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48

幽深的猫巷
首页 > 英语培训 > 海的女儿作者英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qiuqiuFreda

已采纳

After three hundred years, thus shall we float into the kingdom of heaven,” said she. “And we may even get there sooner,” whispered one of her companions. “Unseen we can enter the houses of men, where there are children, and for every day on which we find a good child, who is the joy of his parents and deserves their love, our time of probation is shortened. The child does not know, when we fly through the room, that we smile with joy at his good conduct, for we can count one year less of our three hundred years. But when we see a naughty or a wicked child, we shed tears of sorrow, and for every tear a day is added to our time of trial!”

海的女儿作者英文

260 评论(9)

汀臭崽儿

《海的女儿》简介英文:

In order to pursue the noble and immortal soul of a person, the sea Princess Mermaid abandons the free life of the seabed and the life of 300 years, abandons the beautiful singing voice in the hands of the wicked witch, and endures the great pain caused by turning the fish tail into human leg.

With her love, her heart and her young life, to pursue the soul of the eternal and noble people, and through "good work" to share all the eternal happiness of people. The writer eulogizes the mermaid's pursuit of love, soul and ideal, and shows her good and pure character, strong perseverance and sacrifice spirit.

《海的女儿》简介中文:

该作讲述海公主小人鱼为了追求到一个人的高洁的不死的灵魂,放弃了海底自由自在的生活和300年长寿的生命,把美妙的歌喉丢弃在恶毒的巫婆手里,忍受住把鱼尾变成人腿后所带来的巨大痛苦。

用她的爱、她的心和她年轻的生命,去追求那永生而崇高的人的灵魂,并通过“善良的工作”去分享人的一切永恒的幸福。作家讴歌了小人鱼对爱情、灵魂、理想的追求,表现了她的善良纯洁的品格、坚强的毅力和牺牲精神。

扩展资料:

《海的女儿》创作背景:

一次,安徒生想起自己过去一段失败的爱情经历,想起《亚格涅格》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的遭遇,她在龙宫里度过了多年,后来扔下丈夫龙王和6个幼女,回到了人间。她的几个女儿怎样呢?

安徒生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一个个画面。6个小人鱼由祖母教养,正在成长中,6个小人鱼都那么美丽,而那个最小的是最美丽的。她的皮肤又光又嫩,像玫瑰的花瓣,她的眼睛是蔚蓝色的,像晶莹的湖水。

到15岁时,祖母给她戴上一个百合花编的花环,每一个花瓣都有一颗珍珠,让她把头伸出海面去玩。她看见了好多好多的东西,而最使她高兴的是,海面上的一条船上有一个王子,他长着一对大大的黑眼珠,真是漂亮极了。

突然,起了大风浪,王子乘的那条船被打翻了,他掉到海里,眼看就要淹死了。小人鱼游过去把他救起来。她深深地爱上了王子,为了爱情,她愿意牺牲生命。后来,王子也无所顾虑地接受了她的爱情。安徒生反复思考着这个故事,自己的许多体验都可以写进去。写成一篇童话也挺好,短小精悍,很有韵味。

于是,安徒生写信给伊艾达·伍尔芙,她很欣赏他的构思。童话可以像小说一样描绘森林、河流、海洋、天上、地下的种种侧面和场景。表现现实的、幻想的各种人物的心态和变化,情节可以灵活安排,把写长篇小说的题材写成一篇童话,那韵味一定会很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的女儿 (安徒生著童话)

319 评论(11)

~*诗情画意*~

In the far, deep ocean, there was the castle of Sea King. He had been alone for many years. His mother helped him. She was a wise woman, especially for her care of her grand-daughters. They were six beautiful children, but the youngest was the prettiest of them all. Like her sisters, her feet were a fish’s tail.

