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00

洋洋捌月
首页 > 医学类资格证 > 中药师古代怎么称呼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贝壳athena

已采纳
1、疾医:周代医官名,相当于后世的内科医生。2、医师:首见于我国春秋战国时代。3、太常:医官名,秦置奉常。公元前2世纪中期,汉景帝改称太常。西汉时设太常、少府官职,属于太常的为百官治病,属于少府的在宫廷里治病。4、太医令:东汉曹魏时设置,隋唐改称太医署令。此系掌管医疗机构的职官。5、太医博士:北魏置太医博士以教弟子。6、药医师:唐代已设药医师(后称药师),负责采办诸药、调和制剂等。7、医生:此称呼始于唐代。8、医士:此名首见于北宋。9、郎中:始于宋代,皆称医生为郎中。10、大夫:始于宋代,今北方仍沿称医生为大夫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11、院使:隋唐设有太医署,宋有医官院,置提点为长官。明清相沿,长官称为院使,下设御医、吏目、医士数十人,主要为宫廷服务。御医,即皇帝内廷的医生。扩资资料:中国自古不同于西方,宋代以前,对医生的称呼较为复杂,一般根据其专科进行称呼,如食医、疾医、金疮医等。宋代始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为大夫。大夫本是官名。三代时,天子及诸侯皆设之。分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3 级。秦汉以来,有御史大夫、谏大夫、太中大夫、光禄大夫等名。清代文官阶自正一品至五品,亦称大夫。旧时,太医院专称大夫。加之唐末五代以后官衔泛滥,以官名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所以,北方人尊称医生为“大夫”。为了区别于官名,将称医生为“大夫”的“大”读成 dài,而不读 dà。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为郎中。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

中药师古代怎么称呼

203 评论(14)

smile筱123

回答如下:1、岐黄中医第一个名字叫“岐黄”。这个名字来自《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的书,于是后世的人们就称《黄帝内经》中的医学为岐黄之术。因为《黄帝内经》是中国早期医学中的经典,所以“岐黄”就成了中医的代名词。2、青囊中医第二个名字叫“青囊”。它因三国时期名医华佗的医学着作《青囊书》而得名。据传,三国时魏王曹操患有头风,召来当时的名医华佗为他看病。华佗建议做开颅手术,曹操疑心华佗要谋害自己,就把他杀了。华佗临死前把自己毕生所学着成《青囊书》,赠给狱吏。3、杏林中医第三个名字叫“杏林”。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隐居在江西庐山的名医叫董奉,他为人看病从不收取钱财,只要求被治愈者在他屋后种杏树。因他医术远近闻名,附近百姓都来找他看病。没几年,他屋后就变成一望无际的杏林。从此,人们开始称中医为“杏林”。4、悬壶中医第四个名字叫“悬壶”。我们都知道“悬壶济世”这个成语,看看有什么关系?东汉时有一个叫费长房的人,是个管市场的官吏,常常看到一个老者用长杆挑壶行医。每到散集的时候,老者就跳到壶里消失不见了。一次他随老者同入壶中,发现壶里竟别有天地,于是拜其为师。数年后,他学成出山,从此悬壶行医。5、橘井中医第五个名字还叫“橘井”。说的是西汉道士苏耽的故事。苏耽事母至孝,成仙之前告诉母亲将有瘟疫流行,用井中泉水泡橘叶可以治病。第二年过年疫病爆发,他母亲用这个办法医治了无数病人。后来人们就用“橘井泉香”来称赞中医。6、大夫中医第六个名字叫“大夫”。古代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因此为一般官员的通称。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之官,至明清废。又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清代高级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则称将军。宋徽宗政和年间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别置“大夫”以下官阶,故今仍沿称医生为大夫。7、郎中中医第七个名字叫“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至宋代,北方称医生为大夫,南方则以郎中为对医生的敬称。扩展资料:古代对医生的赞美之词:1、扁鹊卢医《史记扁鹊仑公列传》记载: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扁鹊卢氏即“正统神医”也。2、医中圣手《孔子传》记载:于事无不通,谓之圣,即无所不通。手,指专司或专情其事的人。医中圣手及是对医生精湛医术的高度称赞。3、在世华佗华佗一次在途中,见有人出殡,他看见棺材缝里流出来的血,还像活人的血,于是上前救治,终于救活在棺材里假死的产妇,被人们誉为“神医”。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三国演义》说他能为曹操开头颅治其头风病。后人用“再世华佗”来赞扬医生的医术高明。4、苍生大医唐代药王孙思邈,医德高尚,堪称医学界的典范。他在《千金要方》中写道:“若有疾厄(灾难)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不得瞻前顾后,虑吉凶,护措身命。深心凄怆,勿避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成苍生大医。”后人对医德高尚的医生尊称“苍生大医”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医生

