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25

小猪行天下1212
首页 > 医学类资格证 > 执业药师课程活血化瘀药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kevin咖啡馆

已采纳
三七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田七、山漆、田三七、田漆、参三七等。明代李时珍发现并命名,《本草纲目》称三七为“止血之神药、理血之妙品”“能治一切血病”。[1]乳香【性味】辛、苦,温[3]。【功能主治】活血止痛。用于心腹诸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疮痈肿痛;外用消肿生肌。

执业药师课程活血化瘀药

268 评论(9)

薰衣草恋人

川芎、元胡、郁金、香(乳香) 五灵(五灵脂)没药和姜黄丹参、红花、桃(桃仁)益母(草) 泽兰、牛膝、鸡血(藤)不(王不留行)土鳖铜(自然铜)钱(马钱子)补(骨碎补)苏木 血竭、儿茶、刘寄奴最后的就是破血消症药三棱 莪术 水蛭 虻虫 斑蝥 穿山甲 glad to help

357 评论(10)

装璜专家

常用药物:温经通阳如桂枝、附子、肉桂、吴茱萸、细辛、炮姜等;补阳壮火如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胡芦巴、仙茅等;活血化淤常选性温的川芎、当归、红花、乳香、五灵脂、骨碎补、天仙藤、急性子、川续断等。 方剂举例:当归四逆汤,阳和汤,右归饮合桃红四物汤等。

310 评论(11)

