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冰儿
建议你找来近几年高考以及平时期中期末以及模拟试题中的阅读理解题,多做。下面的阅读技巧可能对你有所帮助!想在英语高考中取得优良成绩,必须在平时加强阅读训练,这训练应包括下面几个部分: 大量阅读 以前我们数十年来英语教学不很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拘泥于教科书,没有相当阅读量配合。据统计,把以前的中学六年的英语教科书的课文内容全部相加总量不过是一张日报一面的量,这些语言量不管怎么读,也是不可能掌握一门语言的,所以现在新的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初中毕业生的英语阅读量为30万单词,高中毕业的量为60万单词,从教学措施上保证学生必须达到这个阅读量的标准,因为我们在学校读的英语课本实质上仅仅是精读,因此我们要补充的应是泛渎,读什么呢? 我建议读下列四方面的内容:一、选一本你感兴趣,且翻最初几页你不查词典也能看懂的英语书,开始可选一些简易或缩写的读物,然后可选一些原著。 二、订一份英语报纸,开始可订属中学生看的,如"S hanghai Student Post ",随着水平的提高再转订"S hanghai Star ",随后订"S hanghai Daily "或" China Daily "。报纸的词汇量很大,涉及各个方面,对扩大词汇量,获取信息很有帮助。三、选一本与你教科书程度相近或略难的带有英语练习的英语书。这类书的特点是书中的文章都是短小有趣,可读性很强,因为文章后设置了理解性的练习,读者可读了文章后做这些练习,以检查是否看懂了,看懂多少。四、读所有是英语的东西。如:我们在看《解放日报》、《新闻晚报》等报纸时常看到外资公司用英语写的招聘广告,在吃时包装上的英语说明、走进宾馆时所见到的英语告示......,实球上英语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要是你有心的话,你可随时学习。 快速阅读 读文章如同看树林一样,人站在树林前不能把眼睛光看着一棵树,甚至只盯着树上的叶子,一张一张地看,看到最后,还是一张一张叶子,叶子固然要看,但整棵树也要看,整片森林更要看,我们必须迅速把视野扩大,这样才能对森林全貌有所了解。读文章也是如此,如何才能加强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呢?那就是在阅读文章材料时要学会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综合运用阅读技巧,在快速阅读时通过逻辑思维,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在整个快速阅读过程中,要高度集中思想,让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中。如果念得很慢,一词一词地读,往往念完全文,很茫然,词都认识,就是不知道文章讲什么。所以现在的英语测试都有一个阅读速度的要求。 整体理解 我们常有这样的情况:句子都能看懂,但读完文章印象却不深,这就牵涉到对文章框架结构的整体理解。如何学会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呢?首先,要重视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首句。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题,文章的内容就是环绕主题展开。首句很关键是因为首句是文章的导入,点明作者写文章的意图,背景等。接着的每一段的第一句也很重要,因为每段的第一句实际上多半是每段的主题句,然后进行陈述或论述,逐步展开,给予例证,最后把该段内容用一句话来小结,所以每段的最后一个句子常常是该段的结论句,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就往往是这篇文章的结论或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见了文章的题目,要停顿一下,想一想,如果让你写这篇文章将如何写,或猜一猜,这篇文章大概写什么,然后你会饶有兴趣地读下去。接着在往下阅读时特别注意每段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并用心记往,在读完全文时清晰地将全文的主要内容像看电影似的一幅一幅地印在脑中,记忆很深既把握住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论点、论据,又学会了作者的逻辑推理的方法技巧及整篇文章的框架结构,而这是写文章最重要的,也就是文章的构思。 积累词语 要提高阅读水平,词汇量与短语量非常重要,打个譬方:造房子要砖瓦材料,词汇就是阅读英语的砖瓦材料,没有相当量的英语词汇,阅读英语是无法进行的。所以要提高阅读水平,我们就得学会积累词语。我们不妨这么做:在通读全文后看第二遍,遇到生词尽可能根据上下文来猜,仍猜不出意思的,就把这些生字查好词典,然后抄写在一本可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每天有空时,就拿出这小本子背诵记忆,这样做不费时,效果却很好,因不时接触,反复记忆,词汇量增加得很快。 按上述几种方法训练自己,没多久,英语阅读能力就提高了,对付考试也就没有问题了。快速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应试还是有一些小诀窍。考前可以将历年常规考题的题型进行一下归纳。将每一题型的写作结构、步骤、方法弄清。并背记同一类型2-3篇范文。这种背记要做到十天一个循环的重复。也许会对你答题有些微帮助。另一忠告是,每天定时大声朗读背记一些不太难的语篇,培养语流直至高考。如果你认为有价值可以尝试。以下建议或许对英语学习有帮助。 第一,每天不要一做题就是单选题,应花相当的时间体会语篇,无论是完型还是阅读,都要能够在做前,做后都把文章通读几遍。这种学习类似高一,高二精读课文,但又不是那么面面俱到。目的是体会语言。语言的体会就是语境中学习语言。不但有知识性的学习,复习,同时又能达到交流的目的(这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脱离了后者去答高考这么一篇以考查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的试卷,势必会失败。因此这是我给出建议的理由。 第二,坚持每天至少半小时大声朗读所学过的课文(高中一至六册)。考前强化语言对自己的刺激,可使考场上语言感觉顺畅。由于高考题多数是选择题,不排除也不排斥猜题(出题人认可)。因为这是考查阅读量(每年20万字课外阅读)及语感的测试手段。如果你的语流在考场上非常顺畅,那么你就有优势。这种语言刺激的方式,一定坚持到考前一天。相信会给你一个意外的收获。 另大声朗读也是矫正读音的一个方法,只有能够正确读出单词和用正确的语调读出句子,在听力当中,你才可能有较强的辨音能力及较快的反应能力。