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28

花的姿态zqr
首页 > 英语培训 > 机械专业英语短句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萤火虫BB

已采纳

考研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过程。初试考试科目包括政治、外语、数学、专业课一、专业课二。复试内容包括专业面试、专业笔试、外语口语、听力等内容。

机械专业英语短句

280 评论(12)

Leap丶飞。

其实当今社会,我们人类已经在很多方面都离不开机器人的帮助。那么,机器人发展到现在都有哪些重要的时刻呢?下面就列出机器人发展史的伟大时刻来供大家参考。1、漏壶,公元前1400年巴比伦人发明了漏壶,这是一种利用水流计量时间的计时器,它也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的机械设备之一。在后来的好几百年,发明家们不断对漏壶设计进行改进。在公元前270年左右,古希腊发明家特西比乌斯(Csestibus)发明了一种采用活灵活现的人物造型指针指示时间的水钟,他也因此成名。2、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22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想象过机器人的功用,他写道:“如果每一件工具被安排好甚或是自然而然地做那些适合于它们的工作……那么就没必要再有师徒或主奴了。”3、达•芬奇的骑士,1495年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设计了一种发条骑士,试图让它能够坐直身子、挥动手臂以及移动头部和下巴。这个机器人是否曾被造出来并不能确定,但根据其设计或许能够造出第一个人形机器人。4、沃康松的鸭子,1737年法国发明家雅克•沃康松(Jacques Vaucanson)制造了一只发条鸭子,它可以扇动翅膀、发出嘎嘎叫声,以及摄入和消化食物。5、土耳其机器人,1769年匈牙利作家兼发明家沃尔夫冈•冯•肯佩伦(Wolfgangvon Kempelen)建造了土耳其机器人(The Turk),它由一个枫木箱子跟箱子后面伸出来的人形傀儡组成,傀儡穿着宽大的外衣,并戴着穆斯林的头巾。这台装置诞生后一度名声大噪,因为它被视为能够跟国际象棋高手对弈的机器人,但最终谜底揭开,机器人之所以会下棋是因为箱子里藏着一个人。6、雅卡尔提花织机,1801年法国丝绸织工兼发明家约瑟夫•雅卡尔(Joseph Jacquard)发明了一种可以通过穿孔卡片控制的自动织机。在十年之内,这种织机被大规模生产出来,整个欧洲有数千台投入使用。7、梦想变成真正男孩的木偶,1881年意大利作家卡洛•洛伦齐尼(Carlo Lorenzini)写出了《匹诺曹》(Pinnochio),讲述了一个提线木偶变成真正男孩的故事。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关于机器人获得生命的文学主题将繁荣兴旺。8、超越自身时代的特斯拉,1898年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在纽约的麦迪逊广场花园向观众演示了一项新发明,他称之为“teleautomaton”(远程自动操作装置),即一艘无线电遥控船。观众认为它是一种把戏,而遥控技术直到数十年后才得到普及。9、罗素姆万能机器人,1921年捷克剧作家卡尔•恰佩克(Karl Capek)在名为《罗素姆万能机器人》(Rossums Universal Robot)的戏剧作品中创造了“robot”(机器人)这个名词。这个词源于捷克语的“robota”,意思是“苦力”。在该剧的结尾,机器人接管了地球,并毁灭了它们的创造者。10、玛利亚和大都会,1926年导演弗里茨•朗(Fritz Lang)拍摄了电影《大都会》(Metropolis),这部无声电影将场景设置在一个反乌托邦的未来城市中。影片角色中有一个女性机器人——这是机器人第一次出现在大银幕上——它采用了一位人类女性的外形,目的是破坏劳工运动。11、机器人三定律,1942年美国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发表了一篇名为《环舞》(Runaround)的短篇小说,其中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12、控制论诞生,1948年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发表了《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Cybernetics:Or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Animal and the Machine)一书,这是实用机器人领域具有开创意义的著作。他首先提出了“控制论”这个概念,第一次把只属于生物的有目的的行为赋予机器,阐明了控制论的基本思想。1948年又发表了《控制论》,为控制论奠定了理论基础,标志着它的正式诞生。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13、“尤尼梅特”开始工作,1954年工业机器人先驱乔治•德沃尔(GeorgeDevol)创造了世界第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尤尼梅特”(Unimate),它在1961年被投入通用汽车公司(GM)的一条汽车装配生产线正式开始工作。14、机器人产业诞生,1956年乔治•德沃尔和约瑟夫•英格伯格(Joseph Engelberger)创立了世界第一家机器人公司尤尼梅申(Unimation)。上世纪60年代,该公司被联合柴油机电气公司(Condec Corporation)收购。