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也安安
科普网站中国科普 科技部主办的中国科普网 中国科普博览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普网站,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设有论坛, 美国科学基金会美国地质调查所科普网画廊加拿大自然资源部为少年儿童办的网站中国自然网科学网站集锦《科学》主办的科学在线科学世界 Newton的中文版 大科普网科学和您 来自香港设在加拿大的网站,通俗的中文世界科技新闻 北京科技报 北京科普之窗北京市科协办的综合性网站 中华医学在线天文,行星地球,生命北京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宇宙之窗(英文)太阳系巡礼(英文)探测太阳系(纽约时报)美国航天局NASA火星极地登陆者专门报道探测火星的进展及有关的知识 近地小行星 aries天文网站C.J.Hamilton主办太阳系美国地质调查所 地球资料USTODAY 气象资料美国海洋与大气局国际地质学史网站北京地矿局 地球家园geotimes地球和生命的起源水和有机分子活物质图片网上生物学书目网络教学生物与地质学系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 美国白血病协会 Leukemia Society of America. 火山-地震火山世界 NOERTH DAKOD A U 世界的火山 (MTU) 地球的火山 Smithsonian“全球火山计划” 火山在线(Volcanoes Online) 电子火山(The Electronic Volcano) 国际火山学与地球内部化学协会(IAVCEI) 火山信息中心(VIC) 火山机理(How Volcanoes Work) 夏威夷大学火山观测中心 美国地质调查所夏威夷火山观测站夏威夷火山中心夏威夷火山观测中心USTODAY 火山资料 阿拉斯加火山观测站 美国地质调查所火山网CASCADE火山观测站 LongValley/火山研究室 意大利火山stromboli斯特朗博利火山 日本火山网东京大学火山研究中心(VRC)瑞士Steve 个人火山图片黄石公园间歇泉旅游性质加州老忠实间歇泉旅游性质全球地震信息中心中国地震信息中心美国地震信息中心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台湾工程地震研究中心台湾震情报告 台湾震害报告美国国家地震咨询中心 地球水圈,环境灾害国际河流网 三峡l尼罗河 阿斯旺大坝密西西比河 Mississippi尼亚加拉大瀑布l贝加尔湖l美国航天局供学生用海洋专页 i海洋科学展览阿拉斯加大学海洋研究所大学教材h海洋学概述密苏里植物园海洋网页珊瑚礁 海啸 厄尔尼诺环境新闻厄尔尼诺报道美国地理学会/国家地理杂志新闻网/ 世界地图/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美国地理工作者协会联合国环境计划/世界环境报告1997/世界资源报告1998-99/世界资源研究所/世界环境新闻网/地球环境新闻/联合国地球观察系统灾害救援中心 非洲干旱网站/湿地研究 日内瓦大学减灾团队特殊自然现象-旅游景点纽约时报探险专刊百慕大三角埃及Egypt 非洲野生动物白鹭照片 尼斯湖怪 中国的UFO研究 加拿大BC旅游贺卡 加拿大大西洋地区画廊 蓝山贺卡 德国stephan旅游照片新加坡风土个人网页,用数码滤镜处理的精彩图片中国大陆镜像图片很大和清晰 中国旅游在线 旅游天地中国游景点 楼兰网景 鸣沙山 庐山之窗 中国庐山网浙江在线 杭州西湖个人网页,图片精彩,英文说明温州风景线苏州拙政园个人网页,图片精彩黄山徽州 江苏常熟九州风光三峡 陕西旅游敦煌旅游 敦煌市旅游局办西藏热线 三苗网
依我以希
《微科普》是权威的科普知识媒体,是《全球智慧数据平台(GSD)》数据源网站,《新闻研究导刊》评价微科普与果壳网、科学松鼠会一起并称为我国三大科普网站,已经得到众多科研院所和地方科协的推荐和科学文献的报道。过去已有大量的政府部门网站、事业单位网站、社会团体网站和报纸杂志转载来自微科普的文章,微科普的内容已涵盖科研动态、天文、地理、考古、数理、生化、环保、生活知识等各个领域的内容。因此,微科普、果壳网,科学松鼠会这三个比较著名。
奥迪风度
1.美国《科学》杂志 英文名:Science Magazine 《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 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为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 多数科技期刊都要向读者收取审稿、评论、发表的相关费用。但《科学》杂志发表来稿是免费的。其杂志的资金来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会员费;印刷版和在线版的订阅费;广告费。 