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小泡饭
整体来说,药学专业各科目变化情况药事管理与法规(1)更新或补充《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等内容。(2)删除了一些法律法规,如《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新增了一些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药学专业知识一(1)指南由原来的11章缩减为了8章。(2)药剂学:原来的按形态分类——按给药途径分类,丰富了剂型举例。药学专业知识二(1)变化相对较少,章节数目不变。(2)章节内部调整较多,如合并2019年14、15章内容为2020年第15章眼科、耳鼻喉科用药。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1) 指南由20章调整为17章,内容却增加了近四分之一;(2) 增加内容:常见病症中增加了干眼症、脂肪肝等新的常见病种。具体来说,中药学专业各科目变化情况中药专业知识一一 、章节变化:由之前的8章变为5章(重点更加平均)二 、各章具体考点变化1.以原第一章中药与方剂的内容为基础,加入原第五章中药质量标准与鉴定内容,中药药剂、中药化学、中药药理,中药炮制的概述部分并入第一章里面。2.原考纲中第二章中药材的生产和第四章中药炮制学合并为新考纲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炮制。3.中药炮制部分中,炒法加入以下几味药:槐花、槟榔、干姜蒸煮火单法:远志其他制法:竹沥、蛋黄油、艾叶、灯心草4.原第三章第五节香豆素和木脂素统一改为苯丙素类,原第八节皂苷类把原第九节强心苷和动物化学成分并入(命名改变但实际内容未变)5.第四章鉴定部分加入显微鉴别(会有一定难度和深度)性状鉴别部分根及根茎类加入:南板蓝根、川木香 删除:前胡茎木类加入:川木通皮类加入:苦楝皮果实种子类加入:肉豆蔻、草豆蔻全草类加入:锁阳、白花蛇舌草树脂类加入:阿魏6.第五章为中药药剂学部分:眼用制剂与注射剂合并为无菌制剂中药专业知识二(改变最小)章节版块变动不大1.单味中药中,增加了地锦草这味药物,删除熊胆2.常用中成药里面,儿感清口服液从儿科疏散风热调剂为发散风寒剂功效变化汇总1.重楼最新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2.金荞麦最新功效: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散瘀止痛,健脾祛湿3.伸筋草最新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消肿4.主治的变动5.伍的变化,如:桑叶配苦杏仁 栀子配黄柏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变动最大)1.原第六章在新考纲中改为第一章,命名:执业药师与中药药学服务2.中医基础理论变为第二章,中医诊断学变为第三章,内容变动不是太大3.原第五章常用医学检测指标变更为第四章4.新考纲第五章为治则与治法加入中医八法,是原中药一第一章的内容5.第六章为常见病辨证论治,删掉旧考纲中的阳痿,增加胁痛,肺胀,心悸,汗证,水肿,腰痛,内伤发热,积聚等病6.第七章为中医外科疾病的辨证论治,去掉之前考纲中的痤疮,增加粉刺,阳痿,男性不育等7.第八章为中医妇科病的辨证论治,将月经不调重新划分: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少、月经过多8.第九章儿科为五官科,新增耳鸣耳聋总结:这次大纲变化还是很大,一定要买新书复习!觉得复习有难度,可以考虑启圣教育,多听网课会更容易理解与记忆~
小喵酱碎碎念
距离2020年执业药师考试还有1个月的时间,复习已然进入到了火热的冲刺阶段,2020年执业药师《中药一》有哪些变化,小编为大家进行了如下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2020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的变化,现阶段有如下说法:1.指南由原来的8章缩减为了5章,内容变化大;2.第1章作为概论性内容,对整个科目做了基本理论的整合;3.各中药化学成分与中药药理作用相结合。比如黄连有效成分为生物碱,如小檗碱,其药理作用有抗菌、抗病毒、抗毒素、解热等;4.中药炮制补充了常用饮片,如炒法的槐花等,还增加了常用炮制方法,如干馏法等。中公解读:虽然“中药一”的章节从8章缩减至5章,但核心内容应该不会变,原有的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中药鉴定学一个也不会少,再加上第一章的概论内容,一共正好就是5章。因此,中药一的变化对于老考生而言影响不会太大,但章节内具体的细节内容一定会有更新和组合,再加上2019年“中药一”考试难度过于简单,2020的考生要做好今年“中药一”难度加大的准备。
日照育贤教育的押题不错
不过也还是有很多考生一次就通过了所有科目的考试了,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一次性通过所有考试呢?今天我们就请参加过执业药师考试的过来人来为大家讲讲他的方法。 我是中医
2020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口诀总结一.药用部位为块茎的药材“两天三泻胡半白”。该句可拆成:两天(天南星、天麻),三(三棱),泻(泽泻),胡(元胡
【导读】作为历年执业药师果实种子类中药的高频考点,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比较枯燥乏味,考点也比较杂乱,针对这一章节内容,建议考生有系统的从上而下复习,这样对知识点的复
参加2020年执业药师考试的考生们都处于备考的冲刺阶段,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好学通网校为大家整理的考点内容如下:根及根茎类——秋、冬两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