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0

  • 浏览数

    351

libby131313
首页 > 英语培训 > 以礼相待英文翻译

10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PWX遁遁

已采纳

仁就是宽厚,义就是正直,礼就是谦让,智就是才能,信就是诚实。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仁,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 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仁至义尽”。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人生价值观,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大义灭亲”,“义正辞严”等;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如义诊、义演、义卖、义务等,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重礼是“礼仪之邦”的重要传统美德。“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从狭义说,作为待人接物的表现,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这些已经成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种表征和直观展现。北京为迎奥运正大力开展礼仪教育。“礼之用,和为贵”,其价值取向为“和谐”。继承发扬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

以礼相待英文翻译

207 评论(8)

二x小b姐

对于楼上的晴天霹雳很经典的翻译就是A bolt from the blue,很多词典上有,比如朗文Set yourself at other's disposal It's too early to say What is done cannot be undone A feast to the eyes After rain there would be a fair weather Petty craft Worked without paid Forestall an opponent Do something in a big way Wishful thinking Arrogant in a desperate situation Provoking mistake Priceless treasure Beloved in eternity A bolt from the blue Make persistent efforts Find out no way to go Catering guests gracefully

94 评论(12)

惊艳你的眼

敬礼

[词典]    salute; give a salute; extend one's greetings;

[例句]身为少尉,他几乎是逢人便得敬礼。

As a second lieutenant, he had to salute damned near everybody.

敬礼

敬礼是一种礼仪,分为举手礼、注目礼、举枪礼和少先队礼等。表示尊敬,用于书信结尾表示尊敬,对人恭敬,以礼相待。

解释

[salute]:行礼表示尊敬立正敬礼。

[with high respect]:用于书信结尾表示尊敬此致,敬礼。

[respectful]:对人恭敬,以礼相待见其长老而敬礼之 。

85 评论(11)

小壮壮长大

“敬礼”用英文这样说:salute ; obeisance ; salaam ; reverence这里重点来说说salutesalute音标:[səˈluːt]释义:v. (向……)行军礼,(向……)致敬;n. 敬礼,举手礼;致敬,致意双语例句:He raised his hat as a friendly salute. 他举帽亲切致意。

333 评论(14)

繁星若雨

仁就是宽厚,义就是正直,礼就是谦让,智就是才能,信就是诚实。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仁,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 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仁至义尽”。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人生价值观,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大义灭亲”,“义正辞严”等;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如义诊、义演、义卖、义务等,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重礼是“礼仪之邦”的重要传统美德。“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从狭义说,作为待人接物的表现,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这些已经成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种表征和直观展现。北京为迎奥运正大力开展礼仪教育。“礼之用,和为贵”,其价值取向为“和谐”。继承发扬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 仁benevolent/kind 义virtuous/loyalty 礼courteous/polite 智intelligent/wise 信sincere/cordial/honest 哇你是要中文的还是英文的翻译啊??? benevolence仁 justice 义 courtesy礼 wisdom 智 trust 信 仁就是宽厚,义就是正直,礼就是谦让,智就是才能,信就是诚实。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仁,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 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仁至义尽”。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人生价值观,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大义灭亲”,“义正辞严”等;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如义诊、义演、义卖、义务等,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重礼是“礼仪之邦”的重要传统美德。“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从狭义说,作为待人接物的表现,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这些已经成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种表征和直观展现。北京为迎奥运正大力开展礼仪教育。“礼之用,和为贵”,其价值取向为“和谐”。继承发扬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

261 评论(11)

毛头猴子

“敬礼”的英文是“salute”,作动词和名词,用谐音读作“色鲁特”。望采纳,谢谢。

94 评论(9)