蝎子豆丁

活血化瘀的中药   5、虎杖:   苦寒,归肝胆肺经。   功能:活血止痛,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泻下通便。   主治:(1)用于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证。   (2)用于湿热黄主治:疸、淋浊带下等证。   (3)用于水火烫伤、疮痈肿毒、毒蛇咬伤等。   (4)用于肺热咳嗽、热结便秘。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6、鸡血藤:   苦甘温,归肝经。   功能:行血补血,舒经活络。   主治:(1)用于月经不调、经行不畅、痛经、闭经等证。   (2)用于风湿痹痛、关节酸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等证。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7、益母草:   苦辛微寒,归肝心肾经。   功能: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主治:(1)妇女血分瘀热,闭经、痛经,产后瘀阻腹痛。也治外伤瘀肿作痛。   (2)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近年用治肾炎水肿。   (3)可治疮毒、乳痈。多外用,或内服。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8、泽兰:   苦辛微温,归肝脾经。功能:活血调经,祛瘀消痈,利水消肿。   主治:(1)妇科经产瘀血病证的常用药。   (2)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及疮痈肿毒。   (3)水肿、腹水。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9、月季花:   甘淡微苦平,归肝经。   功能:活血调经,疏肝解郁,消肿解毒。   主治:(1)肝血郁滞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及胸胁胀痛。   (2)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痈疽肿毒,瘰疬。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10、凌霄花:   辛微寒,归肝心包经。   功能:破瘀通经,凉血止血。   主治:(1)血瘀经闭、症瘕积聚及跌打损伤,可与当归、红花、赤芍等同用。   (2)风疹、皮癣、皮肤瘙痒、痤疮。   (3)便血、崩漏。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11、刘寄奴:   味辛微苦,性温,归心肝脾经。   功能:破瘀通经,止血消肿,消食化积。   主治:(1)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尽,症瘕。   (2)跌打损伤。金疮出血。风湿痹痛。便血。尿血。痈疮肿毒。   (3)食积腹痛。泄泻痢疾。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12、王不留行:   苦平,归肝胃经。   功能: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   主治:(1)血瘀经闭,痛经,难产。   (2)产后乳汁不下,乳痈肿痛。   (3)热淋,血淋,石淋。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xxxxx药物功效比较:   1、益母草、泽兰   均能活血调经,祛瘀消痈,利水消肿,常用于妇科经产血瘀病症及跌打损伤,水肿等证。   益母草辛散苦泄之力较强,性寒又能清热解毒,其活血,解毒,利水作用均强于泽兰。   2、红花、桃仁、泽兰   共同点:1)活血通经:血瘀经闭、痛经、产后淤滞腹痛。二药为伍,相互促进、活血通经、祛   瘀生新、消肿止痛力增强。   2)消肿止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   红花消肿止痛力强。多用可破血,少用则养血,有出血倾向者不宜多用。   桃仁破血祛瘀力强。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泽兰利水消肿:产后水肿、浮肿、腹水。    三、活血疗伤药   本类药物善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止血生肌敛疮。故主要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骨折筋损,金疮出血等伤科疾患。也可用于其他一般血瘀病证。   因肝主筋、肾主骨,使用本类药物治骨折筋损之证时,还须配伍补肝肾强筋骨之品,以促进骨折伤损的愈合复原。   1、血竭:   性味甘咸平,入心肝脾经。   功能:内服活血散瘀,定痛,外用止血生肌,敛疮。   主治:(1)淤血经闭、痛经,产后瘀阻。   (2)症瘕痞块,胸腹刺痛。   (3)跌打损伤,淤血肿痛。   (4)外伤出血,溃疡不敛。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2、苏木:   甘咸微辛平,归心肝脾经。   功能:活血疗伤止痛,祛瘀通经。   主治:(1)适用于血滞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2)胸痹绞痛,胃脘刺痛。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3、骨碎补:   苦性温,归肝肾经。   功能:活血止痛续伤,补肾强骨。   主治:(1)肾虚腰痛。足膝痿弱。耳聋。牙痛。久泄。遗尿。   (2)跌打骨折及斑秃。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4、马钱子:   苦性寒,大毒,归肝脾经。   功能:散结消肿,通络止痛,强筋,解毒。   主治:(1)风湿痹痛。肌肤麻木。肢体瘫痪。跌打损伤。   (2)骨折肿痛。痈疽疮毒。顽癣等。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5、自然铜:   辛平,归肝经。   功能: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主治:跌打损伤,筋伤骨折,淤血肿痛。可与当归、红花、赤芍、蛰虫等药同用。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6、土鳖虫:   味寒咸,小毒,归肝经。   功能:破瘀血,续筋骨。用于筋骨折伤,瘀血经闭,症瘕痞块。   主治:(1)治疗血瘀经闭、产后淤滞腹痛需配伍大黄、桃仁。症瘕积聚需配伍柴胡、鳖甲。   (2)跌打损伤、筋伤骨折,外伤常用。可调酒内服,也可外敷(研末)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xxxx药物功效比较:   苏木、骨碎补   均可治疗跌打损伤、骨折筋伤、淤滞肿痛。   苏木祛瘀通经:妇科血瘀经闭、痛经、产后淤滞腹痛。   骨碎补补肾强骨:肾虚腰痛脚弱、耳聋耳鸣。二药可配合使用。    四、破血消症药   本类药物药性强烈,能破血逐瘀而消症积。尤以虫类药占多,主治痹血程度较重的症瘕积聚为其特点,亦可用于血瘀经闭、瘀肿疼痛、偏瘫等症。主要功效破血、消瘀、攻坚。   应用时常配行气破气药以加强祛瘀消症之效,或配攻下药以攻逐瘀血。本类药物药性峻猛,且大多有毒,易耗血、动血,耗气、伤阴,所以凡出血证,阴血亏虚、气虚体弱及孕妇,当忌用或慎用。   1、莪术:   苦辛温,归肝脾经。   功能:破血祛瘀,消积止痛。   主治:(1)血祛瘀,妇女闭经,或痰湿淤血凝结而成的症瘕癖块。   (2)适于饮食失调,脘腹涨满疼痛之证。适当配伍,虚证、实证均可。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2、三棱:   苦辛平,归肝脾经。   功能: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主治:(1)症瘕积聚及气滞血瘀引起的`闭经。   (2)适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可与消食行气药同用。