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zhiluobo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七十三首》在我身上你或许会看见秋天,当黄叶,或尽退,或只三三两两挂在瑟缩的枝头上索索抖颤——荒废的歌坛,那里百鸟曾合唱。在我身上你或许会看见暮霭,它在日落后向西方徐徐消退:黑暗,死的化身,渐渐把它赶开,严静的安息笼住纷纭的万类。在我身上你或许会看见余烬,它在青春的寒灰里奄奄一息,在惨淡灵床上早晚总要断魂,给那滋养过它的烈焰所销毁。看见了这些,你的爱就会加强,因为它转瞬要辞你溘然长往。(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第七十三首,是被英语国家大学和中学的文学教材收录最多的莎士比亚的作品。这既是一曲生命的挽歌,也是一曲爱的颂歌。原诗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句“Bare ruined choirs,where late the sweet birds song.”所描绘出的那种繁华逝去之后的萧瑟荒凉,不知曾引发多少人的惆怅。)
cathryn0603
和大多数传统的十四行诗一样,这首十四行诗也是歌颂爱情的,不过它还是诗人表达对爱友之深情。诗中的“我”感到自己到了“老年”,不久就要和“爱友”“永别”了,因此希望在“我”离开人世之前,爱友能好好地、强烈地爱着“我”。这就是这首诗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诗人首先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让可见、可感的外景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全诗的内容可分为前十二行和末两行两大部分。前十二行又可分为三四个行组,每个四行组是一个意象。在第一个四行组中诗人以简练的粗线条勾画出一幅凋零、寒峭、冷寂的严冬景象;在第二个四行组中,诗人描写了一天中日薄西山、大地昏冥的黄昏情景;在第三个四行组中,诗人把自己描写成像“躺在自己青春余烬上闪烁微光”一样的残光余焰,火将灭,热将散。诗中的这三个意象或三个比喻对于表达主题思想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诗人着墨最多。这三个意象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都象征着人到了老残暮年,接近了人生末日。这就是一幅凄凉而悲惨的景象,任何人见了都会产生怜悯之情,这就是诗人采用这三个意象的意图,诗的最后两行表达了这种意图。在莎士比亚的诗歌中,颜色词是很丰富的,有明朗、舒畅,有的阴沉、抑郁,而且运用恰当。这些颜色词的运用不仅可以使意象更加鲜明、突出,从而可以烘托诗人要表达的情感,从而使诗歌更加深沉蕴藉,更富于情趣和魅力。更加具体的,你可以去图书馆借这本书——————《英美诗歌》何功杰编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
寻找茉莉花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诗人。从诗歌艺术水平来看,他的十四行诗成就最高,总共有154首。其中的第七十三首既是一曲生命的挽歌,也是一曲爱的颂歌。原诗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句"Bare ruined choirs, where late the sweet birds sang "荒废的歌坛,那里百鸟曾合唱.这首十四行诗是他作品中被编选次数最多的一首。该诗充分展示了莎氏十四行诗的特点,诸如五部抑扬格,完美的十四行诗的韵律;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该诗在画面的跳跃与更替中展示了他对于生命的热爱和赞美、对人生全貌明镜般的揭示、以及对于人世间一切悲喜的概括。作品虽然创作时间很是久远,但其现实意义之强,仍使得作品可以横跨时空,恒久流传。莎翁也因此被研究莎学的专家、学者誉为"跨越时空的作家"。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