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00

西西里的蘑菇
首页 > 医学类资格证 > 小儿泄泻中医助理医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糖水黄桃888

已采纳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如水样,或伴不消化食物,或夹有黏液为主证,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以2 岁以下的婴幼儿更为多见,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本病虽四时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较多,南方冬季亦可发生,且往往引起流行。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和输布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运化功能尚未健全,而生长发育所需水谷精气却较成人更为迫切,故易为饮食所伤;加之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一旦调护失宜,则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故以脾胃病症较为多见。《育婴家秘》所说的小儿“脾常不足”,即是古代医家对小儿所以多见脾胃疾病这一生理、病理特点的概括。引起小儿泄泻的原因主要有下列4 种:(1)感受外邪:中医学认为,感受外邪及气候变化与泄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如“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暑,秋伤湿”,明确指出了感受外邪以及温度、湿度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小儿脏腑娇嫩,藩篱不密,易为外邪所侵,且因脾胃薄弱,不耐受邪,若脾受邪困,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水谷不分,合污而下,则为泄泻。外感风寒暑湿均可致病,盖脾喜燥而恶湿,湿易伤脾,所以有“湿多成五泄”之说。故泄泻虽有多种不同因素,但未有不源于湿者。夏秋季节,暑气当令,气候炎热,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小儿更易感触而发病。暑热之邪,伤人最速,易耗津气,故每致热迫大肠,骤成暴泻;湿胜而濡泻,故夏秋季节之泄泻,多见者为湿热泻。(2)内伤饮食:乳食不节是小儿泄泻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如《医宗金鉴·儿科积门》谓“小儿养生食与乳,樽节失宜食积成,停乳伤食宜分析,因证调治保安宁”。由于调护失宜,乳哺不当,饮食失节,或过食生冷瓜果或不消化食物,皆能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功能失职,胃伤则不能消磨水谷,宿食内停,清浊不分,并走大肠,因成泄泻。(3)脾胃虚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或久病迁延不愈,皆可致脾胃虚弱。脾虚则运化失司,胃弱则不能腐熟水谷,因而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阳不升,易致合污而下,成为脾虚泄泻。(4)脾肾阳虚:脾以阳为运,肾寄命门真火。若小儿禀赋不足,或久病、久泻,均可伤损脾肾之阳。命门火衰,水不暖土,阴寒内盛,水谷不化,并走大肠,而致澄澈清冷、洞泄不禁。盖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职司二便,如肾中阳气不足,则阴寒独盛,故令洞泄不止。此外,脾虚久泻尚可引起肝气犯脾,出现烦躁易怒、哭而便泄等肝气横逆、脾失健运的证候;如久泻不止,脾土受伤,肝木无制,往往可因脾虚肝旺而出现慢惊风证;脾虚肺弱,肺易受邪则可出现面色苍白、咳嗽及便溏等证候。暴泻伤阴,久泻伤阳,由于小儿具有“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和“易虚易热”的病理特点,如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导致气液亏损,常呈现“伤阳”“伤阴”或“阴阳俱伤”的变证。

小儿泄泻中医助理医师

123 评论(15)

