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G0720HK
中文里夹带英文的人就目前而言,还真的有不少,并且还很盛行,如果真的要究其原因的话,应该说是起源于极少数人的真实交流,但爱虚荣的因素,却助长成了现在众多人追捧的一种虚伪的交流,更多意义上是为了炫耀。中文夹带英文的人应该有以下几类人群:第一类,是在国外生活工作过多年的人,已经习惯用英文表达,而当回国或与国人交流时,由于已很少使用汉语而生疏,特别是在表达一些新潮的事物或专有名词时,不知中英怎么准确翻译时,干脆就用自己知道的英文直接表达了,这是不得以而为之,还真不是想炫耀自己的英文水平又多高。有些人还会礼貌的补充解释,我不知中文怎么表达,英文是这么表达的。这也应该是中文夹英文最早的起源。第二类,就是想炫耀自己英文水平的,而这类人还真是有些水平的,并且参杂英文的水平还挺高,真的获得了听者的羡慕和佩服。也就助长了这类人群的不断增加。第三类,就是装模作样的效仿者,以这种方式来伪装自己是多么的有学问,这个人群才是最可悲的,而更可悲的是这个人群,占居了夹杂英文说汉语的人的大多数。
莹火虫妹妹
刚刚看过的电影《降临》,其原著小说中提到了一条费尔马的最少时间律——有用英语进行思考的习惯、或者常用英语进行学习和工作的人在说话中夹带英文词的道理是一样的: 用最省劲儿的方式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不然的话,脑袋里蹦出的是英文词,嘴里还要翻译成中文,就慢了。
自己英语水平还是二把刀的时候,觉得这样说得顺口,而且也挺洋气的,管得着嘛;后来比较熟练掌握英语了以后,觉得自己再这么说话挺难为情的。一方面说明语言能力不过关,不能很自然地用中文表述出来,只能照搬英文词汇,在语言上失于融会贯通。我很敬仰的林语堂大师,就能把西文中含义很难捉摸的"humor"翻译成“幽默”,能将中文中营造意境的描述用英语取其精髓写成《京华烟云》,对这样的神来之笔,我表示望尘莫及。
以方便交流为目的的综合使用中英文交流,我是支持的。语言沟通,达到目的是第一位的,其他什么语言、声音、口音、口误之类的无所谓,不影响交流就好。
成天挑人毛病,累不累?喜欢在沟通中给人挑毛病的这种人基本可以认为是习惯对人不对事的对细枝末节穷就不请的,不是很么好合作的对象。不过如果是以炫耀为目的,故意用外语导致交流出现障碍,那就不对了。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