夏雨落荷塘

仁 benvolence humanity kernel sensitive义 adopted artificial justice meaning relationship righteousness 礼 ceremony courtesy gift manners 智 wisdom wit 信 believe faith fuse letter message sign true trust without plan [基本词义] 仁 (1) benvolence humanity kernel sensitive 高级汉语词典 [基本词义] 仁 rén <名> (1) (会意。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 (2)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benevolence] 仁,亲也。——《说文》 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春初·元命苞》 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经解》 温良者,仁之本也。——《礼记·儒行》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解老》 仁者,可以观其爱焉。——《礼记·丧服四制》 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诗·郑风·叔于田》 (3) 又如:仁人(有仁德的人);仁术(施行仁道、仁政的方法);仁宇(在仁德的覆蔽之下);仁瑞(仁德的瑞兆);仁朴(仁爱朴实);仁笃(仁爱笃厚);仁诲(仁爱的教诲);仁鄙(仁爱与鄙薄) (4) 有德者之称 [the benevolent] (5) 旧指有仁德的人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 (6) 又如:仁人网(传说商汤曾让猎人网开三面。指给予一条生路);仁者(有德行的人);仁里(仁者住地);仁士(仁人。有德行的人) (7) 指事物中有恩于万物生育者,古代常与五行等相配 养之,长之,假之,仁也。——《礼记》 (8) 完美的道德 [perfect virtue]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9) 仁政 [benevolent government] 以德行仁者王。——《孟子》 (10) 恩惠 [kindness] 则民与子仁。——《论语》。皇 疏:“恩也。” 厚泽深仁,遂有天下。——鲁迅 《伪自由书》 (11) 同情, 怜悯 [pity] 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柳宗元 《天说》 (12) 种子外皮内的部分——常指可以食用的种子和坚果、核果及类似果实的内果皮里边的部分。字本作“人”,明代后改作“仁” [kernel]。如:核桃仁 (13) 类似果仁的东西 [something resembling a kernel of fruit]。如:瓜子仁 (14) 人 [man(pl.men)] 仁者,人也。——《礼记·中庸》。注:“人也,读如相人偶之人。” 仁者,人也。——《孟子·尽心下》 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论语·雍也》 (15) 古县名 [Ren] 又并蒲 、衍 、首 、垣 ,以临仁 、平丘 。——《史记·春申君列传》 (16) 水名 [Ren River] 乌江 ,府东七十里;源出水西蛮界,绕府南与湘 、洪 、仁 三江合。——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 (17) 等于8尺(一说7尺,也有说5.6尺或4尺的)的中国古代长度单位。通“仞” [ren] 九成之台,作于羸 土,百仁之高,台(始)于足下。——《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 (18) 姓 [词性变化] 仁 rén <形> (1) 有感觉能力——与“不”连用,作否定式 [sensitive]。如:两手不仁;皮肤不仁 (2) 温润 [warm and rich] 汉水 重安而宜竹,江水 肥仁而宜稻。——《淮南子》 (3) 敬辞。旧时常用于书信中 [Kind; My good;My dear] 。如:仁台;仁兄 仁 rén <动> (1) 亲爱 [love]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陛下] 有仁民爱物之意。——王安石 《上时政书》 (2) 同情;怜悯 [sympathize] 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韩愈 《后十九日复上书》 (3) 思念 [miss] 郊社之义,所以仁鬼神也;…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礼记·仲尼燕居》 [常用词组] 仁爱 rén'ài (1) [charity] 宽人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 对谁也不要生坏心,对所有的人都要仁爱 仁慈 réncí (1) [kindhearted;benevolent] 仁爱慈善 大将军仁慈不肯发令。——《广州军务记》 仁德 réndé (1) [benevolent moral integrity] 待人宽厚而好施恩德 仁弟 réndì (1) [(used to address one’s younger friend or student) my dear friend] 敬辞,称比自己小的朋友 仁厚 rénhòu (1) [gracious] 为人忠诚老实 仁厚的丈夫 仁惠 rénhuì (1) [benevalent;kind;merciful] 仁慈;仁厚 孙讨虏聪敏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宋 ·司马光 《资治通鉴》 仁民爱物 rénmín-àiwù (1) [to love all people and animals] 爱护百姓,爱惜万物。形容官吏廉能爱民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仁人君子 rénrén-jūnzi (1) [men of good will] 指有道德、人品高尚的人。