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饭无范儿
不赞同,中文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身为中国人我们非常骄傲)但尚不是最通用的语言。我们的祖国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开始开始学习英语 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便确定了大学课程中包含英语,2001年颁布了小学英语教育。
中国的基本教育(小学至高中)阶段,特别是中学阶段,外语以英语作为必修课的超过90%。中国自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开始,在全日制普通大学推行英语等级考试,作为对选择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必修课课程的达标要求。
简单性 英语是世界最简单的语言是国际公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语法上,简单有规则,没有什么随意性;标准性 英语的标准性主要表现在口语发声方法上。一是它的歌唱性决定了它的发声方法是有技巧有标准的,不可能是随意性的。
所以英语语言没有方言只有地方口音。从全世界来看,说英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任何语言的人数,10多个国家以英语为母语,45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讲英语。中国是最伟大的国家,不断地创造历史!国家不断进步,人民生活不断完善,但是我认为世界上如今较为先进的外国,他们的科技、人文、经济 、管理机制等我们祖国仍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世界上的知识最多被翻译成英文,这是历史的原因我们无法否认。我真希望我的国家可以将我们语言成为世界通用语言,我们在不断前进!
教育不能倒退,教育不能搞闭关锁国,教育不能不面向世界,教育不能没有有规矩。你学不会英语,就建议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他学不会数学,就建议取消数学的主科地位;我学不会物理,就建议取消物理的主科地位……这成啥了?有人说学生毕业后大都用不上英语,所以中小学就不开英语课了。这更是不值得一驳。
请问学生毕业后有几个人能用得上数理化政史地的?难道都降为副科?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一生都能用得上,可是现实中重视语文学习的人还真的不多。教育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马虎不得。富国强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英语。学习文化知识,学习科学技术没有捷径可走。不学英语是短视行为,是万万不能的。
天使之夜
降低中小学英语教学比重,我表示赞同。
不论是以前的文理分科还是现在的新评分系统,很多人都对英语成绩的比例提出了质疑,认为英语毕竟是一门外语,不应该和汉语等基础学科有同等地位。不仅是学生家长有这样的抱怨,一些教授也认为我们应该保持着高度的文化自信,中国人不应该把英语的地位捧得那么高。英语教育现在可以说是变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这么高的关注度,不难看出大众对其的重视程度。《义务教育课程计划(2022年版)》规定各学科课时比例为外语仅占百分之6到8。 所以说英语占得比重并不是很大。 而且也有人认为学生在步入社会后用到英语的机会很少,这是事实。 然而,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距离已经不成问题,地球正在变为地球村。 无论是业务的发展,还是前路的探索,作为全球使用最频繁的语言还是有它的益处。
实现全面发展进步,离不开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交流。我们要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离不开对国际文化和语言的理解。 因此,英语还是有必要学习的。 降低英语教育的比重,我们也需要正视。 教育是国之大事,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不能操之过急。
降低中小学英语教学比重,体现了文化自信,对于学生个人来说,也降低了学生的课业有负担,降低的家长的教学压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言,英语的作用确实意义不大。
cocoabread
个人认为要移出必修课,即使不移出也要英语在学科中的比重降低。只有半殖民地的国家才会着重学习殖民国的语言,要有民族自信,我们国家不需要把英语变成我们的第二语言。再说现在孩子和家长把英语看的太过重要,外面也是很多的英语辅导报培训班,家长不惜花重金去培养孩子英语成绩,原因就是英语在主课中分数比重较大,再看语文,几乎没有家长让孩子去补习我们的传统文化知识,以前形容人:玉树临风,芝兰玉树,文质彬彬,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现在只会说“帅”。以前遇到美食:佳肴美馔,海错江瑶,齿颊生香,五味俱全……,现在吃到好吃的:一句“绝绝子”代表所有。降低英语比重,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与学习,只有深入了解才能发展创新的更好,否则就是文化的遗失。虽然要学习英语,但是也不用全民学习,不止英语,就和其他语言一样,专业人做专业事,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恋慕耐受不良
“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不是不学,只是降低比重而已”,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有三个思考:第一个,那么多人支持“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是因为全民学英语,但到头来却只对“不到10%的大学毕业生有用”,相当于十分耕耘,却只有一分收获。
这样的结果当然会让人不满意啦。但是反过来说,如果是十分耕耘,八分收获的话,你觉得还会有人“支持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吗?还会有人觉得我们将英语看的那么重是不应该的吗?还会有人觉得英语热度那么高是不对的吗?不会了吧。我们将英语看的那么重,学了那么长时间,当然是希望能有丰厚的回报了。
如果没有,那我为什么要学它?所以说,这个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英语要对学了的人有用!怎么样才能有用?——水平高才能有用!
