增加。在工程上,将缩聚分段在两反应器内进行更为有利。前段预缩聚:270℃,2000~3300Pa。后段终缩聚:280~285℃,60~130Pa。

PET的起源:

1941年首先由英国J.tt.Whinfield与J.T.Dickon研制成功。英国帝国化学公司(1.c.I)于1946年以涤纶(Teleron)纤维投入生产,继而美国杜邦公司(Dupent)于1948年以“代春纶”(Dacron)纤维投入生产。

初期PET几乎都用于合成纤维(我国俗称涤纶、的确良)。80年代以来,PET作为工程塑料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相续研制出成核剂和结晶促进剂,目前PET与PBT一起作为热塑性聚酯,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之一。

231 评论(12)

熊熊去哪儿

要想知道你用的塑料器皿制品是用什么材料做出的,就将它倒过来,你会看到一个带箭头的三角型标志,里面写着1到7这七个数字,1表示PET,2-HDPE,3-PVC,4-LDPE,5-PP,6-PS,7-PC

170 评论(15)

HY逆天的飞翔

说的7是那个带箭头的三角形里的数字吧,7就是代表PC,PC即聚碳酸酯。您买的应该是透明的太空杯吧?材质很硬,对吧?不过我想从专业角度提醒您:聚碳酸酯主要毒性表现在很容易释放了有毒物质双酚A,也称BPA,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威胁着胎儿和儿童的健康。癌症和新陈代谢紊乱导致的肥胖也被认为与此有关。虽然对人体有害,但属于低毒,因此我们国家并没有命令禁止这种塑料用于制造水杯,但欧盟已经禁止婴儿奶瓶使用含双酚A塑料。使用这种水杯时不要盛热油,因为PC的耐热温度为135℃,不要在阳光下晒。

204 评论(12)

小笨猪seven

杯体的材质“7号”——PC其它类 常见于水壶、太空杯、奶瓶等.是被大量使用的一种材料,但因为含有双酚A而备受争议.因此,在使用此塑料容器时要格外注意.当我们购买杯子的时候 最好是选择三角标志内为5的塑料杯子.退而求其次,选择数字为7的也较为安全.

230 评论(12)

