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00

小树旁的小树
首页 > 医学类资格证 > 执业医师常规考试试题及答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细细粒的宝贝

已采纳
女性生殖器官与骨盆腔其他器官在位置上互相邻接,某一器官的增大、收缩、充盈或排空固然可以影响其他器官,而某一器官的创伤、感染、肿瘤等,更易累及邻近器官,在妇产科疾病的诊断、治疗上也互有影响。   尿道:为一肌性管道,从膀胱三角尖端开始,穿过泌尿生殖膈,终于阴道前庭部的尿道外口。长4~5cm,直径6cm。由于女性尿道短而直,又接近阴道,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   膀胱:为一囊状肌性器官,排空的膀胱为锥体形,位于耻骨联合之后子宫之前。其大小、形状可因其充盈状态及邻近器官的情况而变化。膀胱底部粘膜形成一三角区称膀胱三角。此部与宫颈及阴道前壁相邻,其间组织较疏松。做妇科检查及手术前一定要排空膀胱,以免妇检不确切及手术损伤膀胱。   输尿管:为一对肌性圆索状长管,起自肾盂,开口于膀胱,长约30cm,分腰段,盆段。盆段输尿管在宫颈部外侧约2cm处,在子宫动脉下方与之交叉,再经阴道侧穹隆顶端绕向前内方,穿越主韧带前方的输尿管隧道,进入膀胱底。在施行子宫切除结扎子宫动脉时,应避免损伤输尿管。   直肠:位于盆腔后部,上接乙状结肠,下接肛管。从左侧骶髂关节至肛门,全长约15~20cm。前为子宫及阴道,后为骶骨。肛管长2~3cm,在其周围有肛门内外括约肌及肛提肌,而肛门外括约肌为骨盆底浅层肌的一部分。妇科手术及分娩处理时应注意避免损伤肛管、直肠。   阑尾:阑尾根部开口于盲肠游离端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长7~9cm,通常位于右髂窝内。有的下端可达右侧输卵管及卵巢部位,因此,妇女患阑尾炎时有可能累及子宫附件,应注意鉴别诊断。妊娠期阑尾位置可随妊娠月份增加而逐渐向上外方移位。   第24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3:首次产前检查;   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较全面的全身检查、产科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   病史   (1)年龄:年龄过小容易发生难产;35岁以上的初孕妇容易并发子癎前期、产力异常等。   (2)职业:如接触有毒物质的孕妇,应检测血常规及肝功能。   (3)推算预产期:推算方法是按末次月经第一日算起,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若孕妇仅记住阴历末次月经第一日,应由医师为其换算成阳历,再推算预产期。必须指出,实际分娩日期与推算的预产期,可以相差1~2周。若孕妇记不清末次月经日期或于哺乳期无月经来潮而受孕者,可根据早孕反应开始出现的时间、胎动开始时间、手测子宫底高度、尺测子宫长度加以估计。   (4)月经史及既往孕产史:月经周期延长者的预产期需相应推迟。经产妇应了解有无难产史、死胎死产史、分娩方式及有无产后出血史,了解新生儿出生时情况。   (5)既往史及手术史:着重了解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结核病、血液病、肝,肾疾病、骨软化症等和作过何种手术。   (6)本次妊娠过程了解妊娠早期有无病毒感染及用药史;妊娠晚期有无阴道流血、头痛、眼花、心悸、气短、下肢浮肿等症状。   (7)家庭史:询问家族有无高血压、双胎妊娠及其它遗传性疾病。   (8)配偶健康状况。   全身检查   产科检查:包括腹部检查、骨盆测量、阴道检查、肛门检查。   (1)腹部检查   视诊:注意腹形及大小,腹部有无妊娠纹、手术瘢痕及水肿等。   触诊:注意腹壁肌的紧张度,有无腹直肌分离,并注意羊水的多少及子宫肌的敏感程度。用四步触诊法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以及胎先露部是否衔接。   听诊:胎心音在靠近胎背上方的'孕妇腹壁上听得最清楚。枕先露时,胎心音在脐右(左)下方;臀先露时,胎心音在脐右(左)上方;肩先露时,胎心音在靠近脐部下方听得最清楚。   (2)骨盆测量:包括骨盆外测量和骨盆内测量。   ①骨盆外测量   髂棘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为23~26cm。   