后来,联合柴油机电气公司的部分产业被工业制造巨头伊顿电气集团(Eaton)买下。15、计算机辅助制造,195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伺服机构实验室(The Servomechanisms Laboratory)向世人展示了计算机辅助制造,一台铣床机器人为每位与会者制造了一个纪念烟灰缸。16、谢克机器人,1966年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The ArtificialIntelligence Centeratthe Stanford Research Center)开始了谢克机器人(ShakeTheRobot)的研发工作,这是第一台移动机器人,它被赋予了有限的观察和环境建模能力,控制它的计算机要填满整个房间。17、“对不起,戴夫,恐怕我不能那么做。”1968年HAL9000(启发式程序化演算计算机)出现在了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k)的电影作品《2001太空漫游》之中,阿瑟•克拉克(ArthurC.Clarke)是编剧(他将电影的故事写成了小说)。HAL9000是一台人工智能计算机,它掌管着“发现号”太空飞船(Discovery)——它最终发了疯。这个角色反映了人们对智能机器力量越来越强大的担忧。18、公关机器人,1977年R2-D2和C-3PO出现在了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执导的影片《星球大战》(Star Wars)之中,可以说,这两个勇敢机器人的名声在现代文化中最为响亮。19、斯坦福推车,1979年斯坦福推车(StanfordCart)诞生,这是一辆四轮漫游者,它的眼睛是摄像头,通过分析以及对自己的路线进行编程,它能够在一个满是椅子的房间里绕开障碍物行进。20、但丁降临,1993年一台名为但丁(Dante)的八脚机器人试图探索南极洲的埃里伯斯火山,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行动由研究人员在美国远程操控,开辟了机器人探索危险环境的新纪元。21、探路者,1997年小个头的“旅居者”探测器(Sojourner Rover)开始了自己的火星科研任务,它的最高行走时速为0.02英里,这台机器人探索了自己着陆点附近的区域,并在之后三个月中拍摄了550张照片。22、会说话的菲比娃娃,1998年一款毛茸茸的类蝙蝠机器人成为当时年末购物旺季最抢手的玩具,它的名字是菲比娃娃(Furby)。这款30美元的玩具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化”,它一开始只能胡言乱语,但很快就能学会使用预编程的英语短句。在12个月之内,菲比娃娃售出了2,700多万件。23、人类最好的朋友,1999年索尼公司(Sony)的机器狗“爱宝”(AIBO)让科技产品爱好者一见倾心,这款售价2,000美元的机器狗能够自由地在房间里走动,并且能够对有限的一组命令做出反应。24、能走路的阿西莫器人,2000年本田汽车公司(Honda Motor)出品的人形机器人阿西莫(ASIMO)走上了舞台,它身高1.3米,能够以接近人类的姿态走路和奔跑。25、机器清洁工,2002年iRobot公司发布了Roomba真空保洁机器人,这款造型类似飞盘的产品售出了600多万台。从商业角度来看,它是史上最成功的家用机器人。26、大生意,2004年北美机器人产业的营收突破10亿美元。27、“勇气号”探测器,2004年美国宇航局(NASA)的“勇气号”探测器(Spirit Rover)登陆火星,开始了探索这颗星球的任务。这台探测器在原先预定的90天任务结束后继续运行了6年时间,总旅程超过7.7公里。28、斯坦利自动驾驶汽车穿过终点,2005年斯坦利自动驾驶汽车(Stanley)成功越野行驶212公里,它由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一个小组研发而成。在无人驾驶机器人挑战赛(DARPA Grand Challenge)中,斯坦利自动驾驶汽车第一个穿过终点,最终赢得200万美元大奖。29、机器宇航员,2012年“发现号”航天飞机(Discovery)的最后一项太空任务是将首台人形机器人送入国际空间站。这位机器宇航员被命名为“R2”,它的活动范围接近于人类,并可以执行那些对人类宇航员来说太过危险的任务。美国宇航局表示,“随着我们超越低地球轨道,这些机器人对美国宇航局的未来至关重要。”30、无人驾驶汽车获得牌照,2012年内华达州机动车辆管理局(NDM)颁发了世界第一张无人驾驶汽车牌照,该牌照被授予一辆丰田普锐斯(ToyotaPrius),这辆车使用谷歌公司(Google)开发的技术进行了改造。到目前为止,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累计行驶30多万公里,且未造成任何事故。31、深度学习取得重大突破,人工智能迈向大数据时代在过去的三十年,深度学习运动一度被认为是学术界的一个异类,但是现在, Geoff Hinton和他的深度学习同事,包括纽约大学Yann LeCun和蒙特利尔大学的Yoshua Bengio,在互联网世界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Hinton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和研究员,目前就职于Google,他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来提高语音识别、图像标签以及其他无数在线工具的用户体验,LeCun在Facebook做类似的工作。当下人工智能在微软、IBM以及百度和许多其它公司受到极大的关注。32、家庭机器人JIBO在kickstarter上众筹成功,除了PC,每个家庭还应当有一个机器人2014年,社会机器人的奠基人之一Cynthia Breazeal女神出手,在Indiegogo众筹平台上推出一款家用机器人Jibo,想要做一款每家每户都用得起都机器人瓦力,最终筹款228万美元。