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3、水蛭:   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   功能:破血逐瘀消症。   主治:(1)伤寒蓄血发狂,少腹满痛,伍破血药。   (2)淤血坚结,症瘕痞块,配软坚散结药。   (3)淤血不去,新血不生,干血成痨,腹满消瘦等症。   (4)跌打损伤,淤血肿痛。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4、虻虫:   味苦性微寒,有毒。常与水蛭同用   功能:破血逐瘀、消症通经。“能攻真气运行不到之血”   主治:(1)瘀滞闭经者,可用本品配水蛭、桃仁、红花、川芎、三棱、莪术、当归、赤芍等   (2)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可配丹皮、骨碎补、续断、乳香、没药等同用。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药物功效比较:   1、莪术、三棱均能破血破气、消积止痛,常相须而用,主治症瘕积聚、气血瘀滞之心腹瘀痛、经闭、痛经及食积腹痛。   破气消积,二药配伍,气血兼顾,活血行气,化积消症之力增强。   莪术:血中之气药,长于破血中之气。(偏于破气)   三棱:气中之血药,善破气中之血。(偏于破血)   2、水蛭、虻虫   同为动物药,有毒。均具有破血逐瘀消症功能,可治疗症瘕积聚、血瘀经闭、跌打损伤等   虻虫治疗血瘀经闭可配伍水蛭、大黄。治疗跌打损伤可配伍丹皮、乳香、没药。   水蛭与虻虫虽都有破血逐瘀作用,但水蛭药力较缓而作用持久,偏入肝经、膀胱经,逐瘀效果较好。虻虫破   血力较水蛭更猛峻,遍行经络,通利血脉,服后即可致泻,(药力过后即止),逐瘀效果不如水蛭较稳。   活血化瘀药的药理   1、改善血流动力学:   活血化瘀药一般都有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的作用。各个活血化瘀药,扩血管作用的主要部位不同,如对股动脉的扩张作用,以水蛭、益母草、莪术、桃仁的作用较突出,其中除益母草外,其他均属破血散结药,说明在活血化瘀药中,对于股动脉,以破血散结药的扩血管作用最强。延胡索、丹参、川芎等则对   冠状动脉的扩张作用更为突出。   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具有典型的血瘀症状,大致包含在“绞心痛”、“胸痹”、“厥心痛”等范畴中。活血化瘀药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疗效。已证明许多活血化瘀药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供氧的作用,如川芎、丹参、红花、益母草、当归、赤芍、延胡索等。   2、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抗血栓形成:   1)改善血液流变学。活血化瘀药及其复方一般均能改善血瘀患者血液的浓(指血液的浓度增高,表现为血球   压积增加,血浆蛋白、血脂等浓度增高等)、粘(指血液粘稠,表现为全血和血浆比粘度增加)、凝(指血液的凝固性增加,表现为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凝血速度加快)、聚(指血细胞聚集性增加,表现为红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浆中电泳缓慢,血小板对各种因素诱导的凝集性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等)状态,其中以养血活血和活血祛瘀类作用更为明显。各种不同原因的血瘀证,经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好转。其中以丹参、川芎、益母草、蒲黄等作用更为明显。   2)抗血栓形成。血瘀证常表现为血栓闭塞性疾病,如心肌粳塞、脑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视网膜血管阻塞等。实验证明,许多活血化瘀药都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如益母草、当归、三棱、泽兰、莪术等。   xxxx作用机理:   1)抑制血小板聚集。血瘀患者血液的浓、粘状态,引起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在血管内膜损伤处粘着,活血化   瘀药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减少了血小板的粘着和聚集,降低血小板的表面活性,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如   赤芍、鸡血藤、当归、川芎、红花、益母草、水蛭、三棱、莪术等都有这种作用。   2)增加纤溶酶活性。某些活血化瘀药,如益母草、赤芍、丹参、桃仁、红花等,可通过增加纤溶酶活性,促进   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而发挥其抗血栓形成作用。   3、改善微循环:   微循环一般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间的微血管血液循环。祖国医学早有“久病入络为血瘀”的理论,现代研究   表明,血瘀患者一般均有微循环障碍的表现,如微血流缓慢和瘀滞,甚至血管内凝血,微血管变形(管襻扭   曲、畸形、顶端扩张等)。微血管周围渗血和出血。微血管缩窄或闭塞等。许多活血化瘀的药都具有改善微循   环的作用,如川芎、丹参、姜黄、红花、当归、益母草等以及以活血化瘀药为主组成的复方类药物。   xxxxx作用机理:   1)改善微血流。治疗后微循环改善常首先表现为微血流改善,使流动缓慢的血流加速,这可能主要是血液流变   学特性,血液的浓、粘、凝、聚倾向改善而产生的间接影响。   2)微血管形态改善。表现为微血管痉挛解除,循环内红细胞的瘀滞和汇集减轻、微血管瘀血减少或消失,微血   管轮廓清晰,形态趋向正常。   3)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微血管周围渗血减少或消失。   4、抗炎作用:   活血化瘀对各种炎症的早期及不同类型的炎症浸润均有明显疗效,其抗炎作用的原理可能是由于它降低炎症   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了炎性渗出。同时由于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促进了炎性渗出物的吸收所   致。此外,有些活血化瘀药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抗感染作用,如丹参、赤芍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   长,赤芍、川芎能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生长。   5、对子宫平滑肌的影响:   具有活血调经功能的活血化瘀药常具有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如益母草、红花、蒲黄等用于经闭、经行不   畅、产后恶露不净等。   6、镇痛:   疼痛是血瘀的重要症状。具有活血止痛功效的中药,如延胡索、乳香、没药等确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不同   类型的活血化瘀药镇痛作用的比较,其中以祛瘀止痛类较为突出,应该指出活血化瘀缓解疼痛不一定都通过   镇痛作用。例如改善器官供血也可消除缺血器官的疼痛。   7、抑制组织异常增生:   血瘀证可见于硬皮病、瘢痕组织、肠黏连、盆腔炎、食道狭窄等疾病,出现良性的异常组织增生,活血化瘀   药可通过抑制胶原合成,促进其分解,并使增生变性的结缔组织转化吸收等作用,抑制组织异常增生。   活血化瘀药注意事项   1、活血祛瘀药适用于各种瘀血阻滞病症,但要性各有偏胜,需根据具体病情适当选用,随证配伍,以标本兼   顾。如寒凝血瘀者,配温里散寒药。热搏血分,热瘀互结者,配清热凉血,泻火,解毒药。风湿痹阻,经脉   不通者,配祛风湿药。症瘕积聚,配软坚散结药。如瘀滞疮疡,痈疽肿毒者,可配清热药同用。   3、活血祛瘀药每有伤血之虞,故应用时必须注意用量,并宜适当佐以养血药同用。   4、久瘀体虚或因虚而瘀者,配补益药。再则,为了提高活血祛瘀之效,常与理气药配伍同用。因“气为血   帅”、“气滞血亦滞”、”气行则血行”。   5、月经过多、孕妇对于活血祛瘀药应忌用或慎用。 ;