髂嵴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以上两径线可以间接推测骨盆横径的长度。   粗隆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股骨粗隆外缘的距离,正常值为28~31cm。此径线可以间接推测中骨盆横径的长度。   骶耻外径: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8~20cm。第5腰椎棘突下相当于米氏菱形窝的上角,或相当于髂嵴后联线中点下5cm。此径线可以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骶耻外径值与骨质厚薄相关,测得的骶耻外径值减去1/2尺桡周径(指围绕右侧尺骨茎突及桡骨茎突测得的前臂下端的周径)值,即相当于骨盆入口前后径值。   坐骨结节间径或称出口横径: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弯曲,双生抱双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5~5cm。也可用检查者的拳头测量,若其间能容纳成人手拳,则大于5cm即属正常。此径线直接测出骨盆出口横径的长度。若此径值小于8cm时,应测量出口后矢状径。   出口后矢状径:为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长度。正常值为8~9cm。出口后矢状径径值与坐骨结节间径值之和>15cm,表明骨盆出口无明显狭窄。   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小于80°为不正常。此角度可以反映骨盆出口横径的宽度。   ②骨盆内测量   对角径: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5~13cm,此值减去5~2cm,即为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又称真结合径。真结合径正常值约为11cm。若测量时,阴道内的中指尖触不到骶岬,表示对角径值〉5cm。测量时期以妊娠24~36周、阴道较松软时进行为宜。   坐骨棘间径:测量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约为10cm。   坐骨切迹宽度:代表中骨盆后矢状径,其宽度为坐骨棘与骶骨下部间的距离,即骶棘韧带宽度。若能容纳3横指(5~6cm)为正常,否则属中骨盆狭窄。   (3)阴道检查:孕妇于妊娠早期初诊,均应行双合诊已如前述若于妊娠24周以后进行首次检查,应同时测量对角径、坐骨棘间径及坐骨切迹宽度。于妊娠最后一个月内以及临产后,则应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   (4)肛诊:可以了解胎先露部、骶骨前面弯曲度、坐骨棘及坐骨切迹宽度以及骶尾关节活动度,还可以结合肛诊测得出口后矢状径。   辅助检查:除常规检查血象、血型及尿常规,还应根据具体情况作下列检查:   (1)妊娠期出现并发症者,按需要查肝功能、血液化学、电解质测定以及X线胸透、心电图、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等项检查。   (2)胎位不清、听不清胎心者,应行B型超声检查。   (3)有死胎死产史、胎儿畸形史和患遗传性疾病者,应检测孕妇血甲胎蛋白值、羊水细胞培养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等。   第25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9:第一产程的进展及处理;   子宫收缩   最简单的方法是由助产人员以一手手掌放于产妇腹壁上,定时连续观察宫缩持续时间、强度、规律性以及间歇期时间,并予以记录。   用胎儿监护仪描记的宫缩曲线,可以看出宫缩强度、频率和每次宫缩持续时间,是较全面反映宫缩的客观指标。监护仪有外监护与内监护两种类型。外监护临床上最常用。   胎心   (1)用听诊器于潜伏期在宫缩间歇时每隔1~2小时听胎心一次。进入活跃期后,宫缩频时应每15~30分钟听胎心一次,每次听诊1分钟。   (2)用胎心监护仪描记的胎心曲线,多用外监护,观察胎心率的变异及其与宫缩、胎动的关系。   第一产程后半期,宫缩时胎儿一时性缺氧,胎心率减慢,但每分钟不应少于100次,宫缩后胎心率迅速恢复原来水平。   