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小蘑菇I
姐姐的儿子叫妹妹小姨,或者姨娘、姨母、姨妈,地方不同,可能叫法也不同。妹妹叫姐姐的儿子外甥,姐姐的女儿的话叫外甥女。你可以参考下这个资料。1、祖辈 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 (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 “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 “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 (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 (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父的兄弟的称谓。 (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父兄弟妻子的称谓。 2、曾祖辈 (1)曾祖:即祖父之父。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称呼,比较特殊的是称“曾门”。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 3、高祖辈 (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高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称为高祖 (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称“高王祖母”。 4、父母 (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 “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呼。 (11)姨: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无论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对父亲的妾都可以称为“姨”、“姨姨”、“阿姨”。 ( 12 )义父:指是在自己的父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父,这个“义”字有外加、假、代、自愿等意。 ( 13 )义母:指是在自己的母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母。 5、与父亲相关的亲属 (1)诸父、诸母:是对父亲的兄弟及其妻室的统称。 (2)世父:对父亲的兄弟的称谓,现在更多的场合是称“伯父”、“叔父”或简称“伯”、“叔”。古人偶尔将几个叔父按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分别称为“伯父”、“仲父”、“叔父”、“季父”。 (3)伯母、叔母:是对父亲的兄弟的妻室的称呼。 (4)从父:对父亲的叔伯兄弟可统称“从父”,又可分别称为“从伯”、“从叔”。 (5)姑:对父亲的姊妹可称为“姑”(沿用至今),又可以称为“诸姑”、“姑姊”、“姑妹”,对已婚者一般都称为“姑母”、“姑妈”,与今不同的是偶尔也称“姑娘”。 (6)姑父:对姑母的丈夫,既可称为“姑父”、“姑丈”,又可以称为“姑婿”、“姑夫”。 (7)表兄弟:对姑母的子的称谓。 (8)表姊妹:对姑母的女的称谓。 