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心派儿596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中小学英语课程发展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977年之1990年; 1988年至2000年;2000年至今前两个阶段称为教学大纲,第三阶段称为课程标准。2.2.1第一、二阶段以文革结束为标志,以义务教育法的颁布结束 当时,教育领域遭受严重创伤,外语更是重灾区。国家百废待兴,为了迅速为“四化”培养人才,党中央发出了“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指示,教育部专门组织队伍统编中小学教材,并着手编订教学大纲。此间共颁发了四个大纲: 1978-1980年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8年1080课时,5年656课时); 1986年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中起始6年932课时,高中起始3年552课时); 1988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三年制400课时四年至536课时); 1990年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初中起始5年806课时,6年926课时,高中起始3年552课时)。 这一阶段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虽然不断调整修订,但却是建国以后第一个自始至终完整实施了的大纲,结束的时间是1990年秋,直到最后一批使用根据该大纲编写的高三课本的学生毕业。第一阶段的大纲修订和第二阶段的大纲编订时间上有一段并行重叠的时期。1988年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大纲的编制工作起步于1986年, 第二阶段的初、高中大纲的研制工作到2000年才结束。 第一阶段的大纲由以下几个方面的进步: 1)外语成为我国中学的一门基础课,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83年初升高100%计入总分,90年高考必考的科目)。 2)已经注意到外语教育的差异性。(小学、初中、高中三个起点) 3)强调外语教学的实践性,提出了“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听说读写综合训练,阶段侧重”、“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要求“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4)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并且提出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5)建议“根据中学不同的需要,编写出几套符合外语教学规律,受师生欢迎的好教材”。2.2.2第三阶段的课程研制是在国家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 2000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与1996年大纲规定相同)。这个阶段中共颁发了5 个大纲: 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三年制400课时,四年制536课时,分两级要求,一级要求76课时,二级要求400或536课时); 1993年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高一高二必修306课时,高三选修120课时,共计426课时); 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一级目标:高一、高二必修245课时;二级目标:高三选修文理科104课时,共计349课时); 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与1992年大纲规定相同); 2002年实验修订版。 第二阶段大纲的实施比过去规范,经历了试验、评价和修改等程序。课程研究的进步主要体现在8个字上:“科学、规范、开放、完整”。 说它科学,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大纲,特别是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的编制和实施是作为一个研究和实验项目来完成的。因此,在全过程中,注意历史文献、国内外理论资料和来自实践的数据、调查观察、测量和定性、定量的分析。说它规范,主要指从调研、编制到大纲的实施、试验、评价、审查、使用、再评价等这一系列的环节中,自上而下的领导,由下而上的发动,组织有序,逐步滚动推进。说它比较开放,一方面是指引进国际上有关语言教学的先进理论和观点,还包括中外合作编写中学英语教材;另一方面是指反复充分地征求社会各界和全国各地区教研部门、学校和广大师生的意见。说它比较完整,则指高中英语单科编制了1993年的大纲(初审稿),保证了中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回顾20多年的大纲编制的历史,不难看出两个特点:第一,这是一个演变、进步、发展的过程,而决非是“破旧立新”的过程,因此用课程发展来表述是比较确切的。20世纪80年代的教学大纲继承了过去的经验,也孕育着新的观点,而90年代的教学大纲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在已取得的成绩基础上有了较多的创新。第二,英语课程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更重要的是教学的观点、教材、测试、教师等,因为这些因素对课程设计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不落的恺1994
我国外语课程开设的历程如下:
我国小学英语课程在20世纪70年代仅存在于零星的几所外国语学校里;80年代获得初步发展,开始在全日制小学开设;90年代发展突飞猛进,虽然地区差异显著,但课程目标、教材建设以及理论研究均获得重大进展。2001年小学正式开设英语课程,之后进入稳定发展阶段;2011年小学英语课程的性质得以重新诠释界定,课程发展更加体现了自觉意识。
目前,小学英语课程在评价手段、管理模式、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回顾小学英语课程的发展历程,小学英语课程的本土化探索从未停止。可以说,自小学英语课程正式开设以来,从政府到学校都在探索“好课程”之路。最初的小学英语课程沿袭初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方式。
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和尝试,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小学英语教学现实,小学英语课程终于跳出了机械模仿的桎梏。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改革,摸索出了不同于初高中英语课程的独特性。虽然不可能做到对复杂的地区差异、个人差异等各种情况全面、综合、深刻的把握,但对国外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对我国实际教学现实的探索体现了我们试图借鉴、改良他国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努力。
反观小学英语课程的发展历程,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做出了艰辛的、不遗余力的尝试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社会上对小学英语课程的价值质疑始终存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小学英语课程发展到现在开始陷入了一定的价值困境与危机之中,这种价值危机关涉到小学英语课程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小学英语学科地位的提升与发展机遇的寻求亟须我们对小学英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