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   产程图中宫口扩张曲线将第一产程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潜伏期是指从临产出现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此期间扩张速度较慢,平均每2~3小时扩张1cm,约需8小时,最大时限为16小时,超过16小时称为潜伏期延长。活跃期是指宫口扩张3~10cm。此期间扩张速度明显加快,约需4小时,最大时限为8小时,超过8小时称为活跃期延长,可疑有难产因素存在。活跃期又划分3期,最初是加速期,是指从宫口扩张3~4cm,约需5小时;接着是最大加速期,是指从宫口扩张4~9cm,约需2小时;最后是减速期,是指从宫口扩张9~10cm,约需30分钟,然后进入第二产程。   胎头下降曲线是以胎头颅骨最低点与坐骨棘平面的关系标明。坐骨棘平面是判断胎头高低的标志。胎头颅骨最低点平坐骨棘时,以“0”表达;在坐骨棘平面上1cm时,以“-1”表达;在坐骨棘平面下1cm时,以“+1”表达,余依此类推。   破膜   胎膜多在宫口近开全时自然破裂,前羊水流出。若先露为胎头,羊水呈黄绿色混有胎粪,应立即行阴道检查,注意有无脐带脱垂,并给予紧急处理。若羊水清而胎头浮未入盘时需卧床,以防脐带脱垂。若破膜超过12小时尚未分娩者,酌情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血压   于第一产程期间,宫缩时血压常升高5~10mmHg(67~38kPa),间歇期恢复原状。应每隔4~6小时测量一次。   饮食   鼓励产妇少量多次进食,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并注意摄入足够水分,以保证精力和体力充沛。   活动与休息   临产后,可以病房内适当活动。若初产妇宫口近开全,或经产妇宫口已扩张4cm时,应卧床并行左侧卧位。   排尿与排便   临产后,应鼓励产妇每2~4小时排尿一次,若初产妇宫口扩张<4cm、经产妇<2cm时,应行温肥皂水灌肠,加速产程进展。但胎膜早破、阴道流血、胎头未衔接、胎位异常、有剖宫产史、宫缩很强估计一小时内即将分娩以及患严重心脏病等,均不宜灌肠。   肛门检查   临产后,应适时在宫缩时行肛门检查(简称肛查)。临产初期隔4小时查一次,经产妇或宫缩频者的间隔应缩短。肛查可以了解宫颈软硬程度、厚薄,宫口扩张程度(其直径以cm或横指计算,一横指相当于2cm),是否已破膜,骨盆腔大小,确定胎位以及胎头下降程度。   阴道检查   应在严密消毒后进行。阴道检查能直接膜清胎头,并能触清矢状缝及囟门确定胎位、宫口扩张程度,以决定其分娩方式。适用于肛查胎先露部不明、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程度不明、疑有脐带先露或脱垂、轻度头盆不称经试产4~6小时产程进展缓慢者。   其他   外阴部应剃除,并用肥皂水和温开水清洗;初产妇及有难产史的经产妇,应再次行骨盆外测量。   第26题   试题答案:E   第27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5: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急性肾小球肾炎诊断主要依据:   前驱感染史:一般起病前有皮肤或呼吸道感染,也可能有其他部位感染;   表现为血尿、水肿、少尿、高血压,尿常规血尿伴蛋白尿,可见颗粒或透明管型;   血清补体下降,血沉增快,伴或不伴ASO升高。具备上述特征者可诊断,但应注意病毒所致急性肾炎者可能前驱期短,一般为3~5天,以血尿为主要表现,C3不降低,ASO(抗链球菌溶血素O)不增高,预后好。   本病尚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大多数慢性肾炎,往往隐匿起病,急性发作常继发于急性感染后,前驱期往往较短,1~2日即出现水肿、少尿、氮质血症等症状,严重者尚可能伴有贫血、高血压、肾功能持续不好转,平时可能伴有夜尿增多,尿比重常低或固定低比重尿。   (2)急进性肾炎:起病初与急性肾炎难鉴别;本病在数周内进行性肾功能不全可帮助鉴别,必要时采用肾穿刺病理检查,如表现为新月体肾炎可资鉴别。   (3)急性尿路感染:尿常规可出现红细胞,但常伴白细胞及脓细胞,部分患者有发热及尿路刺激征,中段尿培养可确诊,常常补体正常。   (4)膜增生性肾炎:常以急性肾炎起病,但常常蛋白尿明显,血清补体持续下降(大于8周),疾病恢复不及急性肾炎好,必要时予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执业医师常规考试试题及答案

