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58

反叛的路鲁修
首页 > 医学类资格证 > 执业医师伤寒论第九讲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熊猫球球酱

已采纳
四五、“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即麻黄汤证:全身骨节疼痛、脉浮紧、恶寒。当有上述表证,同时有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等主证时,用小青龙汤,“或”后面都是副证,时有时无,心下指胃。 大、小青龙汤都有表寒。简单讲: 表寒里寒,用小青龙汤 。发热、恶寒、身体疼痛、无汗、脉浮紧、咳嗽白痰、不渴、舌苔白,当有表寒里寒时,就可以开“小青龙汤”了。 大小青龙汤常用于治喘,如何区分?平时不喘夏天喘,里热,因同气相求,大青龙汤;平时不喘冬天喘,同气相求,里寒,小青龙汤。临床上以此为基础方再做加减,如便秘加大黄。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炙,桂枝三两,五味子半斤,半夏半升洗。 【记忆】麻芍姜辛 桂五草半 五味子 主要功能是治疗咳嗽, 半夏 亦治咳嗽,主治去痰,故半夏和五味子合用便能化痰止咳。 【本草】五味子五味俱备,性温,无毒,为肺虚咳逆上气要药。 【本草】半夏味辛,性平,有毒,为除湿化痰,止呕止哕,开郁发表要药。 为什么用 干姜 ?生姜散胃寒,干姜温中,去肺中之寒,故有甘草干姜汤证、干姜附子汤证,均用于去肺寒。小青龙汤证是里寒。细辛 能涤水,去水,身上有蓄水时用细辛,这个水不是很大的水,水很大时用细辛不行,但水气绝对好用。比如咳嗽很厉害、 喉咙痒、口不渴 ,是因为心下有水气往上冒,即使没有表寒,亦用小青龙汤,粉剂即可,一剂便解。这里用细辛是因为有寒水,干姜去寒细辛去水。 【本草】细辛味辛,性温,无毒,为风痛要药,功能深入散风祛寒,开窍行水。 用量及煎煮法: 黄金比例是:五味子、半夏加重(️4钱),其余等量(3钱)。先煮麻黄,九碗煮三碗,去滓,温服一碗。 加减方(后再详叙): ·若 渴,去半夏加栝蒌根: 因为半夏涤痰的力量很强。张仲景在经方中,只要病人出现口渴,一律不用半夏。半夏除了止呕,还有很强的排水力量,口渴的人用了半夏会更渴。栝蒌根是很有名的止渴药,糖尿病人常用。 · 若微利,去麻黄加芫花如鸡子大 :芫花很轻,鸡子大约三分之一钱,1-2克。用芫花是因为肺里有积水。 · 若噫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 :噫者就是打嗝,人身上的水如果因寒排不出去,就会停积在胸膈,停久了就变成饮,饮日久成痰,痰在胸膈就会恶心想打嗝。附子去寒。 · 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 :茯苓把水利掉。 · 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此条原文有误,麻黄治喘,更要加麻黄,再加杏仁,去皮尖是因为皮尖较苦。 总之:表寒里寒咳嗽,用小青龙汤,表寒里热咳嗽,用大青龙汤。 四六、“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心下指胃,有水气因寒,干姜、半夏去寒排水,吃完药后口渴了,代表水去掉了,胃气恢复。延伸到肾脏病人,不流汗也不口渴,如果吃了药后,会发汗也会口渴,代表里寒去掉了,欲解也。 太阳证小结: ·太阳证有三种:中风、伤寒、温病; ·节气正常时不会传染,中风用桂枝汤,伤寒用麻黄汤,温病用葛根汤 ·节气不正常时,会传染。 笔记1-19篇为太阳证上篇 太阳证上篇总结: ·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宜速攻。 ·中者,受病较久,邪气渐深,正气渐弱,直攻兼扶。 ·末者,病已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宜扶正气。 上工治未病即在初者,经方一副即见效。张仲景的观念是:正气恢复后(病治好了),病人会恢复胃口去吃食物,食物的营养被身体吸收,身体恢复阴阳平衡,这才是真正的痊愈。