最近,Jibo获得了一笔253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RRE领投,Two Sigma Investments、 Formation 8 、 Samsung Ventures参投,上一轮的投资人Charles River Ventures、Fairhaven Capital Partners 、Osage Venture Partners 参投。Jibo原计划融资1500万美元,作为明星级社交机器人产品融资金额最终达到了2530万美元。33、软银收购Aldebaran,推出Pepper机器人奥尔德巴伦机器人研究公司潜心两年终于秘密研发成功类人型机器人 Pepper,现如今日本电信巨头软银公司准备在明年将 Pepper 卖给日本消费者!Pepper 对面这个首席执行官就是日本首富、日本电信巨头软银公司的创始人兼总裁孙正义。就是他预见到众多新产品的发展并将其整合到手机运营商公司、互联网合资公司以及媒体公司中来,成功打造出一座巨大的商业综合体。就在今年六月。孙正义在东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公布了一个名为 Pepper 的类人型机器人项目。Pepper 的定位是未来的家居伴侣,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款向消费者发售的全尺寸类人型机器人产品。34、Schaft夺取DRC大赛冠军去年,美国的国防部高等研究计画署(DARPA)举办机器人挑战赛( DARPA Robotics Challenge,DRC),这个 3 阶段挑战赛有世界最强机器人大赛之称,目的为找出最优秀的救援机器人,能在高温、高辐射的灾难现场执行救援行动,像是通过断垣残壁,走进核电厂关掉阀门。在最后的比拼中,日本的 SCHAFT 夺取冠军。SCHAFT 的雏形孕育於日本东京大学 JSK 机器人实验室,日本机器人大师井上博允(Hirochika Inoue)也曾在此发展先进作品,目前实验室由机器人专家稻叶雅幸(Masayuki Inaba)教授负责。SCHAFT 的 2 位创办人 Junichi Urata 和 Yuto Nakanishi 就属於这间实验室,他们早在 10 年前就著手研发人形机器人。2004 年,一起加入 Kotaro 人形机器人计画,随後又进行类似的研究计画,如:Kojiro、Kenzoh、Kenshiro。这些研究计画主要以仿生机器人为主,配有致动系统(actuation system),能模拟人类的肌肉、骨骼、肌腱。这类机器人极难操作,能达成的动作有限,但 Urata、Nakanishi 与同事多有突破,尤其是设计出更强而有力的新型机器人致动器(actuator),等同於人工肌肉。2010 年,他们还发表了一组液态冷却电动机,搭配高输出功率驱动模组(driver module),能达到高速度、高扭力矩(torque),还不会过热,解决了机器人容易过热的难题。SCHAFT 表示已为此技术申请专利。35、Google收购九家机器人公司Google 大家认知的是一家搜寻引擎公司 , 提供地图、社交媒体、Gmail、Android 系统服务 , 靠的是广告来赚大钱 . 不过 Google 跟其他大企业不同 , 他有着很多古怪又看似不切实际的研究计划 , 因为这些部门似乎无法为 Google 提供实际的收入来源 . 大家已知的古怪究竟有 Google Glass、无人驾驶汽车、太阳能飞机、智能隐形眼镜 等 , 这些古怪的研究都是来自 Google X Lab (Google X 实验室) . 除了以上公开的研究项目 , 其实 Google 还有大量未浮出水面的 . 在过去一年内 , Google 总共收购了九家机器人公司 , 当中还有一家是曾开发过美国军事机器人-Bigdog .这次的机器人研发计划是由 Android 之父 Andy Rubin 所负责 , 看来 Rubin 是走不出“Android”(机器人)的了 .在这九家收购的公司中所谓各有所长 , Boston Dynamics 公司曾经开发出军事机器人 Bigdog , 应用于战场上运送弹药及食物等 . Holomni 就是研究加速器的 , 通过汽车用的加速器应用于机器人身上 . Industrial Perception 公司主要是研究机器人的感知系统 , 其公司最新的 3D Vision Systems (3D 视觉系统) , 让机器人可以分辨出物形状了解障碍 . Meka 公司的智能机器人系统能做出跟人眼相近的系统 . Redwood Robotics 就是以研究生产廉价的机械臂为主 . Schaft 是家日本公司 , 在参加机器人挑战赛中以翻过 5尺高的墙而获胜 , 外界认为 Schaft 的机器人比起其他参赛机器人强上十倍以上 .36、TrueNorth:IBM的百万神经元类人脑芯片邮票大小、重量只有几克,但却集成了 54 亿个硅晶体管,内置了 4096 个内核,100 万个“神经元”、2.56 亿个“突触”,能力相当于一台超级计算机,功耗却只有 65 毫瓦。这就是 IBM 公布的最新仿人脑芯片:TrueNorth。因为自 2008 年以来,美国国防部研究机构 DARPA 给了 IBM 5300 万美元。TrueNorth 是 IBM 参与 DARPA 的研究项目 SyNapse 的最新成果。SyNapse 全称是 Systems of Neuromorphic Adaptive Plastic Scalable Electronics(自适应可塑可伸缩电子神经系统,而 SyNapse 正好是突触的意思),其终极目标是开发出打破冯•诺依曼体系的硬件。37、Baxter 诞生,颠覆对工业机器人的认知Baxter工业机器人由Rethink Robotics公司研发,这是一款与传统工业机器人不同的创新人机互动机器人,而且其成本远低于工业机器人,具有无可比拟的适应性和安全性。传统工业机器人的手臂由马达直接驱动,而Baxter手臂的驱动是由马达带动弹簧进行运动,当手臂碰到其他物体的时候,机器人内部的系统可以检测到可能已经“打到人”了,能停下来,比不能停下来的传统工业机器人更安全。