6、与母亲相关的亲属 (1)外祖父:对母亲的父亲,称其为“外祖父”(与今同),又可称为“外翁”、“外大人”、“家公”、“老爷”等。 (2)外祖母:对母亲的母亲,称为“外祖母”、“外婆”(与今同),又称为“姥姥”、“老老”等。 (3)舅:对母亲的兄弟,古今均称“舅”,在不同场合,可加上一些修饰或补充性文字,如:“舅氏”、“舅父”、“嫡舅”、“元舅”、“堂舅”等。 (4)舅母:对舅父之妻的称谓。 (5)姨母:对母亲姊妹的称呼,先秦时称为“从母”,秦汉以来则称为“姨母”,或称为“姨娘”、“姨婆”、“姨妈”等。 (6)姨父:对姨母之夫称为“姨夫”或“姨父”。姨母之子女也称“表兄弟”、“表姊妹”。 (无论是舅父之女、姨母之女,还是姑母之女,都可以以“表兄弟”、“表姊妹”相称,古人统称为“诸表”。) 7、考妣 “考”和“妣”在先秦时是对父母的异称,无论生死均可用。秦汉以来,父母死后仍可称为考妣,但生前不再称考妣,考妣只用来对死去的父母之称。而且,考妣不仅用来称死去的父母,死去的祖辈乃至更早的直系先辈均可用考妣相称(在先秦时则是对先祖的泛称)。 8、夫妻 (1)夫:或作“丈夫”,本是对成年男子的美称,但又用作夫妻之夫。“夫”加上其它附加成分的表示丈夫意的相关称谓很多 ,如:“夫子”、“夫君”、“夫主”、“夫婿”等。除此,还可以用“良人” 、“郎”、“丈人”、“君”、“老公”、“官人”、“汉子”等称呼丈夫。 (2)妻、妻子:是由古至今对妻的最主要的称呼。在妻之前加上各种附加成分,还有“贤妻”、“良妻”、“仁妻”、“令妻”、“娇妻”等。除此,还可用“妇”、“室”、“君”、“夫人”、“娘子”、“浑家”、“内”、“老婆”、“婆娘”、“太太”等来称呼。 9、与丈夫相关亲属 (1)公:也称公公,对丈夫之父,古称为“舅”,也称为“公”、“公公 ”。这些称呼正是今天称丈夫之父为“公”、“公公”、“老人公”的前身。 (2)婆:也称婆婆,对丈夫之母,古称为“姑”以及由“姑”派生出的“君姑”、“严姑”、“慈姑”、“阿姑”等。后又称“婆”、“婆婆”。 (3)舅姑、姑舅:是早期对丈夫父母的合称。近者称“公婆”。此外还有一个常见的称呼是“姑章”,或作“姑嫜”。 (4)伯叔:对丈夫的兄弟的称谓,与近代所称的“大伯”、“小叔”是一致的。 (5)小姑:对丈夫妹妹的称谓。 10、与妻子相关亲属 (1)岳丈:是对于妻子之父的称呼,古代还有“泰山”、“冰翁” 外舅” “外父”、“妻父”等代称。 (2)岳母:对妻子之母的称谓,或称为“丈母”。 (3)姑、外姑:早期用来对妻子之母的称呼。 (4)舅舅:对妻子兄弟的称呼,或称为“舅”、“舅爷”、“舅子”等,还称为“内兄”、“内弟”、“妻兄”、“妻弟”等。 (5)姨:对妻子的姊妹的称呼,或称“大姨”、“小姨”,也称为“妻妹”、“内妹”。 11、兄弟及与其相关亲属 (1)兄:又称为“昆”。今天则可用“哥”来称呼兄长。有兄弟数人的情况下,称呼中必须表示出排行,或以数字为排行,或用伯、仲、叔、季这些排行常用语等。(“哥”,古代是用得十分广泛的称呼,可以称父、称兄、称弟、称子。) (2)嫂:对兄的妻子的称谓,或称“嫂嫂”。 (3)弟:是对与兄相对者的称呼。 (4)弟媳:对弟的妻子的称谓,或称“弟妹”。 (5)侄:对兄弟的子女最常见的称呼,也可直接称之为“兄子”、“兄女”,或称为“从子”、“从女”、“犹子”、“犹女”。 12、姊妹及与其相关亲属 (1)女兄、女弟:古代对姊妹的称谓,或直接称姊妹为兄弟。“姊”又称“姐”,与姊相对者称为“妹”。 (2)姊夫、妹夫:对姊妹的丈夫的称呼,也可称为“姊婿”、“妹婿”。 (3)甥:对姊妹之子最普遍的称呼,还称为“外甥”、“甥女”、“外甥女”。 13、子女及与其相关亲属 (1)子:在古代是一个使用范围较广的称呼,秦汉以后主要用作儿子之称。 自己之子可称为“犬子”、“孽子”、“不孝子”等,别人之子又可称为“令子”、“良子”、“不凡子”、“贤子”等。