优雅的猫214

中医助理医师考点:清热药   一、概述   分类、功效与主治病症清热药根据其性能,主要分为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五类。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的作用。其中清热泻火药主治气分实热证及脏腑火热证,清热燥湿药主治湿热证,清热凉血药主治血热证,清热解毒药主治热毒证,清虚热药主治虚热证。   配伍方法使用清热药,首先要辨别热证的虚实。若里热有表证者,当先解表或表里同治;气血两燔者,宜气血两清;里热兼阴虚者,应兼以滋阴;里热积滞者,当配以泻下;兼脾胃虚弱者,应辅以补脾。   使用注意本类药物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食少便 溏 慎用;苦寒药物宜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慎用;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禁用清热药;使用本类药物,中病即止,以免克伐太过损伤正气。   二、清热泻火药   石膏   【性味归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应用】   (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本品甘寒,清热泻火力强,并能除烦止渴,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治温病气分实热证,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2)肺热喘咳证。本品善清肺热,常与麻黄等同用,如麻杏甘石汤。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本品善清胃火,与升麻、黄连等同用,如清胃散。治胃火头痛,可与川芎同用。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煅石膏外用,可收湿敛疮。   【用法】生石膏煎服,15~60g。宜先煎。煅石膏适宜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知母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应用】   (1)热病烦渴。善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常与石膏同用,如白虎汤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2)肺热燥咳。本品能清肺火,润肺燥,能治肺热或肺燥咳嗽。   (3)骨蒸潮热。本品滋阴降火,常与黄柏相须为用,如知柏地黄丸。   (4)内热消渴。治阴虚内热消渴,常配天花粉、葛根,如玉液汤。   (5)肠燥便秘。常配伍生地、玄参,如增液汤。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 溏 者不宜使用。   【比较】石膏与知母二药,均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常用于温病气分实热证及肺热咳嗽等。但石膏清解力强,重在清泻火热,并偏重于清泻肺胃实火,常用于肺热喘咳、胃火牙痛等,煅石膏外用还能收敛生肌;知母则滋阴润燥力强,重在滋润肺、胃、肾阴,常用于阴虚火旺证。   芦根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病证】热病烦渴;胃热呕逆;肺热咳嗽,肺 痈 吐脓;热淋涩痛。   天花粉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主治病证】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此外用于中期引产。   淡竹叶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主治病证】热病烦渴;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栀子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   【应用】   (1)热病心烦。本品清泻三焦火邪而除烦,每与淡豆豉合用,如栀子豉汤。   (2)湿热黄疸。常与茵陈、大黄合用,如茵陈蒿汤。   (3)血淋涩痛。常配车前子、滑石同用,如八正散。   (4)血热吐衄:配黄芩、黄连、黄柏同用,治疗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如黄连解毒汤。   (5)目赤肿痛。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配大黄,如栀子汤。   (6)火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蒲公英配伍。   【用法】煎服。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 溏 者不宜用。   夏枯草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应用】   (1)目赤肿痛,头痛 眩 晕,目珠夜痛。可单用,也可配伍应用。   (2) 瘰 疬 , 瘿 瘤。可单用煎服或人复方用。   (3)乳 痈 肿痛。常与蒲公英同用。   决明子   【功效】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头痛 眩 晕;肠燥便秘。   三、清热燥湿药   黄芩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   (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 痢 等。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善清中上焦湿热。   (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本品善清肺火及上焦实热,可单用或入复方。   (3)血热吐衄。用治火热炽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配大黄,如大黄汤。   (4) 痈 肿疮毒。常与黄连、栀子同用,如黄连解毒汤。   (5)胎动不安。有清热安胎之功。   【用法】煎服。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多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黄连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本品大苦大寒,尤长于清中焦邪热,并能解毒。治肝火犯胃,常与吴茱萸同用,即左金丸。   (2)湿热泻 痢 。为治疗泻 痢 的要药,与木香同用以调气行滞,如香连丸;或配葛根、黄芩、甘草同用,即葛根芩连汤。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本品泻火解毒力强,可用治多种热毒病证。善清心经实火,可治心火亢盛证。   (4) 痈 肿疖疮,目赤牙痛。治胃火炽盛牙痛,可与升麻、生地等配伍,如清胃散。   (5)消渴。治胃火盛之消渴证,常与麦冬等同用。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黄柏   【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应用】   (1)湿热带下,热淋涩痛。本品尤长于清泻下焦湿热。常用治湿热带下、热淋。   (2)湿热泻 痢 ,黄疸。善除大肠湿热以治 痢 ,配白头翁、黄连等,如白头翁汤。   (3)湿热脚气,痿证。治湿热下注,足膝肿痛等证,常配苍术、牛膝,如三妙丸。   (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本品长于清相火,退虚热,常与知母相须为用。   (3)疮疡肿毒,湿疹瘙痒。内服外用均可。   【比较】黄芩、黄连、黄柏三药,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用于多种湿热与热毒病证。但黄芩善清上焦热邪,并善清肺热,用于肺热咳嗽证,兼能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可用于血热出血与胎热不安等证;黄连清热燥湿与泻火解毒力尤强,并善清中焦热邪,并善泻心火、清胃火,为治心、胃火热证常用之品;黄柏善清下焦热邪,多用于下焦湿热证,并能退虚热,可用于阴虚发热证。   龙胆草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主治病证】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秦皮   【功效】清热燥湿,收涩止 痢 ,止带,明目。   苦参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主治病证】湿热泻 痢 、便血、黄疸;湿热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湿热小便不利。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反 藜 芦。   白鲜皮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四、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   (1) 痈 肿 疔 疮。为治一切内 痈 外 痈 的要药。还可用治肠 痈 、肺 痈 。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本品善散肺经热邪,透热达表,常与连翘相须为用,如银翘散。也善清心、胃热毒,有透营转气之功,如清营汤。   (3)热毒血 痢 。本品有清热解毒,凉血,止 痢 之效。单用浓煎有效,或配黄芩、黄连、白头翁等同用。   此外,尚可用治咽喉肿痛,小儿热疮及痱子。   连翘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应用】   (1) 痈 肿疮毒, 瘰 疬 痰核。本品有“疮家圣药”之称。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本品长于清心火,散上焦风热,常与银花等相须为用,如银翘散。   (3)热淋涩痛。兼有清心利尿之功。   【比较】金银花与连翘二药,均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常相须为用,治疗 痈 肿疮毒、外感风热与温病初起。但金银花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并能凉血止 痢 ,还可用于热毒血 痢 证;连翘清心解毒之力强,能消 痈 散结,为“疮家圣药”,并可治 瘰 疬 痰核。   穿心莲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用法用量】6~9g。