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筱筱筱瞳
很多人都瞎起哄···也不知道谁挑拨的真的很讨厌,韩国的端午本来就跟我国的完全不是同一个节日,某些别有居心的人非要造些噱头不可···而且广大的无知者还层出不穷地追着闹···我认识的韩国人对中国文化都非常的崇拜,而且承认是他们的源头,相比某些没素质的同胞真的让人无语
游客56742389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从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来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阳历节日:1月1日元旦(New Year's Day)3月3日全国爱耳日3月5日青年志愿者服务日3月8日国际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men' Day)3月12日中国植树节(China Arbor Day)4月5日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5月1日国际劳动节(International Labour Day)5月4日中国青年节(Chinese Youth Day)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日(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Army Day)9月10日中国教师节(Teacher's Day)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National Day)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复活节(Easter Monday)(有可能是3月22-4月25日间的任一天)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Mother's Day)5月第三个星期日全国助残日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Father's Day)9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和平日(International Peace Day)9月第三个星期六全国国防教育日9月第四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Deaf)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世界住房日(World Habitat Day)10月的第二个星斯一加拿大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10月第二个星期三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10月第二个星期四世界爱眼日(World Sight Day)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美国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农历节日农历正月初一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the Dragon-Boat Festival)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中国情人节)(Double-Seventh Day)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the Mid-Autumn Festival)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the laba Rice Porridge Festival)农历腊月二十四传统扫房日 比较据传奇色彩的 就是 春节:年兽传说端午:纪念屈原七夕:牛郎织女的传说中秋:嫦娥奔月
Leo不是处女座
In May 2009, China has started to the Dragon 。yanjiang。com。cn。Boat Festival to declare the worl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gram, the project by representative of Hubei Province of China to the United Nations to submit returns, at this time, from Korea Gangneung Danoje Festival "by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declared a" human oral and non - material left estate on behalf of the "four years the. China has launched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Declar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Program of the declaration of the name "Dragon Boat Festival China heritage". Why, many of our nation's good things, good technology and talent, we don't care; until, good thing is admit foreign and works won a prize in a foreign country, talent immigration, we had to admit it?2009年5月,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程序,该项目由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申报表,此时,距离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已经四年了。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遗程序本次申报的遗产名称为“中国端午节”。为什么,有许多我们民族的好东西、好技术、人才,我们不在意;直到,好东西被外国承认了,作品在外国获奖了,人才移民了,我们才不得不承认呢?I
独步幽森
