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38

吃货kumiko
首页 > 医学类资格证 > 痹症辨证论治执业药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unshine哒哒哒

已采纳
“痹症”一词的由来要追溯到我国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在《素问·痹论》中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之说。 究竟什么是“痹”呢?按照《黄帝内经》的描述,关于“痹”的论述有四点:①泛指邪气闭阻肢体、经络、脏腑所引起的多种疾病。②风、寒、湿邪侵袭肢体、经络而致肢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的病症。③闭阻、不散。④麻木。 经历代医家归纳总结,凡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均属痹症范畴。痹症的发病一般比较缓慢,部分患者可能开始有发热汗出,口渴、咽喉肿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继之出现关节疼痛症状,其疼痛或呈游走性或长期固定在一处,或刺痛,或麻木,或肿胀。痹症往往呈渐进型或不规则的发作型,在反复发作期间,部分患者可见到瘾疹,渐进型多发生于关节的隆突部位,大如麻豆,坚硬,不易消散,无触痛;不规则的发作型多发于四肢内侧的躯干部,为淡红色不规则环状圈,时隐时现,病久则可见骨节僵硬变形、疼痛、肌肉萎缩或筋脉拘急牵引等症状。 依据《内经》论述解释痹症的分类有三种,根据病邪的偏胜,“痹”可分为:行痹、痛痹和著痹;根据发病季节分为:筋痹、脉痹、肌痹、皮痹、骨痹;按病变部位分为五脏痹和六腑痹。在《灵枢·周痹论》中说,“风寒湿三气,侵犯于分肉之间,引起众痹”,而众痹的病症特点,“疼痛上下游走,左右对应,无有止息,痛无定处”。

痹症辨证论治执业药师

235 评论(10)

暴脾气媛媛

主症: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风痹特点为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舌淡苔薄白,脉浮。寒痹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湿痹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加重或发作,苔白腻,脉濡缓。热痹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可累及多个关节,伴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苔黄燥,脉滑数。

261 评论(14)