钮咕噜嘟嘟

常用塑料英文缩写英文简称 英文全称 中文全称 ABS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AES Acrylonitrile-ethylene-styrene 丙烯腈/乙烯/苯乙烯共聚物 AS Acrylonitrile-styrene resin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 ASA Acrylonitrile-styrene-acrylate 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 CA Cellulose acetate 醋酸纤维塑料 CE "Cellulose plastics, general" 通用纤维素塑料 CF Cresol-formaldehyde 甲酚-甲醛树脂 CMC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羧甲基纤维素 CN Cellulose nitrate 硝酸纤维素 CPE Chlorinated polyethylene 氯化聚乙烯 CPVC Chlorinated poly(vinyl chloride) 氯化聚氯乙烯 EP "Epoxy, epoxide" 环氧树脂 EPM Ethylene-propylene polymer 乙烯/丙烯共聚物 EPS Expanded polystyrene 可发性聚苯乙烯 EVA Ethylene/vinyl acetate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HDPE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plastics 高密度聚乙烯 HIPS High impact polystyrene 高抗冲聚苯乙烯 IPS Impact-resistant polystyre ne 耐冲击聚苯乙烯 K树脂 Styrene- butadiene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LCP Liquid crystal polymer 液晶聚合物 LDPE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plastics 低密度聚乙烯 LLDPE Linear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线型低密聚乙烯 LMDPE Linear medium-density polyethylene 线型中密聚乙烯 MBS Methacrylate-butadiene-styrene 甲基丙烯酸/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MC Methyl cellulose 甲基纤维素 MDPE Medium-density polyethylene 中密聚乙烯 MF Melamine-formaldehyde resin 密胺-甲醛树脂 MPF Melamine/phenol-formaldehyde 密胺/酚醛树脂 PA Polyamide (nylon) 聚酰胺(尼龙) PAE Polyarylether 聚芳醚 PAEK Polyaryletherketone 聚芳醚酮 PAI Polyamide-imide 聚酰胺-酰亚胺 PAK Polyester alkyd 聚酯树脂 PAN Polyacrylonitrile 聚丙烯腈 PASU Polyarylsulfone 聚芳砜 PAT Polyarylate 聚芳酯 PAUR Poly(ester urethane) 聚酯型聚氨酯 PB Polybutene-1 聚丁烯-[1] PBT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聚对苯二酸丁二酯 PC Polycarbonate 聚碳酸酯 PE Polyethylene 聚乙烯 PEEK Polyetheretherketone 聚醚醚酮 PEI Poly(etherimide) 聚醚酰亚胺 PEK Polyether ketone 聚醚酮 PES Poly(ether sulfone) 聚醚砜 PE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PEUR Poly(ether urethane) 聚醚型聚氨酯 PF Phenol-formaldehyde resin 酚醛树脂 PI Polyimide 聚酰亚胺 PMMA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S Poly(alpha-methylstyrene) 聚α-甲基苯乙烯 POM "Polyoxymethylene, polyacetal" 聚甲醛 PP Polypropylene 聚丙烯 PPO Poly(phenylene oxide) deprecated 聚苯醚 PP-R Polypropylene randon coplymer 无规共聚聚丙烯 PPS Poly(phenylene sulfide) 聚苯硫醚 PPSU Poly(phenylene sulfone) 聚苯砜 PS Polystyrene 聚苯乙烯 PSU Polysulfone 聚砜 PTFE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聚四氟乙烯 PU(或PUR)Polyurethane 聚氨酯 PVAL Poly(vinyl alcohol) 聚乙烯醇 PVC Poly(vinyl chloride) 聚氯乙烯 PVCC chlorinated poly(vinyl chloride)(*CPVC) 氯化聚氯乙烯 RP reinforced plastics 增强塑料 RTP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s 增强热塑性塑料 S/AN styrene-acryonitrile copolymer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SBS styrene-butadiene block copolymer 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 SMC sheet molding compound 片状模塑料 S/MS styrene-α-methylstyrene copolymer 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 TMC thick molding compound 厚片模塑料 TPE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热塑性弹性体 TPU thermoplastic urethanes 热塑性聚氨酯 PVDC Poly(vinylidene chloride) 聚(偏二氯乙烯) PVDF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聚(偏二氟乙烯) SAN Styrene-acrylonitrile plastic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SB Styrene-butadiene plastic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Si Silicone plastics 有机硅塑料 SMS Styrene/alpha-methylstyrene plastic 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 TPE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热塑性弹性体 UF Urea-formaldehyde resin 脲甲醛树脂 UHMWPE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E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UP Unsaturated polyester 不饱和聚酯 常用塑料的缩写代号、英文全称、中文全称及别名对照表缩写代号 英文全称 中文全称 别名 ABS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ABS树脂 AES Acrylonitrile-ethylene-styrene 丙烯腈/乙烯/苯乙烯共聚物 AES树脂 AS Acrylonitrile-styrene resin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 AS树脂 CN Cellulose nitrate 硝酸纤维素 赛璐璐 EPM Ethylene-propylene polymer 乙烯/丙烯共聚物 乙丙树脂 EPS Expanded polystyrene 可发性聚苯乙烯 发泡聚苯乙烯 EVA Ethylene/vinyl acetate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EVA树脂 GPPS Generral polystyrene 通用聚苯乙烯 透明聚苯乙烯 HDPE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plastics 高密度聚乙烯 低压聚乙烯 HIPS High impact polystyrene 高抗冲聚苯乙烯 改性聚苯乙烯 K树脂 Styrene- butadiene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K胶 LCP Liquid crystal polymer 液晶聚合物 LDPE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plastics 低密度聚乙烯 高压聚乙烯 LLDPE Linear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线型低密聚乙烯 线型高压聚乙烯 MF Melamine-formaldehyde resin 密胺-甲醛树脂 密胺塑料 PA Polyamide (nylon) 聚酰胺 尼龙、锦纶 PAI Polyamide-imide 聚酰胺-酰亚胺 PBT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聚对苯二酸丁二酯 聚酯 PC Polycarbonate 聚碳酸酯 PE Polyethylene 聚乙烯 PEI Poly(etherimide) 聚醚酰亚胺 PES Poly(ether sulfone) 聚醚砜 聚苯醚砜 PE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涤纶(线型)树脂 PF Phenol-formaldehyde resin 酚醛树脂 电木粉、胶木粉 PI Polyimide 聚酰亚胺 PMMA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有机玻璃 POM "Polyoxymethylene, polyacetal" 聚甲醛 PP Polypropylene 聚丙烯 PP-R Polypropylene randon coplymer 无规共聚聚丙烯 PPO Poly(phenylene oxide) deprecated 聚苯醚 聚苯撑氧 PPS Poly(phenylene sulfide) 聚苯硫醚 聚次苯基硫醚 PS Polystyrene 聚苯乙烯 PSU Polysulfone 聚砜 PTFE(F4)Polytetrafluoroethylene 聚四氟乙烯 四氟、塑料王 PUR Polyurethane 聚氨酯 聚氨基甲酸酯 PU Polyurethane 聚氨酯 聚氨基甲酸乙酯 PVC Poly(vinyl chloride) 聚氯乙烯 SAN Styrene-acrylonitrile plastic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SAN树脂 TPE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热塑性弹性体 UF Urea-formaldehyde resin 脲甲醛树脂 电玉粉 UHMWPE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E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352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