煎服,煎剂易致呕吐,故多作丸、散、片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大青叶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应用】   (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本品有较强的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作用。   (2)喉痹口疮, 痄 腮丹毒。本品能清火解毒,利咽消肿。   板蓝根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病证】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温毒发斑, 痄 腮,丹毒, 痈 肿疮毒。   青黛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主治病证】温毒发斑,血热吐衄;咽痛口疮,火毒疮疡;咳嗽胸痛,痰中带血;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内服5~3g。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外用适量。   贯众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主治病证】风热感冒,温毒发斑;血热出血,虫疾。   蒲公英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应用】   (1) 痈 肿 疔 毒,乳 痈 内 痈 。为清热解毒、消 痈 散结之佳品,为治疗乳 痈 要药。可治 痈 肿 疔 毒、肠 痈 、肺 痈 和咽喉肿痛。   (2)热淋涩痛,湿热黄疸。治黄疸可配茵陈、栀子等,治热淋可配金钱草、白茅根等。   紫花地丁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土茯苓   【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主治病证】杨梅毒疮,肢体拘挛;淋浊带下,湿疹瘙痒; 痈 肿疮毒。   鱼腥草   【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 痈 排脓,利尿通淋。   【应用】   (1)肺 痈 吐脓,肺热咳嗽。本品以清肺热见长,又具消 痈 排脓之功,故为治疗肺 痈 之要药。还可用治肺热咳嗽。   (2)热毒疮 痈 。常与蒲公英、金银花同用。   (3)湿热淋证。可与金钱草、海金沙、石韦等同用。   射干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应用】   (1)咽喉肿痛。本品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治咽喉肿痛常用之品。可与黄芩、马勃等配伍应用。   (2)痰盛咳喘。常与桑白皮、桔梗配伍应用。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脾虚便 溏 者不宜使用。孕妇忌用或慎用。   山豆根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主治病证】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故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者慎用。   马勃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白头翁   【性味归经】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 痢 。   【应用】   (1)热毒血 痢 。本品为治热毒血 痢 良药,如白头翁汤。   (2)疮 痈 肿毒。   马齿苋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 痢 。   鸦胆子   【功效】清热解毒,止 痢 ,截疟,腐蚀赘疣。   【用法用量】内服,O5~2g,以干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不宜人煎剂。治疟疾,每次lO~15粒;治 痢 ,每次10~30粒。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久服。外用注意保护好周围的正常皮肤,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刺激。孕妇及小儿慎用。   白花蛇舌草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主治病证】 痈 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热淋涩痛。   熊胆   【功效】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用法用量】内服,25~5g。入丸、散。由于本品有腥苦味,口服易弓l起呕吐,故宜用胶囊剂。外用适量。调涂患处。   五、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   (1)热人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本品为清热、凉血、止血要药。常用治温病热入营血证,如清营汤;也可用治血热出血证。   【使用注意】脾虚湿滞,腹满便 溏 者不宜使用。   玄参   【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应用】   (1)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治温病热入营分,如清营汤;治温病邪陷心包,神昏 谵 语,如清宫汤。   (2)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治津伤便秘,常配生地黄、麦冬,如增液汤。   (3)目赤咽痛, 瘰 疬 ,白喉, 痈 肿疮毒。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 溏 者不宜服用。反 藜 芦。   【比较】生地与玄参二药,均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适用于热入营血、热病伤阴、阴虚内热等证。但玄参泻火解毒力强,可用于 痈 肿疮毒,咽喉肿痛证;生地清热凉血作用较强,故血热出血、内热消渴多用。   牡丹皮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治血热出血,可与生地黄、赤芍等配伍。   (2)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为治无汗骨蒸之要药,常配鳖甲、青蒿等药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3)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   (4) 痈 肿疮毒。   【使用注意】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使用。   赤芍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本品凉血、止血、散瘀消斑。善清肝火   (2)目赤肿痛, 痈 肿疮毒。   (3)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瘢 瘕 腹痛,跌打损伤。多配入复方使用。   【使用注意】血寒经闭不宜使用。反 藜 芦。   【比较】牡丹皮与赤芍,均味苦性微寒,均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具有止血不留瘀,活血不动血的特点,血热、血瘀所致的病证常相须为用。同可用于治疗热人营血,斑疹吐衄;血滞经闭,痛经 癜 瘕 ,跌打瘀肿, 痈 肿疮毒等证。不同的是,牡丹皮兼辛味,清热凉血并能清透阴分伏热,可用于温热病后期,邪伏阴分,夜热早凉及肠 痈 腹痛等证。而赤芍苦泄,散瘀止痛力强,血滞诸证尤为多用,并能泻肝火,用于肝热目赤肿痛。   紫草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主治病证】温病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用法】煎服。外用适量,熬膏或用植物油浸泡涂搽。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而滑利,脾虚便 溏 者忌服。   水牛角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主治病证】温病高热,神昏 谵 语,惊风,癫狂;血热妄行斑疹,吐衄; 痈 肿疮疡,咽喉肿痛。   【用法】镑片或粗粉煎服,15~30g,宜先煎3小时以上。水牛角浓缩粉冲服,每次5~3g,每日2次。   六、清虚热药   青蒿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应用】   (1)温邪伤阴,夜热早凉。本品长于清透阴分伏热,可治温病后期,余热未清,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之证,或热病后低热不退之证,常与鳖甲、知母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2)阴虚发热,劳热骨蒸。本品退虚热,除骨蒸,常配秦 艽 、鳖甲、知母等。   (3)暑热外感,发热口渴。   (4)疟疾寒热。本品有截疟与解除疟疾寒热之功,可单用较大剂量鲜品捣汁服。   【用法】煎服,不宜久煎;或鲜用绞汁服。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白薇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地骨皮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生津止渴。   【应用】   (1)阴虚发热、盗汗骨蒸。本品善清虚热,除有汗之骨蒸。   (2)肺热咳嗽。本品清泄肺热,常与桑白皮、甘草同用,如泻白散。   (3)血热出血证。本品清血热而止血,常与白茅根、侧柏叶等同用。   (4)内热消渴。本品泻热而止烦渴,须与生地、天花粉等养阴生津药同用。   【比较】丹皮与地骨皮二药,均能清热凉血,退虚热,均可治血热吐衄、阴虚发热证。前人虽有“丹皮治无汗骨蒸,地骨皮治有汗骨蒸”之说,但对阴虚发热证,无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并常相须为用。丹皮长于清热凉血,常用治热人营血证,又能活血化瘀,用:于:多种瘀血证以及肠 痈 、 痈 疡肿毒等证;地骨皮则长于清退虚热,多用于虚热证,并能清泻肺热,可用于肺热咳嗽,以及内热消渴证。   银柴胡   【功效】退虚热,清 疳 热。   胡黄连   【功效】退虚热,除 疳 热,清湿热。   【比较】黄连与胡黄连二药,均能清湿热,善除胃肠湿热,可用于湿热泻 痢 。但黄连为毛 茛 科植物的根茎,清热燥湿与泻火解毒力强,并长于清心、胃之火,常用于多种热毒病症,以及心、胃火热证等;胡黄连为玄参科植物的根茎,长于退虚热,除 疳 热,可用于阴虚发热与小儿 疳 积证等。 ;