208 评论(12)

天道酬勤1212

2017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考前知识点巩固题及答案   试题一:   一、A1型题   伤寒爆发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 日常生活接触   B 食物污染   C 水源污染   D 苍蝇传递   E 蟑螂传递   关于伤寒的免疫力,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病后免疫力持久   B 免疫力与血清“O”抗体无关   C 伤寒与副伤寒间有交叉免疫   D 免疫力与血清“H”抗体无关   E 免疫力与血清“Vi”抗体无关   伤寒杆菌培养,哪个阳性率最高   A 血液   B 尿液   C 粪便   D 玫瑰疹吸取物   E 骨髓   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 肠出血   B 肠穿孔   C 中毒性肝炎   D 中毒性心肌炎   E 中毒性脑病   伤寒病变最显著的部位是   A 胆囊   B 肝   C 脾   D 骨髓   E 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   伤寒患者的玫瑰疹多见于   A 病程的7~13d   B 病程的5~6d   C 病程的2~3d   D 病程的1~2d   E 病程的3~4d   关于肥达氏反应,哪项是错误的   A 发病早期仅“O”抗体上升   B 既往患过伤寒者,则是“H”抗体增高   C 早期使用有效的抗菌素,则抗体可不升高   D 肥达氏反应阳性者,可确认为伤寒   E 约10%~30%的患者,肥达氏反应始终为阴性   伤寒慢性带菌者,细菌主要在哪个器官   A 肝   B 肠系膜淋巴结   C 肾脏   D 骨髓   E 胆囊   诊断伤寒肥达氏反应有参考价值的是   A O效价>1:80,H效价>1:160   B O效价>1:160 H效价>1:80   C O效价>1:160 H效价>1:160   D O效价>1:80 H效价>1:80   E 以上均错   确诊伤寒最可靠的是   A 外周血白细胞下降   B 相对缓脉   C 肥达氏反应O、H效价均增高   D 血培养阳性   E 粪便培养阳性   老年伤寒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 支气管肺炎   B 肠出血   C 肠穿孔   D 溶血尿毒综合征   E 脑炎   二、A2型题   患者,男性,疑似“伤寒”入院。两次肥达反应的结果如下:入院后第5天结果,TH 1:80,TO 1:80,TA、TB、TC 1:40;入院第12天,TH、TO 1:320,TA、TB、TC 1:40,可诊断为   A 伤寒   B 甲型副伤寒   C 乙型副伤寒   D 丙型副伤寒   E 回忆反应   患者发热7天,血肥达反应结果为:TH 1:320,TO 1:40,TA、TB 1:40,OX19 1:40阳性应考虑:   A 伤寒   B 副伤寒甲   C 副伤寒乙   D 斑疹伤寒   E 忆反应   患儿,3岁,发热10天,伴腹泻,每日3—5次,呈稀糊状,肝脾肋下5cm,肥达氏反应TH 1:320,TO 1:320,确诊应选择   A 血常规   B 血培养   C 粪培养   D 尿培养   E 十二指肠引流胆汁培养   男性患者,诊断“伤寒”入院治疗,体温正常后1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伤寒杆若再度阳性,称为   A 再燃   B 复发   C 重叠感染   D 潜伏性感染   E 机会性感染   三、A4型题   (16~19题共用题干)   14岁,以持续发热10天入院,表情淡漠,肝肋下1cm,肥氏反应结果:TH 1:320,TO 1:320,TA、TB、TC均1:40   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   A 伤寒   B 副伤寒甲   C 副伤寒乙   D 副伤寒丙   E 败血症   最常用的确诊伤寒的依据   A 血常规   B 粪培养   C 血培养   D 骨髓培养   E 十二指导肠引流胆汁培养   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   A 肠出血   B 肠穿孔   C 中毒性肝炎   D 中毒性心肌炎   E 支气管肺炎   该病例以下处理错误的是   A 高热时用冰敷等物理降温   B 便秘用泻药   C 腹胀时可用胆管排气   D 腹胀时慎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E 烦躁不安者可用安定   (20~24题共用题干)   女性,38岁。