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62

不老的传说kz
首页 > 医学类资格证 > 中医诊断学执业中药师笔记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豌豆大晟

已采纳
脉诊概说 (一)寸口三部九候的概念 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三部中每部又可分别施行浮、中、沉三候,故一手的寸、关、尺三部共有九候,所以,将此称为寸口的“三部九候”。 (二)寸口三部分候脏腑 (三)切脉指法 选指 医生选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指目,手指指端平齐,手指略呈弓形倾斜,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角为宜。 布指 医生下指时,先用中指按在高骨(桡骨茎突)内侧的桡动脉处定关位,再用食指按在关前(腕侧)以定寸位,用无名指按在关后(肘侧)以定尺位。 布指要依据病人高矮、手臂长短和医生的手指粗细,做适当疏密的调整。对于小儿,因其寸口较短,一般多用拇指一指定三关,不必细分寸、关、尺三部。 运指 (1)举法:指医生用轻指力按在寸口脉搏跳动部位以体察脉象的方法,故又称为 浮取 。 (2)按法:指医生用重指力按至筋骨间以体察脉象的方法,故又称为 沉取 。 (3)寻法:指医生指力不轻不重,按至肌肉,并调节适当指力,或前后左右推寻,以细细体察脉象的方法,故又称为 中取 。 (4)总按:三个手指同时用大小相等的指力诊脉的方法。是从总体辨别脉象。 (5)单按:用一个手指诊察寸、关、尺的某一部脉象的方法。主要用来重点判别各部脉象的形态特征。 正常脉象 (一)正常脉象的特征 正常脉象,又称平脉或常脉,其特征是:寸、关、尺三部皆有脉,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快不慢,一息四五至(相当于60~90次/分钟,成年人),节律均匀而无间歇,从容和缓,柔和有力,尺脉沉取应指有力,即 有胃、有神、有根 ,是正常脉象的特征。 (二) 正常脉象的特点(胃、神、根) 胃脉有胃气的基本特征是脉象从容、和缓、流利。 神脉之有神的主要表现是柔和有力、节律整齐。 根脉之有根主要表现在尺脉有力、沉取不绝两个方面。 常见病脉 浮脉 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脉动显现部位浅表。 主表证。 脉浮有力,主表证。 脉浮紧,主风寒表证。 脉浮数,主风热表证。 脉浮无力,主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证。 沉脉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脉动显现的部位较深。 主里证,也可见于正常人。 脉沉有力,主里实证。 脉沉无力,主里虚证。 迟脉 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脉动60次以下)。 主寒证,亦可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脉迟有力,主实寒证。脉迟无力,主虚寒证。 脉迟有力,兼壮热,腹满胀硬痛,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者,属肠热腑实证。 运动员或经常体育锻炼,在静息状态下脉来迟而和缓;正常人入睡后,脉率较慢,都属生理性迟脉。 数脉 脉来急促,一息脉来五六至(每分钟脉动90~120次之间)。 主热证,亦见于里虚证。 脉数有力,主实热证。 脉数无力,主虚热证。 脉数无力,兼面白无华,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唇舌淡白者,属气血不足证。 滑脉 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走盘。 主痰饮、食滞、实热。青壮年及妇女妊娠可见滑脉。 涩脉 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势不匀。 主精伤、血少、气滞、血瘀。 脉涩无力,为精伤血亏,津液耗伤所致,属虚证。脉涩有力,为气滞血瘀所致,属实证。 洪脉 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主 热盛 。 细脉 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主 气血两虚证、阴血虚证、湿证。 脉细无力,属虚证。 脉细小而缓,为湿邪阻遏脉道所致,属实证。 弦脉 端直而长,如按琴弦。 主肝胆病、痛证、痰饮证等,或为胃气衰败者。亦见于老年健康者。 紧脉 脉来绷急,左右弹指,状如牵绳转索。 主寒证、痛证和食积证。 濡脉 浮细无力而软。主 虚证、湿困。 微脉 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主气血大虚,阳气衰微。 久病见之为正气将绝,新病见之为阳气暴脱。 结脉 脉来缓慢,时有中止,止无定数。 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气血虚衰。 脉结有力,主寒证、痰证、瘀血证。 脉结无力,主气血不足证。 代脉 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还。主 脏气衰微,跌打损伤、惊恐、痛症。 脉代无力,为脏气衰微。脉代有力,为跌打损伤、惊恐、疼痛。 促脉 脉来急数,时有中止,止无定数。 主阳盛实热、气血痰食停滞,亦见于脏气衰败。 脉促有力,主阳热亢盛、气滞血瘀、痰饮、食积等证。脉促无力,主脏气虚弱,阴血衰少。