无疑对听力的提高也是有益的。 第三,如果在过去五年中学习英语时没有养成背记语篇的话,最后一年强化背记一些典型题材的文章,也许会有助于写作分数的提高。 第四,有些同学做阅读时,只把注意力放在做对多少道题上,没有养成回头再把文章分析、体会的习惯。这里我特别要强调的是,加强难句的分析(虽然没有影响做题),这种分析除了语法结构知识方面的,还应养成与同学、老师讨论深层含义以及语句的逻辑关系。这样多做几次就能够逐步的独立分析难句。在考场上,就能够独立完成选项,并有信心拿分。 第五,有些同学由于考试紧张通常在考场上会发生阅读障碍,也就是眼睛很快的扫描文章,而文章和语句的意思不能理解。这可能是由于同学们不良的阅读习惯所至,不能高效集中精力阅读。这是很危险的。一个补救的办法就是从现在起,做阅读按篇或按套限时,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买一个定时器,按篇每篇设置7-8分钟完成,按套35-40分钟完成。而且做题时尽量找一无打扰环境,一定不要听音乐,吃东西。这样一段时间下来,这种类似考场上的氛围会让你习惯考场上的紧张,从而使你能够进入一种非常好的阅读状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技巧新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侧重提高阅读能力"。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我们不难看出,阅读理解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自始至终占着主导地位,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做好阅读理解题,是获得高考英语高分的关键!阅读理解能力测试的主要要求是:1.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以及用以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2.既理解具体的事实,也理解抽象的概念。3.既理解字面的意思,也理解深层的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4.既理解某句,某段的含义,也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5.既能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去理解,也能结合中学生应有的常识去理解。根据这五项要求,我们可将阅读理解多项选择题归纳为以下几种题型:细节理解题,词句理解题,主题、主旨题,猜测词义题,推理判断题。下面作者结合平时教学中的经验体会,谈一谈做英语阅读理解题的技巧与策略。一、 先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文章。即先看试题,再读文章。阅读题干,首先要掌握问题的类型,分清是客观信息题还是主观判断题。客观信息题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而主观判断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情基调,作者未加陈述的观点以及贯穿全文的中心主旨的理解等,这类题必须经过对作者的态度、意图以及对整篇文章进行深一层的推理等。其次,了解试题题干以及各个选项所包含的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读,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再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甄别、分析、对比,有根有据地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此法加强了阅读的针对性,提高了做题的准确率,节省了宝贵的时间。特别适用于对图形表格类题材的理解。二、 速读全文,了解大意知主题。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快速高效吸收有用信息。阅读能力一般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两个方面。阅读速度是阅读最基本的能力。没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就不能顺利地输入信息,更谈不上运用英语。近几年的高考阅读速度大约是每分钟40个词左右。考生必须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运用略读、扫读、跳读等技巧快速阅读,搜寻关键词、主题句,捕捉时空、顺序、情节、人物、观点,并且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语篇实质。抓主题句这是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主要方法。主题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用归纳法撰写的文章,都是表述细节的句子在前,概述性的句子居后。此时主题句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句。通常用演绎法撰写的文章,大都遵循从一般到个别的写作程序,即从概述开始,随之辅以细说。这时,主题句就是文章的第一句。当然也有些文章没有主题句,需要读者自己去归纳。主题句往往对全文起提示、启迪、概括、归纳之作用,主旨大意题,归纳概括题,中心思想题往往直接可从主题句中找到答案。 试试看,你能找出下面一段文章的主题句吗?The panda is a popular animal. Stories about the panda in the Washington Zoo are always front page news and important features on television newscasts. Stuffed pandas are among the most popular toys for children, and panda postcards are always in demand in zoo gift shops.不难看出,文章的第一句是主题句,后面的句子都围绕这个句子展开。三、 详读细节,理顺思路与文章脉络。文章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杂乱无章的堆砌。作者为文,有脉可循。