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7

小石在青岛
首页 > 英语培训 > 古典修辞学的英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君君如冰

已采纳

修辞的英语是rhetoric。

一、读音

rhetoric的英语读音是[ˈretərɪk]。

二、例句

1、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the reiterative diction is one of rhetoric methods.

叠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修辞手段之一,其主要修辞功能是抒情、叙事、状物、摹声。

2、And rhetoric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kills.

修辞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

3、It has become a new topic for literature and rhetoric studies.

数字化体裁扩大了文学体裁或者修辞体裁的范围,为体裁研究增添了新的课题。

4、Rhetoric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in the linguistic study.

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修辞,而分析文学作品的写作特点,也离不开修辞。

古典修辞学的英文

325 评论(14)

燕yan燕yan

交流与表达研究及修辞学 (speech communication and rhetoric)1. 英美现代修辞学概况本世纪以来,英美现代修辞学在批判地继承希腊古典修辞学的基础上,随着现代语言学、哲学、美学、文艺理论、心理学、生理学等学科的发展迅速崛起,已发展成为包括实践修辞学、论辩修辞学、小说修辞学、语体学、风格学、辞格理论等分支的一门庞大学科。英美现代修辞学的三个主要流派是:(1)古典修辞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亚历山大·德拉蒙特和埃佛雷特·亨特等人,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说服听众接受论题并且付诸行动的各种论证和劝导技巧。古典修辞学是一门关于演讲的艺术,强调演讲效果,以及听众的因素对于演讲的内容与形式的制约作用。(2)新修辞学派。六十年代末被介绍到美国,其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语义学家和文艺理论家艾弗·阿·理查兹,美国文艺理论家和哲学家肯尼斯·柏克,以及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交际艺术教授埃德温·布莱克。新修辞学派的主要贡献在于,他们克服了修辞学偏重于语言使用者的局限,把修辞学研究的角度转移到接收者这方面来,为修辞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3)描写修辞学派。主要指近二三十年来研究英语语体和风格的语言学家。英语语体学的主攻方向是客观的、科学的描绘各类英语的语体特征及其交际功能,风格学着重研究文学语言的特征、作家个人风格等。2. 法国现代修辞学概况:(1)表达修辞学。代表人物是索绪尔的学生巴利。它把语言看成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现象的手段,发掘语言体系中具有修辞价值的表达手段,对语言中意思基本相同,而效果或作用有差别的表达手段进行分析、归类,以建立其同义体系。(2)发生修辞学。实际上就是风格学。它研究语言中独特的表达方式及其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风格评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3)功能修辞学。代表人物有吉罗、邦文尼斯特、巴尔特等。功能修辞学从信息传递原理得到启示,从语言功能(交际功能和信息传递功能)这一角度来进行修辞研究。(4)结构修辞学。代表人物是吉罗、米勒、凯诺和米肖等人。它的主要特点是从语言符号在聚合结构和组合结构中的关系去研究语言符号的修辞价值、修辞效果以及两者的关系并进一步提出风格来源于语言运用对规范的偏离。3. 现代德语修辞学概况(1)功能修辞理论。基本理论是:某个集团中的成员在不同的交际领域中,采用独特的方法使用语言,根据不同的情况历史的确定语言行为方式,从而构成科学技术、行政管理、贸易、司法、日常谈话和文学等领域中的语言使用标准,这就是语体。(2)结构修辞理论。它是根据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从话语角度来解释修辞现象。修辞价值是由语言成分同语境的联系而产生的。修辞最终建筑在偏离规范的基础上。(3)心理解释修辞理论。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克罗齐和德国的浮士莱。它认为文艺作品是作者直觉和个人心境的表现,因此只能把文艺作品解释为每个作者特有的创作成果。它抓住作品的整体加以分析,从心理上对作者个性进行解释。(4)描写语言修辞理论。它从语言内部来描写修辞现象,如押韵形式、句子典型和词汇表达手段等。其理论依据是,风格是整个语言体系内部固有的。修辞的本质在于富有表现力地使用语言体系中不同的语言成分。(5)数理修辞理论。它认为,一篇话语的结构产生于单个语言成分的总和、成分间的相互配合、各成分出现的频率及其分布;可以通过统计来研究语言特征的重现率。语言特征出现的相对频率是风格的标记。

334 评论(15)

木小蹬蹬民

修辞与修辞格 Rhetoric and figures of speech

288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