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1

紫童vivi
首页 > 英语培训 > 钟道隆英语听力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queenwendy

已采纳

对于某一种语言的听力,首先需要了解该语言的文字,再才能进行语言听力的练习,而英语较汉语来说,它的断句习惯,逻辑习惯都不相同,所以我们在练习英语听力之前,一定要理解英语的语法,时态运用,不然你的听力就是“无根之萍,空中楼阁”。

练好听力的步骤:

1、单词记忆:

如果你仅仅想要在日常生活中英语沟通,听力无阻,那么你需要至少掌握5500个单词的词汇量,所以单词的记忆必不可少;

2、语法熟练:

英语组句中zui重要的一个就是语法,而英语语法和中文语法有很大的一个区别,包含:主谓宾,定状补等,无法理解语法你就无法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3、时态理解:

英语的时态共有十六中,其中分为过去,现在,将来,过去将来等等,对于时态的理解往往可以知道这句话的具体含义,和其代表的意思时间。

结尾再说一句:听力练习,循序渐进,切勿不懂装懂。

钟道隆英语听力

160 评论(15)

隔壁老袁无敌

第一、跟读的方法:

这是遵循模仿的原则来使用的方法,也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跟读的方法有两种,一句一句的跟读,直到整篇 文章 读完;另一种是跟着原声将整段或者整篇文章跟读下来。后一种方式,对整体文章的把握具有很好的效果。建议采用。跟读的方法在前期过程中要反复使用。有些发音优美的文章值得反复跟读多遍,直到能够背诵为佳。

第二、大声朗读的方法:

大声朗读是跟读方法的延续。最好是在你认为跟读得比较像得情况下,进行大声的朗读。朗读当然就要出声,出声就会对耳朵和大脑有刺激,有刺激就会引起生理的变化,朗读到一定时候,你会发现你的舌头不再僵硬了。这对日后的口语表达奠定了良好的发声基础。大声朗读有几个要素可以辅助使用,以提高朗读的效率。一是激情朗读法。这个意思当然非常明显,语音语调、抑扬顿挫、全情投入,发挥全身的参与,不仅朗读感觉很好,而且效果非常明显;二是捂住耳朵朗读。这不是为了排除外界的噪音,而是通过捂着耳朵朗读,增强对耳朵、大脑的刺激,获得更佳的记忆效果。朗读的间接成果,可能会导致背诵。而背诵也是语言学习的良好的手段之一。

第三、听写的方法:

这个方法是从小孩学语文的过程中学来的。小学生经常要回家让家长给他听写生词甚至 句子 。这种通过手(写)、耳(听)的方法,对巩固所学的内容,非常见效。我们国内钟道隆教授的逆向英语(论坛)提倡的就是英语听写练习。我自己也通过听写练习获得很多听力环节的突破和巩固,并因此开发出了" 英语听力 通"这个非常流行的 英语学习 软件(我本人因为该软件曾接受中央电视台《互联时代》的专题采访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该软件提供了可供学习者边听边写,或者重复播放、复读的功能,是实现本文所倡导的"英语是听出来的"方法的很好的学习工具。

第四、使用英英词典的方法:

在听的过程中碰到生词时,最好使用英英词典进行查询。使用英英词典越早越好。这不仅因为英英词典给你的词条解释是最清晰的(翻译过的词条解释往往会引起词义上的误解),还因为通过查询英英词典,能够使你对英语的把握和感觉更加直接,不需要更多的中英转换。比如,英语里的insist 和persist两个词。在英汉词典里查都是”坚持”的意思,用汉语翻译根本看不出这两个词的区别。而这种区别如果你查询或者使用英英词典的话,一开始就会明白。请看在Longman Web Dictionary 中对insist的解释是:to say firmly and repeatedly that something is true, especially when other people think it may not be true(尽管别人说某件事情不对,也执意要说而且是重复不断地说那件事情是对的);而对persist的解释是:to continue to do something, although this is difficult, or other people warn you not to do it. (继续不断地做某件事情,尽管这件事可能很难,或他人劝你不要做)。两者的差别通过查英英词典就一目了然了。可见,尽早使用英英词典,可以使你在学习上少走弯路。可以这么说,英英词典是你一个不可多得的召之即来的英语老师。(参见附录之”介绍几本常用的英英词典”)