9天前开始发热,伴乏力、食欲减退,近5天体温高达39-40℃,腹胀,精神恍惚,耳鸣,肝脾肋下1cm,经血培养证实为伤寒。   此患者系伤寒,其病理特点是   A 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   B 全身小血管损害   C 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   D 全身血管周围炎   E 全身淋巴结炎   如患者在病程第2周体温突然下降、烦躁、头晕、脉快、血压下降等,首先应考试   A 肠出血   B 肠穿孔   C 中毒性心肌炎   D 脑膜炎   E 中毒性脑病   该患者突然腹痛,以右下腹为甚,冷汗,随后出现腹膜刺激征,肝浊音界消失,应考虑是   A 肠出血   B 肠穿孔   C 急性胆囊炎   D 中毒性肝炎   E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如患者出现腰痛、贫血、酱油色尿等急性血管内溶血症状,首先应考虑是   A 肠出血   B 肠穿孔   C 急性胆囊炎   D 中毒性肝炎   E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如患者合并肠出血,除抗病原治疗外,以下治疗不正确的   A 严密观察BP、脉搏、神志   B 严密观察便血情况   C 适量输入新鲜全血   D 腹胀明显时可用少量新斯的明   E 病人烦躁不安时,可适当使用安定药物   (25~29题共用题干)   女性,30岁,家务。持续发热15天入院。病初体温9℃,约5天后体温升高,且整天发热,伴食欲不振、腹胀,大便2~3次/日,近2天尿似浓茶,体温8℃。体检:T 40℃,P88次/分,巩膜轻度黄染,腹胀,移动性浊音(-),肝肋下0cm,脾肋下5cm,血 WBC1×109/L,N 60%,L40%。肝功:总胆红素40μmol/L,ALT 180U,HBsAg(-)。肥达反应TO 1:80,TH 1:160   此病例入院诊断首先应考虑   A 伤寒   B 副伤寒甲   C 恙虫的病   D 败血症   E 流行性感冒   此病例肝损害首先应考虑   A 病毒性肝炎   B 中毒性肝炎   C 钩体病   D 药物性肝炎   E 以上都不是   确诊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A 血培养   B 粪培养   C 骨髓培养   D 尿培养   E 肥达反应   假如此患者住院治疗5天体温正常,其他症状好转,自动出院。出院第7天,又感头痛,全身疼痛怕冷腹胀又住院,体检:T39℃,P 80次/分,血 WBC 0×109/L,N 60%,L40%,这次住院首先考虑   A 伤寒复发   B 伤寒再燃   C 恙虫的病   D 败血症   E 钩体病   假如患者出现剧烈腹痛,冷汗,脉快,随后腹胀,腹部压痛,反跳痛,肝浊音界缩小,最可能的并发症是   A 肠出血   B 肠穿孔   C 中毒性心肌炎   D 急性胆囊炎   E 血栓性静脉炎   二、B1型题   (30~32题共用备选答案)   A 轻型   B 普通型   C 迁延型   D 逍遥型   E 暴发型   具有典型伤寒的临床经过   毒血症状轻,照常工作、生活,部分患者的肠出轿为首发症状   发热38℃左右,全身毒血症减轻,病程短,1~3周即可恢复   [参考答案]   C C E B E A D E A D   A A E B B A C B B C   A B E D A B A A B B   D A   试题二:   一、A1型题   脊柱骨折最多见的是   A 颈段   B 胸腰段   C 腰段   D 胸段   E 骶段   下列哪种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预后最严重   A 颈椎骨折脱位   B 胸椎骨折脱位   C 胸、腰椎骨折脱位   D 腰椎骨折脱位   E Chance骨折   下列哪种损伤易引起脊髓损伤   A 前柱损伤   B 中柱损伤   C 后柱损伤   D 前纵韧带损伤   E 棘间韧带损伤   脊髓损伤后功能丧失程度可用截瘫指数表示,错误的是   A 功能完全丧失为 “0”   B 功能完全正常为“6”   C “0”代表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   D “1”代表功能部分丧失   