除此,还可用“男”、“子息”、“贱息”、“儿子”、“儿郎”、“儿男”等来称呼子。若有几个儿子则有“长子”、“次男”、“幼子”等称呼。 (2)女:对女儿的主要称呼。对别人的女儿往往称为“爱”或“嫒”,也称为“令嫒”、“闺嫒”。 (3)义子、义女:指不是自己生育的,而是收养的子女,又称“养子”、“养女”、“假子”。同时还有一个常见的代称“螟蛉”。 (4)媳妇:对儿子之妻的称呼。最初只称为“妇”,后因儿子又称为“息”,所以子之妻又称为“息妇”,或写作“媳妇”。 (5)婿:对女儿丈夫的称呼,或称为“女婿”、“子婿”、“郎婿”、“快婿”等。除此,女儿之夫还可以被称为“女夫”、“半子”、“东床”“令坦”。 女婿到了岳丈家,除了岳父、岳母可以称“贤婿”之类,岳家一般人都尊称其为“姑爷”、“姑老爷”。 (6)孙:对儿子的子女的称呼,或称“孙息”、“孙枝”。“孙”又分为“孙儿”、“孙女”,“孙女”又称为“女孙”。 (7)外孙:对女儿的子女的称呼。女姓还可称为“外孙女”。
evanzheng2013
长晚辈之间,视辈分关系,“称呼”和“自称”逆转使用 写给谁称呼对方自 称父亲的祖父 父亲的祖母曾祖父 曾祖母 曾孙、曾孙女母亲的祖父 母亲的祖母外曾祖父 外曾祖母 外曾孙、外曾孙女父亲的父亲 父亲的母亲祖父、爷爷 祖母、奶奶 孙、孙女父亲的伯父 父亲的伯母伯祖父、伯公 伯祖、伯祖母、姆婆 侄孙、侄孙女母亲的父亲 母亲的母亲外祖父、外公、姥爷 外祖母、外婆、姥姥 外孙、外孙女母亲的伯父 母亲的伯母外伯祖父、外伯祖 外伯祖母、外姆婆 外侄孙、外侄孙女父亲的叔父 父亲的叔母叔祖父、叔公、叔祖 叔祖母、叔婆、婶婆 侄孙、侄孙女 写给谁称呼对方自称母亲的叔父 母亲的叔母外叔祖父、外叔公 外叔祖母、外叔婆 外侄孙、外侄孙女祖父的姐夫、妹夫 祖父的姐(妹)姑祖父 姑祖母、姑婆(内)侄孙、 (内)侄孙女祖母的兄、弟 祖母的嫂、弟妇舅祖父、舅公 舅祖母、妗婆外甥孙、外甥 孙女祖母的姐(妹)夫 祖母的姐、妹姨祖夫、姨公 姨祖母、姨婆姨甥孙、姨甥 孙女父亲 母亲父亲、爸爸 母亲、妈妈 儿、女儿父亲的哥哥 父亲的嫂嫂伯父、伯伯 伯母、姆 侄、侄儿、侄女父亲的弟弟 父亲的弟妇叔父、叔叔 叔母、婶母、婶婶 侄、侄儿、侄女父亲的姐(妹)夫 父亲的姐、妹姑父、姑丈 姑母、姑妈 (内)侄、(内)侄女父亲的表兄 父亲的表嫂表伯父、表伯 表伯母、表姆 表侄、表侄女父亲的表弟 父亲的表弟妇表叔父、表叔 表叔母、表婶 表侄、表侄女丈夫的祖父母 丈夫的外祖父母爷爷、奶奶 外祖父、外祖母孙媳妇 外孙媳妇丈夫的父亲 丈夫的母亲公公、爸爸、家翁 婆婆、妈妈 媳妇、儿媳丈夫的伯父 丈夫的伯母伯父、伯伯 伯母 侄媳妇 写给谁称呼对方自称父亲的表姐(妹)夫 父亲的表姐、妹表姑父、表姑丈 表姑母、表姑妈 表(内)侄、表(内)侄女母亲的兄、弟 母亲的嫂、弟妇舅父、舅舅 舅母、舅妈、妗 外甥、外甥女母亲的姐(妹)夫 母亲的姐、妹姨父、姨丈、姨夫 姨母、姨妈 姨甥、姨甥女母亲的表兄、表弟 母亲的表嫂、弟妇表舅父、表舅 表舅母、表妗 表外甥、表外甥女母亲的表姐(妹)夫 母亲的表姐、妹表姨父、表姨丈 表姨母、表姨妈 表姨甥、表姨甥女丈夫的叔父 丈夫的叔母叔父、叔叔 叔母、婶母、婶婶 侄媳妇、侄媳丈夫的舅父 丈夫的舅母舅父、舅舅 舅母、妗 外甥媳、甥媳丈夫的姑父 丈夫的姑母姑父、姑丈 姑母、姑妈 (内)侄媳妇丈夫的姨父 丈夫的姨母姨父、姨丈、姨夫 姨母、姨妈 姨甥媳妇妻子的祖父 妻子的祖母岳祖父 岳祖母 孙女婿、孙婿妻子的父亲 妻子的母亲岳父、丈人、爸爸 岳母、丈母、妈妈 女婿、婿妻子的伯父 妻子的伯母岳伯父 岳伯母 侄女婿、侄婿妻子的叔父 妻子的叔母岳叔父 岳叔母 侄女婿、侄婿妻子的舅父 妻子的舅母舅父、舅舅 舅母、妗 外甥女婿 写给谁称呼对方自称妻子的姑父 妻子的姑母姑父、姑丈 姑母、姑妈、姑姑 (内)侄女婿妻子的姨父 妻子的姨母姨父、姨丈、姨夫 