第五、主题集中学习的方法:

这个方法在听力的过程中非常有效。由于听力的素材非常宽泛,语音质量和词汇量的差别也很大,导致学习的选材比较困难。在分级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可以采用主题集中学习的方法,将一批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相关的有声资料作为听的对象,进步效果非常明显。比如:在听新闻广播的时候,有一些主题在一段时间里是反复播出的。如现在的伊拉克战争。我们就可以就伊拉克战争的 相关报道 作为集中突破的听力素材,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力量将有关伊拉克战争的相关词汇(如人名、地名、军用武器名称、战争的来龙去脉等)学到手,而且由于这些词汇不断重复播出,你听起来会越来越熟,直到最后深深刻在脑子里。可以这么说,用这种方法练习听力的同时,也增进了词汇的学习。所以有时候,单词是不用背的。听多了,你的词汇是一个立体的词汇,不仅知其发音,也知道了如果使用。重复是记忆的最好母亲。有声重复,更是提高记忆效果的良好秘诀。

第六、阅读促进听力的方法:

听力学习进行到一定的阶段,有时候,你会感到进步不大。有些地方你怎么听也听不明白。这个时候可能问题的本身已经不在听的技术范围上了。这不仅表明你已经进步了,而且也是你进一步提高的时间到了。这个时候,可以采用广泛阅读的方法进行解决。可以阅读和听力材料相关的内容,也可以将阅读作为听力练习的辅助方法,大量地阅读小说、杂志、网络文章、新闻报道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阅读是积累词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阅读来进一步提高自己,尤其是增加对国外背景知识的了解,将反过来促进听力的进一步提高。要知道,你对某些知识了解得越多,你的英文听力就越容易,所以善于积累各种知识,对语言学习也是相当有裨益的。

232 评论(12)