执业医师伤寒论第九讲

105 评论(14)

超超越越92

一九二、“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结代脉属阴脉,血伤到了,跳几下停一下。《内经》定义:跳54下以上停一下是常态,54下以下是病态。结脉来时像绳子上打了很多结,代脉就是跳后停掉,回来得很慢,似挣扎着回来。阴受伤时代表心臓有问题,结代脉了就是里虚,西医讲“心律不整”。 为何会出现结代脉? 心遗热给小肠,小肠很长,中间有根动脉在腹腔里。如果 小肠有套叠 ,大便通不过,后面的还在不断过来,积到一定程度瞬间通一下,脉就动一下,心脏就跳一下,所以治心臓时同治小肠。还有就是 肠胃本虚之人 、多思之人,伤到脾。脾本身有动能把脾血送到胰脏,胰脏有血管到胃的下方,胃得到脾臓过来的血、热,胃开始蠕动,吸收食物后变成血再供给心脏。现在脾弱了,给到胃的热度不够,肠胃蠕动缓慢有间隔,给血时有时无,心脏抓不到血就停一下。 整本伤寒论里就 两个方子治里虚 。一个是小建中汤,来源于桂枝汤,白芍加倍,汤成后加麦芽糖,此汤用于补阳(即补气),没病也能吃。另一个是炙甘草汤,用于补阴(即补血)。除了这两个补药外,其它的都是治病救人的,张仲景的观念是用五谷杂粮滋补即可。 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阿胶二两洗,生姜三两切,麦门冬半升,桂枝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麻子仁半斤,大枣三十枚劈。 炙甘草、生姜、人参、红枣 这四味都是滋阴的药,补津液。 麦门冬 润肺,让肺里的津液够,炙甘草补心。中医认为:健忘是因为心肺上焦虚、肠胃实,心肺强就不会健忘(阳明篇中详解,出自《灵枢·师傅第二十九》),故常常忘东忘西的也是炙甘草证。 【神农本草】麦门冬味甘平,性寒,无毒,主心腹结气,为润肺清火要药,主治肺中伏火,痰多。桂枝 活血,活心臓的血,因为桂枝辛甘发散,任何辛甘发散的药均为阳药,经方多用阳药,经方认为:阴阳不和时调阳,阴会自回,这就叫自愈,是真正的痊愈。阳是动能,阳药下去帮助五脏恢复功能,自己把食物消化吸收,滋养身体。阳药有两种,一是辛甘发散,二是甘淡渗利。酸苦涌泄为阴药。 麻子仁 润小肠津液,因为不是便秘,只是肠子走太慢了,不需用大黄芒硝。中医中的仁剂都是油质较多,可以增润。 阿胶 专门补心血,止血功能非常好,故女人月经期不用,临床上阿胶补虚,虚弱的人月经期服用也不会停经,所以关键在于用对地方。这里光靠参姜甘枣、再吃食物去补太慢了,故加补血的药。 【神农本草】麻子仁味辛甘,性平,性温,主五劳七伤,利五脏,为滑润、行血、除风、强壮要药。 【神农本草】阿胶味甘,性平,无毒,为养阴清热要药。 用 生地黄 的目的是滋津液。《灵枢·决气第三十》里讲到津和液:“ 何为津 ?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何为液? 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腠理里的水份滚滚出来为津,故流汗是在调津;五谷杂粮吃到肠胃里就会产生营养,营养注入骨髓,使骨节可以屈伸,骨髓里的液也可以补益脑髓。故皮肤的润泽、头脑的智慧、骨节的伸屈靠液。津为阳,液为阴,津不足用人参来补之,液不足用生地来补之。由此可知炙甘草汤中用到人参和生地的药理所在。【神农本草】干地黄味甘,性寒,无毒,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地黄为滋阴养血要药。总之,炙甘草汤用于补心阴。阿胶把心臓的血补足,桂枝把血打到四肢,炙甘草、麦门冬把心肺胸阳恢复,津液补回,麻子仁稍微通利一下肠子,正常人喝此方大便会多,如大便不规则的人喝大便恢复正常。在攻坚时如果大便不是很硬,不需用硝黄时,用麻子仁可把大便清出。用量及煎煮法: 炙甘草1两,生地黄1两,麻子仁5钱,麦门冬5钱,阿胶2钱,桂枝3钱,人参️2钱,生姜3片,大枣12枚。 麦门冬和麻子仁是表里药,一个润肺,一个清肠,常常并用所以等量。地黄一定生用,阿胶也一定生用,药生用时药力锐且迅。生用阿胶,可以马上到心脏去,心血马上补足。 用米酒来煮,发散效果较强,先煮八味(除阿胶),三碗酒四碗水煮成三碗,去滓,放入阿胶烊尽,温服一碗。 炙甘草汤又名“ 复脉汤 ”,只要脉不整齐或失时就可以用,不一定要数到少一个脉。类似的方有麻黄汤,又名返魂汤,除了伤寒关节痛如鞭打、恶寒、高烧等麻黄汤证时用外,恶寒、神不在时亦用之,麻黄发阳救逆。 此方适合所有心脏问题,只要有脉不整。 何时停药? 1、 安眠 :心臓出问题时第一个症状就是失眠,无任何事情发生的失眠; 2、 大便正常 :心和小肠互为表里,当心脏功能不好时,大便一定不规则,不是便秘就是下利; 3、 手脚温热 :心臓有问题时手足冷; 4、 无胸痛 :心臓有问题时多有气闷、胸痛现象 出现以上症状去西医院检查,搞不好在机器下还是正常的,因为机器只在发心脏病的当下才能测到。 中医只要看到上述四个症状有问题时就开始动手了,病总是发生在症状之前,中医的观念里,没有无症状突然病的,突发的意外不是病,不要死板板一定要到机器下去看,太慢,故不能相信仪器,要相信自己的身体,西医所谓的“隐形杀手”是他们没看到,但中医能看到。 停药后一定要 保持心情愉快 ,不要没事吵架,要开心,万事都可协调,只有医师的指示不能协调,因为那是病因,比如得了胰腺癌禁咖啡、禁甜食。 一九三、脉,按之来缓,而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阴也。又脉来数,而中止更来,及小数中止能自还者,名曰“促”,阳也。脉来缓,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促、结、代脉都很难治,是人身体很虚的状况下出现的。促脉属阳脉,跳得很快、有力,突然停一下,有时三下一停,有时五下一停,有时四五十下一停,并不危险。结、代脉属阴脉,就很危险了。