姨母、姨妈、姨姨 姨甥女婿、甥婿 平辈之间: 写给谁称呼对方自称儿子的岳父 儿子的岳母亲家、亲翁 亲家、亲姆 姻弟、姻弟妇女儿的家翁 女儿的婆婆亲家、亲翁 亲家、亲姆 姻弟、姻弟妇丈夫夫妻妻子妻夫哥哥、嫂嫂哥哥、嫂弟妹弟弟、弟妇弟弟、弟妹兄、姐伯父的儿女堂兄(弟、姐、妹)统称堂×× 叔父的儿女(同上)(同上) 写给谁称呼对方自称姐姐、姐夫姐姐、姐夫(内)弟、(内)妹妹妹、妹夫妹妹、妹夫(内)兄、(内)姐姑母的儿女统称表兄、弟、姐、妹统称表兄、弟、姐妹舅父的儿女(同上)(同上)姨父的儿女(同上)(同上)丈夫的哥、嫂哥哥、嫂嫂弟妇丈夫的弟弟、弟妇弟弟、弟妇嫂丈夫的姐姐、姐夫姐姐、姐夫(内)弟妇丈夫的妹妹、妹夫妹妹、妹夫(内)嫂嫂丈夫的表兄、表嫂表兄、表嫂表弟妇丈夫的表姐、表姐夫表姐、表姐夫表弟妇丈夫的表妹、表妹夫表妹、表妹夫表嫂丈夫的表弟、表弟妇表弟、表弟妇表嫂妻子的哥、嫂内兄、内弟妹妹夫妻子的弟弟、弟妇内弟、内弟妹姐夫妻子的姐姐、姐夫内姐、襟兄妹夫、襟弟妻子的妹妹、妹夫内妹、襟弟姐夫、襟兄妻子的表兄、表嫂表兄、表嫂表妹夫妻子的表弟、表弟妇表弟、表弟妹表姐夫妻子的表姐、表姐夫表姐、表姐夫表妹夫妻子的表妹、表妹夫表妹、表妹夫表姐夫 非亲属之间: 写给谁称呼对方自称同志 (个人或集体)同志(个人) 同志们(集体)写名字,不用自称老师 老师的妻子老师 师母学生父母亲的同事、 朋友、战友伯伯、叔叔 姨姨、阿姨侄、侄女同事、战友、 朋友的父母亲伯伯、叔叔、伯母 叔母、婶母侄、侄女同事、战友、朋友朋友、同志,也可尊 称 兄、姐只写名字,如尊称对 方为兄、姐,则自称 为弟、妹同学同学、学友,也可尊 称对方为学兄、学姐同学,或写名字,不 用自称。如尊称对方 为弟兄、学姐,则自 称为学弟、学妹学生同学(或写名字)老师、师母(或只写 名字,不用自称)儿女的同事、战友、 朋友侄、侄女(对不太熟 悉的可称“同志”或 写名字)伯、伯母、叔、叔母 (或写名字,不用自 称)同事,战友朋友的儿 女(同上)(同上) 按上所说;应该是 ;内兄 内弟的关系。
猪宝0517
父亲 : 爸爸/老汉儿母亲 :妈妈/妈岳父 :老丈人岳母 :丈母娘曾祖父/曾祖母 :祖祖祖父 :爷爷祖母:婆婆外祖父 :外公/家(ɡā)公外祖母 :外婆/家家(ɡā ɡā)祖父的兄弟 :伯公/叔公(大爷爷、二爷爷····)祖父的嫂子、弟媳 :伯婆/叔婆祖父的姐夫、妹夫 :姑公祖父的姐妹 :姑婆祖母的兄弟:舅公祖母的嫂嫂:舅婆祖母的姐夫、妹夫:姨公祖母的姐妹 :姨婆外祖母的兄弟: 老舅爷外祖母的姐妹:姨家家爸爸的哥哥 :伯伯, 其妻称伯妈 /伯娘爸爸的弟弟:幺爸,其妻称幺婶爸爸的姐妹 :姑姑/娘娘(liānɡ liānɡ)读一声,其丈夫称:姑爷妈妈的兄弟:舅舅,其妻子称:舅娘/舅妈妈妈的姐妹:姨妈/姨,其丈夫称:姨伯/姨叔当然,在过去家里都有好几个孩子,喊也是根据排行来叫,比如大姨妈、小姨妈、大舅、二舅.....平辈篇妻弟:舅子妻妹:姨妹哥哥:大哥/二哥弟弟:兄弟,其妻称“弟媳妇”姐姐的丈夫:姐夫哥妹妹的丈夫:妹夫爸爸的兄弟的孩子:堂兄弟姐妹爸爸的姐妹的孩子和妈妈这边兄弟姐妹的孩子:表兄弟姐妹虽然都是平辈,但为啥还会有舅、叔这样不对等的称呼呢?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里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通常把自己降低一格来称呼妻子或丈夫一方的亲人。婆家:婆屋娘家:娘屋小辈篇儿子/女儿:统称幺儿儿媳:儿媳妇儿女婿:女婿孙子:孙儿/孙娃子孙女:孙女儿姐姐妹妹的小孩:外侄/外侄女兄弟的小孩:侄儿/侄女这些亲戚称谓,多数还保留在方言口语中,但有的已不复使用。这份“渝话亲戚称呼大全”,一定不要忘记了~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