现在大部分人学了没用,就是因为他们的英语水平太低了!为什么英语水平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个人学习上,另一个就是英语教学上。个人学习我就不说了,孩子们的努力大家都清楚。重点就在于我们的英语教学上,我们现在的英语教学有问题,有大大的问题,大家其实都清楚。我们的英语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必须改革。
我们将英语看得太重,地位抬得太高,以至于有很多其他学科成绩很优秀的学生,却因为英语成绩太差而被阻碍。你们肯定遇到过这样的同学,或者你就是:各科成绩都很好,甚至很优秀,但除了英语,英语成绩就是差。有人可能会说:这肯定是英语学得不努力。
但大家仔细想想,这可能吗?如果他学习不努力,那为什么其他各科成绩都很好?原因基本上只有一个:就是没有语言天赋。确实有这样的同学,没有语言天赋,英语也学得非常努力,但就是成绩很差。
这样的结果就是:高考的时候,就算其他各科成绩都很好,但因为英语成绩太差,而考不到自己理想的学校。你能说这样的学生成为不了未来的人才吗?就因为他的英语成绩太差?
可能又有人要说了:许多专业领域的前沿资讯和研究、论文文献都是英文,英语你都不会,你怎么能学得更好?英语的重要性我当然不会否认,如果你想往上走,做学术研究、出国、求职高薪工作等等,英语当然是必需的。但问题是:你这是在攀登高峰的时候,英语是必需的。而高考,仅仅是爬个半山腰啊!
英语应该是攀登高峰、走向专业领域的门槛,但不应该是获得深造机会的门槛。学会英语,我的生活、我的工作可以过得更好;而英语不行,我的生活、我的工作同样可以过得很好,虽然不会更好。但你不能因为我英语不行而变得更差啊!这才是我们心中“真正的英语”,才是英语该有的作用。
英语学习是有必要的,但是没必要占用那么长的时间。”“改革英语教学方法,不再以考高分为唯一目的,而是以口语对话、生活运用为主。”“增加或者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比如琴棋书画,让孩子们在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候,去接触到我们的中国文化,从小就增加我们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annking168
我非常不赞成在小学、初中、高中取消英语学科。英语学科打开的是我们的国际视野,培养的是我们不一样的思维。在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中,他们老师说,在四年级一开始,他们会再选择一门外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或俄语)去学习。一位芬兰女孩11岁就会五门语言:芬兰语、英语、土耳其语、俄语、法语。芬兰作为世界公认的教育强国,教学目标中他们也非常重视语言。为什么在中国我们学习英语就要不断遭到质疑?如果说是为了增加文化自信,但是文化自信不是文化骄傲,也不是自闭,国际通用的文化都没有学会,又怎么能将中国文化从中国走向世界?
英语学习不需要占用大量时间。评论中提出因为英语学习占用了学习其他学科的时间,所以英语教学比重应该降低。英语学习无非是听说读写,就和小时候学习说话一样,听多了就会说,看多了就会写。走路上时听听英语听力,课间看看英语读物,这是最高效的英语学习的方法,如果说,英语占用了大量时间,就是学习英语方法不那么恰当,或者语言方面不那么敏感,这并不是要取消英语学科或者降低比重的理由。
再者,若长大后要有更大的发展,读文献、发期刊无时无刻都需要运用到英语,从时间成本和孩子语言敏感期来说,是否从小学习更为合适?
我想说,无论之后专家是否会取消英语这门学科,是否会降低英语教学比重,英语都有着他不可替代的位置,除非世界的通用语言不再是英语变成了汉语。 还有如果有一天,当人们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就是为了考高分、考好学校,只学习那些占比大的学科。
我认为这是教育的失败,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活,孩子的未来从来不是一个样子,如何帮助孩子在狭窄的道路中发现更广阔的人生世界,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实践。
密云汉子
取消英语主科地位预计2022年9月份实行。
新课标调整方案,预计将于今年九月份开始实行,秋季学期开学后,1至9年级中小学生的课程安排将迎来新的整改,大家发愁的英语课安排可能会缩减,不过这既是好消息,也不全是好事,要看学生怎么利用。
建议取消英语的原因
1、学生学习压力太大:学生们都了解英语的学习是比较有难度的,本身学生的学习压力就很大,还要多抽出时间来学英语,家长认为很耽误学生们的休息时间。最重要的是有些家长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还会给学生报补习班,学费也是不便宜的,但这学费并非是所有家长都能够承受的。
2、觉得学英语没有用:有一些家长认为学生学习英语并没有多大用处,因为将来并没有把孩子送去留学的打算,就算英语学得好也用不上。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