泛指热心助人的好心人 亘古及今,仁人君子,弗合忘本之。——明 ·笑笑生 《金瓶梅》 仁人义士 rénrén-yìshì (1) [people with lofty ideas] 有德行信守节义的人 仁人志士 rénrén-zhìshì (1) [people with lofty ideas] 有德行、有志向、为理想而献身的人 至于仁人志士,不幸偃蹇于卑投,竭力以行其所志,…——明 ·归有光 《送夹江张先生序》 仁术 rénshù (1) [kindness;humanity]∶仁道 非仁术也。——清 ·方苞 《狱中杂记》 (2) [carry out humanitarian rule]∶推行仁政的策略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孟子·梁惠王上》 仁心仁术 rénxīn-rénshù (1) [both with a benevolent mind and art] 谓有仁爱之心,方能有济世之术。后用作称颂医生医术高明的话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孟子·梁惠王上》 仁兄 rénxiōng (1) [my dear friend] 旧时对同辈友人的敬词,多用于书信 仁言利博 rényán-lìbó (1) [words benefit universal benevolence] 谓仁爱者的话,使人人受益 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 一言,而齐侯 省刑。”——《左传·昭公三年》 仁义 rényì (1) [kindheartedness and justice]∶宽厚正直 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韩非子·五蠹》 仁义之举 (2) [gentle][方]∶性情温顺,通达事理 仁义道德 rényì-dàodé (1) [justice and virtue] 泛指封建社会的一切道德准则,原先有褒义。后指伪君子的口头禅,也就有了贬义 今重甲循兵,不可以逾险;仁义道德,不可以来朝。——《战国策·赵策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rénzhě jiàn rén,zhìzhě jiàn zhì (1) [the benevolent see benevolence and the wise see wisdom] 《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为之智。”指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 仁政 rénzhèng (1) [policy of benevolence]∶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的政治方略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孟子》 (2) [benevolent government]∶仁慈的统治措施 仁至义尽 rénzhì-yìjìn (1) [most perfectly fulfilled both in love and duty] 表示对人的规劝和帮助已经达到最大限度 虚极静笃道乃见,仁至义尽余何忧。——宋 ·陆游 《秋思之十》 国际标准汉字大字典 [基本词义] 仁 rén ㄖㄣˊ (1)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义(a.仁爱与正义;b.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爱。~政。~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至义尽。一视同~(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2)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儿。 (3) 姓。 (4) 郑码:NBD,U:4EC1,GBK:C8CA (5) 笔画数:4,部首:亻,笔顺编号:3211 benvolence humanity kernel sensitive [基本词义] 义 (1) adopted artificial justice meaning relationship righteousness 高级汉语词典 [基本词义] 义 yí <名> (1) (“仪”的古字) (2) 仪容;状貌 [appearance;looks] 义,已之威仪也。——《说文》 说有义德之美也。——《贾子道德》 尚考大室之义。——《书·大传》 署行义。——《汉书·高帝纪》。注:“行状年纪也。” (3) 又如:义淫(威仪隆盛);义节(仪节);义台(古行礼义之台) (4) 仪制;法度 [laws]。如:义刑(仪型。楷模;典范);义行(仪形。效法);义形(义刑);义事(谓度事之宜不行之);义度(仪则法度) [基本词义] 义 yì <名> (1)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 同本义 [justice;righteous;just] 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义不杀少。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义。——诸葛亮 《出师表》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 燕 赵 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义,坚持正义。)——宋 ·苏洵 《六国论》 (3) 又如:丈义(主持正义);义断恩绝(恩情道义断绝);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推辞) (4) 情谊 [friendly feelings;friendly sentiments] 违情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无情无义;忘恩负义;义义合合(团结和睦);义让(为顾及情谊而相让);义友(结义或聚义的友辈);义兄弟(结义的兄弟);义气(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6) 意义;意思 [meaning] 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词义 (8) 理 [reason]。