169 评论(8)

相关问答

  • 中医执业医师小儿泄泻

    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使用《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中西医结合类别实践技能考试部分)2016年版》,具体如下: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具有规定学历

    我许你一世安好 评论(2) 2025-07-31
  • 小儿泄泻执业医师考试

    第一章中医诊断方法第一节 问诊第二节 望诊第三节 闻诊第四节 切诊第二章 常用针灸穴位第三章 针灸操作技术第一节 毫针刺法第二节 灸法操作第三节 其他针法操作第

    笑脸笑脸笑脸 评论(2) 2025-07-31
  • 小儿泄泻执业医师保

    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内容包括有:第一站考试:辨证论治提供一个病例资料,要求考生依据所提供的中医四诊等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析(病因、病机、病位、

    轻舞飞扬庆庆 评论(3) 2025-07-31
  • 泄泻中药师考题

    ​一、解表药:1、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寒用生姜, 桂枝紫苏和麻黄, 辛夷胡荽与香薷, 白芷葱白加荆防, 羌活藁本苍耳子, 柽柳细辛效果良

    crystal85k 评论(2) 2025-07-31
  • 执业医师技能小儿腹泻

    您好!应该没有的,不过考试内容可能会因为你报的方向不一样而有所不同的,您可以参考下面这个内容:2001年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大纲(送审稿)根据《中华人民

    凌空抽筋 评论(3) 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