每台Baxter售价仅2.2万美元,价格上与传统工业机器人不在一个数量级上。Baxter更智能,它不需要专门的编程人员和编程系统,只需要工人带动它的手臂进行运动,就可以完成一次简单编程,并用于工业生产,这就是我们经常在广告中看到的“手把手教学”。根据创始人的描述,Baxter并不会对工厂中的工人构成威胁,因为工人可以完成比机器人更优质、更精细的工作,Baxter则在工厂中负责做重复性的工作,工人负责做擅长的工作,机器人与工人同步协作,为工业生产助力。38、DJI 无人机,机器人革命中崛起的中国力量DJI 是一家深圳本土的无人飞行器控制系统和无人机制造商,这家公司为数不多的一次在国内媒体上露面还是因为 2013 年底给员工发了 10 辆奔驰作为年终奖的新闻,不过,比起与其知名度并不相称的财大气粗,很少有人知道在硅谷科技精英和风险投资家眼中,DJI 已经是少有的能够被拿来与苹果比较的中国公司。这家被硅谷认为能与苹果比较的中国无人机公司,其3年内80倍成长的秘密究竟是什么?根据研究机构 Frost & Sullivan 的数据,在全球小型无人飞行载具市场中,该公司控制了惊人的、超过一半的份额;《时代》杂志曾将 DJI 研发的产品评为 2013 年度北美地区最值得拥有的高科技产品;而无人机领域的潜在竞争对手、《连线》前主编、全球创客运动的旗帜人物克里斯·安德森在谈起这家公司时还是不无敬意地将其比作无人机领域的苹果。39、WATSON机器人,蓝色巨人的再次涅槃沃森是能够使用自然语言来回答问题的人工智能系统,[2]由IBM公司的首席研究员David Ferrucci所领导的DeepQA计划小组开发并以该公司创始人托马斯·J·沃森的名字命名。2011年,沃森参加综艺节目危险边缘来测试它的能力,这是该节目有史以来第一次人与机器对决。2月14日至16日广播的3集节目中,沃森在前两轮中与对手打平,而在最后一集里,沃森打败了最高奖金得主布拉德·鲁特尔和连胜纪录保持者肯·詹宁斯。Watson超级计算机将成为今后企业发展的关键工具,助力于分析非结构化数据,从而做出更优的商业决策。企业内容管理市场开发及策略部主管Craig Rhinehart表明Watson的设计并非为了取代人们的作用,而是在决策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可以和雇员以另外方式沟通。IBM目前侧重该产品在医疗领域的诊疗辅助作用。Watson也可以用于金融和消费者服务等数据量较大的行业。有报告显示该系统可以用于电话营销,不过Rhinehart并未就此表态。毫无疑问,Watson的能力吸引了很多IBM消费者,目前大家关注的就是其价格。IBM将同一些组织合作创建“工作优化系统 ”以满足个人用户的需求,会提供很多设置模型。IBM在Jeopardy上使用的系统拥有15TB的RAM和3000个处理器,但这并非所有的企业需要的,也不是都能承受的。Rhinehart解释道,“我们使用了高能耗的配置因为Watson需要达到极快的反应时间,并在一分钟内做出回答。”目前其定价还不清楚。40、绝对的机器人美女,类人机器人Geminoid F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评选出了历史上最性感、最逼真的人形机器人,日本大阪大学教授石黑浩(Hiroshi Ishiguro)打造的美女机器人Geminoid F排名榜首,Aiko和Kaito位列第二和第三名。在人形机器人开发方面,日本大阪大学教授石黑浩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专家之一。在推出革命性Repliee Q1机器人五年以后,石黑浩又揭开了新一代美女机器人Geminoid F的神秘面纱。Geminoid F的神态和外形与真人模特极为相似,正因为如此,石黑浩才认为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它们将在几年内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41、太空漫步,KIROBO机器人萌死你太空机器人KIROBO高约34公分,重量约1千克,由东京大学与丰田汽车公司等共同研制,外形设计灵感来源于日本著名漫画家手冢治虫笔下的经典动画人物“铁臂阿童木”。Kirobo具有面部识别功能,并可与人类对话,用于在太空中陪伴宇航员。名字源于Kibo(在日语里意为希望)和robot(机器人),它将与一名日本宇航员一起进入太空。它在记者会上表示,自己的太空之旅“看起来可能是一小步,但对机器人来说是迈出了一大步”。42、Musk的人工智能恶魔论伊隆·马斯克近日在公开场合表示,人类发展人工智能的过程是在召唤恶魔。人类总觉得能控制的恶魔,但根本不是这样。他警告说人工智能可能比禽流感可怕得多。这并非他临时起意,近日他已反复在多个场合表达对人工智能的担忧,在Twitter上他则表示“人工智能可能比核武器更加危险”,未来人工智能可能会毁灭人类。讽刺的是,Elon Musk在今年还投资了人工智能公司Vicarious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更加关注这项技术——实际上是更加担忧这项技术。值得注意的是,Elon Musk的Tesla汽车和SpaceX目前并没有用到人工智能技术,因为它们完全需要人来操控,而不是像Google无人驾驶汽车一样,脱离人自成体系。伊隆·马斯克认为防范人工智能召唤出恶魔,政府监管可能是一个好主意。“人工智能就是我们生存的最大威胁。我越来越倾向于事情要有一定的监管,在国家和国际层面确保我们不会做一些很愚蠢的事情。”43、RoboEarth and RobBrain,让机器人思考起来欧洲科学家启动了RoboEarth(机器人地球)计划,试图让机器人共享信息并存储它们的发现。这意味着机器人很快将拥有自己的互联网和维基百科。届时,当机器人执行任务时,它们能下载数据,并寻求其他机器人的帮助,更快地在新环境下工作。执行该计划的研究人员希望,该研究能通过给机器人装备人类创造出来的、不断丰富的知识库,让机器人更快地为人类服务。