如记叙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论述体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你可根据文章的特点,详读细节,以动词、时间、地点、事件、因果等为线索,找出关键词语,运用"画图列表法",勾画出一幅完整清晰的文章主题和细节的认知图。例如:SEFC 3A Feed the World(2)本文通过四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总结了世界饥荒的主要原因。运用图表,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就一目了然了。Reasons for world hungerIn EU: 1) Food is bought from farmers and thrown away.2) Farmers are paid not to grow crops.In India: Most land is owned by rich land owners.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Farmers are forced to plant cash crops.In western countries: Grain is fed to beef cattle.四、 逻辑推理,做好深层理解题。在实际阅读中,有时作者并未把意图说出来,阅读者要根据字面意思,通过语篇逻辑关系,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层理解。深层理解主要包括归纳概括题(中心思想,加标题等)和推理判断题,是阅读理解中的难点。深层理解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必须忠实于原文;要以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立足已知推断未知,不能凭空想象,随意揣测;它要求读者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和逻辑推理,不能就事论事,以偏概全。只有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推理才有前提和基础。推理题在提问中常用的词有: infer, imply, suggest, indicate等。例如高考题:AnnealingAnnealing is a way of making metal softer by heating it and then letting it cool very slowly. If metal is heated and then cooled very quickly, for example by dipping (浸) it in water, it will be very hard but also very brittle-that is, it will break easily. Metal that has been annealed is soft but does not break as easily. It is possible to make metal as hard or as soft as it is wished, by annealing it. The metal is heated, and allowed to cool slowly for a certain length of time. The longer the heated metal takes to cool slowly, the softer it becomes. Annealing can also be used on other material, such as glass.1. Why do people put hot metal in waterA. To make it hard. B. To make it soft.C. To make it cool. D. To make it brittle.2. In annealing, the required hardness of metal depends on __.A. the quantity of water used B. the temperature of the metalC. the softness of the metal D. the timing of the operation3. As suggested by the text, how can glass be made less brittleA. It can be heated and then cooled quickly.B. It can be cooled and then heated slowly.C. It can be heated and then cooled slowly.D. It can be cooled and then heated quickly. 1、答案为A,此题属推断归纳题。文中第二句说如果把金属加热,然后迅速放到水里冷却,也就会变得非常硬,但也变得脆。hard 是工艺的主观目的。brittle是伴随的客观结果,故选A而不选D。B项明显错误;C项是手段不是目的,因此,都可排除。2、答案为D,此题属概括归纳题。timing 是时间的选择。本答案的依据是5和6两句,"The metal is heated,…length of time.","The longer…the softer it becomes."cool 的时间是可以控制的,时间越长越 soft,即硬度就越低。由此我们可得出结论:在退火过程中,金属的硬度是受到冷却的时间长短影响的。3、答案为C此题属推理判断题。文中提到"metal"。最后一句说退火工艺同样可用于象玻璃一类的其他材料。文中我们已知"annealing"就是先"heat"后"cool slowly"。由此推断C是正确的。五、 猜词悟义,扫除阅读拦路虎。猜词是应用英语的重要能力,也是高考中常用的题型。它不但需要准确无误地理解上下文,而且要有较大的泛读量,掌握或认识较多的课外词汇。我们要学会"顺藤摸瓜",通过构词,语法,定义,同位,对比,因果,常识,上下文等线索确定词义。a. 定义法如:Annealing is a way of making metal softer by heating it and then letting it cool very slowly.句子给予annealing 以明确的定义,即"退火"。It will be very hard but also very brittle------that is , it will break easily.从后面的解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brittle 是"脆"的意思。The herdsman , who looks after sheep,earns about 650yuan a year.定语从句中 looks after sheep 就表明了 herdsman 的词义为"牧人"。