石门小可爱

南京通信工程学院教授钟道隆先生,45岁开始下苦功学习英语,仅用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就从"听不懂,说不了"进步到能当翻译。他总结了自己学习英语的方法,名之为"逆向法"。天律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了他著的《听力过关技巧--英语学习逆向法》.一书,受到广泛欢迎。 什么是"逆向法"呢?钟道隆先生从以下几个方面为"逆向法"下了定义: 第一,不少英语学习者往往在基础英语知识不扎实的情况下 :去"提高"和"强化",结果效果不理想。而"逆向法"则反过来强调先扎扎实实地学好最基础英语,包括字母、音标、语法等,然后才有可能进行"提高"和"强化"。第二,目前在英语学习者中间盛行各种各样的速成法,企图在很短的时间里大幅度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而"逆向法"则建议学习者要有长期刻苦努力的思想准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第三,没有现成的有形的书本,也没有老师一课一课地进行讲解,而是以录音带上无形的声音为学习内容,以录音机和各种词典为老师,听,写,说,背,想五法并举,由自己"写"出一个课本来。一句话,不是以老师为主,而是相反,以自己为主。第四,通常在职人员学习英语时,往往只学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有关的英语书刊,而"逆向法"则要求逆着自己熟悉的专业,有意识地去听写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大或无关的英语录音,例如搞理工的技术人员去听写医学方面和文科方面的英语录音。 钟先生认为,听写自己熟悉的专业英语时,会自觉不自觉地靠推理去搞懂英语的意思。也就是说,主要依靠对内容本身的理解,英语本身则不一定真正搞懂了。逆向英语学习法的具体做法——"听、写、说、背、想"...... 1."听"与"写" 先把某一条录音内容从头到尾听几遍,听不懂也要硬着头皮听。先听懂其大意,分出段落和句子,然后再以一句话为单位反复地听。搞清楚一个句子由几个词组成,每个词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主、谓、宾语都是哪些词等。每听一遍就把听懂的词一个一个按照顺序写在纸上,排列成句子,听不懂的词就先空着。对于英语听力比较低的人来说,刚起步时听不懂的地方实在大多了,有时恐怕连自己也说不清到底有多少处听不懂。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把听懂了的词写出来,才能搞清楚到底有多少处听不懂。 对于碰到的生词,一定要听到能模仿录音正确地念出来,准确地抓住各个音节的发音为止。因为只有准确地把各个音节的发音抓住了,读出来了,才有可能根据语法和语音知识试拼出一些词,到词典里查找。由于正确答案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找到,所以听写时要"写一行,空两行",留下充分的反复修改的余地。为了纠正不正确的拼写,"写"的时候稍有疑问就要查词典,并用色笔标出生词和错误的拼写。 对于听写不出来的词,不要就"词"论"词",一听写不出就立即把录音机停下来,不再往下听写。应该继续听写下去,把听写不出的词放到文章的整体内容上去理解。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孤立地去抠一个词,百思不得其解,但若与整句话,整条消息联系起来去理解,思路就宽了,往往也就知道是什么词类和怎么拼写了。 有时同一个生词在录音中多处出现,一处听不清或听不懂,可以先放一放,看看能不能从别处得到启发。因为可能别处的录音很清楚,或者与别的词搭配在一起被你听懂了。听写过程中,对于没有确切把握的词,也要先"写"出来,再在以后的不断听写过程中去校验和纠正。同一新闻在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播音员播出时,由于各人的语调有区别,有助于听懂一些疑难词的发音。 "听"与"写"两个步骤不是截然分开的,对于英语水平不高的初学者来说,一段录音的听写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多次的"听"与"写"互相促进,互相启发,交替前进才能最后完成。 从学习英语的角度出发,初学者在起步阶段必须一边听一边写。,如果光听不写,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漏掉了一些听不但的词,失去了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二是有了听不懂的词时,如果只听不写,往往听的遍数再多也可能还是听不懂,但是如果把听懂的部分写在纸上,前后内容联系在一起,经过思考以后再去听,可能又会听懂一些别的内容,如此不断反复,直到全部听懂。 由于严重杂音干扰而无法从语音人手推断的词,可以根据语法进行补充,就假定自己是这条新闻的作者,在听不清的地方应该用什麽词。或许填上去的词不正确,但总比空着好,而且随着听录行时间的增长和英语水平的提高,自己也有可能发现并改正。 2."说"与"背" 整扁文章听写出来以后,就要学"说"。方法是:听一句播讲人的话,自己学说一句。学"说"时尽量使用能不断重复一段录音内容的电子录音机,根据自己的水平确定学"说"的时间长度,尽量"说"完整的一句。 学"说"过程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比读",即把自己学"说"的语音录下来,与录音带上标准的语音对比,看看什么地方学得不像,如此不断重复,直到能模仿说出大体上正确的语音为止;第二念与录音带上的声音同步"说"。 学会"说"以后,就要"背"了。把一段录音的听写记录翻来覆去地高声朗读,达到基本会背诵的程度。"背"对于提高听力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慢速英语新闻广播有一定的格式和句型,:'背"上一段时间的消息以后,就会熟悉它的风格和常用的句型,就比较容易听懂新的内容、有时甚至可以超过播讲人的声音,听了一句话中前面的几个词后能提前说出后面的一些词,或听了上一句话后能提前说出下一句来。到了这个地步,听写时的紧张心情就减轻了,或者基本上消除了。心情一放松,水平就能发挥出来,应该听懂的也就能听懂了。 3."想" 如果前面"听、写、说、背"四个学习环节突出了"苦干"精神的话,那么"想"这个环节就主要是讲怎样在"苦干"的基础上"巧干"了,就是要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开动脑筋。"想"的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想一想学习的进度是否合适,学到的知识是否扎实,本书提出的学习要求达到了没有。前面已经提到,由于学习进度是自己掌握的,不知不党的会加快学习进度。由于没有客观考核,即使学得不深不透也还自以为学得不错。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打基础阶段、要经常告诫自己“慢些,再慢些”。

180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