118 评论(14)

活性炭1986

索尼KOOV激发孩子们对编程的兴趣,可以让孩子学会编程。

如果单单从外观上看,其有点类似乐高积木,但里面还暗藏乾坤。索尼KOOV由拼插模块、电子元件、支持Windows、MacOS以及iPad的专属索尼KOOV应用程序组成。套件的主体结构由拼搭模块、核心主板和传动类电机(直流电机和伺服电机)组成,为了更好的表现声光感元素,套件中还搭配了 LED、蜂鸣器、传感器(光敏、红外线、加速度、按钮开关)以及其他拼搭用的附属零件。通过模块和电子元件的立体拼搭组合,可以制作出多种多样的"机器人"。与传统编程教育不同,索尼KOOV最大的特点在于让整个编程过程变为了可见、可触摸、甚至可直观地观察机器人的运行动作,从而使编程过程具有更加易于理解,由此也更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除了可锻炼孩子们的动手拼插能力外,还采用了易于理解的"可视化编程",通过将程序传送至机器人,在重复试错与观察机器人反应的变化中,学会如何赋予机器人想要的动作。在索尼KOOV应用程序里,有"创意工坊"、"机器人乐园"、"进阶教室"和"我的作品集"这几个板块。其中,"进阶教室"相当于索尼KOOV的线上课堂,这里有编程入门和拼搭入门的课程学习,各六个单元内容,据悉后期将上线更多教程类资源。

144 评论(12)

*指尖的淚

考研关键是坚持 我写了一篇复习方法希望有帮助 我考了两年,第一年考的本专业应用化学,因为色弱直接被刷。第二年经朋友介绍知道了贸大,从此踏上了贸大考研之路。作为一名跨专业的考生,我最担心的是专业课,本想毕业之前好好的看一遍,可是因为毕业事情太多一位如愿。毕业之后,我本想在职考研,但后来我发现自己的想法太天真了,于是辞职变在职为专职。8月底正式踏上了考研之路,虽然还是在自己的学校但是人已经变了。旁边没有了熟悉的面孔,幸好自己后来认识了一位学金融的同学,要不连饭也吃不上了,真的十分感谢她。后来渐渐的又认识了很多她的同学。这些都无意中给我跨专业考研带来了莫大的帮助。呵呵,有点啰嗦了,下面介绍一下自己的各科的复习方法。1、英语,我的英语一直不算好。今年考了60分,去年英语考了61分。今年最失败的就是英语不升反降了1分 ,我始终认为真题是最好的辅导资料,正是因为这个去年我只看了真题。今年加强了一下作文和阅读的联系,作文自己背了很多模板可是最后发现写作时用处不是很大,特别是大作文,主要还是看平时的水平,突击的效果不是很好。小作文可以一种类型背一个模板,考试的时候直接用,呵呵,我两年的小作**背到了。阅读我主要联系了速度,用的石崇镇的220篇。感觉他的阅读和考研真题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老石的文章有很多生词,以生词多为著称而考研注重文中的理解,特别是长短句。所以我说你只要把真题弄好了英语就行了。2、政治,我一直没有找到政治的复习方法,所以两年都考了65分。政治的经验大家可以不看 ,我在考研论坛上下载了任汝芬团队强化班的mp3讲课,听着他们看了几遍序列一,又买了一本序列二好像至今没有做完 。序列三还是很不错的,有事实和,每门课程的知识树,只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序列四是模拟题去年压得不错,今年我给予了很大的期望可是今年的押题 ,政治还是要好好看的看好序列一就行了。3数学三,因为自己是理工科出生数学一直是我的强项,今年考了136分。数学我想向大家推荐一本书李永乐的400题,此书我做了7、8遍,总感觉很多考研题目在此书上似曾相识。当时我是先在本子上做的,把不会的先空出来,看着时间做。前两遍做得相当受打击,做过5遍之后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不会的了。此时,在根据自己对这些题目的理解把考试的知识点在答案上标出来,一可以看出你对此题目的理解深度,二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做完此书,在看真题你会有另一番滋味 。4、专业课,因为是跨专业的所以我对专业课付出了很多努力,当时也在网上看了很多经验,谢谢前辈门了。可是专业课一定要找出自己的复习方法不要盲目的跟随别人,别人说怎么怎么你就必须怎么怎么。我当时就犯了错误,一位专业课必须做笔记的当时每个人不一样,我当时没有自己做笔记而是抄了一份别人的笔记,呵呵效果可想而知。抄完之后从没有看过,毕竟不是自己的看了不是很适合自己。专业课的重点是课本和真题。课本还是从高鸿业的开始比较合适,因为高鸿业的还是重点突出,很适合考试。当时我每晚必拿出5小时看专业课,每天大约50页所以看的还是相当快的,第一遍感觉看的还可以,可是当看过几遍后才发现经济学是如此的高深 现在再看那本书还能发现很多新的知识。所以我认为专业课书特别是老外的一定要有计划得看,不然会越看越郁闷,因为战线越长越不利于整体把握。专业课最主要的还是整体把握形成体系,我觉得专业课看的遍数多了体系也就自然形成了。而且是越看越快,效果也就越好。专业课另一个比较重要的资料就是真题。每年的真题都有重复考得,特别是名词解释,像机会成本,自然失业率的考了很多年,所以大家一定要总结真题,好好的分类看看,肯定收获不少哦

269 评论(13)

我喜欢DHC

科研论文摘要的写作技巧

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对一篇完整的论文都要求写随文摘要。

1摘要的主要功能:

1.1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现代科技文献信息浩如烟海,读者检索到论文题名后是否会阅读全文,主要就是通过阅读摘要来判断;所以,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和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介绍给读者的任务。

1.2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从而避免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网的迅猛发展,网上查询、检索和下载专业数据已成为当前科技信息情报检索的重要手段,网上各类全文数据库、文摘数据库,越来越显示出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水平和发展趋势.同时论文摘要的索引是读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所以论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

2摘要的分类

按摘要的不同功能来划分,大致有如下3种类型

2.1报道性摘要

报道性摘要是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摘要,相当于简介.报道性摘要一般用来反映科技论文的目的、方法及主要结果与结论,在有限的字数内向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定性或定量的信息,充分反映该研究的创新之处.科技论文如果没有创新内容,如果没有经得起检验的与众不同的方法或结论,是不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所以建议学术性期刊(或论文集)多选用报道性摘要,用比其他类摘要字数稍多的篇幅,向读者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以"摘录要点"的形式报道出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比较完整的定量及定性的信息.篇幅以300字左右为宜.

