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dandan
心理:“弱者心态”
前时间,温州火锅店服务员热水“浇”顾客事件引起广泛热议,其原因是女顾客出言不逊,让服务员感到不被尊重、受屈辱而一气之下以过激行为报复。不少网友说女顾客太傲慢,也有人指出服务员抱有“受害者心态”、“弱者心态”而对他人怀有敌意。
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受伤了,我是受害者,你们都得让着我”、“这方面我就是弱,做不好是应该的,你们有本事的人应该体谅我”……这就是典型“弱者心态”的表现。
有弱者心态的人往往有极深的自卑心理,他们认定自己是社会的弱者,但是又不想、也不敢去改变。他们敌视“强者”,同时又以消极的言语中伤和他们一样的“弱者”。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咨询中心心理治疗师傅春胜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心理学上,“弱者心态”可以用“合理化”的概念来解释。
“合理化”是指当对自己的境况不满意或被他人瞧不起时,我们会趋向于把自己的不幸、失败、落魄归罪于对方,以“合理的借口”这种外归因的方式来获得内心平衡或精神慰藉。例如,当我们自己完不成某个任务时,心里会想:“换了是你,你照样也完不成!”看到别人升官发财,自己还原地踏步,就会说:“他肯定是有关系才能够平步青云!”
弱者心态,不仅会对自身和他人作出不公正的评价,还会导致一种普遍的“国民性弱者心态”,最明显的就是国人对自己文化和产品的不自信,如去日本抢马桶盖、去欧洲抢名牌包等。
专家认为,当下社会中的“弱者心态”主要与四个方面因素有关。
第一,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贫富差距过大。财富分配的不公平是必然的,处在最底层的民众很容易出现这种心态,进而衍生出对富裕阶层的对立情绪。
第二,社会上没有经过论证的谣言快速传播。社会舆论上普遍认同“强”和“弱”之间必然不可调和的矛盾性,实质上并无科学论证。第三,自身较容易受负面情绪影响。如出租车司机更容易听到社会各种抱怨,也更容易表现出对生活的不满。第四,个人成长中的`人格发展缺陷。例如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受到良好的社会化,同时受网络文化影响大,容易出现心理危机。
弱者心态使人得过且过,放弃努力,甚至自暴自弃,躲在这个“避风港”下,谈何进步,谈何发展?要自强,必须摆脱弱者心态。傅春胜建议,
首先,要提高自我认同感,清楚“我是谁”。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明确人生目标,正视世界的不公平,重视努力的意义。学会把对环境的不满,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
其次,要发掘自己的优点,了解自己的强项,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每天对着镜子大声告诉自己:“我真的很不错!”最后,要尝试和自己圈子以外的优秀的人交流来往,了解一下你有偏见的那些“强者”是怎样的生活状态。越理解,越包容,包容他人,也包容自己。
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也没有人是完美的,你比别人多勤奋一点,多努力一点,多有一点理想,明天就会更好。
长春小熊猫
一是意识控制,当愤怒不急的情绪即将爆发时,要用意识控制住自己,提醒自己应该保持理性,还可进行自我暗示:别发火,发火会伤害身体。有涵养的人一般能够控制得到
二是自我鼓励,用某些哲理或者某些名言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同痛苦、逆境作斗争。自娱自乐,会使你的情绪好转。
三是语言调节
语言是影响情绪的强有力工具,容易被赏识,朗诵滑稽的语句,可以消除悲伤。用治怒、人、冷静等自我提醒、自我命令、自我暗示。也能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是环境制约。
环境对情绪有重要的调节和制约作用。情绪压抑的时候,到外面走一走,能起到调节作用。心情不快时,到娱乐场所做做游戏,会消除解闷。情绪忧虑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看看滑稽电影。
五是安慰
当一个人追求某项目标而达不到时,为了减轻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理由去安慰自己,就如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一样。这不是自欺欺人,偶尔可以作为缓解情绪的方法,是很有好处的。
MichaelShaoer
一,引导或陪同他咨询心理医生,打消他对于就医的顾虑。二,做一名合格的倾听者,耐心相伴,鼓励、引导他,诉说心事、烦恼。三,适当表扬、鼓励他,让他看到自己的优势、资源,看到前景、希望。四,监督抑郁者作息规律,避免嗜好,引导或陪同他户外活动、体育运动。五,引导或陪同他人际交往、交流,并让他知道:他不是孤单一人。六,帮助他开阔心胸、视野,提高处事能力,并适当阅读励志好书。七,帮他树立坚强的意志品质,树立正确的三观、思想、道德、信念。
妳是在誇我咩
我觉得这是我挺专业的心理问题。应该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与这些人沟通。因为这个人为什么自暴自弃,是先天性的自暴自弃。还是后来受了打击自暴自弃?这些东西都是很难了解清楚的。怎么说呢?作为普通人的话,我们的能力有限,也没有相关的医学知识。有些帮助他们的心,但是我没有这个利益。也许唯一能进的利益就是尽量的劝他的家人找个心理医生帮助一下这个自暴自弃的人。作为普通人,不管我们是要交朋友,还是要寻找工作上的合作伙伴或者是找客户。我们还是找你先比较阳光比较正常比较健康的人吧。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