212 评论(15)

燕然铭石

安徒生(1805——1875) 附: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父亲是个穷鞋匠,曾志愿服役,抗击拿破仑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即改嫁。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少年时代即对舞台发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失润被解雇。从此开始学习写作,但写的剧本完全不适宜于演出,没有为剧院所采用。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这一年他写了《青年的尝试》一书,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尔特的笔名发表。这个笔名包括了莎士比亚、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发表第一首诗《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于1829年问世。这是一部富于幽默感的游记,颇有德国作家霍夫曼的文风。这部游记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会的初步承认。此后他继续从事戏剧创作。1831年他去德国旅行,归途中写了旅游札记。1833年去意大利,创作了一部诗剧《埃格内特和美人鱼》和一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1835)。小说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译成德文和英文,标志着作者开始享有国际声誉。 他的第一部《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集》包括《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达的花儿》,于1835年春出版。1837年,在这个集子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故事,编成童话集第1卷。第2卷于1842年完成,1847年又写了一部《没有画的画册》。 1840至1857年,安徒生访问了挪威、瑞典、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小亚细亚和非洲,在旅途中写了不少游记,如:《一个诗人的市场》(1842)、《瑞典风光》(1851)、《西班牙纪行》(1863)、《访问葡萄牙》(1866)等。他在德、法等国会见了许多知名的作家和艺术家。1847年在英国结识了狄更斯。 安徒生写过三部自传:1832年写的《小传》(1926)、1847年在德国出版的《正传》和后来写的一部《传记》(1855),他的小说和童话故事也大多带有自传的性质,如《即兴诗人》、《奥·特》(1836)、《不过是个提琴手》(1837)、《两位男爵夫人》(1848)、《活还是不活》(1857)、《幸运的贝儿》(1870)等。他在《柳树下的梦》(1853)、《依卜和小克丽斯玎》(1855)、《她是一个废物》(1853)等作品中,还写了鞋匠、洗衣妇等劳动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时也表现了丹麦的社会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人民性。 1843年,安徒生认识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真挚的情谊成了他创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个人生活上不是称心如意的。他没有结过婚。他晚年最亲密的朋友是亨里克和梅尔彻。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尔彻的宅邸去世。这位童话大师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献给“未来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译成80多种语言。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体现了丹麦文学中的民主传统和现实主义倾向。他的最好的童话脍炙人口,到今天还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人和儿童所传诵。有些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看门人的儿子》等,既真实地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又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幻想。由于作者出身贫寒,对于社会上贫富不均、弱肉强食的现象感受极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挚的笔触热烈歌颂劳动人民,同情不幸的穷人,赞美他们的善良、纯洁等高尚品质;另一方面又愤怒地鞭挞了残暴、贪婪、虚弱、愚蠢的反动统治阶级和剥削者,揭露了教会僧侣的丑行和人们的种种陋习,不遗余力地批判了社会罪恶。《皇帝的新装》辛辣地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和朝臣们阿谀逢迎的丑态;《夜莺》和《豌豆上的公主》嘲笑了贵族的无知和脆弱。有些故事如《白雪皇后》则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理想的看法,即坚信“真善美终将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信念。他在最后一部作品《园丁和主人》中,还着力塑造了一个真正的爱国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始终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安徒生的一些童话故事,特别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显示出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他虽然把满腔同情倾注在穷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摆脱不幸的道路,又以伤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极情绪。他认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导人们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时也进行道德说教,宣扬基督教的博爱思想,提倡容忍与和解的精神。 安徒生的童话同民间文学有着血缘关系,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文学的朴素清新的格调。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数取材于民间故事,后期创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间歌谣和传说。 在体裁和写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样化的,有童话故事,也有短篇小说;有寓言,也有诗歌;既适合于儿童阅读,也适合于成年人鉴赏。他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丑小鸭、红鞋等,已成为欧洲语言中的典故。 在语言风格上,安徒生是一个有高度创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运用丹麦下层人民的日常口语和民间故事的结构形式。语言生动、自然、流畅、优美、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绍到中国,《新青年》1919年1月号就刊载过周作人译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译文。1942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林兰、张近芬合译的《旅伴》。此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开明书店陆续出版了安徒生童话的译本、安徒生传及其作品的评论。译者有郑振铎、茅盾、赵景深、顾均正等。不过解放前的译本都是从英语、日语或其他国家文字转译过来的。解放后,叶君健对安徒生原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直接从丹麦文把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全部译成中文。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5、1958、1978年多次出版了叶君健译的《安徒生童话选集》。

81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