b 同位法如:They traveled a long way , at last got to a castle, a large building in old times.同位语部分a large building in old times 给出了 castle 的确切词义,即"城堡"。We are on the night shift----from midnight to 8 a.m.---this week.两个破折号之间的短语很清楚地表明night shift 是"夜班"的意思。c. 对比法She is usually prompt for all her class, but today she arrived in the middle of her first class.but 一词表转折,因此but 前后的意思正相反。后半句的意思是她今天"第一节上了一半才来",因此反向推理,可得出她平时一向"准时"的结论。d. 构词法(前缀、后缀、复合、派生等)Perhaps, we can see some possibilities for next fifty years. But the next hundredpossibility 是 possible 的同根名词, 据此可以判断定 possibility 意思是"可能性"。e. 因果法The lack of movement caused the muscles to weaken。Sometimes the weakness was permanent。So the player could never play the sport again.从后面的结果"永远不能再运动"中,可以推测 permanent 的意思为"永远的,永久的"。六、 养成习惯,潜移默化结硕果。良好的阅读习惯:1、养成默读习惯,使注意力集中的文字符号上,纠正唇读,心读,喉读等做法,以免分散精力,影响阅读速度。2、克服指读、回视、重读等不良习惯,因为这样容易使理解只停留在某个词或句子上,使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要善于抓住句子中的核心词,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如:"Would you like to do some shopping together with me If you are free, please ring me back to tell me about it."这个句子,只要扫视划线的核心词,其语义就基本上清楚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要养成每天阅读英语的习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精泛结合,广泛猎奇。在潜移默化中你会感觉到你的阅读能力又有了长足的提高。
小精灵926
谈高中英语新课标课堂教学中“双基”与“文化”的理解
论文摘要: 双基与文化是学习的核心,湖北高中课程整体改革势在必行。本文试图结合作者教学实际,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学习中,对新课标课堂教学中“双基”与“文化”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及理解,对其他英语教师学习与理解新课标起抛砖引玉之作用。 一、引言 翻开改革的,我们会发现新课程的理念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曲折而深刻的轧迹。有价值的思想总是以不同的面目、不同时期反复出现。然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国际化、科技化、多元化的新世纪,新世纪需要的英语人才与现实的已经异化为升学工具的旧的教育模式而培养出的英语“人才”隔隔不入。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端招到了来自各界的无情挞伐。善于变革的美国人率先倡导“主题探究”的英语任务型学习活动,于是各国英语的课程纷纷效仿,风起云涌,面对这场英语改革浪潮,中国不再沉默,它以全球的视野与时代的勇气涌立英语课改的浪头。从1999年《面对21世界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提出到2002年英语新课程实验全面推开, 摹 然回首,我们已被推向了新课程改革的伟大洪流之中。这是高中英语教师必然的选择。 二、新课标英语的理念与思路,结构与特点 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推动了的全球化及社会生活的信息化,作为吸收和交流信息之工具的已成为在这场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的重要手段和必不可少的工具。教育部于2000年秋特制定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整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语用能力的形成是由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等组成的。 《新课标》是以任务型语言教学为编写理念,以“合理引进国外语言教育理念,适应我国英语教育实--际状况”为宗旨,分析和研究了我国大部分地区中学英语教育的现实情况,以话题为主线,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兼顾交际功能和语言知识结构的学习,以一种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英语有目的地做事情。 有人形象地说《新课标》打破按课次编排的习惯,是“文盲”英语和“哑巴”英语的有机结合。即先有声音后有文字,先听、读,后说、写,先输入再输出。既重视听说,又重视读写。 三、新课标中“双基”的地位 1.新课标中“双基”的地位如何呢? 通过教学实践,许多高中教师,特别是高一教师对新理念感到困惑,新教材没有课次,对“双基”难得把握。其实简单地说:“双基”由“老大”变“老”。这是课改总目标及英语新课标的任务决定的'。王湛副部长在新的课改目标中谈了六大点。第一点: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双基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中第三点: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一句话,要改变过去的那种“过分”或“过于”方面,也就是李岚清同志说到的“费时较多,收效甚微”问题。一切要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教师提高及教学实践创新。 