287 评论(14)

雨虹阳光

1、清热活血化淤:即用寒凉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清解热邪,以使络宁血活淤化是“热者寒之”之义“夫脉者,血之府也”,所以热邪侵入脉络多及血分;又有热之甚即为毒,热邪灼津伤阴,虚热内生“血受热则煎熬成块”,阻滞脉道,而成血淤,由此可见,具体应用清热活血化淤法时,首先应分清虚实,和在气在血从而推演出清热凉血,清热解毒和养阴清热活血化淤三法。2、常用药物:清热凉血如水牛角,赤芍,牡丹皮,紫草,生地,玄参,大青叶等;清热解毒如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千里光,土茯苓等;养阴清热如生地,玄参,天花粉,白芍,麦冬,沙参,地骨皮,知母,黄柏等活血化淤如兼清热凉血之牡丹皮,紫草,丹参,赤芍,郁金,凌霄花,鬼箭羽等,兼清热解毒之红藤,虎杖,败酱草,金荞麦,落得打等。3、方剂举例:五味消毒饮合清营汤加减;四妙勇安汤加减4、适应证:清热凉血活血化淤运用于血热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证象外,可见皮肤发红,灼热,淤斑色红或紫,舌红绛,脉数等,常见于急性血栓性静脉炎,浅静脉炎,复发性丹毒,红斑性肢痛症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运用于热毒淤滞症,主要表现如上述(除舌脉外),还可伴溃疡,苔黄厚,脉弦滑而数等,常见于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坏疽早期或合并感染时养阴清热活血化淤法适用于阴虚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证象外,且病程较长,局部发热恶凉恶热,或伴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常见于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后期,从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来看,清热活血之法常因病情中实热与虚热难分,热邪与热毒没有明显的界线而三法常相合而用,但又必须辨清主次轻重,相应而用。

122 评论(11)

笨鸟肥肥

1)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等(2)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鸡血藤等(3)活血疗伤药:土鳖虫,苏木,骨补碎,血竭等(4)活血逐瘀药:莪术,三棱,水蛭,芒虫,等茜草,苏木,赤芍,三七,刘寄奴,红景天,积雪草,蒲黄,瞿麦。。。

96 评论(10)

相关问答

  • 执业中药师活血化瘀药物

    活血化瘀类有复方丹参片、心可舒片、地奥心血康、步长脑心通、通心络胶囊、山海丹胶囊、金泽冠心胶囊、川芎颗粒、松龄血脉康胶囊等。1、在病人出现心绞痛发作时多选用芳香

    ALONI爱洛尼家居 评论(5) 2025-07-30
  • 执业中药师活血化瘀的药

    活血化瘀的中药有哪些,什么中药活血化瘀,我今天就为大家分享活血化瘀的中药药学知识如下,仅供参考!   活血化瘀的中药是指能疏通血脉,祛除血瘀的中药材,中医主要

    武汉王钦 评论(2) 2025-07-31
  • 执业中药师活血化瘀药方

    桂枝20 桑枝30 宽筋藤20 桃仁20 红花20 泽泻15 香附20 当归20 生地30 佩兰15

    偶与吃货 评论(2) 2025-07-30
  • 活血化瘀药中药执业药师

    每个科目重点章节分布都不一样,可以到官网查看。

    lilybell714 评论(4) 2025-07-30
  • 活血化瘀执业药师

    俺的天哪。明白规则的时候可能已经修改超过7次。重打锣鼓另开张吧。不过如果采纳答案的话,请采纳怡然熙熙的吧,我还是更喜欢上面的名字。谢谢。呵呵。科目:中医学基础试

    我是梅干啊 评论(1) 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