2.2指示性摘要

指示性摘要是指明一次文献的论题及取得的成果的性质和水平的摘要,其目的是使读者对该研究的主要内容(即作者做了什么工作)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创新内容较少的论文,其摘要可写成指示性摘要,一般适用于学术性期刊的简报、问题讨论等栏目以及技术性期刊等只概括地介绍论文的论题,使读者对论文的主要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篇幅以100字左右为宜.

2.3报道-指示性摘要

报道-指示性摘要是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论文中价值最高的那部分内容,其余部分则以指示性摘要形式表达.篇幅以100~200字为宜.

以上3种摘要分类形式都可供作者选用.一般地说,向学术性期刊投稿,应选用报道性摘要形式;只有创新内容较少的论文,其摘要可写成报道-指示性或指示性摘要.论文发表的最终目的是要被人利用.如果摘要写得不好,在当今信息激增的时代论文进入文摘杂志、检索数据库,被人阅读、引用的机会就会少得多,甚至丧失.一篇论文价值很高,创新内容很多,若写成指示性摘要,可能就会失去较多的读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作者摘要写得过简,编辑在退修时应提醒其修改.

3摘要的写作注意事项

3.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3.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

3.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3.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3.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3.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3.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3.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目前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4英文摘要

这里要讨论的主要是中文科技论文所附的英文摘要,其内容包含题名、摘要及关键词.gb7713-87规定,为了国际交流,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应附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原则上讲,以上中文摘要编写的注意事项都适用于英文摘要,但英语有其自己的表达方式、语言习惯,在撰写英文摘要时应特别注意.

4.1英文题名

1)题名的结构.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nounphrase)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1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例如:thefrequentbryophytesinthemountainhelanshan(贺兰山习见苔藓植物);thermodynamiccharacteristicsofwaterabsorptionofheattreatedwood(热处理木材的水分吸着热力学特性).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题名一般不应是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况且陈述句不够精练和醒目,重点也不易突出.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可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例如:can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berealizedwithoutpetroleum?(农业机械化能离开石油吗?).

2)题名的字数.题名不应过长.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例如,美国医学会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杂志jnat cancerinst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英国数学会要求题名不超过12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总的原则是,题名应确切、简练、醒目,在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内容的前提下,题名词数越少越好.

3)中英文题名的一致性.同一篇论文,其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例如:工业湿蒸汽的直接热量计算,thedirectmeasurementofheattransmittedwetsteam.英文题名的直译中译文是"由湿蒸汽所传热量的直接计量",与中文题名相比较,二者用词虽有差别,但内容上是一致的.

4)题名中的冠词.在早年,科技论文题名中的冠词用得较多,近些年有简化的趋势,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可不用.例如:theeffectofgroundwaterqualityonthewheatyieldandquality.其中两处的冠词the均可不用.

5)题名中的大小写.题名字母的大小写有以下3种格式.全部字母大写.例如:optimaldispositionofrollerchaindrive每个词的首字母大写,但3个或4个字母以下的冠词、连词、介词全部小写.例如:thedeformationandstrengthofconcretedamswithdefects

题名第1个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均小写.例如:topographicinversionofintervalvelocities.目前b.格式用得最多,而c.格式的使用有增多的趋势.

6)题名中的缩略词语.已得到整个科技界或本行业科技人员公认的缩略词语,才可用于题名中,否则不要轻易使用.

4.2作者与作者单位的英译

1)作者.中国人名按汉语拼音拼写;其他非英语国家人名按作者自己提供的罗马字母拼法拼写.

2)单位.单位名称要写全(由小到大),并附地址和邮政编码,确保联系方便.前段时间一些单位机构英译纷纷采取缩写,外人不知所云,结果造成混乱.fao,who,mit尽人皆知,而bfu是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恐怕只有"圈内"人知.另外,单位英译一定要采用本单位统一的译法(即本单位标准译法),切不可另起炉灶.

4.3英文摘要

1)英文摘要的时态.英文摘要时态的运用也以简练为佳,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和其他复合时态基本不用.

一般现在时.用于说明研究目的、叙述研究内容、描述结果、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或讨论等.分别举例如下:thisstudy(investigation)is(conducted,undertaken)to…

theanatomyofsecondaryxylem(次生木质部)instemofdavidiainvolucrate(珙桐)and

camptothecaacuminata(喜树)iscompared.

theresultshows(reveals)…,itisfoundthat…theconclusionsare…theauthorsuggests….涉及到公认事实、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等,当然也要用一般现在时.

一般过去时.用于叙述过去某一时刻(时段)的发现、某一研究过程(实验、观察、调查、医疗等过程).例如:theheatpulsetechniquewasappliedtostudythestemstaflow(树干液流)oftwomaindeciduousbroadleavedtreespeciesinjulyandaugust,1996.

需要指出的是,用一般过去时描述的发现、现象,往往是尚不能确认为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的,而只是当时如何如何;所描述的研究过程也明显带有过去时间的痕迹.