新课标中英语课程的具体任务或者说是教学目的是这样描述的:(1)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2)在进一步发展综合语言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以往大纲把“双基”放在课程任务或教学目的的首位,而《新课标》把它放在第二条,这充分说明了学生主要是“learn how to learn”,为真正实现终身学习创造条件。说白了就是把“以知识为本”的英语教育观改过来,改为“以人为本”即“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2.新课标中“双基”如何变革呢? 简单地说:learning by doing(用中学),即打“运动战”,这是新课标给“双基”注册的“商标”。 我们不要因为英语课改首要任务的改变从而否认“双基”的掌握,“双基”改为“第二”仍然是“兄弟”的关系。只是掌握“双基”的方式不同而已,即学习方式的变革。不是一味地去“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充分让学生“主动体验和感悟”才能得到,学生得到了就“用”了,用了就“会”了。因为“用”就是最好的“学”,有位专家说过,“体验和感悟就是最好的教育”。这就是课改“质”的东西。我们提到的task-based Ianguage teaching就是要求学生在不断地完成一连串梯级的任务目标中主动地探究,去运用、去创新,去解决课本中的知识问题、甚至课本以外的实际问题,这就是活学活用。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role),我们不再是“candle”、不再是“lift”、更不是“a basin of water”,我们是者(guider)、是帮手(helper)、是搭档(partner),或说是伙伴(mate)。 在新课标中我们得体验一下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及它们的关系。 (1)语言知识: English is a language.A language has three special features.即a.共生性;b.稳定性;c.符号性。新课标中对语言知识是这样描述的。语音:强调了解语音知识的意义,而不是语音本身规则的掌握,而是它在实际中的运用。词汇:3000W,300-400习语和搭配,重在运用。语法:强调语法的功能,学会在实践中运用语法。而功能与话题则是原来没有强调的。功能:恰当理解和表达交际功能;话题:学习熟悉与他们周围世界有关的或感兴趣的,包括个人、家庭、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话题;但这两点均与语言有关。 (2)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主要指听、说、读、写及它们间的综合运用能力。它们的关系就象是学中的Q吸与Q放的关系。四技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听读是Q吸(Input),说写是Q放(Output)。若要实现高效的输出,一定要有大量的输入做保证。因此,让学生多听多读是培养交际能力的根本途径。从我国国情出发,加强阅读教学,特别在中学高年级尤其是高中阶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既是提高英语水平的手段,如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知识,同时又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顺便说一下,加强阅读教学方法及效率的研究是英语素质教育的一个艰巨的任务。
(3)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大家都晓得: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得到提高又为掌握知识提供有力的保证。学知识不是最终目的,但知识本身也是语言学习的目标之一,美国著名语言学家Noam Chomsky最近就提出:语言知识是k-ability(知识能力),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能力。它可逐步升为skill,ability和faculty。 因此不能把知识和技能割裂开来。重要的是把知识落实于听说读写技能的实践,从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新的理念——“做中学”。 (4)处理“双基”之间的关系必须注意下列几点: a.坚持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如可用活动创新教学来处理教材。b.防止过于强调模仿、死记硬背、操练的教学倾向,要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习成为展示个性,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国际教师协会中国分会会长包天仁教授特别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他认为学习者特别是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包括四个方面,即自学、复习、纠错、监控。c.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倡导开放的互动的学习模式。即“教学相长”等。教师要解决三个问题:What do I teach for?What do I teach?How do I teach it?d.“双基”过程中英语和母语的关系:一句话,尽量用英语思维(think in English),多利用直观教具,直接理解,直接做事,Use English as much as possible;use Chinese if necessary.要防止汉化,君不见大量的中继语的干扰,严重影响了交际所需的流利性。导致大量的Chinglish出现,如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not know not feel(不知不觉),再如词汇记忆中potato(不抬头),Good morning(狗打猫脸),evening(一吻宁)等用中文注音的现象。我们不要说“中国式英语”,但要讲“中国英语”,“中国英语”是英语在中国的实践,我们要将中国介绍给世界,如tofu豆腐等。 (5)“双基”目标的描述及教学活动案例:目标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原则,对各级目标以学生“能做某事(can do)”的形式具体描述听、说、读、写的操作要求。 