中医诊断学执业中药师笔记

125 评论(12)

apple13810

八纲 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八个纲领。 病证的类别——阴阳 病位的浅深——表里 病邪的性质——寒热 邪正的盛衰——虚实 阴阳 凡见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内的、下的、不易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阴邪致病、病情变化较慢等,均属阴证范畴。 凡见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外的、上的、容易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病情变化较快等,均属阳证范畴。    表里 表证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的初期阶段,正(卫)气抗邪于肌表,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轻浅证候。 里证的范围极为广泛,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概而言之,凡非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属里证的范畴,即所谓“非表即里”   寒热 寒证的临床表现 寒证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迟等。 热证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等。  虚实 虚证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 实证指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一)证候相兼与错杂 证候相兼证候 有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寒证、里实热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等,其临床表现一般是有关纲领证候的相加。 证候错杂 指疾病表现为病位的表里同时受病,而且呈现寒、热、虚、实性质相反的证候。 (二)证候真假 1) 真热假寒证  身热、胸腹灼热、口鼻气灼、口臭息粗、烦渴饮冷、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有力等实热证的表现。同时出现四肢凉甚至厥冷、脉沉迟等类似阴证的假寒现象;常有热深厥亦深的特点,故可称作热极肢厥证,古代亦有称 阳盛格阴证者 。 2) 真寒假热证 指 “寒极似热”证候。其临床表现有自觉发热,欲脱衣揭被,触之胸腹无灼热、下肢厥冷;面色浮红如妆,非满面通红;神志躁扰不宁,疲乏无力;口渴但不欲饮;咽痛而不红肿;脉浮大或数,按之无力;便秘而便质不燥,或下利清谷;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舌淡,苔白。 真寒假热的实际是阳虚阴盛而阳气浮越,故又称虚阳浮越证,古代亦有称 阴盛格阳证、戴阳证者。 寒热真假的鉴别 辨别寒热证候的真假,应以表现于内部、中心的症状为准、为真,肢末、外部的症状是现象,可能为假象,故 胸腹的冷热 是辨别寒热真假的关键,胸腹灼热者为热证,胸腹部冷而不灼热者为寒证。虚实真假 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 其可有神情默默,倦怠懒言,身体羸瘦,脉象沉细等临床表现。但虽默默不语却语时声高气粗;虽倦怠乏力却动之觉舒;肢体羸瘦而腹部硬满拒按;脉沉细而按之有力。 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   指本质为虚证,反见某些盛实现象的证候。其可有腹部胀满,呼吸喘促,或二便闭涩,脉数等临床表现。但腹虽胀满而有时缓解,或触之腹内无肿块而喜按;虽喘促但气短息弱;虽大便闭塞而腹部不甚硬满;虽小便不利但无舌红口渴等症。并有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淡白,脉虚弱,舌淡胖嫩等症。 虚实真假的鉴别 虚实真假的辨别,关键在于 脉象的有力无力、有神无神 ,其中尤以沉取之象为真谛;其次是舌质的嫩胖与苍老,言语呼吸的高亢粗壮与低怯微弱;病人体质状况、病之新久、治疗经过等,也是辨析的依据。

157 评论(12)

相关问答

  • 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笔记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容:中医基础四门:中医学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外妇儿: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西医学及

    danyanpimmwo 评论(5) 2025-07-30
  • 执业药师中医诊断学望诊

    这个,你可以在深圳问止中医上进行了解

    wisteria1221 评论(4) 2025-07-30
  • 中医诊断学笔记执业医师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

    比尼爱汤姆 评论(4) 2025-07-31
  • 中医诊断学执业医师笔记

    考试复习顺序建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

    黑崎龍少 评论(4) 2025-07-29
  • 执业中药师中医诊断学

    未来执业药师发展前景如何,市场需求大吗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药师的认知都停留在“抓药”的阶段,相对于医师的不可或缺,药师往往不被重视。但其实药师是和医师同等重

    超级懒喵喵 评论(2)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