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完成时少用,但不是不用.现在完成时把过去发生的或过去已完成的事情与现在联系起来,而过去完成时可用来表示过去某一时间以前已经完成的事情,或在一个过去事情完成之前就已完成的另一过去行为.例如:concretehasbeenstudied

formanyyears.manhasnotyetlearnedtostorethesolarenergy.

2)英文摘要的语态.采用何种语态,既要考虑摘要的特点,又要满足表达的需要.一篇摘要很短,尽量不要随便混用,更不要在一个句子里混用.

主动语态.现在主张摘要中谓语动词尽量采用主动语态的越来越多,因其有助于文字清晰、简洁及表达有力.theauthorsystematicallyintroducesthehistoryanddevelopmentofthetissuecultureofpoplar比thehistoryanddevelopmentofthetissuecultureofpoplarareintroducedsystematically语感要强.必要时,theauthorsystematically都可以去掉,而直接以introduces开头.

被动语态.以前强调多用被动语态,理由是科技论文主要是说明事实经过,至于那件事是谁做的,无须一一证明.事实上,在指示性摘要中,为强调动作承受者,还是采用被动语态为好.即使在报道性摘要中,有些情况下被动者无关紧要,也必须用强调的事物做主语.例如:inthiscase,agreateraccuracyinmeasuringdistancemightbeobtained.

3)英文摘要的人称.原来摘要的首句多用第三人称thispaper…等开头,现在倾向于采用更简洁的被动语态或原形动词开头.例如:todescribe…,tostudy…,toinvestigate…,toassess…,todetermine…,thetorrentclassificationmodelandthehazardzonemappingmodelaredevelopedbasedonthe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行文时最好不用第一人称,以方便文摘刊物的编辑刊用.

4)注意事项.应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

冠词.主要是定冠词the易被漏用.the用于表示整个群体、分类、时间、地名以外的独一无二的事物、形容词最高级等较易掌握,用于特指时常被漏用.这里有个原则,即当我们用the时,听者或读者已经确知我们所指的是什么.例如:theauthordesignedanewmachine.themachineisoperatedwithsolarenergy.由于现在缩略语越来越多,要注意区分a和an,如anxray.

数词.避免用阿拉伯数字作首词,如:threehundreddendrolimustabulaeformislarvaearecollected…中的threehundred不要写成300.

单复数.一些名词单复数形式不易辨认,从而造成谓语形式出错.

尽量使用短句.因为,长句容易造成语义不清;但要避免单调和重复.科技期刊涉及专业多,英文更是不易掌握,各行各业甚至表达方式、遣词造句都有区别.如果有机会,要多与英语国家同行接触,多请他们改一些国人所撰写的摘要或论文,积累经验,摸索规律.如果缺少这样的机会,多看英文文献,也会有助于我们英文写作及水平的提高.

5《ei》对英文摘要的基本要求

5.1英文摘要的完整性

目前,大多数作者在写英文摘要时,都是把论文前面的中文摘要(一般都写得很简单)翻译成英文.这种做法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由于论文是用中文写作的,中文读者在看了中文摘要后,不详之处还可以从论文全文中获得全面、详细的信息,但由于英文读者(如《ei》的编辑)一般看不懂中文,英文摘要成了他唯一的信息源.因此,这里要特别提出并强调英文摘要的完整性,即英文摘要所提供的信息必须是完整的.这样,即使读者看不懂中文,只需要通过英文摘要就能对论文的主要目的,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过程,及主要的结果、结论和文章的创新、独到之处,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注重定量分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点也应该体现在英文摘要的写作中.因此,在写作英文摘要时,要避免过于笼统的、空洞无物的一般论述和结论.要尽量利用文章中的最具体的语言来阐述你的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这样既可以给读者一个清晰的思路,又可以使你的论述言之有物、有根有据,使读者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文摘要就不必强调完整性.事实上,在将中文摘要单独上网发布或文章被收入中文文摘期刊时,中文摘要所提供的信息也必须具有完整性.另外,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存在很大的差别,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都有些过分强调知识分子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因此我国学者在写作论文时,一般不注重(或不敢)突出表现自己所做的贡献.这一点与西方的传统恰恰相反.西方的学者在写论文时总是很明确地突出自己的贡献,突出自己的创新、独到之处.西方的读者在阅读论文时也总是特别关注论文有什么创新独到之处,否则就认为论文是不值得读的.由于中、英文摘要的读者对象不同,鉴于上述两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论文中的中、英文摘要不必强求一致.

5.2《ei》对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

目前,由作者写作的英文摘要,绝大多数都比较粗糙,离参与国际交流的要求相距甚远,需要进行大的修改,有时甚至是重写.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英文写作水平有限;另一方面也由于大多数作者对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和国际惯例不甚了解.下面就根据《ei》对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谈谈如何写好科技论文的英文摘要.《ei》中国信息部要求信息性文摘(informationabstract)应该用简洁、明确的语言(一般不超过150words)将论文的"目的(purposes)",主要的研究"过程(procedures)"及所采用的"方法(methods)",由此得到的主要"结果(results)"和得出的重要"结论(conclusions)"表达清楚.如有可能,还应尽量提一句论文结果和结论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情况.也就是说,要写好英文摘要,作者必须回答好以下几个问题:

1)本文的目的或要解决的问题(whatiwanttodo?)

2)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过程(howididit?)

3)主要结果及结论(whatresultsdidigetandwhatconclusionscanidraw)

4)本文的创新、独到之处(whatisnewandoriginalinthispaper?)