四、新课标中“”的品味 1.重视文化差异,注重文化修养。 (1)文化意识是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什么是文化呢?c.Kluckhohn(USA)把文化分为广义文化(大c文化)和狭义文化(小C文化)。大文化指一个或国家的、、军事、、;小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禁忌幽默,风土人情等。我者浦小君又把文化细分三种:高级文化(high-culture):政治、、文化。深层文化(deep-c):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行为。大众文化(popular-e):礼仪社交、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家庭模式等具体的东西如茶文化等。总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整个生活方式”(total life way of a people(美)C.kluckhohn),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精神的总和”(卫魁之语)。 (2)注意文化意识,我们在运用语言时就会更地道、更标准,就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更好地创造财富,就会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有人说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令人难忍。 2.语言教学与文化意识的关系: (1)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离开文化的语言也许说得越标准,错误就越大。教学中我们常说的习惯用法都是文化的内涵,所以北外陈琳教授(英语课标总设计师)认为“文化意识”是极为重要的内容,还有学者称“文化意识”为“眼球背后的东西”。多么贴切的比喻,还是听听下面的几个故事吧: 一个刚人大学的男青年在校园遇上了一个60岁的女外教,他一How are you?之后,为了多跟外教说几句英语,关切的问How are you?那外教不耐烦地说:Well,sir!Do you want to marry me?你看多没趣。 (2)文化意识在教学中注意的两个方面: 语义方面: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请看下列词语:teacher,comrade等都是职业,而不是称呼,Adult books(色情书),busyboy(爱管闲事的人),What a luck dog you are!(你真幸运!).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 boy(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拾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If rains dogs and cats.倾盆大雨。我们在教学中若不了解有关的文化背景,往往会弄出笑话的。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该让学生多了解所学国家的文化。不过有时遇到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时,也应该知道怎样用地道的英语表达。 语用方面:跨文化交际中见面的礼节,谈话的内容,话题的选择也是经常产生交际失误的因素,因为一个文化中人们习惯交际的话题,可能是另一个文化中人们设法回避的话题;一个文化中人们涉及的内容可能构成另一个文化中隐私的侵犯。(1)隐私:如Please bring your wife with you when you come here next time—(尴尬地)Oh,er-I left her eightyears ago.But I'm happy all the time.(2)关怀的态度如—Where ale you going?—It's not your business.真是自讨没趣。(3)对待赞扬的态度—:Wow,your wife is just beautiful!-Where?Where?(哪里?哪里?)(难为情地) 3.正确对待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1)多阅读文章。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融入文化中,体验文化。(2)明白文化没有好坏,只有优劣之分。要注意在继承和发扬我中华优秀的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各国文化,吸取积极因素,洋为中用,同时又要抵制西方颓废文化的侵蚀。(3)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既不“崇洋媚外”,认为外国的月亮更圆;也不“唯我独尊”,有民族中心主义的思想。要学会分析比较、反思,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文化、语言,同时也应包容他国文化及语言。 五、结语 学习《新课标》,正确理解“双基”与“文化”的关系,无疑在教学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现行的SEFC和NMET对双基的考查从来就没有放松过,但对文化意识的考查似乎没有应有的地位。因此,我们一线教师应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在正确而巧妙地教学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教学策略,教给学生恰当的方法,让学生用第三只眼睛看英语,引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及自信,使他们在学得知识的同时,更能品味其文化的内涵,为我中华复兴而努力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师大出版社,2001. 2.陈琳等.英语新课标解读[M].北师大出版社,2002. 3.包天仁.Some Ideas about the“4 in 1”Engligh Teaching Approach[J].基础教学研究. 4.宋学侠.外语教学应该增加文化含量[A].第五届“四位一体”专辑,2000. 5. Language and Culture [M]. kramsch. C. Shanghai:Shang 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