E “2”代表功能完全丧失或接近丧失   脊髓中央管综合征常见于   A 过伸型颈椎损伤   B 颈椎椎体爆裂骨折   C 环枢椎半脱位   D 屈曲型颈椎损伤   E 齿状突骨折   骨盆骨折最基本的检查   A 测血压   B 腹膜后穿刺   C X线   D CT   E MRI   颈髓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 褥疮   B 泌尿系感染   C 膀胱结石   D 高位截瘫   E 呼吸衰竭   判断脊柱骨折脱位最基本检查是   A CT   B MRI   C X线   D 神经系统检查   E 脊髓造影检查   脊髓损伤预后最差的是   A 脊髓震荡   B 脊髓挫伤   C 脊髓断裂   D 脊髓受压   E 马尾神经损伤   Chance骨折是指   A 寰椎前后弓骨折   B 颈7棘突骨折   C 枢椎椎弓骨折   D 齿状突骨折   E 椎体水平状撕裂骨折   Jefferson骨折是指   A 环椎齿状突尖端骨折   B 寰椎前后弓双侧性骨折   C C2椎弓骨折   D 缢死者骨折   E 枢椎棘突骨折   可导致马尾神经损伤的骨折是   A 第10胸椎骨折脱位   B 第11胸椎骨折脱位   C 胸腰段骨折脱位   D 第12胸椎骨折脱位   E 第2腰椎骨折脱位   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者最好的处理是   A 卧床休息   B 翻身防止并发症   C 腰背垫厚枕复位   D 双下肢牵引整复骨折脱位   E 尽早手术切开复位并行椎管减压加内固定   颈椎骨折脱位经牵引复位后若行头颈胸石膏固定,固定时间约是   A 6W   B 8W   C 12W   D 16W   E 20W   脊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要了解受压损伤情况,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A CT   B MRI   C X线检查   D 肌电图检查   E 螺旋CT   骨盆骨折最危险的并发症是   A 直肠损伤   B 阴道损伤   C 膀胱损伤   D 神经损伤   E 腹膜后出血引起的失血性休克   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骨盆骨折是   A 髂前上棘撕脱骨折   B 坐骨结节骨折   C 尾骨骨折   D 髂前下棘撕脱骨折   E 骨盆环双处骨折并有骨盆环断裂   骨盆骨折诊断步骤是   A 测血压→补液→摄片→导尿→诊断性穿刺   B 摄片→测血压→诊断性穿刺→导尿→,补液   C 摄片→测血压→补液→导尿→诊断性穿刺   D 摄片,观察   E 测血压→穿刺→导尿→摄片   骨盆骨折的处理   A 单纯性耻骨联合分离,目前不主张用骨盆兜悬吊复位   B 不稳定骨折一般采用卧床休息   C 骶尾骨骨折一般要切开复位   D 边缘性骨折用骨盆兜悬吊   E 骨盆环断裂大多主张手术复位加固定   骨盆骨折手术时机最佳为   A 急诊手术   B 1天后   C 3天后   D 7~9天   E 2W后   骨盆骨折引起的合并症常较骨折更为严重,最常见的是   A 腹膜后出血引起休克   B 神经损伤   C 内脏损伤   D 腹膜损伤   E 尿道损伤   脊髓损伤的'手术指征   A 单纯压缩骨折   B 有骨折脱位   C 中央管综合征   D 截瘫指数高   E 影像学显示碎骨片压迫脊髓   脊髓损伤最严重远期并发症   A 褥疮   B 泌尿系感染   C 肺部感染   D 体温失调   E 泌尿系结石   骨盆骨折引起失血性休克的原因错误的是   A 骨折断端出血   B 盆腔静脉丛出血   C 骼内动、静脉破裂出血   D 骨盆壁肌肉出血   E 股动、静脉分支破裂出血   脊髓圆锥损伤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多见于第1腰椎骨折   B 会阴部皮肤感觉鞍状缺失   C 括约肌功能丧失   D 性功能障碍   E 双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   马尾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A 发生于第1腰椎以下的骨折脱位   B 表现是受伤平面以下的弛缓性瘫痪   C 2~4周后不会演变成痉挛性瘫痪   D 马尾神经完全断裂者少见   E 下肢不出现病理性锥体束征   描述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A 