146 评论(13)

丁凤1217

古代怎么称呼“中医”1、岐黄中医第一个名字叫“岐黄”。这个名字来自《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的书,于是后世的人们就称《黄帝内经》中的医学为岐黄之术。因为《黄帝内经》是中国早期医学中的经典,所以“岐黄”就成了中医的代名词。2、青囊中医第二个名字叫“青囊”。它因三国时期名医华佗的医学着作《青囊书》而得名。据传,三国时魏王曹操患有头风,召来当时的名医华佗为他看病。华佗建议做开颅手术,曹操疑心华佗要谋害自己,就把他杀了。华佗临死前把自己毕生所学着成《青囊书》,赠给狱吏。3、杏林中医第三个名字叫“杏林”。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隐居在江西庐山的名医叫董奉,他为人看病从不收取钱财,只要求被治愈者在他屋后种杏树。因他医术远近闻名,附近百姓都来找他看病。没几年,他屋后就变成一望无际的杏林。从此,人们开始称中医为“杏林”。4、悬壶中医第四个名字叫“悬壶”。我们都知道“悬壶济世”这个成语,看看有什么关系?东汉时有一个叫费长房的人,是个管市场的官吏,常常看到一个老者用长杆挑壶行医。每到散集的时候,老者就跳到壶里消失不见了。一次他随老者同入壶中,发现壶里竟别有天地,于是拜其为师。数年后,他学成出山,从此悬壶行医。

135 评论(14)

熊吃吃哒掌门猫

1、走方医(铃医):在旧时,周游于农村城市,具有一技之长的医生,因为他们以串铃召呼病家,故名。这些人医术大多来自于师传口授,每有独到之处。往往以少数草药和简便的医疗方法治病取效。但也混杂着一些借医行骗的人。也有将铃医称为江湖郎中的。2、郎中: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时就开始有这种官职了。后世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于宋代,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如宋·洪迈《夷坚志》:“杜泾郎中,河府荥河县上原村人也。世为医,赀业稍给。”3、大夫:这是个多义词。若是古代官名,读作[ dà fū ];读作[dài fu]时,指医生。清以前太医院长官的职位相当于大夫,因此,太医院五品以上的医官都称大夫。dai fu一称流传至今成为对医生的敬称。宋朝,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都有了相当的发展。负责管理医疗行政的官职很多。宋制翰林医官院医官就分七级,而官职就更多了,有二十二种,如: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保安大夫、翰林良医、和安郎、保安郎、翰林医正、翰林医痊、翰林医令、翰林医诊、翰林医学……所以,“大夫”就是当时医官的头衔。从那时起,人们也就称呼医生为“大夫”了。北方人就习惯称医生为大夫。4、坐堂医:是在中药店中为患者诊脉看病的中医大夫。坐堂医源于汉。相传汉代名医张仲景曾作过长沙太守,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他坐堂行医,并分文不取。为了纪念张仲景崇高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后来许多中药店都冠以某某堂,并把坐在药铺里诊病的医师称为“坐堂医”。这种称呼也一直沿用至今。在我国古人的习惯上,不论笔记或小说里,大夫和郎中也略有区别。一般设馆治病的医生,都称为大夫;至于草药店或摇患铃的医生,却称为郎中。所以后来人们称呼医院的医生,多数叫大夫,而不叫郎中,就是这个缘故。5、世医:指世代以医药为业者,我国历来有不少医生是子承父业、世代相传从事医药职业的,人们称这样的医生为“世医”。此种形式为中医传统的传授及教育形式。

226 评论(14)