如:义以成命(国家的法令,必以义理为依据,方能施行);义薄云天(义理高厚,直达云天。形容道义极为隆盛) (9) 姓 [词性变化] 义 yì <形> (1) 名义上的 [artificial;nominal;adopted] 隐士赵逸 ,来至京师,汝南王 拜为义父。——《洛阳伽蓝记》 (2) 又如:义子(非亲生之子,而认作父子或母子关系);义父(经拜认为父。非亲生之父,即干爹,假父) (3) 与志愿者有关的;由志愿者组成的 [volunteer]。如:义状(起义的状子);义军;义从(志愿的随从) (4) 善;美 [good] 宣昭义问。——《诗·大雅·文王》 (5) 又如:义问(善声;美好的声誉);义荣(由于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荣誉);义心(常存节义的心境) (6) 用于施舍、救济的;为公益而不取报酬的 [public]。如:义庄(旧指某些豪绅地主拨出部分田地,作为族产,以供祭祀办学、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义田(为救助穷困者而购置的田地) (7) 假的 [false]。如:义杖;义肢 [常用词组] 义不容辞 yìbùróngcí (1) [one's sense of honour makes it impossible to refuse;have a bounden duty] 为了道义、大局,不能推辞 义仓 yìcāng (1) [public granary] 旧时地方上储存粮食以备荒年同济公众的粮仓 义齿 yìchǐ (1) [false tooth] 人工制造的牙齿,镶的假牙 义地 yìdì (1) [public cemetery] 旧时掩埋穷人的公共墓地 义愤 yìfèn (1) [righteous indignation]基于正义公理激发的愤怒或对非正义的事情引起的愤慨 满腔义愤 义愤填膺 yìfèn-tiányīng (1) [be filled with moral indignation] 由正义而激发的愤怒充满心胸。也作“义愤填胸” 义夫 yìfū (1) [chivalrous (high-minded,righteous) person] 讲义气的人 吾义夫也。——唐 ·李朝威 《柳毅传》 义和拳,义和团 Yìhéquán,Yìhétuán (1) [the Boxers;Yihetuan,corps of Righteousness and Harmony] 于1900年试图用暴力把外国侵略者驱逐出中国、并强迫本国基督教徒放弃基督教信仰的秘密会社的成员 义举 yìjǔ (1) [magnanimous act undertaken for the public good] 为了公众利益从事显示崇高和大无畏精神的行动;疏财仗义的行为 义理 yìlǐ (1) [argumentation ] 言辞、文章的含义和观点 以义理咨访。——清 ·刘开 《问说》 义卖 yìmài (1) [sale of goods for charity purpose] 高于市价出售捐献物品,目的是为正义和公共利益事业筹款 义郎 yìláng (1) [good name for son of others] 对人家儿子的美称 不嫁义郎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义旗 yìqí (1) [banner of righteousness] 义军的旗帜;也借指义军 义气 yìqì (1) [personal loyalty ;code of brotherhood] 因友谊而冒危险或作自我牺牲的勇气、态度 义师 yìshī (1) [righteous army;army fighting a just war] 反抗残暴或为正义而战的军队 义士 yìshì (1) [high-minded man]∶具有高尚的道德原则或有节操、情操的或有武士风度的人 嗟乎义士。——《汉书·李广苏建传》 (2) [person who upholds justice]∶支持正义、维护正义的人,支持公正的人 (3) [righteous man]∶有正义感的人,行为正当的或公正的人;有操行、明辨是非的人 义士民 yìshìmín (1) [a person who upholds justice and righteous people] 义士与义民,有节操的士人和民众 吾邑义士民。——清 ·邵长蘅 《青门剩稿》 义塾 yìshú (1) [free private school] 旧时免收学费的私塾;亦见“义学” 义无反顾 yìwúfǎngù (1) [honour permits no turning back]∶高度的正义感或责任心不容许回溯到以前的时间或地点 (2) [be duty-bound not to turn back]∶从道义上讲只能勇往直前,不能回顾、退缩 义务 yìwù (1) [duty;obligation;commitment] (2) 依照身分、地位或职业,由命令或习俗责成的工作、行为、服务或职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3) 在道德或伦理上的一般强制的应尽责任 义务 yìwù (1) [volunteer;voluntary] 不要报酬 义务劳动 义务兵役制 yìwù bīngyìzhì (1) [system of compulsory military service;compulsory service system] 按法律公民有在一定年龄一定年限内服兵役义务的制度 义务教育 yìwù jiàoyù (1) [ompulsory education]法律要求或保证的最低文化水平,通常未成年者应在立案的学校中上学到规定年限 义务劳动 yìwù láodòng (1) [voluntary labour] 出自自己的自由意志而进行的劳动 义侠 yìxiá (1) [swordsman] 行义除暴之侠士 素日倪二 虽是泼皮无赖,却因人而使,颇颇的有义侠之名。——《红楼梦》 义项 yìxiàng (1) [term of meaning] 字典、词典里按照意义于同一条目中列出的项目 义兴 Yìxīng (1) [Yixing] 今江苏宜兴 义兴 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世说新语·自新》 义形于色 yìxíngyúsè (1) [with indignation written on one's face;one's face shows no compromise with evil] 正义之气显现于神色。