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41

陈果果122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语学习活动观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与食俱进

已采纳

英语活动观是2017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向核心素养,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

中小学英语教师应从学习活动观的视角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为学生设计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英语学习活动。

英语学习活动观提出的背景: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2017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建构了以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构成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新时期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新课标提出了指向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明确了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和表达意义,建构文化意识,发展思维品质,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这也是基于我们针对过去十几年对英语课程改革中出现问题的分析而提出的一项解决方案。

英语学习活动观

183 评论(14)

尚同家园

英语活动观的三个层次,即“学习理解层次”“应用实践层次”和“迁移创新层次”指出,英语活动观的六要素不是割裂的,而是基于主题意义有机整合、协调发展的,教师应让各个活动为整体服务。

英语学习活动观要求学生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和学习策略运用。

基于此种阐述,教师应明确“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发展多元思维、形成文化意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

学习理解类活动:

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教育部,2017)。在此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呈现图片、播放视频、师生交流等方式创设主题情境,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激活学生关于主题的已有知识和经验。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宏观的快速阅读和基于信息获取的细节阅读,并借助表格、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进行文本内容的结构化梳理,帮助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感知并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

126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