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陆小晶
红外线(Infrared,简称IR)又俗称红色光芒,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在760奈米(nm)至1毫米(mm)之间,是波长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对应频率约是在430 THz到300 GHz的范围内。室温下物体所发出的热辐射多都在此波段。红外线是在1800年由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发现,他发现有一种频率低于红色光的辐射,虽然用肉眼看不见,但仍能使被照射物体表面的温度上升。太阳的能量中约有超过一半的能量是以红外线的方式进入地球,地球吸收及发射红外线辐射的平衡对其气候有关键性的影响。当分子改变其旋转或振动的运动方式时,就会吸收或发射红外线。由红外线的能量可以找出分子的振动模态及其偶极矩的变化,因此在研究分子对称性及其能态时,红外线是理想的频率范围。红外线光谱学研究在红外线范围内的光子吸收及发射。
吃兔吃土
什么是红外线?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又称为红外热辐射。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可见光线,波长为0.75-1000μm。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即近红外线,波长为0.75-1.50μ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1.50-6.0μ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6.0-l000μm 之间。
挪威森林北辰星
红外线是长波。红外线是频率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760nm(纳米)——1mm(毫米)之间。它是频率比红光低的不可见光。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含热能,太阳的热量主要通过红外线传到地球。
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英国科学家赫歇尔于1800年发现,又称为红外热辐射,热作用强。他将太阳光用三棱镜分解开,在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带位置上放置了温度计,试图测量各种颜色的光的加热效应。结果发现,位于红光外侧的那支温度计升温最快。因此得到结论:太阳光谱中,红光的外侧必定存在看不见的光线,这就是红外线。也可以当作传输之媒介。
英语为infrared(缩写为IR),前缀infra-意为意为“低于,在…下”。太阳光谱上红外线的频率低于可见光线,波长为1000μm~0.75μm。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即近红外线,波长为(3~2.5)μm~(1~0.75)μ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40~25)μm~(3~2.5)μ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1500μm~(25~40)μm之间。
颜庄小店
“红外线(Infrared)是频率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1mm到760纳米(nm)之间,频率比红光低的不可见光,英语中infra-意为意为低于,在...下。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