186 评论(12)

相关问答

  • 伤寒论执业医师

    现在已经公布2021年大纲了 除了卫生法规有些变化 其他都用的2020年的大纲,但是教材内容有变动,所以还是用最新的指导用书比较稳妥 更详细的变动内容可以去医学

    我的大BABY 评论(2) 2025-07-31
  • 执业医师考试伤寒论

    【导读】众所周知,《伤寒论》在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是历年的考试内容,白虎汤证重证作为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新增考点,自然是受到了广大考生的关注,为此小编整理了以

    新雨初晴水星 评论(5) 2025-07-31
  • 伤寒论执业医师重点

    【导读】众所周知,《伤寒论》在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是历年的考试内容,白虎汤证重证作为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新增考点,自然是受到了广大考生的关注,为此小编整理了以

    小托0207 评论(2) 2025-07-31
  • 执业医师伤寒论讲解

    白虎汤由知母、石膏、甘草、粳米四种药物组成。我们今天按照张仲景原文的一次量:知母用到30g,石膏80g,甘草10g,粳米30g。仲景要求煮药时“上四味,以水一斗

    浪费粮食的满福 评论(2) 2025-07-31
  • 执业医师伤寒论第19讲

    【仲景原书条文】《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伤寒论》第13

    烂Pandade 评论(2) 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