大筷子93

古代医生的称谓1太医 一种医生职称即太医院的医生,是专为帝王和宫廷官员等治病的 2御医 一种医生职称是专门为皇帝及其宫廷亲属治病的 3世医 我国历来有不少医生是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的,人们称这样的医生为「世医」古代人多相信世医 4大医 对道德品质和医疗技术都好的医生的尊称 5铃医(走方医) 在以往,有很多周游於广大农村,具有一技之长的医生,由於他们以串铃招呼病家, 故名这些人的医术大多来自师傅口授 ,每有独到之处往往以少数草药和简便的医疗方法治病取效 但也混杂看一些借医行骗的人 6巫医 用画符,念咒等迷信方法(也有兼用一些药物者),以驱除鬼神作祟,作 为治病手段的职业者巫的产生较早,距今约三千多年以前的我国商周时期,由於生产的发展,出现了掌握技术知识的人物之中即为「巫」巫能 医治疾病,还能歌舞,代鬼神发言,只有官吏才能用巫法治病甲骨文中的有关记载,可以说明当时医疗活动的情况到战国时期,民间医生已比 较普遍了,扁鹊(秦越人)首先提出「信巫不信医者,不治」的主张,但由於医药发展的限制,骗人的巫医还是长期的存在 7郎中 古代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见宋.洪迈《夷坚志》)这种称号在南方某些地方沿用至近代 8大夫 清以前太医院长官的职位相当於大夫,因此,太医院五品以上的医官都称 大夫北方人习惯称医生为大夫并沿用到现在见洪迈《容斋三笔》 9医工 古代对一般医生的称谓医工一词最早见於《内经》一书,汉代设医工长 ,是主管宫廷医药的官名唐代有医工,针工和按摩工,咒禁工,职位在医师,针帅和按摩师之下,而在医生,针生和按摩生之上 10上工 古代对技术精良的医生的称谓对能称得上为上工的有一个具体的要求, 即在疾病还未发作的时候,或虽已发作而尚未发展以前,能早作诊断和予以防治,而且要求达到百分之九十的治愈率 11中工 古代对具有中等医疗技术的医生的称谓其技术不如「上工」精良,但比「下工」高明在治疗疾病上要求有百分之七十的治愈率 12下工 古代对医疗技术不高明的医生的称谓由於医疗知识水准低,没有掌握防 治疾病於未发作的技术,往往等到疾病已经十分明显的时候才能诊断治疗,而且治愈率只有百分之六十 13良工 古代对医疗技术精良的医学家的称谓

198 评论(13)

MyronKiven

有很多种称呼,例如:1、郎中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有写道:“奇妙!奇妙”!郎中诊罢,嘻嘻的冷笑,道:“五脏六腑又调和,不须医疗。”又问张生曰:“先生无病,何瘦弱如此?为个甚肌肤浑如削?”张生低道:“我心头横着这莺莺。”医人曰:“我与服泻药。”2、大夫清以前太医院长官的职位相当于大夫,因此,太医院五品以上的医官都称大夫。宋制翰林医官院医官就分七级,而官职就更多了,有二十二种,如: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保安大夫、翰林良医、和安郎、保安郎、翰林医正、翰林医痊、翰林医令、翰林医诊、翰林医学……3、坐堂医相传汉代名医张仲景曾作过长沙太守,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他坐在办公的大堂上为病人诊脉开方,做到办公、行医两不误,曾在自己的名字前冠以“坐堂医生”四个字。为了纪念张仲景崇高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后人便仿效他,把在中药店行医的中医称为“坐堂医生”,把中药店多称为“堂”。如北京同仁堂、贵州同济堂、成都华安堂、温州叶同仁堂、三余堂等等。4、疾医据《周礼天官》记载,周代时医学分为四科,既“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疾医相当于现在的内科医生。5、食医《周礼·天官·食医》:“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是专门为帝王等管理饮食的医生。6、太医封建时代的宫廷医生。7、世医明 叶盛 《水东日记·沉孟端》:“ 沉孟端先生方学 ,虽本世医,而通知古今,有儒者风。”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五节:“ 南朝士人重视医学,往往世代相传,名医辈出, 许智藏就是为隋炀帝治病的南方著名世医。”指世代以医药为业者。

322 评论(11)

相关问答

  • 古代中药师称呼为先生

    电视剧中自称出现最多的就是“老夫”,‘唉!老夫也无能为力了!’这句话都成经典了…

    心泊-李伟 评论(7) 2025-07-31
  • 古代中药师称呼什么药

    是一样的。中药师是读过大学中药学毕业,转正定级为初级的技术职称。5年就可以提升为主管中药师(中级职称),再5年就可以申报副主任中药师(副高级职称),在5年就主任

    奇文文1314 评论(5) 2025-07-31
  • 古代中药师称呼什么职业

    杀手算不?

    天晴小姐8755 评论(6) 2025-07-31
  • 古代中药师称呼为什么

    现在我们常把替我们看病的人称为医生,那么医生这词是如何来的呢?古代是如何称呼医生的呢?中医有哪些别名呢?我们最早的病例是如何来的呢?这些都是关于古代中医的一些知

    我不是小痴 评论(5) 2025-07-30
  • 古代中药师称呼有哪些职业

    郎中,表示南方的医生。

    土豆咖喱咖啡 评论(7) 202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