也指义愤的心情显露在脸上 义学 yìxué (1) [free private school] 旧时一种免费学校,资金来源为地方公益金或私人筹资 义演 yìyǎn (1) [benefit performance] 为正义或公益事业筹款而演出 义勇 yìyǒng (1) [fighting for justice] 为正义事业而勇敢斗争的精神 义勇军 义勇军 yìyǒngjūn (1) [army of volunteers]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参加的部队;特指中国抗日时期人民自动组织起来的一种抗日武装力量 义蕴 yìyùn (1) [contain;embody] 含蓄的意义 技能及义蕴。——蔡元培 《图画》 义战 yìzhàn (1) [just war] 正义的战争 义正词严 yìzhèng-cíyán (1) [severity in speech and fairness in principal] 持论合理,言词严正;道理正当,措词严肃 义肢 yìzhī (1) [artificial limb] 残疾人的假的上肢或下肢 义冢 yìzhǒng (1) [burial ground for the destitute] 旧时埋葬无主尸体的公坟 国际标准汉字大字典 [基本词义] 义 (义 ) yì ㄧˋ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 (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 (3) 情谊:~气。恩~。~重如山。 (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 (5) 指认为亲属的:~父。 (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 (7) 姓。 (8) 郑码:SOS,U:4E49,GBK:D2E5 (9) 笔画数:3,部首:丶丿,笔顺编号:434 adopted artificial justice meaning relationship righteousness [基本词义] 礼 (1) ceremony courtesy gift manners 高级汉语词典 [基本词义] 礼 lǐ <动> (1) (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2) 同本义 [offer sacrificer to gods] 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 修五礼。——《虞书》。马 注:“吉、凶、军、兵、嘉也。” 修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礼记·王制》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大戴礼记·本命》 邀见讲钧礼。——清 ·周容 《芋老人传》 设九宾礼于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礼神(祭神);礼祠(以礼祭祀);礼诵(礼佛诵经);礼佛(顶礼于佛;拜佛) (4) 表示敬意;尊敬 [respect]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明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礼交(以礼相交接);礼待(以礼相待);礼陈(以礼陈说);礼新(礼待新来者) (6) 礼拜,顶礼膜拜 [worship] 暗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李白 《秋浦歌》 (7) 又如:礼揖(行礼作揖) (8) 礼遇;厚待 [courteous reception] 礼天下之奇才。——宋 ·苏洵 《六国论》 信而礼之。——明 ·顾炎武 《复庵记》 敬贤礼士。——《资治通鉴》 (9) 又如:礼任(礼遇信任);礼异(特殊礼遇);礼案(掌管官妓乐籍的部门;亦作“乐案”。官妓乐籍档案) [词性变化] 礼 lǐ <名> (1) 礼节 [courtesy] 礼节甚倨。(傲慢。)——《史记》 (2) 又如:军礼(军人的礼节);回礼(回答别人的敬礼);礼闱(指会试。因由礼部主持,故称);礼宪(礼仪和法令);礼检(指合乎礼仪的品行);礼职(指有关礼仪之职务);礼门(谓君子循行的礼仪之道);礼度(犹礼法。礼仪法度) (3) 礼法;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传统习惯 [ceremonial rites and regulations]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 (4) 又如:礼防(指礼法。谓礼之禁乱,犹防之止水);礼典(礼法);礼宗(指妇女守礼而可为人师法者);礼则(礼法,礼制) (5) 礼仪 [ceremony] 卒廷见相如 ,毕礼而归之。——《史记》 (6) 又如:丧礼;礼记(书名。西汉戴圣编,内容为先秦各家有关礼仪的论著);礼体(礼仪,体统);礼上(官员上任交替);礼装(礼衣;礼服) (7) 礼物 [gift] 及受礼,唯酒一斗、鹿肉一柈。——《晋书·陆纳传》 (8) 又如:财礼(彩礼。定婚时男家送给女家的财物);礼券(用以代礼物之券) (9) 礼貌 [courtesy;etiquette;manness] 则是无礼。——《世说新语·方正》 轻而无礼。——《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0) 又 无礼则脱。 秦 则无礼。 (11) 礼文;礼书 [book on the ceremonial rites and regulations] 儒以诗礼发冢。——《庄子·外物》 礼者,礼经也。——《礼记》注 (12) 又如:礼志(言礼之书);礼书(古代记礼法之书);礼传(指礼书);礼经(古代讲礼节的经典);礼学(礼经;礼书之家) (13) 通“体”({tǐ})。身体 [body] 采葑采菲,无以下礼。——《韩诗外传·卷九》 (14) 姓 [常用词组] 礼拜 lǐbài (1) [week]∶星期 下礼拜 (2) [Sunday]∶星期日 今儿过礼拜 礼拜 lǐbài (1) [religious service;worship] (2) 古代礼拜节 问到人们何以礼拜并说出三个理由 (3) 行礼叩拜 不等宣诏,直至御前,朝上礼拜。