5.3英文摘要各部分的写作

根据《ei》对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英文摘要的写作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格式,但一般来说,英文摘要是对原始文献不加诠释或评论的准确而简短的概括,并要求它能反映原始文献的主要信息.

5.3.1目的(whatiwanttodo?)

目的.主要说明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或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一篇好的英文摘要,一开头就应该把作者本文的目的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非常明确地交待清楚.必要时,可利用论文中所列的最新文献,简要介绍前人的工作,但这种介绍一定要极其简练.在这方面,《ei》提出了两点具体要求:

1)eliminateorminimizebackgroundinformation(不谈或尽量少谈背景信息).

2)avoidrepeatingthetitleorpartofthetitleinthefirstsentenceoftheabstract(避免在摘要的第一句话重复使用题目或题目的一部分).

5.3.2过程与方法(howididit?)

主要说明作者主要工作过程及所用的方法,也应包括众多的边界条件,使用的主要设备和仪器.在英文摘要中,过程与方法的阐述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开头交待了要解决的问题(whatiwanttodo)之后,接着要回答的自然就是如何解决问题(howididit),而且,最后的结果和结论也往往与研究过程及方法是密切相关的.大多数作者在阐述过程与方法时,最常见的问题是泛泛而谈、空洞无物,只有定性的描述,使读者很难清楚地了解论文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因此,在说明过程与方法时,应结合(指向)论文中的公式、实验框图等来进行阐述,这样可以既给读者一个清晰的思路,又给那些看不懂中文(但却可以看懂公式、图、表等)的英文读者以一种可信的感觉.

5.3.3结果和结论(whatresultsdidigetandwhatconclusionscanidraw?)

结果和结论部分代表着文章的主要成就和贡献,论文有没有价值,值不值得读者阅读,主要取决于你所获得的结果和所得出的结论.因此,在写作结果和结论部分时,一般都要尽量结合实验结果或仿真结果的图、表、曲线等来加以说明,使结论部分言之有物,有根有据;同时,对那些看不懂中文的英文读者来说,通过这些图表,结合英文摘要的说明就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论文的结果和结论.也只有这样,论文的结论才有说服力.如有可能,在结尾部分还可以将论文的结果和他人最新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以突出论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独到之处(回答whatisnewandoriginalinthispaper).

5.3.4如何提高英文摘要的文字效能

《ei》很看重英文摘要的文字效能.为了提高文字效能,应尽量删去所有多余的字、句.在这方面,《ei》提出了两个原则:

1)limittheabstracttonewinformation(摘要中只谈新的信息).

2)triveforbrevity(尽量使摘要简洁).就目前来看,由于大多数作者在英文写作方面都比较欠缺,因此,由作者所写的英文摘要离《ei》的要求相距甚远.有的作者写出很长的英文摘要,但文字效能很低,多余的字、句很多;有的作者写的英文摘要很短,但也存在多余的字句.总而言之,就是文字的信息含量少.因此,《ei》中国信息部还对英文摘要的写作提出了以下几点具体要求.

5.3.5关于英文摘要的句法

关于英文摘要的句法,《ei》提出了以下3个一般原则:

1)尽量用短句(useshortsentences).

2)描述作者的工作一般用过去时态(因为工作是在过去做的),但在陈述由这些工作所得出的结论时,应该用现在时态.

3)一般都应使用动词的主动语态,如:写成aexceedsb比写成bisexceededbya更好.

277 评论(12)

sojisubyun

现在 我 们国 家只 有一些制作 机器人为 目 的课 程 , 相 对来 说比较枯 燥 , 也很 难 激 发 孩子的 兴 趣, 而 K O OV可 编 程 教育 机器 人 套件 是 让孩 子 们 通 过 制作机器人 达 到学习编程的 目 的 , 更加重视 模 块拼 搭 简 单 快速 、重 复 试错的探 索 理解, , 能 够让 孩 子 们 自 主 玩耍,激 发 孩 子们 的兴 趣 与 探 索 精 神 ,我 觉得 这 套 可编程教育 机 器人套 件 挺 好 的,听说 2 4 日 就上市 开售 了 , 打 算给我家 孩 子 买 一 套 。

279 评论(10)

代号为喵

可以让孩子学会编程,但更推荐童程童美,该机构口碑值得信任,师资力量雄厚,性价比高,受到了广大家长和孩子的好评。

2018年童程童美推出“童程在线”学习平台,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 OMO教育模式,线下现场互动教学,同时搭建国际国内挑战活动平台。线上开设小班直播课,真人老师互动教学,激发孩子兴趣,培养孩子主动创造能力,构建孩子面向未来的科技素养。目前童程童美的在读学员数为13万多名。

童程童美针对6—18岁青少儿提供线上小班直播授课。课程覆盖Scratch图形界面编程、Python人工智能编程、NOI系列课程三大课程体系。依托故事化、可视化、游戏化的学习方式,采用自主研发的云平台编程环境,让学生在云端操作即可运行出结果。同时,还可实现老师与学生共享桌面,实时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学少儿编程可以提高孩子逻辑思维、专注力!】

想了解更多关于学习编程的相关内容,推荐咨询童程童美。童程童美专注于中国3-18岁青少儿编程教育,经过多年,研发出针对中国儿童的编程教育体系,在140多所中小学院校开展了编程课程。实行“严选拔、强实力、常培训”的教师管理标准,2000+真人老师,全部全职,坚持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编程素质教育。【童程童美少儿编程体验课,点击可免费报名试听】

172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