上颈椎损伤的四肢瘫均是痉挛性瘫痪   B 2~4月后可出现锥体束征   C 脊髓休克期间受伤平面以下出现弛缓性瘫痪   D 下颈椎损伤的四肢瘫,上肢是弛缓性,下肢是痉挛性   E 中央管综合征的四肢瘫,上肢瘫痪重于下肢瘫痪   高位截瘫患者高热的处理错误的是   A 调节室温   B 冰水灌肠   C 乙醇擦浴   D 神经营养药物   E 输液和冬眠药物   关于脊柱骨折搬运,不正确的是   A 担架及木板运送   B 二、三人采用滚动法   C 三人平托法   D 搂抱法   E 颈围等固定后搬运   下列骨折手术适应症不正确的是   A 脊柱骨折凸入椎管压迫脊髓   B 骨盆骨折合并大血管损伤   C 截瘫平面不断上升   D 单纯椎体压迫骨折,椎体压迫不超过1/5   E 多处骨盆骨折,骨盆环严重断裂   脊髓损伤的治疗原则错误的是   A 合适的固定   B 正确的搬运   C 应用脱水剂   D 3天后用甲泼尼龙冲击疗法   E 高压氧   正常人哪一个椎体对应的椎管以下无脊髓结构   A T10   B T11   C T12   D L1   E L2   二、B型题   (32~37题共用备选答案)   A 腹膜后血肿   B 直肠损伤   C 骶神经损伤   D 尿道损伤   E 脊髓损伤   骶骨骨折容易并发   胸椎骨折脱位容易并发   骨盆骨折伴会阴撕裂可并发   骨盆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坐骨支骨折   (38~42题共用备选答案)   A 均为痉挛瘫痪   B 上肢弛缓性瘫痪,下肢痉挛性瘫痪   C 四肢弛缓性瘫痪   D 上肢瘫痪重于下肢瘫痪   E 下肢瘫痪重于上肢瘫痪   下颈椎损伤   上颈椎损伤   脊髓休克   中央管综合征   脊髓前综合征   (43~47题共用备选答案)   A 石膏颈围固定   B 先枕颌带牵引后石膏颈围固定   C 持续颅骨牵引   D 早期手术减压、固定   E 经前或后路手术固定   颈椎半脱位   稳定型轻度颈椎压缩性骨折,无神经症状   爆裂型颈椎骨折,有神经症状   2型齿状突骨折移位超过4mm   颈椎单侧小关节脱位,无神经症状,可先行   参考答案   B A B A ACE  C C  E   B  E E  C  B  E E  A  E  D   A  E  C  E E  A  B  D D  D   D E C  E  D A D  B  A  C   D  E  A  B D E  C ;

185 评论(12)

相关问答

  • 中药师常考的面试题型及答案

    您好,百通世纪为您详细解答如下: 执业药师各科目单独考试,单独计分,每题均为1分,满分为120分。  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釆用标准化客观性试题。试题

    Arsenalzoe 评论(3) 2025-07-31
  • 助理医师面试常见问题及答案

    医院面试官常问的问题及答案如下:一、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你认为你有哪些优势和不足?1、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从事医务工作,能够接触各式各样的人,经常处理一些紧急事

    aprileatapple 评论(2) 2025-07-30
  • 执业医师法规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写于每题题号左侧。每题2分。《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可报上一级政府决定采取必要的紧

    大铭空调 评论(4) 2025-07-31
  • 执业医师考试题试题及答案

    _id=13&class_id=46 『医学』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 ·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

    小米一箩筐 评论(4) 2025-07-29
  • 执业药师答案及试题答案

    【题干】大黄廑虫丸处方组成为大黄、土鳖虫、水蛭、虻虫、蛴螬、干漆、桃仁、地黄、白芍、黄芩、苦杏仁、甘草。方中大黄宜选用的炮制品是( )。【选项】A生大黄B酒大黄

    聪明的达人安 评论(2)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