——《西游记》 礼拜堂 lǐbàitáng (1) [chapel;church] 教堂 礼拜天 lǐbàitiān (1) [Sunday][口]∶星期日(基督教新教谓基督耶稣在该日复活,故拜上帝礼仪多在此日进行)。也叫“礼拜日” 礼宾官 lǐbīnguān (1) [protocol officer;master of ceremonies] 见“典礼官” 礼宾司 lǐbīnsī (1) [the Protocol Department; office of protocol] 政府中专管迎宾仪式的部门 礼部 lǐbù (1) [Ministry of Rites in feudal China] 官署名,清代中央政府的六部之一,掌礼乐、祭祀、封建、宴乐文学校贡举的政令 礼单 lǐdān (1) [list of gifts] 载明礼物的帖单 礼服 lǐfú (1) [ceremonial dress (robe);formal attire;glad rags; full dress; war paint] 在庄重的场合或举行仪式时穿的服装,如晚礼服 礼官 lǐguān (1) [protocol officer] 主管礼仪的官 礼官则表贺。——《明史》 礼花 lǐhuā (1) [fireworks displayed at celebrations] 大型、隆重庆典活动中施放的烟火 礼记 Lǐjì (1) [Li Ji(Book of Rites)] 中国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汉初儒家礼仪论著的总集。内容包括礼制和儒家哲学两部分,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物制度、典礼、祭祀、教育、音乐和儒家学说的重要参考书。《汉书·艺文志》著录131篇,西汉戴德删为85篇,名《大戴礼记》。他的侄子戴圣又删为49篇,名《小戴礼记》,收入“十三经”中。其中《中庸》、《大学》、《礼运》等篇是儒家重要的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礼教 lǐjiào (1) [the Confucian or feudal ethical code] 礼仪教化 礼节 lǐjié (1) [courtesy;etiquette;ceremony] 礼仪规矩 教皇授职仪式上的礼节 礼节甚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仓廪实而知礼节。——《史记·货殖列传》 此妇无礼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礼金 lǐjīn (1) [monetary gifts] 送礼的现金 礼帽 lǐmào (1) [top hat that goes with formal dress] 举行典礼时所用之帽,与礼服同用 礼炮 lǐpào (1) [salvo;gun salute; saluting gun] 举行隆重庆典或欢迎贵宾表示敬礼时所放的炮 礼品 lǐpǐn (1) [gift;present] 送礼用的物品 礼聘 lǐpìn (1) [invite or engage sb.in a polite,respectful way; courteously invite] 以尊敬的方式聘请 礼器 lǐqì (1) [sacrificial vessel; ritual article] 古时祭祀用的各种器物,如鼎、簋、觚、钟等 礼让 lǐràng (1) [give precedence to sb. out of courtesy or thoughtfulness;comity] 守礼谦让 礼尚往来 lǐshàngwǎnglái (1) [courtesy demands reciprocity; deal with sb. as he deals with you; pay sb. back in his own coin] 在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借指用对方对待自己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对方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礼数 lǐshù (1) [courtesy;etiquette] [口]∶礼节;礼貌的等级 污了礼数,怕人笑话。——曹雪芹 《红楼梦》 礼俗 lǐsú (1) [etiquette and custom] 礼仪习俗,指婚丧、祭祀、交往等各种场合的礼节 礼堂 lǐtáng (1) [auditorium; assembly hall] 举行典礼或集会的厅堂 礼帖 lǐtiě (1) [list of gifts] 犹礼单。指请柬 礼物 lǐwù (1) [gift; contribution; donation; present; tribute]∶赠送给人的物品 (2) [shower]∶朋友或好心祝愿者们带来的物品 新娘收到一批寝具和炊具礼物 礼贤下士 lǐxián-xiàshì (1) [courteous to the wise and condescending to the scholarly] 旧指降低身分去敬重、结交身分比自己低而有才识的人。形容君主或高官重视人才 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侈矜尚,先哲所去。——《宋书·江夏王义恭传》 礼仪 lǐyí (1) [etiquett;rite; ritual] 礼节和仪式 礼义 lǐyì (1) [rite and morality to carry out in the feudalist society]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套礼节仪式即为礼,合于这些的做法即为义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孟子·告子上》 礼义廉耻 lǐyì-liánchǐ (1) [sense of propriety,justice,honesty and honor] 礼为贵贱尊卑要分明,义为事之宜,廉为廉洁方正,耻为识羞耻。指为人要有道德修养 礼义廉耻不立,人君以自守也。——《管子·立政》 礼遇 lǐyù (1) [courteous reception; treat with courtesy] 以礼相待 受到礼遇 礼赞 lǐzàn (1)