《科学》杂志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AAAS也是《科学》杂志的宗旨。 在全球,《科学》杂志的主要对手为英国伦敦的《自然》杂志,该杂志创办于1869年,曾发表了大量的达尔文、赫胥黎等大师的文章。21世纪的 前4年中,二者为率先发表人类基因排列的图谱而激烈竞争。 《科学》杂志的主编唐纳德·科尼迪毕业于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为斯坦福大学第八任校长,著名的环境科学教授。 2.中国《科学》杂志 《科学》杂志是我国自然科学总论类核心期刊。 1915年1月,在上海问世,“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职志”。 《科学》是由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代科学家和科学活动家的一群留学青年创办的。在“《科学》月刊缘起”上签名的发起人共有九位,依次为胡达(明复)、赵元任、周仁、秉志、章元善、过探先、金邦正、杨铨(杏佛)、任鸿隽。 从1915年到1950年,《科学》均为月刊,共出版32卷,总发行量逾76万册。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仍在大后方坚持用毛边纸印行,几未间断。1951年,《科学》因与全国科联新办的《自然科学》(后亦停刊)合并,出了一期32卷增刊号后停刊,1957年又复刊。1957至1960年为季刊,共出版 4卷,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约发行 3.2万册。1961年第二次停刊。 1985年,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的指导帮助下,在全国科学界许多知名人士的关心支持下,组成了以周光召(时任中科院副院长)为主编,科学家为主体(含近50位中科院学部委员)的几十人的《科学》杂志编委会;同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也组成了《科学》杂志编辑部,在编委会指导下工作。1985年10月,作为复刊号的《科学》37卷1期出版,实现了《科学》的第二次复刊。 复刊后,头七年( 1985 -1991年)为季刊,1992年起改为双月刊。 面对新时期的形势和任务,周光召主编在《复刊词》中指出:《科学》复刊后所承担的任务“是向我国已经受过普通教育的人(包括正在或已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综合地介绍现代科学的各个方面,帮助他们提高现代科学的素养。”“复刊的《科学》将在改善知识结构、增进对现代科学的了解方面做广大读者的益友。” 复刊后,《科学》杂志编委会和编辑部密切合作,发扬“从整个根本入手”“求真致用并重”的办刊传统,注意“理工结合”、“文理结合”和“科(学)艺(术)结合”,努力以“隔行能看懂,本行受启发”的高级科普风格,吸引读者关注科学家探索前沿的求真之心,理解求真的科学有促进人和社会进步巨大功能的致用之理,逐步在刊物周围形成了一个人数稳定上升的新一代读者群。据读者调查统计,《科学》新一代读者中具有各种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占66.07%,在校的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占15.43%,合计占81.5%。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等传播手段的普及,在纪念创刊85周年的时候,《科学》开办了以“科学社”命名的刊物网站,不久又开办了以刊物“知识讲堂”栏命名的讲座,形成“刊物-网站-讲座”三位一体的办刊形式。《科学》还借助于通信、通话,座谈、讲座,拜访、研讨等途径,实现编者-读者和编者-作者间的“双向互动”,努力发扬 “以刊会友”的以人为本办刊传统。 《科学》的新一代读者学科学、用科学的愿望比较强烈:普遍感到阅读《科学》有利于开阔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科学素养、优化工作状态。有不少读者,甘当传播科学的“二传手”,利用《科学》上的资料,进行科学知识的再传播。随着中国各级学校越来越重视科学素质教育,一些大中学校的教师或将《科学》列入推荐阅读的好书,或将《科学》的文章列入有关课程的内容或参考阅读资料,或以《科学》的前沿综述文章为蓝本,改写为中学生科普读物。甚至,还有人从《科学》那些跨越学科界限、沟通科学人文、溯源畅游的综述文章中,寻找高考综合能力考试的题源。《科学》以人为本,“激扬求是之心,引发致用之理”的努力,在新一代读者身上有了新的结果。 刊号:CN31-1385/N 邮发代号:4-451 国内定价:6.50元 出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学》编辑部 地址:上海钦州南路71号 邮编:20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