亲亲四合院

痹即闭阻不通之意。当人体肌表经络遭受外邪侵袭后气血不能畅通,因而引起筋骨、关节、肌肉等疼痛、酸楚、重者麻木、屈伸不利等一类疾病,均称为痹证。”《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认为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是发生本病的主要原因。在《金匮要略》中则称本证为“历节”,意思是痛历遍身百节,乃痛痹之甚者。本证又有寒痹和热痹之分。现代医学的风湿热、痛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等均属痹证范畴。认为本证是一种结缔组织疾病。其发病原因与感染、过敏、内分泌失调、家庭遗传、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主要侵犯关节和腱鞘,近侧指间关节最常发病,其次为掌指(趾)、腕、肘、膝、踝、肩和髋关节等,多数病人受累为对称性多关节炎。也常累及皮肤、眼、心脏、血管或其他器官。本证发生女性多于男性。中医认为本证发生的原因,一方面是正虚,卫表不固,因而易招致外邪侵袭;另一方面是风、寒、湿邪乘虚侵入,使气血痹阻,关节不利而致本证。 劳倦过度或房室亏损,使气血精液不足,气虚、肌表不固,外邪容易侵袭;精血不足,筋脉失养,一有外邪侵入,即可发生本病。《济生方》中曰,本病的发生是“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病也。”当气候突变,或调摄失宜,坐卧湿地,或长久居住地下室,冒雨涉水,衣里冷湿,受风寒湿邪侵袭、痹阻脉络、流注关节而发生本证;也可因环境湿热,人在其中,感受湿热侵袭,或因受风寒湿邪侵袭,郁久不解,化为湿热,湿热流注关节、浸淫筋骨而导致本证的发生。 总之,痹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是肌体正气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邪阻脉络,气血流行不畅,并以肌肉、关节疼痛、活动不利为其主证。但因受邪有偏重,肌体阴阳有偏盛,故此病表现并不致。如风偏胜,关节疼痛游走者,称为行痹;寒偏胜,关节冷痛者,称为痛痹;湿偏胜,关节沉重疼痛者,称为着痹;如热偏胜,关节灼痛者,称为热痹。中医辨证论治:中医对痹症的治疗,初起多以祛邪为先,病久则加人强筋壮骨、补肾之药物。 因风寒湿邪阻滞经络、筋脉、关节,致气血流行不畅,不通则痛,又因风性善行,流窜不定,故病人表现为肢体、关节酸痛,屈伸不利,痛点游走不定。多发于腕、肘、踝、膝等大关节。若外邪初感在表时,病人可有恶寒、发热、脉浮、苔薄白。治则宜祛风通络,佐以散寒利湿。可采用蠲痹汤加味治疗或随症加减治疗。因寒邪偏胜,寒凝经脉,气血运行更为不畅,故病人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较行痹剧烈,遇寒更甚,得暖痛则减轻关节屈伸不利,畏寒,患病处有冷感。舌苔白,脉象多呈弦紧。治则宜辛温散寒,佐以祛风化湿。可用乌头汤加桂枝、乳香、没药等。若病人日久不愈、气血两亏者,可用独活寄生汤以扶正祛邪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因湿邪偏胜,湿为阴邪,重浊粘滞,湿困脾胃,故病人表现为肢体、关节酸痛,伴有重著、麻木、痛点固定不移、活动不便、饮食量减或无味,也可有恶寒,或有下肢肿胀等症状。舌苔白或白腻,脉象濡缓。治则宜健脾燥湿,佐以祛风散寒。可用薏苡仁汤加减治疗。若痹证日久,则不仅气血两亏,而且肝肾亦虚。若出现肢体拘急、骨节变形者,可采用益气养血、补肝益肾之法;如有脊椎肥大、强直疼痛者,病在督脉,可用温补督脉之法。 以上三型属风寒湿邪混合侵袭肌体,分型只以偏胜为标准并非绝然划分,治疗虽以祛风散寒利湿为主,但也必须应用活血通络药物。病之初起可单纯祛风散寒,如病程稍久,则必须注意应用益气养血、滋养肝肾之药物,并要兼顾脾胃。 当风湿热邪侵袭肌体后,流注关节,痹阻脉络,故病人表现为关节疼痛,痛处有灼热感,或有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关节不能活动,多关节可同时发病,伴有发热、口渴、烦闷不舒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舌苔黄、脉象滑数。治则宜清热凉营,佐以疏风化湿。可采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治疗。(1)对风湿性关节炎,由于是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与人体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密切关系,抗“O”明显升高。治疗主要用青霉素控制链球菌感染,用水杨酸制剂解热止痛消炎,改善症状。若合并有心肌炎者,可酌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2)对痛风的治疗,认为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乱所致的疾病。目前尚无彻底治疗的办法,只能对症处理控制和缓解症状。 (3)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因病因尚不明,一般认为是感染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故治疗也是以对症治疗为主,如用阿斯匹林、消炎痛、布洛芬、炎痛喜康,雷公藤多苷片,必要时应用激素治疗 (4)应用针灸和按摩、理疗等缓解症状。 (1)避免坐卧湿地或冒雨涉水 (2)避免过度劳倦; (3)坚持 体育 锻炼,或打太极拳、练气功 (4)平时服滋补中草药等,提高身体免疫能力; (5)初发病时要积极治疗,避免外邪侵袭日久不愈,致气血亏,加重或拖延病情。

150 评论(11)

重庆渝祥居

您好!痹症用中医中药治疗的方法很有特色,用辨证论治,対证治疗的方法,变化无穷,疗效很好。

285 评论(12)

我叫歪歪

风寒湿三气杂滞合而为痹也,痹就是闭塞不通之意,不通则痛。治则: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

230 评论(12)

相关问答

  • 痹症辨证要点执业药师

    )是由风、寒、湿、热zhidao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回一类病证。

    cindy5056315 评论(5) 2025-07-30
  • 执业药师辨证论治肝

    谁也不会想到,年仅40岁的王先生,会是一个肝癌晚期患者,他的体内,有一个很大的恶性肿瘤,最大的时候有6cm,这也是他找到我的时候的状态。王先生是去年六月份检查出

    悠悠思忞 评论(5) 2025-07-30
  • 助理医师痹症分型论治

    主症: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风痹特点为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舌淡苔薄白,脉浮。寒痹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

    绝妙蓝调 评论(5) 2025-07-30
  • 执业药师常见病症辨证论治

    【导读】可能目前很多考生已经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2020年执业药师中药综合科目的复习了,但是其实有很多人在备考中药综合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难题,比如重点掌握不清晰、

    哇塞小熊 评论(2) 2025-07-30
  • 执业医师痹证中医辨证治疗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刘泉鹏-痿症科-副主任医师-中医如何治疗痹症?

    浮云秋叶 评论(5)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