118 评论(10)

空山青雨

悉听尊便: it's all in your hands言之过早: don't count your chickens before they are hatched. too early to tell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it's too late to regret秀色可餐: a sight for sore eyes先苦后甜: hardship comes before happiness雕虫小技: small tricks无功而返: return empty-handed先发制人: get the drop on sb 大动干戈: up in arms如意算盘: wishful thinking趾高气扬: (get) on one's high horse走投无路: have nobody(nowhere) to turn to滔天大罪: an enormous crime无价之宝: priceless treasure红颜知己: female confidant晴天霹雳: bolt out of the blue (a bolt from the blue)再接再厉: keep up the good work束手无策: one's hands are tied以礼相待: treat with courtesy

117 评论(8)

clubsummer

仁就是宽厚,义就是正直,礼就是谦让,智就是才能,信就是诚实。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仁,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 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仁至义尽”。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人生价值观,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大义灭亲”,“义正辞严”等;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如义诊、义演、义卖、义务等,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重礼是“礼仪之邦”的重要传统美德。“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从狭义说,作为待人接物的表现,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这些已经成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种表征和直观展现。北京为迎奥运正大力开展礼仪教育。“礼之用,和为贵”,其价值取向为“和谐”。继承发扬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 benevolence仁 justice 义 courtesy礼 wisdom 智 trust 信

256 评论(12)

范范20130108

Please civilized language

228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