几点感受与启示1.“江陵端午祭”是韩国自己的民俗节庆活动江陵端午祭,虽然与我国的端午节在时间上有相合之处,也可能最早是从我国传播过去的,但从目前其所行的仪式分析,可认为它确实是属于韩国江陵民众的:仪式中所祭祀的对像是他们信仰中的神话人物,祭祀所执礼仪具有明显的江陵地方特色,尤其风物游艺更表达出他们代代相传的文化底蕴。“乱场”现场民众积极参与的热情,也印证了这一活动符合他们的精神心理需求。2.江陵端午祭是在历史发展中按民众的需求不断演变的这种演变,在初生态环节相当缓慢,例如,巫俗性质的祭仪中那些离核心意义较远的娱神仪式就逐渐附加了民众自娱的成分;但主要还是表现在次生态和复生态环, 节——这些环节本身潜含了更多可变的基质。其中最具开放性的,是那些风物游艺类活动。整个祭祀活动之所以能够历久传承,并日益昌盛,与此类游艺不断弘扬创新,从而受到民众喜爱和关注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以此为契机,积极从国内外引入相关的具有新时代特质的文化因素,并在新价值观的认同中促成民众的和谐一致,进而实现传统的自然蜕变与创新。3.政府的有效管理,是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与传承的制度保障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其政府都要以这样那样的方式介入民俗事象的管理。这种管理,由于与政府的权力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又由于权力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便显出有效和负效两个方向。在实践中,政府的有效管理,实际上是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制度保障。这方面,韩国政府为我们提供了成功例证。韩国政府的重视,还表现在官员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具有清醒的认识。本次“江陵端午祭——国际民俗观光节”中,亚细亚民俗学会韩国分会同时召开以“保护非(无形)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江陵地方官员都是祭奠活动中的执事者(各种场合的初献官),但他们还是拨冗亲临研讨会场,并恭候宴请大厅,发表词真意切的讲话,主动与大家沟通。他们大讲多元文化,大讲文化遗产与全球民众共享,大讲热爱生命、热爱和平、热爱民族文化,对于“江陵端午祭”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之事进行慎重而积极的呼吁。市长送给各位代表的礼物,即是制作成光盘的“江陵端午祭”活动的全况。为达到广泛宣传目的,重要宣传用品均备有韩文、日文、英文和中文说明;又在参观体验等场所安排足够的不同语言的支持者,给来宾以热情周到的帮助。考虑、安排之细致,充分体现了政府重视之程度。当今举行端午祭的整个仪式(儒教与巫术)既继承古代政府与民众一体的社会习惯,又在现实中发生巨大变化,传达出领导层与被领导之间信仰共存的地区共同体安宁的形态。4.民众的自主参与是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与传承的主体保障“江陵端午祭”虽然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重视,但它并不是一项官办的活动,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民众之中,它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依然传承于现代人的心里。那些传统的祭祀仪式、风物游艺,至今还是人们现实生活以及精神和信仰的一部分。因此,人们不需要任何命令、要求,都会自觉参加。在这样的祭祀活动中,民众的精神与心理,沟通着神与人、信仰与现实,既令古老的传统融入今日之生活,又使今日之生活汇通古老的传统,从而在古与今的交汇与碰撞中,推动传统自然地传承与衍变,生生不息。相反,一个民俗事象,如果失去了民众的自主参与,失去了精神和信仰的传承,它就一定会走向枯萎,甚至灭亡。5.民俗学者的参与,是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与传承的智力保障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首先有一个正确识别和对待的问题,这就需要专门的学养、知识。在这里,那些富有责任感的学者,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典型的事例,就是“江陵端午祭”的发现和传承过程。20世纪60年代初期,韩国民俗学会前会长、中央大学教授任东权先生,第一个发现并热心关注了这一祭祀活动。后来,他作为民俗学专家向政府提议,受到重视。1967年,政府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第13号,从而使这一活动有了制度的保护,获得传承与创新。现在,韩国每年的传统活动中,都有民俗学者的积极介入。例如,各博物馆所要展示的内容都会充分听取民俗学家的意见。本次会议期间,农业博物馆展厅即是由亚细亚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中央大学金善丰教授和原亚细亚民俗学会秘书长、中央大学金京南教授策划筹办的。“江陵端午祭博物馆”设立世界其它各国“端午节”的展版及实物,也是民俗学者的意见。各个体验场,可资体验的内容,既反映传统,又符合当代人们的心理需要,更是民俗学者智慧的结晶。这种学术的参与,为传统文化保护注入有益的智力支持,促成了积极健康的发展。6.守住传统之“根”,积极发现、开拓新的生长点,是传统有效传承关键凡能延续至今的任何一个传统,必定具有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内容。因此,要使传统有效传承,一要识别与守持其“根”,二要不断发现与开拓新生长点,二者缺一不可。江陵端午祭的成功经验,正在于紧紧抓住了这两项关节点。 江陵端午祭的“根”,是贯注着该地区民众的共同信仰的那些基本的祭祀礼仪。在江陵人的心目中,这项祭祀的灵魂和生命就藏在这些“礼仪”之中。为此,不管环境与时代发生何种变化,他们均虔诚严格地按照原来的程序进行。这种认识与守持,有力地维护和传递着祭祀原始生命力。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又主动从现实吸取滋养,开拓新机,与时俱进。如端午的集市使他们发现“江陵人的共同体礼仪”,加强他们的集体归属感;活动的神圣性给参与者带来投入的自豪感;活动的丰富,全国各地以及国外旅客的加入让江陵市民充满荣誉感。可见他们很善于把所发现的生长点一一打开,为有效嫁接引进相关的内容搭建通途。这样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就转变为生动的现实。这应该是一项很重要的启示。7.一个令人深省的话题面对“荷坪踏桥游戏”由濒临灭亡而走向复苏与发展的事实,韩国民俗学者展开认真地反思。他们认为,值得吸取的教训是:过去许多无形文化消失在无所需求中,如有符合现代需要的无形文化,必须使它们得到复苏和重生,让现代人去体验其真实面貌;探讨文化有否继承的价值固然重要,但不可忽略继承文化的意志——“我们无法强求子孙无条件地接受传统价值和生活,但应该让他们体验过去,并给予(甘心)继承的机会。” 我以为,这样的见解很具警示意义。我们是否也应该认真地想一想:一个民族继承无形文化遗产的“意志”问题?想一想我们有没有剥夺子孙们亲自体验和继承无形文化的权利?想一想我们有没有让那些濒临灭顶而又尚有生机的无形文化“必须使它获得重生”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